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优秀教案(四篇)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教案设计教材分析《自相矛盾》是一篇精读课文,它以文言文的形式出现,一方面希望学生能读懂寓言故事的内容,感悟寓言的寓意,同时希望能为以后的古文学习打下基础。学情分析1.学生情况分析:对于文言文学生虽不是第一次接触,但学习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我希望通过注释、字典及故事和表演让学生理解故事的内容。。3.学生认知障碍点:因为文言文在生活及教学中都较少出现,学生认知起来较为困难,如何让学生把课文读通、读懂、读出其中的寓意是教学的重难点。教学目标1、学会4个会认字和5个会写字。2、正确朗读《自相矛盾》,借助注释及字典读懂寓言故事的内容,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
3、朗读并背诵课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教学难点:感受寓言故事的寓意,从中受到教育。教学过程:(一)导入:1、简述自相矛盾的故事(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请学生尝试自己读故事,注意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准确,同时注意断句。2.指名读生字、词语。3.教师范读课文。4.同桌同学互读课文,在互帮互助中,把故事读通顺。(三)细读课文,深入体会。1.指名读文章,讲一讲故事大意。2.读第一句话。提问:从“楚人有鬻盾与矛者“你知道了什么?怎么知道的?3.他是如何叫卖的?你知道了什么?①分别请学生读那个人叫卖的两句话的。学生解释句子大意。②学生带着理解读一读这两句话,并体会其中重点词句的含义。③指导学生朗读句子。
4.人群中,有这样一个人,他不仅在听,更在想,于是他问了一个有趣的问题:“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指名读,谈理解。楚国人的反映怎样?能用一个词语表达吗?5.那个楚国人为什么“弗能应也”?6.说一说你对“自相矛盾”这个成语的理解?他为什么要这样夸耀自己的矛、盾?之前他会想什么?叫卖时的语气、神态、动作是怎样的?周围的人听会又会有哪些表现呢?(四)生活中有没有“自相矛盾”的时候呢?或者你觉得这个成语用在什么情况下合适呢?想一想、交流。(五)课堂小结(六)拓展练习:让学生演一演,情景再现,加强理解。(七)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尝试背诵。用现代汉语讲一讲这个故事给身边的朋友或父母听。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学习《自相矛盾》中的生字词,理解“夸口”、“哑口无言”的含义。2、读懂寓言故事的内容,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3、了解中国古代寓言的特点,渗透学寓言的方法。4、通过说、问、演等活动,使学生在了解寓意的基础上受到教育。三、教学重、难点:感受寓言故事的寓意,从中受到教育。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猜画谜,激发学生学寓言的兴趣。2、引导学生通过发现,了解什么叫“寓言”,渗透学寓言的方法。(二)初读课文《自相矛盾》,学习生字词。1、请学生自己读故事,注意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准确。2、同桌同学互读课文,在互帮互助中,把故事读通顺。3、指名读文,进行反馈。4、学习生字词。(1)读词:矛、盾、锐利、坚固、拿、卖、哑口无言①演示象形字“盾”的演变过程,帮助学生记忆生字,让学生感到学汉字非常有趣,并指导书写这个字。
②让学生把“矛、盾”两个字和“锐利、坚固”连起来说说,进行词语搭配的训练,鼓励学生求异表达。③用上“矛、盾、锐利、坚固、拿、卖”这些生字词,围绕课文内容说一、两句话,进行连词成句的句子训练。④通过选择,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哑口无言”的含义。(三)再读课文,指导学生读懂故事的内容。1、请一个人读故事,其他同学说说他是用什么语气来读那个人叫卖的两句话的。2、有层次的指导学生用夸口的语气读一读这两句话,并体会其中重点词句的含义。3、分角色读故事,然后说说自己对故事中的人物的看法。4、默读课文,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看这个人。(四)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故事的寓意。图示帮助学生理解、分析,通过文本对话,揭示寓意。 一个人拿矛和盾的图 自相矛盾 我的矛 我的盾 锐利 坚固 什么盾 什么矛
戳得穿 戳不穿(五)通过表演,深化对寓意的理解。1、创设情景,指导学生分角色全员参与表演。2、有层次的帮助学生深入的理解寓意,让学生在帮助别人的时候,自己受到教育。(六)延伸练习。1、鼓励学生根据本课内容提出问题,用“寓言百宝箱”激发学生学习中国古代寓言的兴趣。2、根据学生的兴趣,老师做重点知识的讲解。同时,把知识卡送给学生鼓励学生课后自学。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教案设计教学目标:
1、指导书写生字“矛、盾”和理解“夸口、张口结舌”等词语。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指导学生精读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成语的寓意,懂得做人的道理。教学重难点:通过具体语言材料,理解成语的寓意,养成良好的积累知识的习惯。教学准备:投影片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已经积累了不少成语了,你能说几个给大家听听吗?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读几个成语故事。(板书:8、成语故事)谁来告诉大家,什么样的词称为成语?引出《自相矛盾》。二、初读指导1、布置课内预习。(1)轻声读成语故事《自相矛盾》,边读边圈出文中的生字。(2)拼读生字表中生字,想办法记住字音、字形。(3)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4)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在有疑问的地方做上记号。2、检查自学情况,指导书写。三、精读与感悟《自相矛盾》。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这个故事讲的是件什么事。(写古代一个人卖盾和矛,先夸盾好,什么也戳不破;又夸矛好,什么都能戳破。旁人问他:拿你的矛刺你的盾,怎么样?那人哑口无言)2、成语中的矛和盾仅仅是指那个楚国人买的兵器矛和盾吗?3、细读课文,抓关键词句,在交流讨论中感受人物形象和文章寓意。预设: “夸口”是什么意思?(说大话)文中是谁在说大话?他说的是什么大话呢?指导朗读好人物语言。这个楚国人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结果怎样?“张口结舌”是什么意思?(张着嘴巴说不出话来)那人为什么张口结舌说不出话的呢?周围人怎样看他?你又怎样看他?你能说说“自相矛盾”的意思吗?文章为什么到这就结束了?„„„„4、联系实际说说自己有没有犯过与此人同样的错误,你周围有没有人犯过这样的错误,读了这则故事你知道了什么?四、小结五、拓展与延伸1、用今天学到的学习成语故事的方法,学习《滥竽充数》和《画龙点睛》这两个成语故事。
2、阅读《成语故事》,积累更多的成语。板书设计 :8、成语故事盾坚固 都戳不穿自相矛盾 矛锐利 都能戳穿 说话前后抵触 矛戳盾 会怎么样成语故事《自相矛盾》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自相矛盾》中的生字词,理解“夸口”、“张口结舌”、“自相矛盾”的意思。2.读懂寓言故事的内容,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3.通过说、问、演等活动,使学生在了解寓意的基础上受到教育。教学重难点感受寓言故事的寓意,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资源《自相矛盾》的原文预习设计1.读成语故事,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查字典理解“夸口”、“张口结舌”、“自相矛盾”的意思。2.想一想第一则成语讲了一件什么事,给你什么启发?学 程 预 设导 学 策 略调整与反思第一板块:导入课题,激发兴趣。(3分钟)1.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画龙点睛。2.“寓言”就是通过一个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3.齐读课题。第二板块:初读课文《自相矛盾》,学习生字词。(10分钟)1.学习理解生字。(1)学生读准词语。(2)多种形式理解词语意思。戳:用手指或长条物的顶端捅。学生做“戳”的动作。
说大话。学生读句子。张口结舌:张着嘴巴说不出话来。哑口无言。2.学生自读故事。第三板块:读懂故事内容,明白故事寓意。(16分钟)学程单:1.学生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2.学生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最能表现这个人骄傲、愚蠢、可笑的句子。(1)学生读自己找到的句子,谈感受。(2)学生用“夸口”的语气读读这两句话。生练习读这两句话。指名读,评价。试着加上表情和动作再读。指名反馈表演读。3.嘲笑讽刺。4.因为别人问,用他的矛戳他的盾结果会怎么样,他不知道怎么回答好。5.学生各抒己见。6.学生联系实际交流。7.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前后一致,讲究分寸,不能故意夸大,言过其实。
第四板块:初识古文。(10分钟)学程单:1.学生读《一课一练》收藏夹中的古文《自相矛盾》。2.指名读。3.学生结合刚才读懂的课文对照着学,理解这篇古文意思。4.齐读古文。第五板块:明确任务,完成作业。(1分钟)第一板块:导入课题,激发兴趣。1.在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中,成语是其中的瑰宝。它概括性强、内涵丰富。如果在作文或说话中,恰当地运用一些成语,就可以获得形象生动、言简意赅、入木三分的奇妙效果。而这些成语大多出自寓言故事,或是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名家名言等。今天我们要学的第8课——《成语故事》(读题),它里面就出现了三个经典的成语。你知道是哪三个成语吗?其实这里面的三个成语故事就是三则寓言。(板书:寓言)2.那你知道什么是寓言吗?(板书:故事、道理)3.我们先来学习第一个成语故事《自相矛盾》。(板书:自相矛盾)(读题)第二板块:初读课文《自相矛盾》,学习生字词。1.出示词语,理解词语意思。自相矛盾 张口结舌 楚国 买卖锐利 戳穿 夸口
(1)指名读词语。(2)理解词语意思。知道“戳”的意思吗?字典上怎么说啊?伸出手指头,做做“戳”的动作。那文中写的是用什么戳什么呢?“夸口”什么意思?文中是谁在说大话?他说的是什么大话呢?(指名读句子)“张口结舌”是什么意思呢?能给它换个词代替吗?2.自读故事,注意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准确。同桌再互相读一读,纠正评价。第三板块:读懂故事内容,明白故事寓意。1.再读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请你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最能表现这个人骄傲、愚蠢、可笑的句子。出示句子:我的盾坚固得很,随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我的矛锐利得很,随你什么盾它都能戳穿。(1)指名学生读自己找到的句子,说说你为什么觉得他可笑、愚蠢?相机理解“自相矛盾”。(2)指导学生用夸口的语气读一读这两句话。3.这楚国人,说话夸大其词,简直比黄婆卖瓜还厉害。这时,有个围观的人是怎么问他的?应用怎样的语气来问?
4.那个楚国人为什么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了呢?5.是呀,那个楚国人已经被大家质问得“张口结舌”,已是窘态毕现、狼狈不堪了。6.现在如果你是卖矛和盾的人,你会怎样推销自己的矛和盾?怎样才能不自相矛盾了?7.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和事。8.读了这则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板书:说话、做事要前后一致。8.是啊!做人要实事求是,不然没人相信你的,到时就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了。第四板块:初识古文。1.读《一课一练》收藏夹中的古文《自相矛盾》。2.指名读。3.结合我们刚才读懂的课文对照着学,理解这篇古文意思。4.齐读古文。第五板块:布置作业1.抄写文中生字词。2.读熟课文,并将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3.《一课一练》中《自相矛盾》的题目。二、初读课文《自相矛盾》,学习生字词。任务驱动【学习单一】
(1)读准,读通故事。(2)理解生字词:戳、茅、盾、锐利、坚固、夸口、张口结舌1.观察学生的自主学习,归结共性问题,思考导学策略。2.指名学生展示,通过答案的比较进行指导。3.教师相机补充理解生字词的意思可以通过找近义词,做动作,用词说话等多种方式。三、再读课文,指导学生读懂故事的内容。1.那他为什么会没话说了呢?谁再来把课文读一读啊?(把那人叫卖的两句话变红)2.有层次的指导学生用夸口的语气读一读这两句话,并体会其中重点词句的含义。(1)他是用怎样的语气来说的呢?板书:夸口a.我听出来了,他特别强调了他的盾很坚固,矛很锐利。谁的读法跟他不同?b.你强调的是什么?“随你”是什么意思?大家看,他跟第一个同学体会的不一样,读的就不一样。谁还能读出不同来?c.你们听出他想表达什么意思啊?“特别得好”这个意思,你们从哪个词听出来的?“很”d.挺有意思的!为什么这么读?生:因为我要强调让大家来买“我的”的矛和盾啊!
哦,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很好。(2)指导表演读。(3)(手指一个学生)我看你特投入,来,到前面表演表演。呵呵!这楚国人,说话夸大其词,简直比黄婆卖瓜还厉害。3.这个人为什么给大家留下这样的坏印象呢?四、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故事的寓意。任务驱动【学习单二】(1)他的话有问题吗?(2)“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同学们,猜猜会有怎样的结果?(3)故事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1.好极了,那我们来仔细看看他说的这两句话,有问题吗?2.评价:你好厉害!一下就切中了他话中的要害。问的真漂亮!对啊!围观的人也是这样问的。读,“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会怎样呢?”3.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同学们,猜猜会有怎样的结果?4.(相互抵触、不一致。)你们理解的很准确,看来大家已经读懂了这个故事。5.那个楚国人已经被大家质问得“张口结舌”,已是窘态毕现、狼狈不堪了。
板书:张口结舌(是啊!要实事求是,不然没人相信你的,到时就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了)6.说话如此,其实做事也是这个道理。7.对啊!我们以后说话、做事也要实事求是,讲究分寸,不能故意夸大,言过其实,否则,也会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生读道理。板书:说话、做事要前后一致。五、初识古文,激发兴趣。1.这个故事有意思吗?(有)这么有意思的一个故事,它出自古代思想家韩非子写的一则寓言,如今它已经成为人们熟知的一个成语——自相矛盾(读)。任务驱动读一读原文,尝试理解1.出示原文:2.都是古文,你有什么办法读懂它吗?老师告诉你们一个办法,可以结合我们刚才读懂的课文对照着学,这样很快你就能自己读懂它了。3.用现代语言表达古文句子的意思,句子的形式可以灵活些,不必强求说法一致,意思不错即可。作业设计(1)抄写文中生字词。(2)《一课一练》中《自相矛盾》的题目。
读熟课文,并将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