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自相矛盾》教学设计东山中心小学王培忠教学内容 8.成语故事《自相矛盾》 共1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学习《自相矛盾》中的生字词,理解“夸口”、“张口结舌”、“自相矛盾”的意思。 2.读懂寓言故事的内容,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 3.通过说、问、演等活动,使学生在了解寓意的基础上受到教育。 教学重难点 感受寓言故事的寓意,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资源 《自相矛盾》的原文 预习设计 1.读成语故事,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查字典理解“夸口”、“张口结舌”、“自相矛盾”的意思。 2.想一想第一则成语讲了一件什么事,给你什么启发?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第一板块:导入课题,激发兴趣。(3分钟) 1.自相矛盾滥竽充数 画龙点睛。 2.“寓言”就是通过一个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3.齐读课题。 第二板块:初读课文《自相矛盾》,学习生字词。(10分钟) 1.学习理解生字。 (1)学生读准词语。 (2)多种形式理解词语意思。 ▲戳:用手指或长条物的顶端捅。 学生做“戳”的动作。 ▲说大话。 学生读句子。 ▲张口结舌:张着嘴巴说不出话来。 哑口无言。 2.学生自读故事。 第三板块:读懂故事内容,明白故事寓意。(16分钟) 学程单:1.学生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生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最能表现这个人骄傲、愚蠢、可笑的句子。
(1)学生读自己找到的句子,谈感受。 (2)学生用“夸口”的语气读读这两句话。 生练习读这两句话。 指名读,评价。 试着加上表情和动作再读。 指名反馈表演读。 3.嘲笑讽刺。 4.因为别人问,用他的矛戳他的盾结果会怎么样,他不知道怎么回答好。 5.学生各抒己见。 6.学生联系实际交流。 7.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前后一致,讲究分寸,不能故意夸大,言过其实。 第四板块:初识古文。(10分钟) 学程单:1.学生读《一课一练》收藏夹中的古文《自相矛盾》。 2.指名读。 3.学生结合刚才读懂的课文对照着学,理解这篇古文意思。 4.齐读古文。 第五板块:明确任务,完成作业。(1分钟) 第一板块:导入课题,激发兴趣。 1.在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中,成语是其中的瑰宝。它概括性强、内涵丰富。如果在作文或说话中,恰当地运用一些成语,就可以获得形象生动、言简意赅、入木三分的奇妙效果。而这些成语大多出自寓言故事,或是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名家名言
等。今天我们要学的第8课——《成语故事》(读题),它里面就出现了三个经典的成语。你知道是哪三个成语吗?其实这里面的三个成语故事就是三则寓言。(板书:寓言) 2.那你知道什么是寓言吗? (板书:故事、道理) 3.我们先来学习第一个成语故事《自相矛盾》。(板书:自相矛盾)(读题) 第二板块:初读课文《自相矛盾》,学习生字词。 1.出示词语,理解词语意思。 自相矛盾张口结舌楚国买卖 锐利戳穿夸口 (1)指名读词语。 (2)理解词语意思。 ▲知道“戳”的意思吗?字典上怎么说啊? 伸出手指头,做做“戳”的动作。 那文中写的是用什么戳什么呢? ▲“夸口”什么意思?文中是谁在说大话?他说的是什么大话呢?(指名读句子) ▲“张口结舌”是什么意思呢?能给它换个词代替吗? 2.自读故事,注意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准确。同桌再互相读一读,纠正评价。 第三板块:读懂故事内容,明白故事寓意。 1.再读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请你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最能表现这个人骄傲、愚蠢、可笑的句子。
出示句子: 我的盾坚固得很,随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 我的矛锐利得很,随你什么盾它都能戳穿。 (1)指名学生读自己找到的句子,说说你为什么觉得他可笑、愚蠢?相机理解“自相矛盾”。 (2)指导学生用夸口的语气读一读这两句话。 3.这楚国人,说话夸大其词,简直比黄婆卖瓜还厉害。这时,有个围观的人是怎么问他的?应用怎样的语气来问? 4.那个楚国人为什么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了呢? 5.是呀,那个楚国人已经被大家质问得“张口结舌”,已是窘态毕现、狼狈不堪了。 6.现在如果你是卖矛和盾的人,你会怎样推销自己的矛和盾?怎样才能不自相矛盾了? 7.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和事。 8.读了这则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板书:说话、做事要前后一致。 8.是啊!做人要实事求是,不然没人相信你的,到时就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了。 第四板块:初识古文。 1.读《一课一练》收藏夹中的古文《自相矛盾》。 2.指名读。 3.结合我们刚才读懂的课文对照着学,理解这篇古文意思。
4.齐读古文。 第五板块:布置作业 1.抄写文中生字词。 2.读熟课文,并将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3.《一课一练》中《自相矛盾》的题目。 二、初读课文《自相矛盾》,学习生字词。 任务驱动 【学习单一】 (1)读准,读通故事。 (2)理解生字词:戳、茅、盾、锐利、坚固、夸口、张口结舌 1.观察学生的自主学习,归结共性问题,思考导学策略。 2.指名学生展示,通过答案的比较进行指导。 3.教师相机补充 理解生字词的意思可以通过找近义词,做动作,用词说话等多种方式。 三、再读课文,指导学生读懂故事的内容。 1.那他为什么会没话说了呢?谁再来把课文读一读啊? (把那人叫卖的两句话变红) 2.有层次的指导学生用夸口的语气读一读这两句话,并体会其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1)他是用怎样的语气来说的呢? 板书:夸口 a.我听出来了,他特别强调了他的盾很坚固,矛很锐利。谁的读法跟他不同?
b.你强调的是什么?“随你”是什么意思? 大家看,他跟第一个同学体会的不一样,读的就不一样。谁还能读出不同来? c.你们听出他想表达什么意思啊?“特别得好”这个意思,你们从哪个词听出来的?“很” d.挺有意思的!为什么这么读?生:因为我要强调让大家来买“我的”的矛和盾啊! 哦,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很好。 (2)指导表演读。 (3)(手指一个学生)我看你特投入,来,到前面表演表演。 呵呵!这楚国人,说话夸大其词,简直比黄婆卖瓜还厉害。 3.这个人为什么给大家留下这样的坏印象呢? 四、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故事的寓意。 任务驱动 【学习单二】 (1)他的话有问题吗? (2)“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同学们,猜猜会有怎样的结果? (3)故事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好极了,那我们来仔细看看他说的这两句话,有问题吗? 2.评价: 你好厉害!一下就切中了他话中的要害。 问的真漂亮!
对啊!围观的人也是这样问的。读,“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会怎样呢?” 3.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同学们,猜猜会有怎样的结果? 4.(相互抵触、不一致。) 你们理解的很准确,看来大家已经读懂了这个故事。 5.那个楚国人已经被大家质问得“张口结舌”,已是窘态毕现、狼狈不堪了。 板书:张口结舌 (是啊!要实事求是,不然没人相信你的,到时就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了) 6.说话如此,其实做事也是这个道理。 7.对啊!我们以后说话、做事也要实事求是,讲究分寸,不能故意夸大,言过其实,否则,也会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生读道理。 板书:说话、做事要前后一致。 五、初识古文,激发兴趣。 1.这个故事有意思吗?(有) 这么有意思的一个故事,它出自古代思想家韩非子写的一则寓言,如今它已经成为人们熟知的一个成语——自相矛盾(读)。 任务驱动 读一读原文,尝试理解 1.出示原文: 2.都是古文,你有什么办法读懂它吗?老师告诉你们一个办法,可以结合我们刚才读懂的课文对照着学,这样很快你就能自己读懂它了。
3.用现代语言表达古文句子的意思,句子的形式可以灵活些,不必强求说法一致,意思不错即可。 作业 设计 ★(1)抄写文中生字词。 (2)《一课一练》中《自相矛盾》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