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课题语文A版四年级下册17《皿忌赛马》作者及工作单位杨桂芬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康乐街道中心小学教材分析《田忌赛马》所在的这一单元是以“智慧”为主题,这个单元编排了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智慧的存在。本课特点鲜明,有很强的故事性、趣味性,而且详略安排得当,语言简洁恰当,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科学思想教育的好教材。《田忌赛马》用老教材实践新课标,从老教材中挖掘新意,让老教材的教学设计在新课程的指导下也能熠熠生辉,成为我这次教学《田忌赛马》的基本指导思想,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自评或互评中交流着各自的想法和独特体验,不仅熟知了课文的内容,更内化了课文的语言。本篇课文是借战国时期齐国军半家孙膑帮助齐国人将DO忌在和齐威丁赛马时转败为胜的故事。说明不论做什么事都要细致观察,认真思考,采用恰当的方法,才能取胜。学情分析1.本文讲的是战国时期齐国大将田忌和齐威王赛马,田忌连输三场。孙膑观看了这次赛马,根据观察分析,帮助出忌调换马的岀场顺序,取得了第二次比赛的胜利。2.本文语言简洁、准确,但学生对第一、第二次赛马是如何赛的,为什么田忌第一次会输,第二次会赢理解困难。本课教学对象为本地区四年级的学生。四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读懂两次赛马的情况并不存在很大困难,难的是学生从孙膑献计中,领会到善丁观察善于思考才能想出好主意的道理。所以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许多条件,运用“自读、自悟、自主表达”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以学生的自主读书、合作演示、共同探讨为主要活动,尝试让全体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在读书、演示、讨论过程中有所感悟,创设促使学生自主表达的氛围,如通过表情朗读、表演来表现齐王的得意洋洋和孙膑的聪明智慧。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认真观察的分析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能体会课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难点:了解两次赛马时双方三匹马出场的顺序不同,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2简介皿忌-3齐读课题,激发学习兴趣。学生读课题后提出问题。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读两遍课题,读题后提出不同的问题,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二、初读课文理清层次1指名分读课文2引导学生理清层次并分段1.读课文,思考:田忌与谁赛马?赛了儿次?结果如何?2.小组讨论确定文章结构层次。1.学生自由反馈,归纳问题,引导自主探究。2.理清课文层次,准确地给课文分段。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1质疑:两次比赛结果为什么不一样?2让学生知道孙膑献计的根据。1学生找出能说明比赛结果不一样的原因的句子。2学生分小组讨论,各小组代表分别演示比赛过程。1.学生再次读课文后,知道两次比赛结果为什么不一样。2.学生用图演示比赛过程,会认真推理,并能分析原因。四、了解人物体会人物性格1.引导学生读3至12自然段找岀体现人物神态、心理活动的词语,体会人物的性格。2.说说孙膑、田忌、齐威王各是怎样的人?1•学生读文,在文中找岀描写人物神态、心理活动的词语。2.学生各抒己见说出儿个人物的性格特点。1.分角色朗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人物性格,感悟其中的道理。2.充分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知道孙膑善丁观察、认真分析、神机妙算的优点使比赛反败为胜。五、总结全文同学们,孙膑善丁•观察、认真分析,只让田忌调换马的出场顺序就反败为胜。我们也要做一个这样的人。同桌互相交流,编写田忌胜利后和齐威王的乂一次对话。1.拓展延伸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续编故事。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勤与思考、科学分析的良好习惯。
板书设计17、出忌赛马(第一局)(第二局)第一场:±-一上下一一上第二场:中一一屮±-一中第三场:下一一下中一下场场失败转败为胜准确分析,合理安排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教学反思本课思维训练的重点是让学生弄清楚田忌、齐威王和孙膑三人的思路,其中孙膑的思维推理是难点。我在教学时采用了以下的方法。首先,以〃赛〃统领全篇,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其次,抓住重点词句,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最后,我让学生看板书思考课文内容,谈口己从这篇课文中受到什么启发。学生贯通全文的思考,必然是见仁见智\有话可说。至此,学生对课文蕴含着的发人深省的教育意义肯定有所领悟,而学生思的能力也得到拓展,做到了学有所得。在课上我设计了:还是原来的马,出忌如果耍调换马的出场顺序,还会有哪些方式?结果乂会怎样?〃大家都很兴奋,乂摆弄起学具马來,课堂学习得到延伸,在这基础上,这个的收获,做到了〃语思融合,文道统一〃。在实际的教学中,我感觉自己能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灵
活组织教学,相机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引领学生理解课文,师生互动效果较好,但是老师还是有点越俎代疱,放得不够开,如:没有提供足够的时空,扩大学生参与的面,让学生在同桌或小组中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再进行全班交流,因而这节课师生互动体现还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