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的小艇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威尼斯独特的风情、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的关系。2、领会作者抓住特点和把人的活动同事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表达方法。3、感受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体会异域之美。二、教学过程一导入:上节课我们游览了家家养花为别人看的德国,感受到了德国的美。今天我们继续来游览欧洲,我们将游览意大利的威尼斯,齐读课题威尼斯的小艇。大家对威尼斯有哪些了解?ppt2这就是威尼斯小艇。Ppt3同学们能用自己的话来形容一下威尼斯的小艇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同学们说得真好,说明大家认真观察了,让我们看看作家笔下的威尼斯是什么样子的?ppt4三精读课文,品读语句(一)自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思考围绕威尼斯的小艇,作家都写了哪些内容?(板书:船夫特点作用)l威尼斯的小艇有哪些特点?作者又是如何把这些特点介绍清楚的?自读文章2-3自然段。长、窄、深、灵活、舒适l用了哪些写作方法:长:列数字。20-30英尺,换算一下是多少米6-9m窄、深、灵活:比喻句用熟悉的事物比喻不熟悉的事物对比两个句子谈体会(ppt)整体—〉局部静—〉动观察—〉体验l作家介绍了小艇的这些特点,我们有学习这么多写作上的方法、技巧,你有什么感受?l小结:有我们的总结写作上的优点,可见,我们在描写一个事物写也要抓住事物的特点,仔细观察,展开想象,运用恰当的写作方法,比如比喻,列数字等方法,才能把事物写具体、生动、形象。l同学们体会得这么好,能不能把自己的体会融入自己的读,那么作为一名刚刚乘坐完小艇的游客,能不能为我们这些从未亲眼见过小艇的人,做一个声情并茂的介绍,有感情地朗读这二个自然段
个人试—〉指名读(二)这样轻快、灵活的小艇,坐上去真舒适,可是小艇是物,如果缺少了人,缺少了船夫,就缺少了生气,因此,我们游览威尼斯,主要特别留意,就是家属小艇的船夫,我请一个同学来朗读一下描写船夫的第四自然段。Ppt有什么感受?(板书技术高超)l从哪些词体会出来的?l什么叫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l有这么好的船夫为自己驾船,真是太幸运了,那我们来称赞一下为我们驾船的这位船夫吧,注意把称赞的语气读出来。自己试—〉指名读—〉背背这段话l船夫的技术真是高超、自如,毫不手忙脚乱,此时,你刚刚乘完小艇浏览完威尼斯,你想对这位为你驾船的船夫说什么?(三)船夫的技术特别好,使游客们离不了,其实当地的居民也离不开他,那威尼斯小艇,在当地人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呢?默读第5自然段,把段读完整。l你发现了什么?l生活在威尼斯的人们只要一出门就离不开小艇,白天如此,晚上也是这样,(四)作家又是怎么看待夜晚的威尼斯呢?指名读6自然段。l这美丽与小艇之间有什么关系呢:白天,大家都离不开小艇,所以当小艇行驶时,威尼斯这座城市是什么样的?而现在小艇泊了,威尼斯这座城市是什么样的?你有什么感受?(板书小艇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五)大家看一看,威尼斯的小艇一行驶,城市就喧闹,小艇一停泊,威尼斯就静寂,这说明小艇与威尼斯人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难怪连马克·吐温这样的大作家,也不得不发出这样的感叹,齐读本文第一自然段。(板书重要工具)四感知全文,抒发情感你们喜欢威尼斯的小艇吗?那么把你的这种喜爱之情融入你的读,有感情地朗读你喜欢的自然段。如今,我们就要结束威尼斯之旅了,在威尼斯旅游局的留言簿上,请同学们留下自己的感受吧!五总结全文,迁移新课同学们说得真好,说明大家读懂了课文,朗诵美的文章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世界是美的,生活是美的,可美的地方又何止一个威尼斯呢?下节课,我们将离开欧洲,来到有万象之国美称的泰国,去体验与象共舞的乐趣。六作业三课后反思:这篇精读课文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以及小艇的重要作用,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称特有的风光。课文从“我”
的所见所感入手,首先交代了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接着介绍了小艇独特的构造特点,然后讲了船夫的高超驾驶技术,最后详细介绍了小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抓住事物特点并把人的活动如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进行描写,是本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通过课上学生的学习活动,我有如下体会:在最先设计这节课时,我是从文章的内容入手的,通过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通过分析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以及小艇的重要作用的深入分析和品读从而了解威尼斯这座水上名称特有的风光,了解异域风情。但是在试讲的时候,我们发现,如果仅仅从文章的内容入手,对于学生课后的小练笔的指导则缺乏指导性,因此在第二三次试讲时我又在教案中加入了对文章重点段的写法的梳理和指导。虽然课堂教学的时间比较紧张,但是教学的效果明显提高,学生的小练笔的成绩比不指导要提高很多。在成绩方面首先重视对学生资料的查找交流,这样可以有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重视了学生每一部分感受的抒发每一个段落结束后,都可以让学生谈感受,提高认识。其次对作家写作方法,写作特点的深挖,有助于学生的习作和小练笔。最后对学生积累语言提供了发挥余地,对作业的设计,拓展阅读,扩宽了学生的阅读面。对于这节课的不足的认识主要有以下几点:对文章内容的进一步深挖,品读欠缺。可以再进一步深入的读书理解;这节课虽然学生朗读的次数多,但层次性不够,有一些流于形式。全文学习之后学生写感受这一环节因为时间关系没有在课上当堂完成,而是作为作业放在了课下,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教学课例及反思
聂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