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学生创新思维的闸门——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要]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重大而系统的工程,必须从小抓起,对于小学生来说,首先要从创新意识抓起。课堂教学是教师施教,学生求学的主阵地,自然也是培养孩子们创新意识的主渠道。我们必须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尊重信任学生,精心创设具有启发性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实践,让所有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要有创新意识,要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活动,还要树立“每个学生都有创新潜能”的观念。培养创新意识,要让学生“敢”字当头,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做。实践是创新过程,要调动学生创新意识,就必须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实践,去操作。我们要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创新条件和环境来开启学生创新思维的闸门,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单 位:吴忠市朝阳小学姓名:董芳联系电话:130379228807
开启学生创新思维的闸门——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到“创新”这二字,我想大家对这个字眼并不陌生。是的,在当今社会,时代呼唤着教育教学改革,时代呼唤着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小抓起,对于小学生来说,首先要从创新意识抓起。大家都知道,作为教师,课堂教学是教师施教,学生求学的主阵地,自然也是培养孩子们创新意识的主渠道。我们必须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尊重信任学生,精心创设具有启发性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实践,让所有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一、转变教学观念,敢于创新。大家都知道,我们现在的小学课堂教学还存在着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老师习惯于课堂上牵着学生走,学生只能在教师的安排下学习,缺乏自主性和独立性,其结果压抑了学生的思维,也就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首先要切实转变教学观念。1、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活动。一个好的教师,决不能迷信课本和权威,也不要拘泥于教材和一定的教材模式,要灵活地调整教学方法,创造性地设计和组织教学,设计一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按自己的优势,自己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探索解决数学问题。这就需要我们给学生更多的独立钻研,尝试体验,自主构建知识的时间,使学生7
寻找新方法,形成新的学习策略的过程中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意识。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我改变了教材安排的在教师指导下测量计算,拼摆验证“牵”着学生思维走的定势做法,让学生运用自制的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卡片,自主探索“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学生在不受教材“程序”的束缚和教师思维制约的开放的教学情境中观察猜测、实验操作,开阔思路,放飞思维,当他们运用不同的方法通过不同的途径。发现、验证、总结、归纳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o”的正确结论时,表现出极大的创新热情,既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又创设了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的空间。2、教师要树立“每个学生都有创新潜能”的观念。每个学生都有创新潜能可以开发,问题是教师是否在课堂上创设了良好的环境和氛围,是否把学生真正推到了自主学习的境界。有研究表明,有些创造力高的儿童通常具有顽皮、淘气,为所欲为,逾越常规等个性特征。因此,我们在课堂上不仅要关爱优等生,更要关爱那些所谓“顽皮、淘气”的学生。另外相信学生有创新潜能可以开发,并不是引导每个学生去搞什么小发明制作,而是引导学生善于发现新问题,提出新看法,得出新结论,具有求新的意识。如“9的加减法”一课,一个学生就提出了教材中没有的新算式:9+0=9,0+9=9,9-9=0,9-0=9,对一年级学生来说,应该是一个了不起的“创新”。二、营造教学氛围,激发兴趣。7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推动学习活动的内部动机,而创新与兴趣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形成创新意识的重要条件,孩子的兴趣越大,创新意识就越能充分体现出来。启发和激励学生浓厚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前提,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试着这样做一做。1、教学趣味性。小学生好奇心强,对新奇的东西容易产生兴趣,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他们的这种心理。例如:在教学“比较数的大小”时,我就利用小猪“哼哼”和小猴“聪聪”比年龄大小的故事来引起问题。故事是这样的:有一天,小猪“哼哼”和小猴“聪聪”在为一个问题争吵。小猪“哼哼”说:“我9岁,你6岁,我比你大。”小猴“聪聪”说:“你说的不对,应该你比我小。”他们就这样争吵不休时,来了一位老牛伯伯,老牛伯伯说:“你们俩不要吵了,我们班上的小同学最聪明,还是让他们来评判吧。”此时,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被大大调动起来,都争先恐后来为这两只小动物分析说明。这样一来,学生的好奇心得以激发,将有效的唤起心理效应,激发求知的欲望。2、体验成功性。教育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学生对数学学习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是享受成功的喜悦,这种成功的喜悦将会转化为进一步学习的强大动力,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我们在教学时,针对学生学习上的个别差异,在习题的设计上要体现层次性,紧扣教学内容,思路简单,反映教材基本要求的题目,由基础一般的学生解答,对于一些灵活运用知识的变式题目,由基础较好的学生解答。如:学生在学习“两步计算式题”时,练习题可以这样设计:(1)先说运算顺序,再计算。33+26-1154+12+20(2)你能把下面两个一步计算的算式写成一个两步计算的算式吗?7
25-11=1414+37=51上面的第一题由全体学生都做,第二题由基础较好的学习做。这样,使他们从不同程度上满足了自己的需要,以便获得成功的喜悦。3、评价强化。实践证明,创新意识是可以强化的。我们可以在教学中组织“比一比”、“夺红旗”等等竞赛活动,引发学生竞争意识,创设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氛围。当学生自己发现知识规律或提出与众不同的解法、别出心裁的见解,我们做教师的都要适时给予表扬。当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我们也要及时鼓励其克服困难的勇气,强化其创新意识,如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时,我设计“摘果子”、“开火车”、“钓鱼”等竞赛活动,当孩子讲出算理和过程我及时给予表扬:“你说的很具体,加油努力!”等一些激励评价语。在这种良好氛围中,学生的自豪感和成就感油然而生。三、突破教学定势,培养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意识,要让学生“敢”字当头,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做。1、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明”这是牛顿先生曾说的。可见“猜想”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要对教材中的“猜想”因素进行深入挖掘,恰当处理,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猜想,使学生在猜想的过程中既能更好的获得,又能展现他们的创新才智。例如:在教学“7有分组成”时,我设计一个“猜小棒”7
的游戏:现在老师手里有7根小棒,老师拿着这些小棒并把双手放在自己的背后,下面请同学们猜一猜现在老师手中的小棒。这时学生们的思维都积极的活跃起来,他们根据已有的分组成的知识大胆的猜老师手里的小棒。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仅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而且在猜想的过程中还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形成。2、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题是创新之源,疑问是创新之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就要让学生学会提出疑问,“疑”能使学生在认知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引起定向探究性反射。有了这种反射,思维也就应运而生。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质疑,大胆提出经思考后得出的不同意见,要引导学生自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有效地训练学生良好的研究能力,培养学生经常爱问为什么的科学品质,并渗透质疑方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敢问”到“善问”。让学生在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形成创新意识。如在教学“厘米”这个长度单位时,我引导学生用尺去量一块橡皮的长度,要求学生将橡皮的一端与尺子的零刻度对齐,另一端指到几,橡皮的长度就是几厘米。这时一个学生提出:“老师,在量物体的长度时一定要把物体的一端与尺子的零刻度对齐吗?”我没有马上下结论,而首先对这个学生敢于提出问题给予了鼓励,然后我说:“如果你们手中的尺子是一把折断的没有零刻度的尺子,你们分组量一下,看看能不能量出橡皮的长度?”此时,学生的探索精神非常高,他们都积极参与小组的活动。通过研讨他们发现这把断的没有零刻度的尺子是不可以量出橡皮长度的。同时,也使刚才那位同学提出的问题得以解决,学生这种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就是他们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形成过程。7
3、鼓励学生大胆求异。在教学中,让学生一题多说,一题多解。大家都明白,说是思维活动的一种形式。因为,通过学生的说,不仅可以提高他们语言的表达能力,而且还可以促进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如:在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内容时,我就利用教材中插图,让学生说一说图意。这时学生根据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从不同的角度说出图意,抽象出数的概念。在计算时,我又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说图意、列出算式,来解决同一个问题。这样既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四、动手实践,调动创新意识。实践是创新过程,要调动学生创新意识,就必须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实践,去操作。如果老师总领着学生走,老师怎么说,学生就怎么做,又怎么可能有创新呢?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凡是学生自己能通过摆一摆,画一画,比一比,量一量等操作获得的知识,我们都应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实践,老师不要包办。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学生会产生很多新的问题,“为什么这样”、“为什么那样?”、“能不能不这样做”等等,这些问题的提出,就能深化学习,促进思维活动,又能在操作中找到答案。我们教师更要重视操作,真正放手让学生操作,使学生创新意识在操作中萌发,让学生看到自己创新的成果,体会创新的快乐。例如:教学“9加几”时为了使学生理解凑十法,我就先放手让学生摆一摆圆片去直观感知先把9凑成10再加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圆片怎样列式?怎么计算?这时学生就根据自己摆的小圆片说:“把右边的一个小圆片放到左边与左边的9个小圆片合在一起是10个小圆片,再与右边剩下的4个小圆相加就是14个圆片,所以9+5=14。又如,在教学“有1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可以拼成几种不同的长方形,拼成长方形的周长各是多少?”解决这道题时我让学生每人准备12个大小相等的正方形,自己7
拼摆,并计算出周长。通过操作实验、计算,学生不仅知道可以摆出三种不同的长方形,并且通过观察同学们还发现,当面积相等时,长方形的长和宽越接近,周长就越短。这样,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观察、总结,并在此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领悟,老师不时给予表扬鼓励,使学生充分体验到创造的乐趣,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再如,教学“米和千米”时,为了使学生直观感知1米和1000米的大小,我便让学生实际量一量教室的长是多少米来感知1米的大小。再带学生去学校操场上,让他们量出1000米的长度,来让他们感知1000米的大小。数学教学一旦和实践活动相结合,不仅丰富课堂内容,使某些知识的难点较容易突破,而且使学生学到一些活的教学知识,也调动起学生的创新意识。总之,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自己先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创新条件和环境来开启学生创新思维的闸门,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一代创新人才。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