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ID:954991

大小:61.5 KB

页数:9页

时间:2022-03-1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0杨氏之子一、教材分析及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九岁男孩风趣幽默、机智巧妙地应答他人的故事。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尤其是“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充分显示出九岁孩子的聪明机智和超强的应对能力。全文一共五句话,第一句“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简介文中主人公――杨家的儿子,突出人物的特征是“聪惠”(聪明、智慧),不是一般的聪明,而是“十分聪明”。二三四五句讲了一件小事来证明这个孩子的“甚聪惠。这句话起到总起全文的作用。第二句:“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是事情的起因,将孩子父亲的朋友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但是他的父亲不在,于是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出来。从这里可以看出,孔君平和这个孩子一家很熟,两家经常来往,孔君平和孩子也很熟悉。第三句“为设果,果有杨梅。”讲了孩子热情招待客人,为客人摆上水果,从这里可以体会到这个孩子很有礼貌。第四句“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孔君平指着杨梅,说这是你家的果实。孔君平在和孩子开玩笑呢!看到杨梅,想到这家人姓杨,于是借此调侃杨梅是杨家的果实。第五句“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是小儿对孔君平开玩笑的作答。“没有听说过孔雀是你家的鸟。”小儿迅速听出了孔君平话里有话,明白了客人是在用自家的姓开玩笑,于是以牙还牙,同样在姓上做文章,有孔君平的姓联想到“孔雀”,并且说:“没有听说孔雀是你家的鸟。”小儿的话里也有话,如果孔雀是你家的鸟,那杨梅就可以说是我家的果实,如果你不承认孔雀是你家的鸟,那杨梅当然不是我家的果实了。由此可见这个小儿不一般,思维敏捷,善于抓住别人话中的要害,并且很快联想,用对方的办法反驳对方,让对方陷入两难的选择,只有哑口无言。而小儿的话“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采用了正话反说的句式,他要表达的意思是“孔雀不是你家的鸟”,但却说:“没有听说过孔雀是你家的鸟”用否定的说法让小儿的回答更加有趣,更能体现小儿和客人斗智的乐趣。四、五两句是文章的重难点,也是故事的高潮部分,但文章写到这里戛然而止,耐人寻味,留下想象的空间。可以想象孔君平听了小儿的话,会有什么神情,会怎么说。学情分析: 这是小学阶段第一篇文言文。主要目的是为第四学段学习文言文搭梯子。教学本课,要使学生对文言文有初步的感觉,重点抓正确朗读和背诵。读,要通过范读,让学生注意停顿,体味语感,而后领读、自读,直至读正确、读流利。释句,要让学生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并能运用借助注释、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疏通文句。在此基础上交流“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以及阅读心得。背诵,不仅要正确,还要注意停顿和语气。二、教学要求:1.会写“梁、惠、诣、乃、曰、禽”等6个生字;会认“惠、曰、禽”等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家禽”等词语。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运用已有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3.体会故事中孩子的机智、风趣以及应对语言的巧妙。三、教学重点: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运用已有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2.体会故事中孩子的机智、风趣以及应对语言的巧妙。教学难点:1.能够运用已有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的机智、风趣以及应对语言的巧妙。四、教学准备:课件;了解《世说新语》中有趣的小故事。五、课时安排:两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写“梁、惠、诣、乃、曰、禽”等6个生字;会认“惠、曰、禽”等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家禽”等词语。2.能够运用已有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词句,正确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3.通过古今对比,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学重点:1.运用已有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词句,正确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感悟语言艺术:1、出示王元泽的故事。(故事:王元泽数岁时,客有以一獐一鹿同器以献,问元泽:“何者是獐?何者是鹿?”元泽实未知,良久对曰:“獐边者是鹿,鹿边者是獐。”客大奇之。)2、生默读故事,评价元泽,交流收获。过渡:本单元我们学习的主题就是“语言的艺术”。我们每天都在用语言进行交流。精练得当的语言,能使我们有效地与人勾通;机智巧妙的语言,能帮助我们摆脱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愉悦我们的身心,活跃我们的生活。有这么一个故事,大家想听吗?齐读课题――《杨氏之子》。师范读文言文。二、出示课堂学习单,学生默读文言文,完成学习单。三、讲授新课,理解文言文内容。1.读准字音,整体感知全文,初步了解文言文的特点。(1)朗读“为设果、应声、答曰”。初步感知文言文特点。师:这篇文章和我们平时学习的课文有什么不同?(文言文:在先秦口语基础上形成的古代书面语。)我们现代人写的文章,用白话,叫白话文,我们学习的课文除了古诗外,也都是白话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古人写的,古人写的文章,用的是文言,叫文言文。引导学生发现文言文的特点:(短小、难读、不太好理解、不知从哪断开……)(2)师二次范读课文。学生正音,断句。正音:纠正错误读音。注意“为(wèi)设果”“应(yìng)声”。订正这四个读音:惠曰禽诣断句:梁国/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慧。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3)学生自由练习朗读。注意读音和断句,教师指点。2.交流不懂的问题,顺学而导;理解学习单第二题词义。教师过渡: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可见只有有疑问才能有进步。(1)通过刚才读文章,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预设)梁国:郡的名称,在现在的河南商丘一带。。 孔君平:孔坦,字君平。为人正直,有好的名声。其父:他的父亲。其,他。为设果:小儿(杨氏之子)为他摆出水果。设,摆设,摆出。以示儿:以便给小儿看。以,来,以便。此是君家果。此,这;君,您,古代对对方尊敬的称呼。未闻:没有听说。未,没有;闻,听。夫子家禽:您家的鸟。夫子,先生,您,对人尊敬的称呼。禽,鸟类。(2)订正学习单第二题。(3)借鉴古诗学习方法,逐句理解全文的含义。处理学习单第三题、第四题。a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全文。b自学的基础上交流。题目:“氏”(姓)(板书:查字典)“杨氏”意思是姓杨的人家。之:的。作助词,没有具体的意思。师:把每一个词的意思连起来就是这句话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的含义。(板书:杨家的儿子)理解“甚、惠”的含义(介绍学习古文的方法)出示: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通过看注释解释“甚”(板书:看注释)。通过扩展词语和看注释两种方法,解释“聪惠”是聪明和智慧的意思。“惠”是个通假字(古人写的别字或者有其他含义),它和“慧”一个意思。这个“惠”的意思很多,仁爱,善良,听话,好处等等。作者为什么用“惠”呢?(要表达孩子不仅聪明,还很懂事。)(古文里的字一般都是一个字独立表达一个意思,可以将这样的字进行意思的扩展。)(板书:扩展词语)。扩展词语,连词成句。解释“甚聪惠”的意思是“非常聪明智慧”。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的含义。谁愿意给大家读读这句话。怎样读才能让大家感受到杨氏之子甚聪惠。出示:“为设果,果有杨梅。”说说“设宴款待”中设的意思——“摆”。设果就是摆果子。(联系生活实际)谁为谁设果?(杨家小儿为孔君平摆出水果)(板书:孔君平)这里并没有写杨家小儿为孔君平设果,你是怎么知道的?“为设果,果有杨梅。” 省略了主语,前面要加上“小孩”。(板书: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的含义。这真是一个()的孩子。带着理解读句子。出示:“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应声:马上回答。曰:说。未:没有。闻:听说。夫子:对读书人的尊称,相当于“您”,在这里指孔君平。理解家禽古今含义的不同。※现在说的家禽是指什么?(鸡鸭鹅这些家里养的动物,)古文中“禽”的意思是“鸟”,这句话中的“家禽”指的是家里的鸟。C完整地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3在理解的基础上,正确流利地课文。完成学习单第五题。(1)带着理解自由朗读课文,读出古文的韵味。(2)指名读,评读,再指名读,齐读。(要读好句读)4根据板书小结:(1)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内容。(2)学习文言文常用的方法: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看注释、扩展词语等。四、布置作业:1、写生字。注意“曰”“惠”“禽”的结构和笔顺。2、思考问题:“杨氏之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他的回答到底妙在哪里?”3、找找能够体现语言的艺术的提示语或广告语。板书设计:杨氏之子杨家的儿子孔君平学习文言文杨梅孔雀查字典看注释联系上下文扩展词语 拓展延伸,了解《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南朝刘义庆编撰。主要记述了东汉到晋代士人的生活和思想,及统治阶级的情况。善用对照、比喻、夸张与描绘的文学技巧。课堂可以读读其中有代表性的小故事,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九、课后反思:课堂学习单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为()设果应()声答曰()2.根据注释,练习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杨氏()甚()聪惠()诣()夫子()示()家禽()聪惠()3.写出下列句子的含义。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为设果,果有杨梅。()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4.填空:我们今天学文言用的方法有:()()()()等。5.同桌两人读书检查,注意停顿。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体会故事中孩子的机智、风趣以及应对语言的巧妙。2明确第一句在文章中总起全文的作用。试着背诵课文。教学重难点:体会故事中孩子的机智、风趣以及应对语言的巧妙。背诵课文。教学准备:课件;了解《世说新语》中有趣的小故事。搜集的幽默故事和提示语广告语。教学过程:一、想象情境,感情朗读1.朗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出示句子: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读读这两个句子,想象当时的情境,说说当时两人会是怎样的神情?说话时会用怎样的语气?(孔君平可能是神态很随便,甚至有些看不起小孩,认为他还是一个孩子,说话的语气可能有些傲慢、随意;杨氏之子很机智、神采飞扬,说话语气有挑战性。)结合自己的想象和理解,试着有感情的朗读这两句话,要读出两人不同的语气。二、深入理解,体会语言精妙1.思考:你觉得杨氏之子的机智表现在哪里?重点点拨:(1)孔君平指着杨梅对杨氏之子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孔君平由杨梅而联想到小儿家的姓,就给杨家小儿开了一个玩笑,语言很风趣幽默,杨家小儿听出了孔君平的话外之意。(板书:杨梅)会听。(2)知道客人在拿自己的姓开玩笑,他不假思索立刻做出反应,马上由孔君平的姓联想到孔雀,所以以孔雀给他开玩笑。(板书:孔雀)反应快,不假思索。。(3)品位杨氏之子的话外之音:l出示:“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l结合上一句,说说这句话杨家小儿的意思是说?(如果你认为杨梅是我们杨家的水果,孔雀就是你孔家的鸟罗。)应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出示对比:孔雀是夫子家禽。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l这两句话都有“孔雀就是你孔家的鸟”的意思,读一读看它们又有何不同?(体会孩子回答的委婉。)如果杨氏之子不礼貌,对孔君平不尊重的话呢,就会说:“如此说来,孔雀就是你家的鸟儿啦!”但他表达的时候拐了个小弯——我可没听说孔雀是您家的鸟儿啊!很巧妙地“回击”了他。加上“未闻”就让人觉得他很尊重长辈,说话很委婉。l孔君平听了小儿的回答,会有什么反映呢?l揭示中心词“聪惠”难怪课文一开头就直接写出“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这句话直接点明了文章的主要人物以及他的特点,起到了总起全文的作用。 三、总结收获,揭示中心:正如同学们说的那样,这杨家小儿真是不简单啊,思维之敏捷,言语之巧妙,让人回味无穷!其实,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说话要讲究艺术,同样的意思,用不同的方式讲,会达到不同的效果。说话讲求艺术,才会给人以聪慧的感觉。四、熟读成诵1、孩子们的体会很深刻,如果现在朗读课文,相信你能够把自己的体会带进朗读,你可以尽情地感受古文的韵味,请一个同学读。2、师:学到这里,你能试着把这个故事背诵下来吗?一起背一背。不能背诵的看着书朗读。3、全班背诵。五、拓展1、给你家小区花园的“严禁践踏草坪”换一种说法,体现语言的艺术。师:像这样体现语言艺术的例子还有很多,就拿身边的事来说吧,几年前像“禁止践踏草坪!”这样生硬的,带着指令性的提示语随处可见,但是,现在,你走进公园,你会发觉,这样的语言少了,同样的意思,有了不同的表达方式,你能试着来改一改这个说法,体现语言的艺术。“小草要睡觉,请别打扰!”“草儿青青,何忍踏之!”“花草美,爱花护花人更美!”温馨的提示,充满了人文关怀和对生命的尊重,相信这样的提示语更有说服力。2、生活中体现艺术性的语言还有很多,同学们分享收集的资料。师:大家还收集了许多这样的语言,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待会把你们小组里最能打动人的语言大家分享。(1)小组交流。(2)全班交流。例如:“别吻我,我怕羞”“我不是碰碰车”3、交流《世说新语》中另外两个小故事。见教参96页六、总结我们的汉语言有着无穷的魅力,有“口吐金兰”的语言香气,有“唇枪舌战”的语言战争,有“妙笔生花”的语言表达,有“舌战群雄”的语言典故,语言的艺术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增添许多乐趣。同样的意思,不同的表达方式,效果也会大相径庭。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不仅能够感受到语言魅力所散发出来的光彩,而且能够运用语言的艺术,就让语言的魅力伴随我们继续语文的学习之旅吧!七、补充阅读,迁移提升 迁移阅读学习单司马光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1.解释括号里的词。(1)众皆弃去()(2)破之()2.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3.“破瓮救人”的故事反映了司马光的机智聪颖。机智聪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创新思维。创新思维的事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请举一例。板书设计:杨氏之子甚聪惠杨家的儿子孔君平杨梅孔雀未闻杨氏之子 孔君平杨氏之子  此是君家果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风趣礼貌机智、幽默  教学反思: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