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杨氏之子》是一篇文言文,它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户人家九岁男孩风趣幽默、机智巧妙地应答他人的故事,。故事语言幽默,且浅显易懂,是学习文言文一块很好的敲门砖。但对于文言文,我们的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很多困难:如何读通、读懂文言句子,感悟言外之意,体会杨氏之子的对答之巧,进一步说,让我们的孩子喜欢上文言文,那是更加困难。因此,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着重指导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去理解文章,去感悟文中人物的语言。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字词,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的意思。 2、品味词句,感受杨氏子的聪慧过人。 3、感悟古文韵味,初步培养学生喜爱古文的情感。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朗读并读懂故事,了解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难点 品 味杨氏之子语言的精妙。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教师准备:了解背景知识,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给你们讲一个周总理的故事。有一天,周总理在接见来访的美国外交家基辛格时,基辛格故意发难说:“为什么你们中国人都是那么低头弯腰的,不像我们美国人走路抬头挺胸的。周恩来总理回答说“那是因为你们美国走的是下坡路,我们中国走的是上坡路。”这位以语言尖刻而著称的美国外交家当时哑口无言,一时说不出话来。同学们,周总理的回答巧妙吗?从这巧妙、机智的回答中我们感受到的是什么?(智慧)是啊,周总理的智慧体现在语言的交流上,这就是语言的艺术。同学们,像这样体现语言艺术的经典故事古今流传的很多,第三单元的学习将引领我们领会语言的魅力,今天,我们先来学习第九课《杨氏之子》【板书:杨氏之子】 二、揭题入学,解读文言 1、解释课题意思(生齐说并写下来) 2、这样说,我该是“刘氏之女”,你该是什么呢? 3、从题目上我们就可以知道,这是用古代语言写成的文章,我们把它叫做古文或者文言文。【板书:文言文】 三、初步感知,读出韵味 1、请大家自由朗读全文,看看这篇课文和我们以往学习的文章有什么不同。(出示“学习提示1”,学生自由读,指名回答) 2、同学们,好多人认为古文难学,其实,学好古文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多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古时候,诵读诗文是一种很风雅的事,一卷在手,书声朗朗。下面,听老师读一遍课文。(屏幕出示课文,师范读)
3、怎么样,读古文也蛮有味道的吧?你们觉得朗读古文特别要注意什么?(停顿)对,古文节奏明快,舒缓有度,读的时候要注意词语和词语,句子和句子之间的停顿。那你们听老师读一句(读第一句)好听吗?对,只注意停顿还不行,还要注意读出古文的韵味,再听我读。这一遍怎么样了?我们读的时候尽量做到字断音连 ,音断意连。 4、指名读第一句,进行朗读指导。 5、学生看着大屏幕上划分好节奏的课文,自由练读。 6、指名读,相机指导多音字“为”和“应”的正确读法,“家禽”古意与今意的区别。 7女生读,男生读,全班齐读。 四.理解字词,读懂故事 同学们,多读是一种很好的学习古文的方法,但是要想深入、准确地理解字词、句子的意思还得借助于课后的注释。现在请你默读课文,利用课后的注释说说每句话的意思。遇到不明白的字词可以和身边的同学讨论一下,还不能解决的,做上记号,待会儿我们共同解决。(出示学习提示2) 1、谁能说说课文大概讲了一件什么事? 2、下面就请同学们把这篇古文用现代的话说一说,谁先来说? 第一句:梁国有户姓杨的人家,孩子才九岁,很聪明。 (解释“梁国”:一个地方,在现代的河南商丘一带。板书“惠”字,指导书写。) 第二句:孔君平去拜见他的父亲,他父亲不在,就把孩子叫出来。 这里省略了很多内容,引导学生想象可能是谁呼儿出,为什么要呼儿出,会怎么呼? 我们知道文言文语言精炼,省略了很多内容,也留给了我们很大的想象空间,需要我们去想象补白。 (第三句):杨氏子为他摆设了水果,水果中有杨梅。 谁为谁设果? (第四句):孔君平指着杨梅让杨氏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孔君平为什么要指着杨梅和杨氏之子说“此是君家果”?孔说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 (第五句):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我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鸟啊。” 什么是“应声”? (如学生说不知道,可以追问:到底知不知道?像刚才同学们这样的就叫应声答。现在懂了吗?) “未闻”是什么意思?(“耳闻目睹”、“百闻不如一见”中的“闻”都是“听到”的意思。 难点是“夫子”的理解。 3、学生连起来说说整篇课文的意思,先在四人小组里说,再指名说一说。 4、现在我们带着理解再来读课文,肯定能读得更有滋味。 五、读中积累,感受机智 同学们,这篇课文中有两个句子很精妙,你知道是哪两句吗? (生说) 1看来大家都同意他的说法,(出示“品一品”)这两句话精妙在什么地方呢?我们还得仔细想一想。(出示“想一想”)你能品味出妙在何处吗? (1) 两人都在姓上做文章 总结:是啊,孔君平拿杨梅开孩子的玩笑,孩子也由孔姓想到了孔雀,这在兵法上就叫做——[板书:杨氏子 杨梅 孔君平 孔雀] (2) 未闻 师生角色练读,师扮杨氏子,学生扮孔君平。 生:此是君家果。 师:孔雀是夫子家禽。 (生愕然)
生:此是君家果。 师: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一部分学生开始思考) 师趁机出示“比一比”,从这两个句子中,你品味出了什么? (生说,大部分学生从老师的语气中体会到加上“未闻”的句子,语气更委婉。) 总结:是啊,杨氏子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那杨梅又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多巧妙的回答! (3)应声答曰 理解“应声答曰”,(脱口而出、飞快地、接着声音,不假思索)体会杨氏子反应敏捷。 六、想象拓展 感悟人物 (1)听到孩子的回答,孔君平会有怎样的反应呢?(出示“写一写”) (要求学生写下来,然后交流) (2)引读中心句 面对如此机智的回答,孔君平不得不承认:梁国杨氏子,——。 面对如此巧妙的回答,我们也不得不赞叹:梁国杨氏子,——。 【板书:甚聪惠】 (3)注释中解释:惠同慧,那么在古代,惠还有其他的意思,比如温顺、仁爱、善良、好处等,看看杨氏子的表现,你觉得他还是一个怎样的小男孩? (4)这么聪惠的孩子,你喜欢吗?捧起书来,让我感受到你的喜欢。(齐读) 七、总结学法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一篇古文,你能回忆一下我们都采用了哪些方法吗? 师总结: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想象、多读 八、作业园地 1.背诵课文。 2、拓展延伸,开展综合学习。 阅读“综合性学习”,明确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要求。 (1)搜集积累在表达上很有特点的语言,比如:歇后语、谚语、幽默故事、古今笑话等。 (2)搜集和拟写提示语、广告语。 (3)收集相声、评书或影视剧的精彩对白,试着演一演。 总结:我们的母语汉语言有着无穷的魅力,有“口吐金兰”的语言香气,有“唇枪舌战”的语言战争,有“妙笔生花”的语言表达,有“舌战群雄”的语言典故,语言的艺术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增添许多乐趣。也希望同学们能在生活中恰当的把握语言,远离粗俗的字眼,唇齿间流露魅力语言,让它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一份美丽与精彩! 板书设计 10、杨氏之子杨氏子 杨梅孔君平 孔雀甚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