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之子.讲课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杨氏之子.讲课教案

ID:955072

大小:34 KB

页数:6页

时间:2022-03-1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一、谈话导入  老师:我说一句话,看谁能说说是什么意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学生(沉思后,有同学举手):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  老师:刚才我说的话和我们平时说的有什么区别?  学生:老师说的话比较简练,我们平时说的话要复杂一些。  学生:老师说的话不怎么好懂,我们现在不这样说。  老师:像这样的语言我们在以往的积累运用中也学过,谁能说一句给大家听?  学生: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3.温故而知新。4、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老师:像这样的语言我们称为文言,用这样的语言组成的文章叫做文言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言文──杨氏之子(板书)。  二、一读(读正确)  老师:这是我们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读一读,看看什么感觉?  学生:1.文章的句子很短,我感觉不怎么好读。2.有些句子不知道怎么读才能读好。  老师:说说哪个句子你不知道怎么读?  学生:“孔指以示儿曰”这个句子我读不好。  老师:谁知道这句话该怎么读?(学生尝试,但读得都不大正确。)  老师:正确的读法应该是这样,孔/指以/示儿/曰。(学生自由读,齐读。)为什么要这样读呢?一会儿你自己就明白了。谁来把文章读给大家听?(两位学生读)  老师:刚才这位同学读的时候有两个字和第一位同学读得不一样??  学生:“为设果”中的“为”,李同学读的是第四声,而张同学读的是第二声。   老师:哪个读音正确呢?我们先看看这句话什么意思。学生:“为设果”就是孩子给孔君平摆上水果。老师:“为”在做“给”的时候读第四声。还有一个字音他们读得也不一样。  学生(踊跃):“儿应声答曰”中的“应”,他们一个读第一声,一个读第四声。在这里应该读第四声。  老师:“儿应声答曰”形容孩子回答速度很快。现在我们还经常这样用。  三、二读(读明白)  老师:同学们读得很正确,也很流利,我相信你们还能读懂。再读课文,看看你读懂了哪个字,哪个词或者哪一句话?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在旁边做个记号。  学生:我读懂了“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意思是,梁国有一个姓杨的孩子,非常聪明。  老师:非常──聪明,这句话中没有这两个词啊。  学生(齐举手):“甚”就是“非常”的意思,“聪惠”的意思是“聪明”。“惠”古代通“慧”。  老师:哦,原来是这么回事!我明白了。这里的“惠”是个学生字,你会写么?(学生上台演板,写得很正确)  学生:我看下面注释知道了“孔君平诣其父”中,“诣”的意思是“拜见”。  老师:好啊,看注释是理解古文最简便的方法之一!“诣”也是个学生字,相信每个同学都会写,在本子上写一个,互相检查检查。学生:我读懂了“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意思是我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鸟啊。  老师:夫子在这里指谁?(学生:指孔君平)  老师:把孔君平称为夫子,那──夫子就是指孔君平吗?如果来的人不是孔君平,而是张君平、李君平,还能称夫子么?(学生:能)  师(依然作思考状):如果来的是阿姨呢?  学生(略略思考):不能,因为阿姨是女的。夫子一般指男的。   师(追问):如果来的是一个小男孩呢?  学生(迟疑不敢作答):不行,因为夫子好像指的是大人。老师:是的,夫子一般指年龄比较大的男士。 老师:如果来的是一个没有文化、不识字的老农,我们可以称他为夫子么?(学生不语)老师:我们来推测一下孔君平的身份。你认为,他应该是一个怎样的人?我相信你能从文中找到依据。 学生:他应该是一个富人,从图中我们看到他穿的衣服很华贵。 学生:他应该是一个有学问的人,因为他看到杨梅就把杨氏子的姓联系起来,而且还说这个孩子是“君”。这是对人的尊称,能对一个小孩说“君”的,一定是一个有涵养的人。 学生:这篇文章选自《世说新语》,这本书是写士大夫阶层的事情。老师:是啊,士大夫阶层都是为官之人,都是有文化的人,那么他们的朋友也一定是有学问的人。所以,可以称为夫子。再比如孔子我们就称为──(学生齐:孔夫子)孟子──(学生:孟夫子)老师:如果来访的人姓黄,你觉得他会怎样回答?生:未闻黄瓜是夫子家菜。。未闻黄帝父子家人。老师(黄色、黄莺、黄鱼、黄山等)老师:如果来访的人姓梅,姓柳呢,你觉得他会怎样回答?生:未闻梅花是夫子家花。未闻柳树是夫子家树。 老师:同学们还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么?学生:杨氏是一个人的名字么? 老师:有谁来回答这个问题?(学生沉默,继而又摇头。)老师:这里的杨是人的姓,而“氏”有两个意思。(师出示)(1)在有特长或者有身份的人的姓或者姓名后面加“氏” 表示尊重。(2)旧时放在妇女父姓或夫姓的后面称呼已婚妇女。 老师:读一读,在这个句子中,你该选择哪一种意思呢? 学生:选择第一种。题目意思:姓杨的人家的儿子。老师:你贵姓?也可以称为——氏之子或氏之女。学着课题的样子说给自己的同桌听。学生:为什么“父不在,乃呼儿出”?这个孩子才九岁,怎么能照顾客人呢?怎么不叫他的妈妈出来呢?  老师:这个问题提得好。谁能解答?  学生:因为他妈妈和他爸爸一起出去了,都不在家。  老师:同学们推测了很多种孩子出面招待客人的原因。在我国古代,重男轻女,只有男人算是人,女人是不算是人的。所以迎接客人都是男人的事情,儿子再小也是男人,也要出来招待客人。母亲呢?只能呆在后堂,只有丈夫、孩子请她出来见客人的时候她才能出来。(学生惊讶,然后又问了几个字的意思,很快就得到了解答)老师:既然大家都懂了,谁能把这篇文章的意思讲一讲?(学生自由说) 四、三读(品味语言的精妙)老师:同学们,在这篇课文中有两个句子很精妙。你们知道是哪两句么?学生:“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两句话很精妙,一般人说不出来。 老师:看来大家都同意他的说法,但是这两句话精妙在什么地方呢? 学生:杨氏子姓杨,杨梅的第一个字也是杨。所以,孔君平就和孩子开玩笑:此是君家果。就好像说杨梅是杨氏子的弟弟一样。 学生:杨氏之子明白了孔君平的意思。马上也拿孔君平的姓氏和孔雀连起来说。 老师:对呀,这在兵法上就叫以其人之道──(学生齐:还治其人之身。) 老师:所以,课文中这样称赞这个孩子──(学生齐:甚聪惠。)老师: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语气比较委婉,听起来有礼貌) 孔雀是夫子家禽(说话语气硬邦邦) 五、四读(读出古文的味道) 老师:同学们,读古文不仅要读正确、读流利、读明白,还要读出古文的味道!自己试一试,品味品味古文该怎么读?(学生自由读,有的还摇头晃脑,很可爱) 老师:如果配上音乐,那种感觉会更美。先听一遍,想想该从哪个地方开始你的朗读。老师:再听一遍,然后自己试着跟着音乐朗读。老师:谁愿意配乐读给大家听? (学生踊跃举手,一学生读,虽然与音乐还不怎么吻合,但学生读得津津有味。又一学生站起来要求朗读课文,在音乐中读得很投入、很美。全班掌声)老师:读得真好!这个小故事简单、有趣,我相信,我们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把它背下来。(学生情绪很高,还没等教师把要求说完,琅琅的背诵声已经响起。)六、五读(理解中学习运用)老师:同学们在读书学习的过程中肯定已经发现了一个问题:在这一篇文章中有一些词我们现在很少使用,或者有的根本就不用,你能找到这些词语么?(学生认真读课文,画出“诣”“乃”“儿”“曰”“氏”“之”“其”几个字。)  老师:这些字的意思同学们都懂了,我相信你们也很想试着用一用。看这几句话:(教师出示)1.这是你家的车。2.我班的张月十分聪明。3.一个学生说:李娟,你的家在哪里?请同学们选择其中一句试着说说。 学生:我说第一句,这是君家车。(学生笑,一学生举手,教师示意他站起来说)学生:这乃君家猫。 师(赞许):其实,“这”在古文中常常用“此”表示。“你”也常常用“尔”来替代。(板书“此”“尔”)所以,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 学生(踊跃):此乃君(尔)家车。老师:第二句呢?  学生:我班周茜甚聪慧。老师:“我”在古文中还有一种说法,有人知道么?(学生摇头)“我”在古文中通常称 “吾”。(板书“吾”)那么这句话就可以说成── 学生(齐):吾班周茜甚聪慧。老师:第三句好像要有点难度哦! 学生:一学生曰:李娟,君家在哪里?老师:“在哪里”在古文中经常说成是“安在”“何在”。如果换成这两个词,这句话又该怎么说呢? 学生:一学生曰:李娟,尔家安在?或李娟,君家何在?老师:如果把“一个学生说”改为“一个孩子问”呢?(学生自由回答:一儿曰)师(赞赏):学得不仅牢固,而且灵活。真好!同学们,古文就是这么有意思,课后找一篇自己感兴趣的古文读一读,我相信你们会有更多发现。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