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之子语文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杨氏之子语文教案

ID:955153

大小:41.38 KB

页数:36页

时间:2022-03-1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杨氏之子语文教案杨氏之子语文教案杨氏之子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杨氏之子语文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杨氏之子语文教案1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感受幽默  师:俺们每天都在用语言进行交流,精练得当的语言,能使俺们有效地与人勾通,机智巧妙的语言,能协助俺们解脱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愉悦俺们的身心,活跃俺们的生活。有这么一个故事,大家想听吗?  (教师绘声绘色讲述)古时候,梁国杨家有个小朋友,才九岁,很聪明。孔君平去拜见他的父亲,他父亲不在,就把小朋友叫出来。杨家小朋友为他陈设了果品,果品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让杨家小朋友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杨家小朋友马上回答说:“从来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家禽。”  同学们,你对故事中两个人说的话有什么感受?36/36 杨氏之子语文教案  反馈:同学的回答可能是:风趣,幽默等。  二、初读课文,读懂大意  1.导语:今天,俺们一起来这个故事。假如把刚才老师讲的原原本本写下来,就是文言文。俺们现代人写的文章,用文言,叫文言文,这么多年来俺们学习的课文除了古诗外,也都是文言文。今天俺们要学习的课文,是古人写的,古人写的文章,用的是文言,叫文言文。刚才老师讲的故事,假如用文言写下来,会是什么样子呢?请大家打开课本第10课──杨氏之子(板书)。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读通句子。  3.指名朗读课文。  (1)着重强调以下字的读音:惠曰禽诣  (2)引导同学读准停顿:  梁国/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慧。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4.参考注释,自学课文。  要求:将注释中重点词语的解释再次批注在文中,据此理解句子的意思。  5.让同学就不理解的字词提出问题。以下字词或者比较陌生或者古今差别较大,同学可能提出:  (1)梁国:郡的名称,在现在的河南商丘一带。。36/36 杨氏之子语文教案  (2)孔君平:孔坦,字君平。为人正直,有好的名声。  (3)其父:他的父亲。其,他。  (4)为设果:小儿(杨氏之子)为他摆出水果。设,陈设,摆出。  (5)以示儿:以便给小儿看。以,来,以便。  (6)此是君家果。此,这;君,您,古代对对方尊敬的称谓。  (7)未闻:没有听说。未,没有;闻,听。  (8)夫子家禽:您家的鸟。夫子,先生,您,对人尊敬的称谓。禽,鸟类。  以上的问题,可以让同学通过同学之间的讨论自身获取答案,假如同学能够作出回答,教师则应追问同学是怎么知道的。同学无法回答,教师可以适当点拨提示,让同学明白字词义。有些字词义可以与同学熟知的成语熟语等相联系,以加深理解,如,“此”可以与“原来如此”联系;“闻”可以与“百闻不如一见”联系。  6.指名说说每个句子的意思。  三、讨论交流,领悟幽默  1.这个故事最精彩、最吸引人的是什么?  2.你喜欢孔君平说的话,还是喜欢杨氏之子说的话?为什么?  板书:杨氏之子杨梅36/36 杨氏之子语文教案  孔君平孔雀  (“杨梅”是一种水果,其中的“杨”与姓杨的“杨”没有关系。孔君平故意将它们联系起来,开玩笑地说:“这是你家的水果。”这样说话,因为没有道理而显得风趣幽默,也非常亲切。杨氏的儿子,用“从来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家禽”来应答,妙趣横生。幽默风趣的一说一答,使见面的局面非常轻松愉快。杨氏之子只有九岁,却能迅速领会孔君平表达的内容和技巧,显示出他的聪明机智和应对能力。)  四、朗读全文  五、延伸拓展  生活中不乏精妙的语言,你听说过类似的故事吗?(同学交流)  六、课堂扮演  让同学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先分小组根据课文内容演简短的课本剧。然后推荐一组面向全班扮演。及时组织评价。  七、安排作业  1.背诵课文。  2.搜集幽默故事、古今笑话,想想它们在语言上有哪些特点。  B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36/36 杨氏之子语文教案  一、出示课题,感受文言  1.出示课题“杨氏之子”,说说题目的意思吗?“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姓杨的人家的儿子。  说明:“之”是助词,相当于“的”。  2.读读课题,这个课题的语言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同学可能回答:不太好懂;像古诗的语言……  教师小结:这是古代汉语,也叫文言文。  3.大声地朗读课文,感受文言文和现代汉语到底有什么差异,有什么不同。  4.自由的说说你感受到的差异和不同。  同学可能的回答:很难读通顺;有些字没见过,不好认;意思不懂;句子很短……  根据同学的回答随机进行教学:  (1)学习生字“惠、曰、禽”,认读多音字“为(wèi)”、“应(yìng)”。  (2)结合课文中的有关字词,讲解一些简单的文言文和现代汉语比较的知识,比方:有些古汉字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文言文中多是单音节词等。  二、熟读课文,理解意思  1.大声反复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随机检测同学读课文的情况。  2.边默读课文,边看注释,说说每一个句子的意思。36/36 杨氏之子语文教案  教师要注意指导有困难的同学,了解同学的困难所在。  3.课堂交流,落实每一句话的意思。比较困难的句子,可能需要教师重点指导:  “为设果,果有杨梅。”省略了主语,前面要加上“小孩”。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难点是“夫子”的理解。  课文的意思: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中的小孩九岁了。孔君平去看望小孩的父亲,父亲不在家,就把小朋友叫了出来。小孩摆出水果招待客人。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小孩说:“这是你们家种的水果吧。”小孩应声回答:“俺没听说孔雀是您的家禽呀。”  三、质疑问难,背诵课文  1.默读课文,说说意思,还有哪些有疑难?  2.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想象情境,感情朗读  1.朗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出示句子: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36/36 杨氏之子语文教案  读读这两个句子,想象当时的情境,说说当时两人会是怎样的神情?说话时会用怎样的语气?(孔君平可能是神态很随便,甚至有些看不起小孩,认为他还是一个小朋友,说话的语气可能有些高傲、随意;杨氏之子很机智、神采飞扬,说话语气有挑战性。)  结合自身的想象和理解,试着有感情的朗读这两句话,要读出两人不同的语气。  二、深入理解,体会语言  1.考虑:你觉得杨氏之子的机智表示在哪里?  (1)“应声答曰”说明反映很快,不假思索。  (2)“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没有正面说杨梅不是俺们家的,而是巧妙的从“夫子家”说起,寓意孔雀不是你们的家禽,杨梅当然就不是俺们家的。  2.讨论:  (1)杨氏之子这样的回答,你觉得好不好?  (2)生活中还有没有这样说话的例子,说一说。  三、拓展延伸,综合学习  阅读“综合性学习”,明确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要求。  (1)搜集积累在表达上很有特点的语言,比方:歇后语、谚语、幽默故事、古今笑话等。  (2)搜集和拟写提示语、广告语。  (3)收集相声、评书或影视剧的精彩对白,试着演一演。杨氏之子语文教案236/36 杨氏之子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2.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读准节奏,读出韵味。背诵课文。  3.感受杨氏之子的聪慧过人,感悟古文韵味,初步培养学生喜爱古文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读懂故事,品味杨氏之子语言的精妙。  2.了解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在古代梁国,有一姓杨家的孩子九岁了,特别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拜访孩子的父亲,恰巧孩子父亲不在家,于是孔君平把孩子叫了出来,想考验一下他是不是像传闻一样聪明。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孔君平是怎样考验这个孩子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杨氏之子》。(板书课题)  2.解释课题:说说这个题目的意思。(生说意思,师归纳)  二、初读课文,检查朗读  1.生自由小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36/36 杨氏之子语文教案  2.教师指名朗读,引导学生读准停顿。  3.教师范读,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读法。  4.学生练习朗读。  5.同学们,读完课文有什么感受吗?(生畅谈)  6.多种形式朗读,学生点评。(自由读、指生读、同桌读、集体读)  三、再读课文,理解意思  1.学生默读课文,借助注释,自主理解课文。  2.用现代语言说说每句话的意思,在说的过程中找出不能理解的词句,全班交流。(在进行过程中,强调“杨、孔、君、夫子”等关键词,引起学生注意)  预设:惠:同“慧”,智慧。诣:拜访。乃:就,于是。示:给……看。  君:您。古时敬称。闻:听说。禽:鸟。夫子:古诗对年长而且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文中指孔君平。  3.指名说说每个句子的意思,然后串连起来,说一说全文的意思。  4.理解了每句话的意思,现在你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5.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1)你对杨氏之子了解多少?36/36 杨氏之子语文教案  (2)故事中除了杨氏之子,还有谁?他们谈了些什么?你从哪句中知道的?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谁能说一说?(生举手说)  二、体会语言的艺术与精妙  导语:读了这么多遍课文,你觉得哪句话最妙(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妙在哪儿?  预设:  1.你说杨梅和我是一家,在姓氏上和我开玩笑,我说没听过孔雀和你是一家,也从姓氏上回敬给你。  2.一个“未闻”,孔雀和你不是一家,那杨梅和我也不是一家。  3.如果换成“孔雀是夫子家禽”好不好?为什么?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个“未闻”,婉转的回答,既表达了对孔君平的尊敬,又不失机敏,加以反击。)  (1)指导学生带着不同的语气,读出意味。  (2)再造情境,迁移运用“未闻”。  师:杨氏子,在下柳君平。师手指着杨梅说道:此是君家果。36/36 杨氏之子语文教案  学生应对:未闻柳树是夫子家树。  4.分角色对话。  两名同学分角色读文中人物的对话。(方式:直接读原文,或用现代语言来进行对话)  5.发挥想象,填补空白。  师:这么聪明的小孩,他说话时的表情是怎么样的呢?孔君平听完小孩的话以后会是什么反应呢?发挥你的想象,写下来。  三、升华感悟  1.杨家之子思维之敏捷,言语之巧妙,让人回味无穷,真是不简单啊!其实,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说话要讲究艺术。  2.语言的魅力充实着我们的生活,课后请同学们运用我们敏锐的头脑去感悟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课下请完成今天的家庭作业。(看大屏幕)  (1)搜集积累在表达上很有特点的语言,比如:歇后语、谚语、幽默故事、古今笑话等。  (2)课外搜集一两则《世说新语》中的小故事。  [教学板书]  21杨氏之子  孔君平杨梅杨家果  孔雀夫子家禽36/36 杨氏之子语文教案  杨氏之子(甚聪慧)  [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古文,古文要读好,首先要理解意思,这是学生通过自读及合作交流可以基本达到的。教学时就可以放手让学生操作。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学习适时停顿朗读,入情入境地品味文本。同时以理解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何处为突破口,引导学生交流讨论,深入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与聪慧,感受文本语言的精妙。杨氏之子语文教案3  一、课前热身  1、课前咱们现在复习下以前学的古诗、名句,老师说上句,你们接下句:言必信——;与朋友交——;读书破万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黑发不知勤学早——  2、真不错,那咱们再来读一读大屏幕上的句子,来试试你们的朗读水平:(大屏幕出示古诗名句)  二、谈话导入  1、刚才我们交流的这些语言都叫文言,用文言写出来的文章呢就叫文言文。今天这节课,咱们将一起来学习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杨氏之子》。(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3、什么意思呢?36/36 杨氏之子语文教案  (这个“子”在文章中可以当儿子,也可以是女儿。“之”是“的”的意思,那么连起来说也就是古时候姓杨的家里的家里有一个孩子)。  三、初读课文,理解文意  师:自由的读一读这篇课文,说说古文与现代文有什么区别?  (古文比现代文简洁、像古诗一样凝练、故事有趣,但不好读。)  师:谁愿意把大屏幕上的古文读一读?  同学们要注意啊,梁国是一个地方。  师:下面再请一位同学大声读。(生读完一句,于老师再指导,再示范,让这位学生读,直到读完。)很好,太棒了。完全正确。  再请一位同学读。“你读,要超过女同学啊。”(像指导女同学一样,再指导第一句。待读完一句,让全体同学一起读第一句。再让男同学接读。)  师:不错。请坐下。  四、品读课文  五、背诵积累  师:看谁记忆力超常,现在就会背了,站起来,勇敢试一试,考一考记忆力。总是你第一个举手。  1、指名背诵36/36 杨氏之子语文教案  2、齐背诵  六、拓展延伸  师:这个故事选自《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写的,《杨氏之子》是记叙文,你能把它用现代文把这个故事表达出来吗,他长得什么模样?想象一下?外貌、穿戴,都写下来好不好?杨修家是大户人家,谁来招待,谁来开门呢?小孩子出来是谁叫出来的?小孩出来以后,会怎么样跟孔君平见面?杨氏之子语文教案4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句子的意思。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习重点句子,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及语言的巧妙艺术。  教学用具:  课件出示全文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了解文言文。(5分钟)  1、师板书课题,问:题目的意思是什么?  生:姓杨人家的儿子。  师点拨:“之”是助词,相当于“的”。  2、师:说一说这个课题的语言有什么特别之处?36/36 杨氏之子语文教案  生:像古代人说话一样的。  3、师小结:这是古代汉语,也叫文言文,今天让我们走进这篇文言文,感受一下古文的魅力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1、师:请同学们自由读文,读准字音。师出示:惠、曰、禽、诣。  2、请学生读上面的生字。  3、师: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事?  生:(只要讲清了大概意思就可以)  4、师:说一说你感觉到文言文与现代汉语有什么不同吗?  生1:很难读通顺。  生2:有些字没有见过,不好认。  生3:句子比较短。  三、熟读课文,理解意思。(10分钟)  1、师:大家再读一下课文,根据注释说一下每个句子的意思。  2、生读文后讲文章的意思,师点拨:  孔君平:孔坦,字君平,为人正直,有好的名声。  其父:他的父亲。  为设果:小儿为他摆出水果。  以示儿:以便给小儿看。36/36 杨氏之子语文教案  此是君家果。此,这;君,您。  夫子家禽:您家的家禽。  3、师小结。(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中的小孩九岁了,很聪明。孔君平去看望小孩子的父亲,父亲不在家,就把小孩叫了出来。小孩摆出水果招待客人,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小孩说:“这是你们家的水果吧。”小孩应声回答:“我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家禽呀。”)  四、理解重点句子对话部分  1、师:孔君平说了什么?小儿又是如何回答的?  生:孔君平问:这是你家的水果吧?小儿答:我没有听说过孔雀是您好家的家禽呀!  师:对的,那么谁来说一下杨氏之子这样回答好不好?为什么?  生1:我觉得好,他很机智。  生2:我也觉得好,他回答的很巧妙。  2、师小结:是的,从“应声答曰”说明他反映很快,没有正面回答说杨梅不是我们家的水果,而是巧妙地从“夫子家”说起,意思是说既然孔雀不是你家的,杨梅当然也不是我们家的了。  五、拓展学习,背诵课文。(5分钟)  1、师:语言表达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你们平时见过哪些地方巧妙地运用了语言呢?36/36 杨氏之子语文教案  生:比如,幽默故事,笑话,对联等等。  2、师:大家现在了解了课文的意思,那就试试去背诵吧。  生自由读和背。  六、布置作业:  继续背诵课文并默写。杨氏之子语文教案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古诗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4、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精妙的语言。  【教学重点】  1、能理解课文意思,做到感情朗读。  2、能在生活中运用精妙语言。  【教学难点】  体会语言的巧妙性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36/36 杨氏之子语文教案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自古以来出现过许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那你知道关于机智儿童的哪些故事呢?今天,让我们走进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感受杨氏之子的聪慧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了解到的《世说新语》。  2、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抽读,检测读书情况。  4、齐读。  (这是小学生初次接触到的文言文。学习本文应重点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特别要注意停顿的恰当。)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5、说说课文主要写的什么事?(只是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  三、合作学习,理解课文意思  1、小组学习,借助注释和搜集的资料理解文中每句话的意思,并作好记录。  2、交流汇报句意。36/36 杨氏之子语文教案  意思:梁国的杨家的小孩只有9岁,特别聪明。孔君平去拜访他的父亲,因为父亲不在,就叫儿子出来。他为客人端果子,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小孩说:“这是你们家的水果。”小孩回答他说:“没听说过孔雀是孔先生家的家禽啊!”  3、理解了课文意思,你现在有什么感受?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四、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1、有感情地读全文。  2、背诵全文。  五、拓展  1、在生活中有哪些语言让你铭记在心呢?(交流自己搜集的或听到、看到的精妙语言。)  2、演一演相声、小品或电影中的精彩对白。  六、作业  1、写一写对精彩语言的体会。  2、默写课文。  3、看《世说新语》。杨氏之子语文教案6  教学目标:  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6/36 杨氏之子语文教案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  教学难点:  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了解义庆的《世说新语》。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我们每天都在用语言交流,精练得当的语言,能使我们有效地与人沟通,机智巧妙的语言,能帮我们摆脱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愉悦我们的身心。古代有一个九岁的孩子,回答别人时语言风趣机智,妙趣横生。他的故事被记录在刘义庆的《世说新语》里,大家想听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文,也叫文言文――《杨氏之子》。  2.读题,解题。(  “之”相当于“的”,“杨氏之子”意思是姓杨人家的儿子。)  二、读通课文36/36 杨氏之子语文教案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把字音读正确,读通课文。  2.检查读通情况  (1)着重强调以下字的读音:惠  曰  禽  诣  为  应  (2)引导学生读准停顿:  梁国/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句子中的“家禽”不同于现在的“家禽”,这里的“家”和“禽”各自独立表达意思,因此要停顿。)  (3)反复熟读  [设计意思:这是小学生初次学习文言文,因此把文章读正确是学习的重点。]  三、理解文意  1.参考注释,自学课文。  要求:将注释中重点词语的解释批注在文中,据此初步理解句意。  2.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字词36/36 杨氏之子语文教案  以下字词比较陌生或古今差异较大,学生可能提出:  (1)其父:他的父亲。其,他。  (2)为设果:小儿(杨氏之子)为他摆出水果。设,摆设,摆出。  (3)以示儿:以便给小儿看。以,来,以便。  (4)此是君家果。此,这;君,您,古代对对方尊敬的称呼。  (5)未闻:没有听说。未,没有;闻,听。  (6)夫子家禽:您家的鸟。夫子,先生,您,对人尊敬的称呼。禽,鸟类。  [以上问题,可让学生通过同学之间讨论自己获取答案,如学生能够作出回答,教师则应追问学生是怎么知道的。学生无法回答,教师可以适当点拨提示,让学生明白字词义。]  3.说说每句话的意思。  四、体会语言精妙  1.这个故事最精彩、最吸引人的是哪句话?为什么?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用“从来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家禽”来应答,妙趣横生。九岁孩童能迅速领会孔君平表达的内容和技巧,显示出他的聪明机智和应对能力。)36/36 杨氏之子语文教案  2.如果杨氏之子回答“孔雀是夫子家禽”,与“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比较,你认为哪一句更好?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更妙,“孔雀是夫子家禽”显得生硬,有顶嘴之嫌,而“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反映出孩子思维敏捷,语言幽默。)  3.想像:孔君平听了孩子的话后,会是什么反应?  [设计意图:通过想象表达,进一步体会孩子所答言语的妙处。]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五、拓展阅读  鼓励学生阅读《世说新语》中其他小故事,大体了解内容,体会语言妙在哪里。  六、课外延伸,综合学习  阅读“综合性学习”,明确活动要求,自选活动方式,感受中国语言的魅力。  (1)搜集积累在表达上有特点的语言,比如:歇后语、谚语、幽默故事、古今笑话等。  (2)搜集和拟写提示语、广告语。  (3)收集相声、评书或影视剧的精彩对白,试着演一演。36/36 杨氏之子语文教案  [本次任务布置后,教师要及时掌握信息,适时调控指导,并且要真正给学生一个展示学习成果的舞台,可与“回顾拓展”中的“展示台”相配合,也可结合语文课、语文活动积极创造展示机会,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功感。]杨氏之子语文教案7  教材简析: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一个幽默机智的九岁小男孩用巧妙的语言应答客人的故事。本文篇幅虽小,但是精炼,出色地展示了小男孩语言的精妙,有利于学生初步接收文言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读懂读准课文。  2、正确理解和书写生字词。  3、根据注释,理解课文大意,体会文章语言的精妙之处。  4、能在生活中发现精妙的语言,并加以应用。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体味文中语言的.精妙。  2、在生活中运用精妙的语言。  课时安排:1课时36/36 杨氏之子语文教案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个关于语言的小故事,大家想听吗?  繁华的街道上有一位双目失明的老人家。他不像其他乞丐那样伸手向过路行人乞讨,而是在身旁立一块木牌,上面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很多行人看了木牌上的字都无动于衷便离开了。后来一位法国著名诗人也经过这里。他看了看木牌上的字,问盲老人:“老人家,今天上午有人给你钱吗?”  盲老人叹息地回答:“我,我什么也没有得到。”说着,脸上的神情非常悲伤。  诗人听了,拿起笔悄悄地在那行字的前面添上了“春天到了,可是”几个字,就匆匆地离开了。  晚上,诗人又经过这里,问那个盲老人下午的情况。盲老人笑着回答说:“先生,不知为什么,下午给我钱的人多极了!”诗人听了,摸着胡子满意地笑了。  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下午给钱老人家的人多了呢?  “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这富有诗意的语言,产生这么大的作用,就在于有非常浓厚的情感色彩。当人们想到这个盲老人,一生中竟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不曾看到,怎能不对他产生同情之心呢?36/36 杨氏之子语文教案  你们说诗人的语言是不是很精妙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语言也是同样精妙的古文,也叫文言文————《杨氏之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根据注音自由朗读课文,初步体会课文。  2、抽读,指名读,齐读,引导学生读准课文。  梁国/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三、理解课文,加深认知  1、小组讨论,根据注释,说说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2、学习理解生字词  3、重点讲解文中与今义相差较远难理解的词语  (1)其父:他的父亲。其,他。  (2)为设果:小儿(杨氏之子)为他摆出水果。设,摆设,摆出。  (3)以示儿:以便给小儿看。以,来,以便。  (4)此是君家果。此,这;君,您,古代对对方尊敬的称呼。  (5)未闻:没有听说。未,没有;闻,听。  (6)夫子家禽:您家的鸟。夫子,先生,您,对人尊敬的称呼。禽,鸟类。36/36 杨氏之子语文教案  4、请说说人物语言的巧妙性,你更喜欢哪个人物的语言?为什么?  (孔夫子“此是君家果”;杨氏子“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让学生充分体味语言的风趣幽默)  四、有感情品读课文,背诵课文  1.带感情美美地读全文。  2.小组互相背诵全文。  五、课堂表演  小组内用白话文表演课文的剧情,请一些同学上台表演,演出人物语言的风趣。  六、拓展  同学们,生活中有很多像课文这样精妙的语言运用,如:一些提示语、广告词、幽默故事、谚语等等。你还知道哪些,小组内讨论交流一下。  七、作业:  1、默写课文。  2、收集整理一些生活中关于语言精妙的例子。  板书设计:  杨氏之子  杨氏之子杨梅  语言风趣幽默  孔君平孔雀36/36 杨氏之子语文教案杨氏之子语文教案8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风趣机智,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1、出示马克·吐温的故事,默读: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故事,请大家看看。(投影出示)  有一次,马克·吐温乘火车去一所大学讲课。由于要在预定的时间内赶到,所以他十分着急,而火车却开得很慢。这时,查票员过来了,问马克·吐温:“您有票吗?”马克·吐温递给他一张票,查票员发现这是一张儿童票,就说:“真有意思,我看不出您还是一个孩子哩!”马克·吐温不紧不慢地说:“现在我已经不是孩子了,但我买票时还是孩子。您要知道,火车开得太慢了。”36/36 杨氏之子语文教案  生:(默读故事)  师:看懂了吗?想想,马克·吐温真的是在孩子时买的票吗?  生:不是。  师:那他为什么这样子说呢?  生:他的意思是说火车开得慢,我买票时是孩子,但是我长大了火车还没有到目的地,可见火车是开得多么的慢。  师:是的,马克吐温的确是这个意思。他用夸张诡辩术非常幽默地表达了此时急迫而又无奈的心情,且对火车的慢速度进行了委婉而辛辣的嘲讽,这里就体现了语言的艺术。本单元我们学习的主题就是“语言的艺术”。像这样体现语言艺术的经典故事,古今流传的很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古代的故事,这是一篇文言文,(示题)齐读课题──杨氏之子  2、引入课题,解题:  师: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  生:这篇课文讲了杨氏的孩子的故事。  师:“杨氏”的意思是姓杨的人家,哪“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  生:“杨氏之子”的意思是姓杨人家的儿子。  师:如果你姓李,那你是?(李氏之子)36/36 杨氏之子语文教案  二、合作交流  师: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看同学们能不能把这个文言文故事读通。文言文和白话文在朗读上有不同之处,要读出文言文的韵味。  1、自由小声初读课文。  2、请一个学生读课文,检查字音。(根据学生读时标出“为”“应”的读音)  师:第一次读文言文的感觉怎样?  3、师范读。  4、生自由读,边读边画节奏。  5、示节奏  梁国/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6、生看大屏幕有节奏地读。  三、品读体验  1、自主理解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真不错,读完课文,大家都知道《杨氏之子》讲了两个人。他们分别是谁啊?  生:杨家的儿子和孔君平。板:扬氏子孔君平  师: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36/36 杨氏之子语文教案  2、同桌交流自己的理解:  (学习古文我很多方法,其实我们最常用的有根据注释、插图、联系上下文和借助工具书等,我们用这些方法来理解课文的意思?)  师:我们同桌合作,看能不能一起把这个故事讲出来。  (学生展开学习)  3、全班交流自己的理解。  做出反应,知道客人在拿自己的姓开玩笑,所以马上由孔君平的姓联想到孔雀,所以以孔雀给他开玩笑。  板书:孔雀  ⑶品位杨氏之子的话外之音:  如果你认为杨梅是我家的水果,那孔雀就是你家的鸟罗!  师:我们来分享大家的读书体会,谁来?  生:我认为杨家小儿回答的妙在于他说:“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鸟”。  师:为什么他要说孔雀呢?  生:因为孔君平说杨梅是杨家的水果。  生:我认为孔君平是在取笑杨家小儿,你姓杨,杨梅就是你家的水果。  师:这样说有道理。36/36 杨氏之子语文教案  生:杨家小儿的回答妙在他听出了孔君平的言外之意,他的意思是说,杨梅不是我家的水果,孔雀不是您家的鸟,他间接否定了孔君平的说法。  师:体会得真好!杨家小儿的意思是说,如果您认为杨梅是我家的水果,那──  生:孔雀就是您家的鸟。  师:还可以说──  生:如果孔雀不是您家的鸟,那杨梅当然不是我家的水果!  生:我认为杨家小儿的回答很言语巧妙,反映敏捷,体现了语言的艺术。  (生掌声)  如果杨氏之子回答“孔雀是夫子家禽”,与“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比较,你认为哪一句更好?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更妙,“孔雀是夫子家禽”显得生硬,有顶嘴之嫌,而“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反映出孩子思维敏捷,语言幽默。)  10、设想:孔君平听了杨家小儿的回答,会怎么说?  指导学生在说孔君平的话是用上“聪惠”  师:孔君平听了小儿的回答,会有什么反映呢?  生:这孩子真聪明。36/36 杨氏之子语文教案  生:孔君平无言以对。  生:孔君平会暗自佩服。  11、揭示中心词“聪惠”:  师:可以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形容杨氏之子。  生:聪惠。  师:请大家看惠的解释是?  生:智慧。  师:对,语言的艺术是来自于智慧。  四、巩固延伸  1、同学们的体会很深刻,如果现在朗读课文,相信你能够把自己的体会带进朗读,你可以尽情地感受古文的韵味,请你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再来读读课文,然后请一个同学读。  2、师:同学们读得真好,我们试着把它背下来好吗?全班背诵。  3、个人背诵(时间允许)。  4、杨家这个孩子真是聪明啊,他让我们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下面我们再来体会语言艺术魅力。  教学反思36/36 杨氏之子语文教案  文言文学习要把握以下几点:一是读准,即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抑扬顿挫。二是读懂,即读懂大意,理清思路把握文章的内容。三是在读准、读懂的基础上,学习其结构、语言及写法,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因此,诵读是文言文学习最好的方法。本文教学时,可采用师生合作、小组合作、男女对擂等方式开展诵读比赛,让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中读通、读懂、读背课文。杨氏之子语文教案9  教学目标:  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  教学难点:  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1、学生自行进行文意的理解。  2、会背一些文言文句子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感受文言  1、导入揭题,解题。36/36 杨氏之子语文教案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积累的句子都叫文言,用文言写出来的文章就叫文言文。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来学习我们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杨氏之子(板书)。齐读课题。  师:什么意思?(生:姓杨人家的儿子。)  2、这个“子”在文章中可以当“儿子”,也可以当“女儿”,老师姓周人家的女儿,你们可以称呼我为周氏之子,也可以称我为周氏之女,那你们能不能介绍你们自己啊?说说看。  3、介绍《世说新语》  今天我们认识的杨氏之子的故事被刘义庆记录在《世说新语》里。  师:了解这本书吗?(自由读读:这本书主要记载汉末到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分上中下三卷,共36篇。《杨氏之子》是第二篇里的一个小故事。)(板书:刘义庆《世说新语》)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初读感受。  师:这是我们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自由读一读,看看跟我们现在的文章有什么一样?出示课文(难读,难懂,精炼等)确实很精炼,有时候一句话只有一个字。  三、研读全文,理解意思36/36 杨氏之子语文教案  1、师:读得好,字正腔圆,韵味十足。刚才我们读了这么多遍,现在我们来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其实理解古文和理解诗句的方法是一样的,那你们平时怎么理解诗句的呀?你有什么方法?  (生:看注释、查工具书)  师:老师觉得用上这些方法来理解每句话的意思,自己先读读说说(课件出示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生读文。  2、师:老师发现有些词挺难理解的,但注释当中又没有。来,我们来请学习小帮手来帮忙,有了它的帮助,看看能不能理解整篇文章的意思。(课件出示难理解的词的意思)  (三)研读:“为设果,果有杨梅。”  1、父亲的老朋友来了,恰巧父亲又不在家,那杨氏子是怎么接待客人的呢?出示课件齐读。  (生:杨氏子为孔君平摆出水果,水果中有杨梅。)  2、你看这个姓杨的小男孩为这个姓孔的先生,端上来一盘水果,水果里面有杨梅。杨梅的“杨”字怎么写的?看清楚,怎么写的?木字旁。和杨氏的“杨”怎么样?(生:同一个字)  (四)品读: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36/36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