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课时课题10.杨氏之子第一课时内容10.杨氏之子教学目标知识1.流利地朗读课文,参考课文下面的注释,理解每个句子的意思。认识3个生字,背诵课文。2.理解课文,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聪慧和他的回答的巧妙之处。情感教育培养学生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精妙的语言重点能理解课文意思,做到感情朗读。难点体会语言的巧妙性。方法探究讨论理解法课前准备学生搜集一些相关的语言师生活动过程一、出示课题,感受文言1.出示课题“杨氏之子”,说说题目的意思吗?“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姓杨的人家的儿子。说明:“之”是助词,相当于“的”。2.读读课题,这个课题的语言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学生可能回答:不太好懂;像古诗的语言……教师小结:这是古代汉语,也叫文言文。3.大声地朗读课文,感受文言文和现代汉语到底有什么差别,有什么不同。4.自由的说说你感受到的差别和不同。学生可能的回答:很难读通顺;有些字没见过,不好认;意思不懂;句子很短……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进行教学:(1)学习生字“惠、曰、禽”,认读多音字“为(wèi)”、“应(yìng)”。(2)结合课文中的有关字词,讲解一些简单的文言文和现代汉语比较的知识,比如:有些古汉字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文言文中多是单音节词等。二、熟读课文,理解意思1.大声反复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随机检测学生读课文的情况。2.边默读课文,边看注释,说说每一个句子的意思。教师要注意指导有困难的学生,了解学生的困难所在。3.课堂交流,落实每一句话的意思。比较困难的句子,可能需要教师重点指导:“为设果,果有杨梅。”省略了主语,前面要加上“小孩”。“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难点是“夫子”的理解。课文的意思: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中的小孩九岁了。孔君平去看望小孩的父亲,父亲不在家,就把孩子叫了出来。小孩摆出水果招待客人。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小孩说:“这是你们家种的水果吧。”小孩应声回答:“我没听说孔雀是您的家禽呀。”三、质疑问难,背诵课文1.默读课文,说说意思,还有哪些有疑难?2.背诵课文。课后反思:初次文言文教学,虽然粗浅,但是总算比较满意。我把本篇课文的设计定位在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让学生把文言文读正确,读出节奏感。这点能够出色地完成了。至于中间的环节,还需要自己多多磨炼。
第三单元课时课题10.杨氏之子第二课时内容10.杨 氏 之 子教学目标知识1.理解课文,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聪慧和他的回答的巧妙之处。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情感教育体会语言的机智巧妙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重点能理解课文意思,做到感情朗读。能在生活中运用精妙语言。难点体会语言的巧妙性。方法理解朗读法课前准备搜集积累在表达上很有特点的语言,比如:歇后语、谚语、幽默故事、古今笑话等。师生活动过程一、想象情境,感情朗读1.朗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出示句子: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读读这两个句子,想象当时的情境,说说当时两人会是怎样的神情?说话时会用怎样的语气?(孔君平可能是神态很随便,甚至有些看不起小孩,认为他还是一个孩子,说话的语气可能有些傲慢、随意;杨氏之子很机智、神采飞扬,说话语气有挑战性。)结合自己的想象和理解,试着有感情的朗读这两句话,要读出两人不同的语气。二、深入理解,体会语言1.思考:你觉得杨氏之子的机智表现在哪里?(1)“应声答曰”说明反映很快,不假思索。(2)“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没有正面说杨梅不是我们家的,而是巧妙的从“夫子家”说起,寓意孔雀不是你们的家禽,杨梅当然就不是我们家的。2.讨论:(1)杨氏之子这样的回答,你觉得好不好?(2)生活中还有没有这样说话的例子,说一说。三、拓展延伸,综合学习阅读“综合性学习”,明确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要求。(1)搜集积累在表达上很有特点的语言,比如:歇后语、谚语、幽默故事、古今笑话等。(2)搜集和拟写提示语、广告语。(3)收集相声、评书或影视剧的精彩对白,试着演一演。板书设计杨 氏 之 子孔:此是君家果杨氏之子:未闻孔雀是父子家禽课后反思:在学生兴趣黯然时,拓展《世说新语》中另几个聪慧故事。充分利用媒体资源,获得这次学习的经验,再让学生合作、交流、探究去。绕着看的当儿,我发现学生再读古文时确实老练了许多,而且是非常饶有兴趣地去探索语言的艺术。
第三单元课时课题11.晏子使楚第一课时内容11.晏子使楚教学目标知识1.学会读懂句子含着的意思。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17个词语的意思。2.了解晏子出使楚国,以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驳倒楚王的三次侮辱,维护了齐国的尊严。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懂得维护祖国尊严的感情。重点理解句子含着的意思。难点理解晏子反驳楚王的话,逻辑关系严密。方法理解探究讨论法课前准备电教媒体、挂图、小黑板。师生活动过程一、解释课题,导入课文1.出示课题“宴子使楚”。理解“使”,出使。2.介绍宴子。说明“子”是古代对对有学问有贡献的男性的尊称。你知道中国古代还有哪些著名的人物。比如:孔子、孟子等。3.说说课题的意思。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教师提出初读要求:(1)根据拼音,读准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2)想想课文讲了哪几件事。2.课堂交流(1)课文讲了三件事,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每次都反驳了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学生交流,其他同学可以补充。)(2)读一读难读的句子。3.尝试给课文分段(1)那些段落是写三件事的?(2)分段三、再读课文,走近宴子1.大声朗读课文,想想课文让你感到最气愤的是什么?让你感到最高兴的又是什么?2.课堂交流,并朗读相应的课文。(1)最气愤的是楚王“想乘机侮辱宴子,显显楚国的威风。”(2)最高兴的是“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宴子了。”3.从楚王的变化中,你能说说宴子是一个怎样的人?四、深入阅读,体会智慧1.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一回合较量 (1)找出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如何反驳的句子。 (2)自由朗读这句话,你认为晏子反驳的话中哪一句最厉害。(让学生自由说理) 转折点:由狗洞推想到狗国,向楚王质问:楚国到底是个怎样的国家? (3)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他又会怎样对接待的人说这番话呢?请选择合适的提示语,然后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这样选择?(怒发冲冲地心平气和地冷静地)。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课后反思:重点分析晏子说的每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在这过程中我出示了多媒体的几张幻灯片,激发学生兴趣。多次训练,多人次的提问,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三单元课时课题11.晏子使楚第二课时内容11.晏 子 使 楚教学目标知识1.理解宴子说的话,体会宴子的语言中所蕴含的智慧。2.分角色朗读课文。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懂得维护祖国尊严的感情。重点理解句子含着的意思。难点理解晏子反驳楚王的话,逻辑关系严密。方法理解探究讨论、朗读法课前准备电教媒体、挂图、小黑板。师生活动过程一、深入阅读,体会智慧(一)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二回合较量1.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说说你最喜欢读哪句话?为什么?2.课堂交流,随机点拨。(1)“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都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像下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插肩,脚碰脚。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了呢?”A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齐国首都临淄的人多。B这句话为后文做好伏笔,引诱楚王上当。(2)“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这儿了。”3.有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二)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三回合较量 1.自由朗读第五自然段,找出宴子说的话,想想说的是什么意思?2.有感情的朗读第五自然段。二、感情朗读,理解宴子1.用一个词语来说说宴子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临危不惧口齿伶俐热爱祖国足智多谋能言善辩……2.想象一下,宴子长什么样?面对楚王他是一个怎样的形象?3.尝试分角色朗读课文。先分组准备,再课堂朗读。三、观照全文,理解结构1.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的开头、中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2.比较课文中间每一次较量中楚王前后态度的对比,理解和开头结尾的关系。四、作业:摘录宴子反驳楚王的话。板书设计晏子使楚只有访问狗过才进狗洞只好打开城门我最不中用,所以才派到这儿来只好陪着笑两国的水土不同只好陪不是从此,不敢不尊重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感情朗读不到位,发现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情感,形成语感,积累语言,并将积累的语言运用到习作中。
第三单元课时课题12.半截蜡烛第一课时内容12.半截蜡烛教学目标知识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精神。重难点指导学生认真朗读,通过对伯诺德一家人从容镇静的动作、神情、语言、心理描写去体会一家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方法朗读理解法课前准备生字卡片师生活动过程一、揭题: 1.板书课题:半截蜡烛 2.齐读课题,学生质疑: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作题目?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围绕“半截蜡烛”定了什么内容?…… 3.请同学们围绕问题自读课文。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自由轻易朗读课文。 2.小组朗读检查,读通课文,解疑。 3.课堂交流:解决了哪些问题。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提示如下(顺便理清脉络)课文先写……接着写……然后写……最后……再读课文,检查字词:音:蜡烛许诺遭到盯住琳琅满目楼梯摇曳强盗秘密厄运,虽然绝妙微弱绝密镇定 义:厄运:厄,困苦,灾难。困苦的遭遇。 厉声:声音严厉 从容:不慌不忙摇曳:摇荡镇定:遇到紧急的情况不慌乱。三、指导分段朗读。四、课堂练习 1.抄写词语 2.朗读、思考课后练习4课后反思:人物的心理活动刻画得相当细腻。我将伯诺德夫人与德军周旋的一句话作为“抓手”,结合上下文,通过品读她的动作、语言和神态,体会到她的镇定和机智,以“点燃──吹熄──重新点燃──熄灭”一条线精心预设,品读全文。
第三单元课时课题12.半截蜡烛第二课时内容12.半 截 蜡 烛教学目标知识1.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活动等的读读、悟悟,感受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2.通过合作的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能力,深化对课文的理解。情感教育学习主人公的爱国主义精神。重难点通过对伯诺德一家人从容镇静的动作、神情、语言、心理描写去体会一家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方法理解探究法课前准备相关的课件师生活动过程一、再读课文,畅谈感受1.学生读课文,自由交换意见。2.课堂交流每个人自己的看法。3.教师随机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一种新的文体——剧本。二、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现在我们知道我们今天读的是剧本,轻声地读一读。想想这个剧本讲了一个怎么样的故事?2.课堂交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大意。3.说说读剧本和读课文有什么不同?你是怎么从剧本里读懂这个故事的?三、深入阅读,感受形象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伯诺德夫人一家是怎样保护半截蜡烛的?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2.想象体验:半截蜡烛被点燃了,正在一点一点的熔化,如果秘密被德国鬼子发现,那会怎样呢?3.在这样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怎么做,怎么说?她当时的神情会是怎么样?心情又是怎么样?4.在这样的情况下,杰克怎么做,怎么说?她当时的神情会是怎么样?心情又是怎么样?5.在这样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怎么做,怎么说?她当时的神情会是怎么样?心情又是怎么样?6.自由组合成小组,尝试表演这段故事。四、内化形象,感悟语言1.闭上眼睛,想象故事中的每一个人物,谁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试着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你脑中的这个人物形象,写一写。2.交流每个人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并说一说,你的印象来自于课文中的那些词句,有感情的朗读。五、拓展延伸,比较阅读1.阅读记叙文《生死攸关的烛光》。2.说说课文和记叙文《生死攸关的烛光》各有什么特点。板书设计23.半截蜡烛 夫人快乐( ) (机智、勇敢) 儿子搬走( ) 爱国主义 为儿端走(成功)课后反思:虽然课堂中也创设了许多情景,但自己有牢牢地把学生控制在自己的手中,忽略了课堂是一个生成的过程。课堂上,总是“情不自禁”地引导学生陷进自己的预设中。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用更多的时间学习一些新理念,并将它运用到自己的课堂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
第三单元课时课题13.打电话第一课时内容13.打 电 话教学目标知识1.回忆和了解生活中的具体情境,充分考虑对方的身份和地位,能有针对性地得体地劝说。2.了解和感悟劝说的策略和技巧,能态度真诚的劝说他人。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真诚待人的情感。重点体会相声语言的艺术特点。难点认识不说废话的重要意义。方法理解探究讨论课前准备课件影视片中的“劝说”片断录像。师生活动过程一、揭示课题,了解意义1.播放影视片中的“劝说”片断录像。要求学生认真看,仔细听。(1)片断一:《汉武大帝》中张骞劝说月氏国出兵攻打匈奴的场面。(2)片断二:《成长的故事》中父母劝说杰克不要撒谎的场面。2.在这两个录像片段中,你看到的,听到了什么?(1)张骞劝说月氏国出兵攻打匈奴。(2)父母劝说杰克不要撒谎。教师小结:在日常生活中,在很多情况下,我们需要“劝说”,劝说和鼓励是相对的,劝说往往要求对方改变某一种做法或想法,劝说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劝说是否真诚,是否讲究策略,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二、联系生活,明确情境1.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你是否有过劝说他人或被他人劝说的经历?描述一下当时的情况。2.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况需要我们劝说?(1)阅读课文中的一段话,打开学生的思路。(2)自由地说说。三、自由练说,模拟表演1.对那种情况进行劝说?想一想,该怎样说效果会更好?2.学生轻声地练说。3.师生模拟表演。(1)学生说明当时的情况。(2)教师扮演被劝说对象,学生扮演劝说者,模拟表演。(3)师生共同评价模拟表演的情况。教师可在模拟表演的过程中,或者在评价中随机地指出或引导学生指出劝说是要注意的事项:说话态度要真诚;不同的劝说对象要有不同的语气,比如对长辈要尊敬;在不同的情况下用不同的语气,比如紧急的情况就不能慢条斯理;一般要分析原因,指出改正的方向等。四、修改提高,分组表演1.根据刚才的提示,对自己的劝说进行修改,争取取得好的劝说效果。2.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分组模拟表演,相互交换角色。3.课堂展示,共同评议。五、联系生活,课外延伸提高自己劝说的意识,在真实的情境中尝试进行劝说。板书设计13*打电话打电话(相声)相声语言:通俗、贴近生活、幽默、讽刺味课后反思:在简介了文章体裁等语文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没有做太多的讲解,而是直接由学生表演的方式,来完成对课文的理解。觉得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第三单元课时课题口语交际三劝说第一课时内容口语交际三教学目标知识1.回忆和了解生活中的具体事件和情境,充分考虑对方的身份和地位,能有针对性得体地劝说。2.了解和感悟劝说的策略和技巧,能态度真诚的劝说他人。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真诚待人的情感教育。重点回忆和了解生活中的具体事件和情境,充分考虑对方的身份和地位,能有针对性得体地劝说。难点回忆和了解生活中的具体事件和情境,充分考虑对方的身份和地位,能有针对性得体地劝说。方法谈心交流法课前准备影视片中的“劝说”片断录像。师生活动过程一、揭示课题,了解意义1.播放影视片中的“劝说”片断录像。要求学生认真看,仔细听。(1)片断一:《汉武大帝》中张骞劝说月氏国出兵攻打匈奴的场面。(2)片断二:《成长的故事》中父母劝说杰克不要撒谎的场面。播放录像前,先说明当时的具体情况。2.在这两个录像片段中,你看到的,听到了什么?(1)张骞劝说月氏国出兵攻打匈奴。(2)父母劝说杰克不要撒谎。二、联系生活,明确情境1.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你是否有过劝说他人或被他人劝说的经历?描述一下当时的情况。2.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况需要我们劝说?(1)阅读课文中的一段话,打开学生的思路。(2)自由说说。三、自由练说,模拟表演1.你最想对谁,对那种情况进行劝说?想一想,该怎样说效果会更好?2.学生轻声地练说。3.师生模拟表演。(1)学生说明当时的情况。(2)教师扮演被劝说对象,学生扮演劝说者,模拟表演。(3)师生共同评价模拟表演的情况。教师可在模拟表演的过程中,或者在评价中随机地指出或引导学生指出劝说是要注意的事项:说话态度要真诚;不同的劝说对象要有不同的语气,比如对长辈要尊敬;在不同的情况下用不同的语气,比如紧急的情况就不能慢条斯理;一般要分析原因,指出改正的方向等。四、修改提高,分组表演1.根据刚才的提示,对自己的劝说进行修改,争取取得好的劝说效果。2.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分组模拟表演,相互交换角色。3.课堂展示,共同评议。五、联系生活,课外延伸提高自己劝说的意识,在真实的情境中尝试进行劝说。板书设计注意事项:(1)学生说明当时的情况。(2)教师扮演被劝说对象,学生扮演劝说者,模拟表演。(3)师生共同评价模拟表演的情况。课后反思我为学生创设了各种各样的情境,引导学生交流,学生特别积极,话匣子一下打开了。听着学生妙语连珠,我不禁自责起来,平时只重视读写,忽略了口语交际训练,太不应该了。
第三单元课时课题习作三第二课时内容习作指导教学目标知识1.录象资料:学校大队干部竞选演说的场景。2.班里要开展改选班干部活动剪影,“六一”联欢会上活动剪影,社区围棋比赛的活动剪影,到敬老院慰问老人等。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重点能根据具体需要,具体情境,写一份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的发言稿。难点能根据具体需要,具体情境,写一份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的发言稿。方法练习写作法课前准备学校大队干部竞选演说的场景。师生活动过程一、观赏中引题 1.上课一开始,伴随着《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多媒体播放:“学校大队干部竞选演说”的场景录象资料。 2.仔细观看录象,重点体会参加队干竞选选手的发言技巧和发言内容。 3.引导学生畅谈观后感。 4.学习和生活中,需要发言的时候很多,比如,(1)虚拟情境一:“六一”联欢会上,你将代表全班同学做一个简短发言。(2)虚拟情境二:重阳节,少先队员到敬老院慰问老人,请你代表少先队员讲话。(3)虚拟情境三:海报──学校要竞选大队委,你打算竞选其中的一个职位。(4)虚拟情境四:班上要竞选语文组长,你打算参加竞选。要发言,通常要写发言稿,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一种情境,展开想象,写一篇发言稿。二、分组讨论,明确内容与写法 1.过渡:请选择同一种情境的同学组成一个小组,在小组内讨论,各组的发言稿应写什么和怎样写。2.小组汇报。 3.教师小结。(屏幕提示习作要求以及注意要点) (1)开门见山提出本人要谈的问题。然后说明理由,最后照应开头对全文做简明扼要的总结。 (2)对问题持什么看法,要明确表态。对尚未认识清楚的问题,要实事求是说明,不要含糊其词,如果是汇报性的发言,要中心明确,重点突出,不必面面俱到。 (3)条理清楚。一篇发言稿要谈几方面的问题,每一方面问题要讲哪些内容,都要考虑清楚,安排得有条有理,让人听起来容易抓住重点。 (4)语言通俗易懂。发言是直接面向听众,话要说得准确、易懂,最好运用大众语言。三、学生撰写,教师指导 学生自主选材感兴趣的内容动笔写作,师巡视指导板书设计注意事项:(1)开门见山提出本人要谈的问题。 (2)对问题持什么看法,要明确表态。 (3)条理清楚。 (4)语言通俗易懂。课后反思:虽然我给学生提供了几个情境,也让同学在小组讨论了,但是交流评价没有跟上,因此部分学生写的内容空洞。
第三单元课时课题习作第三课时内容习作讲评教学目标知识课堂交流,各自的发现情感教育培养学生之间互相交流的情感教育。重点课堂交流,各自的发现难点课堂交流,各自的发现方法交流互评法课前准备范文师生活动过程一、对照比较,发现问题 1.教师发一份事先准备的发言稿(见附),让学生和自己的发言稿比较,发现什么? 2.课堂交流,各自的发现。 教师要在学生发言时,随机归纳:(1)发言稿的格式:称呼、问候、致谢等。(2)发言稿的语言风格:诚恳,坦率,简洁等。 (3)发言的吸引力:条理清楚,有创意等。 3.学生根据新的发现,各自修改自己的发言稿。二、尝试发言,不断完善1.学生自由准备发言。2.课堂模拟竞选,学生上台发言。3.师生共同评议。 评议的重点: (1)发言稿的语言是否适合发言: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口语化等。 (2)发言人的情绪状态等。 4.学生再次修改发言稿。三、拓展延伸,学写其他发言稿 1.学生阅读其他情况下的发言稿,说说有什么发现。 2.课堂交流: (1)发言稿的共同特点:①观点鲜明。对问题持什么看法,要明确表态。②条理清楚。一篇发言稿要谈几方面的问题,每一方面问题要讲哪些条目。都要安排得有条有理,让人听起来容易抓住重点。③语言简洁明快。发言是直接面向听众,所以,发言的语言一定要简洁明快,尽量不使用冗长罗嗦的句子,更不要使用一些深奥难懂的词句,话要说得准确、易懂,最好运用大众语言。 (2)不同发言稿内容有区别,对象不同,有不同的特点。 3.课堂交流、评议。板书设计归纳(1)发言稿的格式:称呼、问候、致谢等。 (2)发言稿的语言风格:诚恳,坦率,简洁等。 (3)发言的吸引力:条理清楚,有创意等。课后反思:在巡视中找了几个典型的习作让学生读草稿,并让其他学生结合评改中出现的典型问题自己修改作文草稿。避免了一些问题的出现。竞选班干部的发言稿普遍写得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