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ID:955294

大小:35.5 KB

页数:3页

时间:2022-03-1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实验小学叶红玉教学目标:1.会写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家禽”等词。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4.运用文言词,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热情。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师:我说一句话,看谁能说说是什么意思。“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生谈。)  师:刚才我说的话和我们平时说的有什么区别?  (生交流:老师说的话比较简练,我们平时说的话要复杂一些。)  师:像这样的语言我们在以往的积累运用中也学过,谁能说一句给大家听?  (生交流)  师:像这样的语言我们称为文言,用这样的语言组成的文章叫做文言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言文──杨氏之子(板书)。  二、读正确 1、 师:这是我们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读一读,看看什么感觉?  生交流 2、指导读:(1)“孔指以示儿曰”  师:谁知道这句话该怎么读?  师:正确的读法应该是这样,孔/指以/示儿/曰。(生自由读,齐读。)为什么要这样读呢?一会儿你自己就明白了。谁来把文章读给大家听?(两位学生读)(2)“为设果” “为”该读第几声呢?我们先看看这句话什么意思。 (“为设果”就是孩子给孔君平摆上水果。)  师:“为”在做“给”的时候读第四声。还有一个字音他们读得也不一样。(3)“儿应声答曰”“儿应声答曰”形容孩子回答速度很快。现在我们还经常这样用。“应”在这里应该读第四声。3、指名读全文。齐读全文。三、读明白1、同学们读得很正确,也很流利,我相信你们还能读懂。再读课文,看看你读懂了哪个字,哪个词或者哪一句话?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在旁边做个记号。生交流,预设:(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意思是,梁国有一个姓杨的孩子,非常聪明。“甚”就是“非常”的意思,“聪惠”的意思是“聪明”。“惠”古代通“慧”。  这里的“惠”是个生字,你会写么?(生上台演板,写得很正确) (2)我看下面注释知道了“孔君平诣其父”中,“诣”的意思是“拜见”。  好啊,看注释是理解古文最简便的方法之一!“诣”也是个生字,相信每个同学都会写,在本子上写一个,互相检查检查。 (3)“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意思是我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鸟啊。   师:夫子在这里指谁?(指孔君平)  师:把孔君平称为夫子,那──夫子就是指孔君平吗?如果来的人不是孔君平,而是张君平、李君平,还能称夫子么?(能)  师:如果来的是阿姨呢?(不能,因为阿姨是女的。夫子一般指男的。)  师(追问):如果来的是一个小男孩呢? (不行,因为夫子好像指的是大人。)  师:是的,夫子一般指年龄比较大的男士。  师:如果来的是一个没有文化、不识字的老农,我们可以称他为夫子么?我们来推测一下孔君平的身份。你认为,他应该是一个怎样的人?我相信你们能从文中找到依据。  (他应该是一个富人,从图中我们看到他穿的衣服很华贵。  他应该是一个有学问的人,因为他看到杨梅就把杨氏子的姓联系起来,而且还说这个孩子是“君”。这是对人的尊称,能对一个小孩说“君”的,一定是一个有涵养的人。 这篇文章选自《世说新语》,这本书是写士大夫阶层的事情。)  师:是啊,士大夫阶层都是为官之人,都是有文化的人,那么他们的朋友也一定是有学问的人。所以,可以称为夫子。再比如孔子我们就称为──(生齐:孔夫子)孟子──(生:孟夫子) (4) 师:杨氏是一个人的名字么? (这里的杨是人的姓,而“氏”有两个意思。出示:(1)在有特长或者有身份的人的姓或者姓名后面加“氏”表示尊重。(2)旧时放在妇女父姓或夫姓的后面称呼已婚妇女。) 读一读,在这个句子中,你该选择哪一种意思呢?(第一种)(5)为什么“父不在,乃呼儿出”?这个孩子才九岁,怎么能照顾客人呢?怎么不叫他的妈妈出来呢?(同学们推测了很多种孩子出面招待客人的原因。在我国古代,重男轻女,只有男人算是人,女人是不算是人的。所以迎接客人都是男人的事情,儿子再小也是男人,也要出来招待客人。母亲呢?只能呆在后堂,只有丈夫、孩子请她出来见客人的时候她才能出来。 )(6)既然大家都懂了,谁能把这篇文章的意思讲一讲?(学生自由说)  四、品味语言的精妙  1、师:同学们,在这篇课文中有两个句子很精妙。你们知道是哪两句么?生交流预设:“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两句话很精妙,一般人说不出来。  2、师:看来大家都同意他的说法,但是这两句话精妙在什么地方呢?  生交流预设:杨氏子姓杨,杨梅的第一个字也是杨。所以,孔君平就和孩子开玩笑:此是君家果。就好像说杨梅是杨氏子的弟弟一样。  杨氏之子明白了孔君平的意思。马上也拿孔君平的姓氏和孔雀连起来说。  师:对呀,这在兵法上就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师:所以,课文中这样称赞这个孩子──(甚聪惠。)  五、读出古文的味道  师:同学们,读古文不仅要读正确、读流利、读明白,还要读出古文的味道!自己试一试,品味品味古文该怎么读?(学生自由读)  师:读得真好!这个小故事简单、有趣,我相信,我们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把它背下来。  (学生试背)  六、理解中学习运用 1、 师:同学们在读书学习的过程中肯定已经发现了一个问题:在这一篇文章中有一些词我们现在很少使用,或者有的根本就不用,你能找到这些词语么?   (“诣”“乃”“儿”“曰”“氏”“之”“其”几个字。)2师:这些字的意思同学们都懂了,我相信你们也很想试着用一用。看这几句话:(教师出示)1.这是你家的小猫。2.我班的张月十分聪明。3.一个学生说:李娟,你的家在哪里?请同学们选择其中一句试着说说。 所以,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 生试说,师点拨:其实,“这”在古文中常常用“此”表示。“你”也常常用“尔”来替代。(板书“此”“尔”)第一句可以说成——此乃君(尔)家猫。  师:第二句呢?生试说,师点拨:“我”在古文中通常称“吾”。(板书“吾”)那么这句话就可以说成──吾班张月甚聪慧。生试说,师点拨:“ “在哪里”在古文中经常说成是“安在”“何在”。如果换成这两个词,这句话又该怎么说呢? 一生曰:李娟,尔家安在?或李娟,君家何在?  师:如果把“一个学生说”改为“一个孩子问”呢?(一儿曰)  师:学得不仅牢固,而且灵活。真好!同学们,古文就是这么有意思,课后找一篇自己感兴趣的古文读一读,我相信你们会有更多发现。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