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ID:955342

大小:28 KB

页数:3页

时间:2022-03-1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能根据课文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教学重点能根据课文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教学难点能根据课文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愿意听故事吗?请看大屏幕,认真听故事:(大屏幕)罗斯福在当选美国总统之前,曾在海军中任要职。有一次,他的一个朋友问他关于在加勒比海的小岛上建立潜艇基地的计划。罗斯福小声问他的朋友:“你能保密吗?”他的朋友回答:“能保密。”罗斯福接着说:“我也能。”同学们,听懂了这个故事吗?能说说你的理解吗?看来你们都听懂了这个故事。罗斯福虽然拒绝了朋友,但是他并没有正面的拒绝,而是采用了一种委婉的方法,体现了语言的艺术。2、像这样体现语言艺术的经典故事,古今中外流传的很多。我国古代就有一个九岁的孩子,回答别人时语言风趣机智,妙趣横生。他的故事被记录在刘义庆的《世说新语》里,大家想认识这个聪慧的孩子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文,也叫文言文——《杨氏之子》。(板书)3、请大家齐读课题。谁来说一说,“杨氏之子”怎样解释?可提示:~~~是~~~之子,~~~是~~~之女。所以,杨氏之子就是——杨家的儿子。二、初读了解1.大家先自读课文。2.能说说你读完课文的感受吗?3.文言文和白话文在朗读上有不同之处,要读出古文的韵味和节奏。请看大屏幕,先听老师读好吗?4.你们愿意试一试吗?现在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把停顿号画在书上,并且参考课文下注释,好好想一想,你能读懂哪些句子。然后,把你们各自读懂的、读不懂的句子,在小组内交流;最后,把你们小组内读懂的、读不懂的句子,全班进行交流。三、理解学文1.每组先说一说你们读懂了哪些句子?(其他组可以补充)2.现在我们来解决读不懂的句子。(1)为设果。设:摆设,摆放。(杨氏子)为(孔君平)摆设了水果。(2)孔指以示儿曰:“……”大家知道哪个字词的意思?解决不懂:指:指着杨梅。以:以便。示儿:给(杨氏子)看。曰:说。试着说一说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停顿,再读一读此句子。(3)儿应声答曰:“……”大家知道哪个字词的意思?给多音字“应”组词。Ying(应该)ying(应声) 解释应声的意思,并用两个词分别造句。老师这有“应声”的一句话。应声:一枪打去,敌人应声而倒。敌人应着什么声音而倒?回到课文,儿应声答曰,应着谁的声音回答?由此,大家可以体会到“应声”这个词的什么用意?应着孔君平的声音而答,透过这个表面,我们还可以体会到什么?突出了“快”,应着孔君平的声音回答,可见杨氏子反应敏捷。正应了前句:甚聪慧试着说一说句子意思,并根据句子停顿读一读。(4)“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知道哪个词的意思?家禽:现代汉语中指家中饲养的飞禽。如:鸡、鸭等。(名词)本文家禽指各自独立表达意思。家:孔君平家。禽:鸟。本文“家/禽”:指孔君平家的鸟。夫子:先生。本文指孔君平。解释句子:孔雀是夫子家禽。解释句子: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闻:听见。(比如:略有耳闻百闻不如一见)未闻:没有听见。试着说一说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停顿,再读一读。四、回顾课文㈠谁能把整篇课文用白话文完整的说下来?1.指名说。2.这篇课文描写了几个人物?他们分别说了哪句话?3.边板书:孔君平此是君家果(正面)杨氏子(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否定的语句表达)巧妙(1)谁的话是从正面而说?谁的话是以否定的语句表达?(2)孔君平用正面的说法来逗取杨氏子,而杨氏子毫不犹豫地用否定的语句有力地还击了孔君平,这正是语言的巧妙之处。板书(巧妙)五、课外延伸现在,做个文字的巧妙转换:1、柳君平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杨柳是夫子家树)2、梅君平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梅花是夫子家花)这节课,大家一定收获不小吧。六、小结:这就是语言的艺术,现在大家把搜集的巧妙语言交流一下吧。七、教学反思课文《杨氏之子》是一篇古文,虽短,但是对于第一次接触文言文的5年级孩子,还是很新奇的。要在古文的语境中读出语感来。这可有点难。古文要读好,首先当然要理解意思,这是孩子通过自读及合作交流可以基本达到的。那么这可以放手让孩子操作。在此基础上,学习适时停顿朗读。此时,学生没有读出古文味,读得一字一停,什么也不像。于是我范读,学生练读,就这样整整读了半节课,孩子还饶有兴趣。虽然时间很长,但是,我不觉得浪费。我明显地感受到读得越好了,理解也就加深了。这绝对不是简单的模仿,这是入情入境地品味。品味够了,我抛出本文的中心问题:读了文章,杨氏之子应答如何?没想到孩子们都读出了一妙所在:杨氏之子巧用姓氏作答。然而二妙“未闻” 之语气婉转却鲜为人知。我想:读书百遍,其意自现。再读,可惜还是没有答案。于是,我只得拿出比较句子的方法。将“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与“孔雀是夫子家禽”作比。光这样读肯定不行,要把句子放在语境中。我们先读了这似乎相同的两句,解释了意思,然后我让他们演一演,学生当杨氏之子,我当孔君平,对读,再换着读,从读中发觉有人已意会。我不挑明,也不让他把答案说了,因为还有许多人正在跳,就要摘到桃子了!接着我让那似乎意会之人演杨氏之子,其他人用心演孔君平。放入语境中对读,果然许多孩子明白了“未闻”之妙用。我没有及时揭穿,而是让他们小组内再读读杨氏之子的应答。不一会我没讲明他们已然意会,情感朗读亦水到渠成。在学生兴趣正浓时,我拓展了《世说新语》中《谢太傅篇》与《徐孺子篇》两个小故事。收到了良好效果,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