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之子》听课反思紫金镇小学蔡建华很有幸听了彭腾燕老师的《杨氏之子》一课,受益匪浅。一直以来不知道文言文怎么上的我,对这节课有相见恨晚的感觉。这节课上的是如此的生动、有趣让人印象深刻。整节课环环相扣,轻松自然。80分钟的课我觉得是那么的短暂至今令我回味无穷。脑海里又不觉浮现出那节课的画面一一一、态度谦和。彭老师给十来岁的孩子们上课,课堂里时而掌声,时而笑声。丝毫没有紧张的气氛。通过于老师自我介绍,让学生谈谈对自己的评价,一下子拉近了学生和这个老教师的距离。朴素的着装,没有丝毫粉饰自己的痕迹。整节课于老师都是而带微笑,他就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想起我小时候的一位老师,平时特别注意着装打扮,对她的一条牛仔裤记忆犹新。可惜那节课上的是什么我忘了。记得那节课和我一样好奇的眼神都在数老师牛仔裤上绣着有几个小人。可见,课上的好不好不是通过外表来吸引学生的,而是自己的气质。彭老师的确是我们值得尊敬的老师。二、基本功扎实。看到彭老师好多讲课视频,他的每节课都是让学生和自己一起板书课题。一板一眼,一笔一划,每一个字老师都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写,哪一笔该长,哪一笔该短。看着他书写着漂亮规范课题,真让我无地自容。以前我以为己经是五、六年级的学生了,生字是自学的不必指导。如果课文题目里没有生字,就更不要求学生书写题目了。今天看来彭老师给我上了一堂课,语文一定要从基本功抓起,从每一个字学起。平时我都不敢往黑板上写字,自己看着自己写的字都觉得难看,更可气的是自己平时懒得练字。现在想来每天要求学生书写要美观、规范。自己的字呢?于老师说的好“语文就是简简单单:读、写。”我今后一定要多练字,否则还会在学生面前出丑呢。三、不断启发。通过一个“聪”字的结构,彭老师启发学生杨修聪明在哪,很是智慧。通过对“果有杨梅”、“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盒。”理解、分析让学生去体会总结杨修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还有他声情并茂的朗读和背诵。让学生看着自己的表情,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彭老师的这节课始终没有离开文本。并没有用到过多的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而是注重读。让学生自己读,老师范读,来不断的让学生感受文章的意思,来启发学生思路的打开。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四、轻松的氛围。创设一个轻松的上课氛围是每个老师梦想,可惜往往事与愿违。尤其是给陌生的学生上课,不免有些紧张。看彭老师多么从容,一上课就和学生聊天,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她风趣幽默的语言一下子也让学生放松了下来。同学们都己经知道杨氏之子“甚聪慧”,彭老师也把自己的学生的夸奖一番。如果表现好的学生姓赵,彭老师就表他是“赵氏之子”、如果姓田,就表扬她姓田是“田氏之子”。而且他们都“甚聪慧”、“甚甚聪慧”。学生听到老师在夸自己和杨修一样聪明,多开心呀!看来课堂激励不必拿物质来奖励,精神鼓励更为有效呀!五、注重练笔。课堂练笔是彭老师授课的一个重耍环节。正如他所说“语文的重中之重就是读、写。”会读了,还得会写。把《杨氏之子》改写成小故事,即能达到对文章透彻理解的目的,更重要的提高了写作能力。我自己平时上课除了上写作课让学生写写外,阅读课很少让学生练笔,怪不得学生一遇到写作文就无从写起,即使会说也不会写,不知如何表达。我还怨天尤人的给自己找借口:
“农村的孩子表达能力就是不如城市的孩子。”于老师的课让我深深的反省一一只有平时多练笔,才会熟能生巧。六、游刃有余。游刃有余这种境界是老师精心备课做前提的。我发现整节课,彭老师根本没看过课本,老师早就把文章背过了。我想起自己曾经上过的一节很失败的课。那天由于是订正试卷,所以就没备课。自己想:那点题怎么我也会做,不用备课。没想到,那天校长、主任推门听课。结果,紧张的我从第i道题讲到最后一道题,没有重点没有主次。学生会的我也讲,不会的我也讲,既浪费了时间,也没什么效果。彭老师的课给我敲响了警钟:只要走进教室都是有备而来,不能打无准备之仗!“教语文,其实很简单”一一这是彭老师提出的语文教学观点。是的,每位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上的简简单单,学生的收获多多益善。听了于老师的课,让我豁然开朗,是彭老师的课给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