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之子教学案例点评单开原市民主小学佟波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能根据课文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3.紧扣重点词句,感悟杨氏之子的“甚聪惠”,体会字里行间浓郁的生活情趣。教学重点:能根据课文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教学难点:能根据课文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师:老师发现同学们有些紧张,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放松一下好吗?(故事:罗斯福在当选美国总统之前,曾在海军中任要职。有一次,他的一个朋友问他关于在加勒比海的小岛上建立潜艇基地的计划。罗斯福小声问他的朋友:“你能保密吗?”他的朋友回答:“能保密。”罗斯福接着说:“我也能。”)师:听明白了?罗斯福的话巧在哪里?生:罗斯福用语言的艺术委婉地拒绝了朋友,既保守了秘密,又不让朋友难堪、尴尬。师:老师在书上看到过这样的话:“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兵。”“片语可以兴邦,一言可以辱国”讲的也是语言的作用,语言运用好了可以产生无穷的力量。有趣吧!可以上课了吗?一、引入课题。1、今天我们学习第10课,杨氏之子(板书:杨氏之子)这篇课文讲的也是关于语言艺术的故事。齐读课题,通过课题你知道讲的是谁的故事吗?生:姓杨人家的儿子。师:杨氏就是姓杨的人家,子是儿子,杨氏之子就是姓杨人家的儿子。老师姓佟,就是佟氏之子。你能用这种方式介绍一下你自己吗?2、昨天老师布置了预习,首先我们交流下,这个故事出自于哪本书?生: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师:有收获,我们看一篇课文,一定要关注它的作者和出处。3、昨天大家一定读了课文,谈一谈这篇课文和我们平时学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生:这是文言文。师:你感觉文言文和现代文有什么不同?生:古文简洁、难懂。师:我们不但要学好唐诗宋词,还要学好文言文,能让我们增长许多知识。(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为渗透本单元单元的学习重点,在课前通过讲罗斯福巧妙拒绝朋友的故事和出示关于语言的名言,让学生初步感受到语言的魅力,也为学生学习本课奠定了情感基础。)二、指读校正。(8分)1、好,谁愿意把这篇古文读一遍?(出示屏幕上的课文)指一名学生读。(正音:诣、为、应)再找一名学生读。
师:学古文光读准字音是不够的,根据句子意思和语法、语感,要有适当的停顿。请看,谁再读一下。(断句: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学生自由练读——再指名读——齐读2、师加动作范读。(配乐)师:想不想听老师读一遍,老师加上动作,也许会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内容。师:同学们请你加上动作读一读,可以模仿老师,也可以自己加。(学生自由练)3、谁想和老师PK一下?(再指名到前面读)4、各自做动作齐读。(设计意图:本文虽行文简洁,不足百字,但古文与现代白话文相比,在用词造句上截然不同,能否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是首先遇到的困难,同时要想理解课文的内容,流利正确地朗读是必要的前提条件,所以在这一环节我采取分层次朗读的方法,第一个层次指读后教师强调出易错字音,第二层次再读后让学生知晓停顿之处,第三个层次设计动作朗读,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为理解课文内容做好了铺垫。)三、理解文意。(10分)1、师:好,下面就请同学们把古人说的话说成现代人说的话。我说一句,你说一句。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梁国姓杨的人家有一个儿子今年9岁,很聪明。)师:甚当什么讲?你是怎么知道的?生:看注释师:看注释是学习古文的一种常用方法。师:这个小孩子姓什么?生:姓杨。师:老师课前了资料,这个小孩叫杨修,但不是三国时候的杨修,这是一人之见,我们姑且信之。(板书:聪惠,讲解惠同“慧”)2、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孔君平拜访他的父亲,他的父亲不在家,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师:诣当什么讲?老师在备课的时候查了字典,诣多用于拜访自己尊重的人。我是怎么知道的?生:查字典。师:查字典也是学习古文的一种方法。诣用在这里你能想到什么呢?生:孔君平尊敬杨氏,两家很熟悉。师:孔君平拜访他的父亲,父亲不在家,就叫他的儿子。这里省略了许多内容。我们推想一下,可能是哪些人开门?又可能是谁把孩子叫出来的?生:展开想像。师:我们知道古文十分简炼,像这篇文章中它省略了一些叙述文字,还要靠思考和想像去补充。那样学习起来更有味。3、接着往下,为/设果,果/有杨梅。(孩子为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师:谁为谁端来了水果?你是怎么知道的?生:我联系了前文。
师:看来学古文同样要联系上下文。师:杨梅的杨怎么写?这么多的水果唯独提到了谁呀?这可是有用意的!4、师:孔君平跟他幽默一下。“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这句话意思是什么?生:孔君平指着杨梅说:“这可是你家的果子啊!师:那么多的水果孔君单单指杨梅来说话,如果用今天的话来说还要再加几句,才能说的更明白,谁来试试。生:孔君平指着杨梅说:“这杨梅和你一个姓,是你们家的果子。”师:孔君平用怎样的语气说呢?谁能试着读一下。生:读。师:往下说。“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先讲禽。这里的“禽”不是家禽,“禽”指的是鸟,生: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师:好的。既然读懂了,再朗读一遍吧。大声地读。(设计意图:这篇课短小,采用了逐句分析方法,在学生解释的过程中教师对重点字的解释要加以强调、点拨,补充学生没有捕捉到的内容。如:甚:很诣:多指拜访尊敬的人或长辈。惠:仁爱、善良、温顺之意。同时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渗透学习古文的方法,为学生的终学习负责。如:看注释、查资料、联系上下文、想像补充等,理解课文意思之后,再次朗读文本,以译促读、以读代译。)四、品读文本。师:大家思考一个问题。课文是紧紧围绕哪三个字写的?生:甚聪惠。(板书:聪惠)师:从哪里看出这个小孩子十分聪明?生:反应快。生:会听,能听出孔君平的话中话(杨梅和杨修)生:会说,孔雀和孔君平。师:看来这个孩子果真是名不虚传,耳朵很会听,嘴很会说,心里面仁爱、善良又很有修养,这就是聪惠。读书要读出里面的味道来,不要放走关键的字啊!抓住它,思考它,你的收获就很大。分角色读课文(生读)师:有没有能背诵下来的?(设计意图:学生仅仅理解了课文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升华文本,才能活跃思维。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是本课的重点,因此通过设疑:从哪里可以看出这个小孩子甚聪惠,让学生围绕这一问题去思考?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从不同的角度来谈体会。(应声、孔和杨、设果、未闻)学生充分交流之后,我运用板书进行高度地概括和总结。之后让学生再次朗读,在读中升华对文本的理解。)五、故事续编。同学们喜欢这个故事吗?想不想凭借你的想象和手中的笔把这个故事写得更精彩?孔君平听了如此精妙的回答会有什么反映,孔君平和孩子还会说些什么?写下来。1、学生写。2、学生汇报。(设计意图:孩子是喜欢并善于想象的,为了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在课的最后,让学生想象孔君平听了如此精妙的回答会有什么反映,孔君平和孩子还会说些什么?这一环节的设计,达到了练笔、想象、升华文本的有机统一。)
六、课堂总结同学们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感受到语言魅力所散发出来的光彩,在《世说新语》中还有许多关于言语表达的小故事,有条件、有兴趣的同学们可以利用课后去阅读,让语言的美丽永远伴随我们语文的学习之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