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之子》教学设计南宁市南湖小学海茵校区聂楠一、教学目标:1.会认“梁、惠、诣、曰、乃、禽”等生字。练写易错字“禽”。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在品读中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教学难点:抓住词句体会孩子应对时的巧妙语言。三、课前准备:指导学生提前预习;准备ppt课件。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过程:笫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我们曾经学过一句文言文名句:子Fh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大家还记得它是什么意思吗?(预设:孔子说:“温习旧知识从而得知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就可以成为老师了。“)2•我们对比一句话的两种表达方式,一种是文言文,一种是现代文。你有什么发现?(出示原文和翻译)(预设:古文语言精练,简短,概括力强。用很少的字数就可以描述
出作者所写的内容。)3•是的,这就是文言文的魅力。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什么叫文言文?(预设:古代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4•我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一定能够感受到文言文的语言魅力。5•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生读)(出示ppt)&题冃是什么意思?(预设:在古代的时候,一户姓杨人家的儿子。)7•这个“子”在文中可以翻译为“儿子”,不仅可以译作儿子,还可以译作女儿。老师是姓聂人家的女儿,你们称呼我聂氏之子,也可以说是聂氏之女,你们能不能介绍自己啊?说说看!(预设:陈氏之子;黄氏之女;李氏之子;张氏之女)8•这就是文言文,它的语言表达的形式与我们平日学习的现代文有很明显的不同,读起来也不一样。来,我们再将课题读一遍。(主)9•现在请大家带着这样的感觉自读课文,要求把课文的每一个字的读音都读准确,把每一句话都读通顺,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如果能读出古文的节奏感就更好了。三、初读感知(一)检测预习情况1・都读好了吗?老师来验收一下大家的预习成果。2•这是本节课要求会读的生字,你们会读吗?(课件出示生字:梁、惠、诣、乃、曰、禽)齐读一遍。(生齐读生字)(师正音)(注意:
惠、诣、曰、禽、乃)(提醒“曰”的字形,提醒“慧”的字义。)(二)朗读课文1•生字都会读了,那么课文都会读了吗?老师想请几位同学读一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ppt课件出示课文)(指名3位同学,教师正音。)(关注难读的“诣”“甚”“为”“应”的读音)2•我们在读古文的时候,不仅要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还要读出停顿,读出节奏,才能读出古文的味道,老师来试试,行吗?请先听老师读。(老师示范读)3•听了老师和刚才大家的朗读,你们来说一说有什么不一样?哪一个更有读古文时的味道?(预设:老师读的有停顿,有重音。)4•是的,我们不能用读现代文的方式读古文,古文就应该读岀它的节奏美,韵律美。请大家跟着老师读一遍。5.跟读一遍后,大家读起古文来都有模有样了。老师将该停顿的地方用停顿符号标注在黑板上,同学们可以用铅笔标注在课本上。&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刚刚老师已经带领同学们读了一遍,现在请大家同桌之间互相练习读…读这篇课文。注意读出古文的节奏和韵律。(生自市练习读)(课件出示: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7•请3位同学反馈朗读情况。(教师相机指导)8•全班齐读。四、精读品味(-)理解课文1•同学们都能正确流利地,甚至有节奏感地朗读课文。那么课文里的每一句话你都能理解它的意思吗?其实是理解文言文和理解诗句的方法是一样的,那你们平时怎么理解诗句的呀?你有什么方法?(预设:借助图片、注释来理解;每字每句地理解;查字典理解;联系上下文来理解等。)(板书方法)2•请同学们用刚才大家说的方法,在四人小组里说一说每句话的意思。有困难的在小组内交流交流,解决不了的,一会儿大家一起来看看。(生四人为一小组交流研讨,理解文章大意。)3.谁能把这篇文章的意思从头到尾地来讲讲,英余同学用心听,有疑义呆会儿指出或纠正。•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有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注意:甚)(板书:聪明)•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孔君平拜见他的父亲,他的父亲不在,就把他的儿子叫了出来。(注意:诣。)•为设果,果有杨梅。
杨氏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水果中有杨梅。4•“为设果”的“为”是一个多音字,(出示课件)为字有两个读音,一个是wbi,为了;一个是wQi,以为。请大家读两遍。在本篇课文中,这个字读wei,为什么呢?(预设:杨氏的儿子招待客人,为客人拿出水果。)“为”在这里表示的是“给,替”的意思,“为设果”的意思是,给客人摆上水果。把这个字的读音写在课本里这个字的上方。我们在读多音字时,要联系上下文,确定这个字在句子中所表达的意思来选择读音。现在来读两遍:为设果。(生读)5•从“为设果,果有杨梅。”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你觉得杨氏子是个怎样的孩子?(预设:有礼貌,有教养,热情待人。)&结合这句话,谈谈你的体会。(预设1:在杨氏子的父母不在家的情况下,孩子能自发拿岀水果招待客人,说明很有礼貌,很热情。)(预设2:杨氏子拿出很多水果招待客人,杨梅是其中一种。“设果”,就是摆水果:如果只有一种水果是称不上摆的。)从这里可以看出,这是个有礼貌,有教养的孩子。(板书:有礼貌)•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孔君平指着杨梅给杨氏子看,对他说:“这是你家的果子。”(本句指导学生读出语气)7•孔君平为什么要这么说呢?(预设:杨梅的笫一字是杨,杨氏了笫
一个字也是杨。故意这么说考考杨氏子的聪惠。)所以这时候孔君平
只是想一一(预设:逗一逗杨氏子,和他开玩笑。)我们应该用什么语气读?(练习读两遍)•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杨氏子随声回答道:“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您家的鸟8•文中还有一个多音字,是“应ying"声答曰的“应”,这个字有两个读音,一个是ying,应答;一个是ylng,应该。请大家读两遍。知道为什么“应声答曰”里的“应”读ying吗?(预设1:无人回答。教师直接指出:应在这里表示的是回答的意思。)(预设2:回答)杨氏之子在这里是怎么样回答?就是孔君平刚说完话就能马上回答,这就叫一一(预设:应声答曰)9•注意“禽”在这里指的不是现代意义的鸡鸭等家禽。禽在古代是什么意思呢?禽,象形字。其甲骨文象捕捉鸟兽的网°金文成了上部有罩,下部有网。小篆下部加了叉。楷书为禽。本指捕捉禽兽的工具。引申指禽兽、鱼类的总称。后来其字义缩小,只指鸟类。禽用作动词就是捕捉的意思。形近字:漓、璃等。5•大家都理解这篇文言文的意思了吗?那像刚才这样和同桌之间从头至尾来说一说这篇古文的意思。
(二)品读课文1•翻译完整篇文章之后,我们知道了,文章当中有两个主要人物,分别是一一孔君平、杨氏子。2•这两个人物分别给你留下什么印象?(预习:杨氏子很聪明、有礼貌、有教养。孔君平比较爱开玩笑,比较幽默。)3•从哪里看出孔君平是爱开玩笑,喜欢逗孩子玩?(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4•所以我们在读这句话的时候应该用什么语气?(预设:轻松,有些幽默的语气。)5•全班练习两遍。6•从哪里可以看出杨氏子的聪惠?(预设孔君平抓住杨梅的“杨”和杨氏的“杨”都是同一个字来开玩笑一一“此是君家果”,但是杨氏子马上反应过来了。)(预设2:“儿应声答日一一”1•说明什么?(预设:说明他反应很快。)2•反应快,思维敏捷,也说明很聪明。(板书:思维敏捷)3•还聪明在哪里?(预设3:孔君平并没有说你姓杨.杨梅也有一个杨.只说了一句话“此是君家果”。小孩马上就听出来了,这说明他很会听。1
•小孩确实聪明,他听出了孔君平的“话中话”,听出了“弦外之音”。(板书:会听)再品课文,还能从哪里看出他聪明?(预设4:“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回答得很巧妙,说明他聪明。)1•他在回答孔君平的时候在想什么才能回答岀这样的话呢?(预设:你说我和杨梅都有同一个字,那你名字的开头和孔雀开头不是一样的字吗?孔君平姓孔,孔雀有孔字。2•真聪慧,这孔君平和孔雀都有孔字,既然先生你这样考我,那我就有同样的方法来回答你。3•孩子不直接说:“孔雀是你家的鸟?”而要加上“未闻”二字来说:“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谁来猜猜孩子为何要这样回答?(预设:就是杨氏了虽然心里不服气,可是如果直接这么回答的话,就会觉得太直接了,这样说委婉一点。)(预设:可能是出于对孔君平的尊敬才这么说。)4.“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是本文的重点句。直接体现了孩子的机智。如果这个小孩直接这样回答:那么孔雀就是你家的鸟了!这样回答就不得体。因为孔君平毕竟是来拜见他父亲的,这样会让客人尴尬!这杨氏子既机智地用同样的方式回答了孔君平的话,又对长辈不失委婉敬重之意。不卑不亢从这里看出孩子非常(聪明、懂礼貌)让我们再来读这句话。(生读:应声答Eh“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5•还有哪里体现他的聪惠?
(预设:“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中的“夫子”两个字里看出来。)&夫子是尊称,说话很得体,真的很有教养。7•若来者非孔君平,而是李君平,这会怎样回答呢?你说(预设:未闻李子是你家的果。)若来者是梅君平呢?你想说?(预设:未闻梅花是夫子家花。)这就是应声答曰,若来者是黄君平呢?谁能应声答曰。(预设:未闻黄桃是夫子家果。未闻黄鹏是夫子家禽。未闻黄河是夫子家河。未闻黄花菜是夫子家菜。)8•说话是一门艺术,会说话的人机智诙谐当中既回答了问题,又不失委婉敬重。刚才我们体会到了语言的精妙,再把这两句话读一读,读岀古诗的味道。(生自由感情朗读古文)9.所以我们应该用什么语气去读杨氏子说的话?(预设:冷静、机智、不慌不忙、淡定)10・请学生展示这句话的朗读。口•分角色朗读课文。(两轮:请两位同学扮演孔君平和杨氏子,老师扮演旁白。第二轮,全班同学读旁白,再请两位同学演孔君平和杨氏子。)12•学完了课文,我们从杨氏之子的机智的回答中感受到了他的聪惠。让我们再次自由地朗读课文,并尝试着背诵下来。
(男女生比赛背诵。)(全班齐背课文)五、小结拓展1•今天我们学习了这篇文言文,对比之前学习的现代文,我们回顾一下,学习文言文我们用了什么方法?(预设:可以通过反复的朗读将它记在脑子里。可以看注释、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它的意思。)(总结完善板书)2•作者是南朝的刘义庆,《杨氏之了》是《世说新语》中一个小故事。在《世说新语》中还有许多有趣的小故事。《世说新语》就是记载这些上流人士言谈趣事的小说,这样的小故事有两千多个,大家可以找来读一读,里面有原文,有注释,还有译文,老师相信你们能读懂它们,也会喜欢它们。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下课!六、板书:杨氏之子杨氏子——孔君平(聪惠、有礼貌、思维敏捷、会听)杨梅孔雀学习方法:朗读f看插图或注释f查字典f上下文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