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之子》教学设计及评析教材分析:《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杨氏之子》一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户九岁男孩机智聪慧地应对别人的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令人拍案叫绝。《杨氏之子》是孩子们在小学阶段接触到的第一篇文言文。教材这样编排,目的有三:一是让学生开始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二是能初步理解古文的意思;三是使学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教学目标:1、结合注释理解词句,了解故事大概内容读通课文。2、创设情境,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对话以及对“未闻”、“应声答曰”的辨析来体会杨氏子应对语言的巧妙和他的机智聪慧。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古今文对照背诵课文。4、通过情境的创设学会对“……氏”、“未闻……”的迁移运用。教学流程:导语:同学们,中华民族悠悠五千年,给我们留下了许多
文化瑰宝。让我们一起吟诵古诗词。一、揭示课题,解读课题,迁移运用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文,读读题目,说说这个题目的意思。(姓杨人家的儿子)2、这是古人的说话方式,请你也试着用这种方式来介绍自己。(对古文中的“……氏”迁移运用)二、读懂字词,读准停顿,读通古文1、放声自由读课文,争取把文章读通顺。2、指名读,组织交流,?现难点。导语:老师请几位同学来读读课文,其他同学做一件事:注意听,把几位同学读得不一样的地方画下来。(学生交流不同之处,老师随机在黑板上划出。)3、聚焦难读的句子,建议关注解释。导语:同学们,这些句子读得不一样,就是停顿或者读音有所不同。老师建议大?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读懂句子,了解大概意思,再想想到底该怎么读。4、解决难点以不同方式开展。•孔君平诣其父(1)指名学生读。(2)学生结合注释知道:“孔君平”是一个人名,“诣”指的是拜访。
(3)学生再读句子,同时老师划出停顿,齐读。・乃呼儿出(1)、学生联系上文,“父不在”:父亲不在家。结合注释知道"乃”是“于是”的意思,继而了解句子大概。(2)、再读句子,读准停顿。・孔指以示儿曰。老师根据学生的释义,同时在句子上划出相应的停顿。(1)学生结合注释,说句子的大概: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对他说。(2)指名读,齐读,再次强化正确停顿。・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学生理解现在的“家禽”:家里养的鸡、鸭、鹅等。(2)学生结合语境,对文中的“家禽”分别释义:''家”指夫子家。“禽":鸟类。“家禽”指的就是夫子家的鸟。故而明白中间应停顿。三、定格对话,品味聪慧,读出韵味1、师生对读,体味巧妙。(1)创设情境,师生角色定位后合作对话。(2)结合情境,对词句再解读。(老师手指黑板上的课文,引导学生逐字理解)“此”一学生:这个(杨梅)。
"果"一学生:水果。“君家果”一学生:你家水果。“此是君家果”一学生:杨梅是你们杨家的水果。(3)对读词句,体味聪慧。导语:果然是对答如流,不过我现在不是整句说,我一个字一个字地说,看看你们能否对上来。我说“果”,学生对:禽。我说“君家”,学生对:夫子家。我说“君家果”,学生对:夫子家禽。我说'‘杨梅是君家果”,学生对:孔雀是夫子家禽。(4)引导学生从对话中去发现巧妙之处。(1、都是以姓作文章2、孩子漂亮地回击)从而体会其机智智慧。引读第一句:多么聪明的孩子,所以文章的开头这样写道: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2、对比朗读,品味“未闻”,迁移运用。(1)比较朗读:对比读体味语气的不同。导语:同学们,刚才大家都对上了,而且对得很工整,但是你们有没有发现,杨氏之子在回答孔君平时,还有两个字未闻。学生对比着读:“孔雀是夫子家禽。”(语气说话硬邦邦的。)“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语气比较婉转,听起来比
较有礼貌。)(2)指导学生带着不同的语气,读出意味。四、引出《世说新语》,拓展阅读,布置作业1、了解出处。今天学习的《杨氏之子》选自于南朝刘义庆的小说《世说新语》,里面有很多故事是写人的,该书以其言简意赅的语言风格将人物描写的惟妙惟肖。2、拓展阅读。推荐《口中狗窦》。教学评析:如何还学生以真正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刘老师的这节课从一个侧面给了我们一些提示。一、重视朗读训练,很好地把握了教学的重点。本篇课文是小学生初次接触到的文言文,而指导学生把文章读通顺、读流利是本文教学的重点之一。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刘老师在教学中采用范读、自读、同桌互读、指名读、男女生分组读等多种形式,达到了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的目的,从而为理解课文内容这一坏节做了很好的铺垫。二、提问设计巧妙,突破了本文的教学重点。本文另一个教学的重点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杨氏之子的聪颖机智。在帮助学生充分理解了课文内容之后,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坏节: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巧妙在哪里?学生经过合作学习,讨论交流,明白了:孔君平看到杨梅,联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这是你家的水果。”意思是:你姓杨,它叫杨梅,你们本是一家嘛!这信
手拈来的玩笑话,很幽默,也很有趣。三、教学活动凸显开放性、生活性、人文性。教学过程中,教者把对学生的关怀,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活动,使课堂上始终萦绕一种温馨的气氛。让学生不仅学习孩子的聪明还要懂得礼貌待人。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对文言文的认识这一环节有蜻蜓点水之嫌。《杨氏之子》是学生初次接触到的文言文,我觉得应让学生在自读的过程中自己去发现它与现代文的不同之处,从而真正认识文言文。而老师虽然设计了这一环节,但只有一个学生回答了它是文言文,就一带而过了。并未让学生通过交流,达到真正认识文言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