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中学附属小学集体备课教学预案博采众长资源共享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第十册课题10、杨氏之子备课时间2013-3-21课型精读主备人靳建慧复备教师刘艺、王周叶、刘晓玲、邢瑞一、课程标准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能联系上下文和搜集的信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4、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二、教材解析《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本文就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的九岁男孩的故事。写了他与客人笑谈的经过,孩子机智巧妙的对答,令人拍案叫绝。三、目标预设1、通过课前预习、同伴互助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通过课下注释、查阅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小组合作等方式理解有关词句的意思。4、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四、重难点预设重点: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难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评价方法交流性评价、表现性评价、论述式评价七、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学预设个性化修改(复备)一、由单元主题入手,进入新课1、出示单元导读的一段话:精练得当的语言,能使我们有效地和别人沟通;机智巧妙的语言,能帮助我们摆脱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愉悦我们的身心,活跃我们的生活。这就是合理使用语言的艺术。(板书:语言的艺术)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这组课文,感受语言的艺术。如何学好这个单元呢?读了单元提示你就明白了。2、读单元导读,交流学习本单元的方法。3、能体现语言艺术的经典故事,古今中外流传的很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一个故事——《杨氏之子》。(板书)齐读课题。4、释题,理解“氏”。结合学生自己的姓氏,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什么氏之子(之女)。5、了解文章的出处。5
郑州中学附属小学集体备课教学预案博采众长资源共享二、初读课文,读通句子,感受文言1、自读,说说这篇文章和以前学习的文章有什么区别?2、学生汇报,师简单讲述文言文和现代文的区别。3、借助拼音读文章,读准字音。4、出示生字“梁、惠、乃、曰、禽、诣”,指名读,读准音。5、认清字形,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6、练写“梁、惠、禽”。7、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听读音和停顿。8、出示带有停顿的课文,指名读,对难读的句子教师再次范读。9、指名领读,学生自由练读,齐读。三、小组合作,探究文意1、这是我们第一次接触古文,对于古文的学习,可以采用什么方法呢?2、学生交流,教师小结。(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查找资料、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做批注等)3、出示小组学习目标,小组内学习。(1)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的大意。(2)借助注释说说每个句子的意思。(3)将小组内都不理解的词语标注出来。4、交流不理解的字词。重点是“设、指以示儿、应声答曰、未闻、夫子、禽”。5、说说句子的意思。作业设计1、抄写本课的生字。2、试背课文。第二课时教学环节教学预设个性化修改一、深入理解,体会语言1、自读课文,思考杨氏之子是个什么样的孩子?文中哪个词可以概括他的特点?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他的“聪惠”?3、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感受两个人物形象,体会杨氏之子回答的妙处。①为设果,果有杨梅。(谁为谁设果?从中可以看出孩子是个怎样的孩子?)②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从而可以看出孔君平是怎样的一个人?) ③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从“应声”可以体会到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④杨氏子的回答妙在什么地方?他的言外之意是什么?4、想象:孔君平听完杨氏子的话会怎么想,怎么说?5
郑州中学附属小学集体备课教学预案博采众长资源共享5、分角色朗读课文,评价学生的朗读情况。6、分角色表演。二、总结学法,拓展训练1、师生共同总结学习古文的方法。2、出示一篇简单的文言文,说说意思,体会语言的艺术。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三、激发兴趣,布置作业1、总结课文,激发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杨家小儿和徐家的这个孩子,思维之敏捷,让人回味无穷,真是不简单啊!我们的母语汉语言有着无穷的魅力,有“口吐金兰”的语言香气,有“唇枪舌战”的语言战争,有“妙笔生花”的语言表达,有“舌战群雄”的语言典故,语言的艺术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增添许多乐趣。同样的意思,不同的表达方式,效果也会大相径庭。2、布置作业。作业设计1、积累表达上很有特点的语言,比如:歇后语、谚语、幽默故事、古今笑话等。2、拟写富有情趣、能打动人的提示语、广告语。3、搜集相声、评书或影视剧的精彩对白,试着演一演。板书设计:杨氏之子孔君平此是君家果甚聪惠杨氏子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七、教后反思(教学亮点、不足之处、改进措施等等)靳建慧的教后反思:《杨氏之子》是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就是“语言的艺术”,因此我我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了体会杨氏子语言的精妙上。同时本文又是小学阶段学生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初次学习古文,学生普遍感到很新鲜。为了降低文言文学习的难度,我在指导学生预习时,让他们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文言文的相关知识并在课堂上进行汇报,并对学生的汇报进行总结。并以课题中的“氏”为例,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姓氏说说自己是什么氏之子(之女),在此环节我明显感觉到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了。接着我把第一课时的重点放在了读通文章上,由我范读并告诉同学们:读古文时,要注意适当停顿,语速要慢。可让学生尝试了读第一遍后,发现学生是一字一停地读,没有古文的韵味。于是我又范读了一遍,再采取领读、学生练读的方法,反反复复读了好几遍。通过多次朗读,明显地感受到了学生越读越好,越读越有兴趣。最后,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探究,对难理解的问题大家共同探讨解决。不过对文章的具体意思倒没有深究,这也造成了在单元测试考到译文的时候有学生组织语言不够恰当。第二课时我把教学重点放在了体会杨氏子语言精妙,我抛出了本文的中心问题:杨氏之子的应答妙在何处?在第一课时给足时间读的基础上,有学生马上轻松地作了解答:杨氏之子也顺着孔君平的思路,巧妙地用姓氏作答。这就是“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吧!本课学完后,我进行了一个拓展——出示了另一个出自《世说新语》的小故事,不过还是有部分学生对它的意思没有读懂。5
郑州中学附属小学集体备课教学预案博采众长资源共享教学完这篇文章后,我找到了一些教学文言文的方法。虽然粗浅,但对于今后的教学,很有帮助。刘艺的教学反思:《杨氏之子》是一篇行文简洁,不足百字的古文,对于小学生来说,孩子们阅读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如何降低学生学习上的难度,唤起他们阅读的欲望,就成了教学的重点。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到古文,他们的心理充满了好奇,结合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我把本篇课文的设计定位在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为了让学生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在学生读懂故事的基础上我抓住文章的中心词“甚聪惠”,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君平与杨氏子的对话来理解,而后紧抓“应声回答”体会杨氏子的聪惠,比较“孔雀是夫子家禽”与“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来感受杨氏子回答之妙。此时,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我又设置了一个语言练习:君平听完杨氏子的话会怎么想,怎么说呢?学生的回答不乏有赞美之声,惊诧之态。为了整体感知故事内容,我引导学生回忆学习古文的方法,激发他们读懂其它古文的兴趣,使得这堂课不单教会学生读懂《杨氏之子》,还能学以致用。刘晓玲教学反思:《杨氏之子》这篇文章是孩子们在小学阶段接触到的第一篇文言文。教材这样编排,目的有三:一是让学生开始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二是理解古文的意思;三是使学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首先我在读上下功夫,让学生先自由读去感觉文言文与白话文的不同,读了之后感觉到不好读,不顺口。然后我来范读,再和学生一起划节奏,学生再读(整体、个别、男生、女生、整体),让学生读通读顺短文。然后再引导学生去理解课文的意思。先让学生总结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看注释,联系上下文,看插图),然后让学生用这些方法去学习课文,理解课文意思,和同桌交流。让学生自主地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看自己能学懂多少,还有什么不懂。然后再全班交流,解决还未理解的地方。让学生提问题同学帮助解决,这样让学生在互相学习、交流,学习的气氛浓厚。在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后再来体会杨氏子回答的巧妙在哪里,这里是难点,突破得不是很好,虽然学生最后在我的指点下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但是过程不是很流畅。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自己一些做得不够好的地方:1、调控学生的能力还有待提高。每次的课堂教学还有少数学生一直游离于课堂之外,无法让他们专心听讲,这真是老师心中永远的痛。2、在语言的感悟上,仍然有所欠缺。对古文的理解及拓展方面,我的反馈还不够全面。其实,这也是教师个人文学修养的欠缺所致。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对于优点我会继续发挥,对于不足,我会积极地改正。王周叶教后反思:在这堂课上我进行了理解文言文的方法指导。这是孩子们第一次学习文言文,所以能够读懂文言文是一个重点,这里指孩子能用白话文翻译文言文,是第一层次的理解。但是孩子们有学习古诗的基础,他们知道怎样翻译古诗,所以虽然是第一次学习文言文,但是我在设计的时候还是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试着理解,一些难懂的地方才给予点拨和指导。学生在交流自己的理解的过程中,顺势引出理解文言文的两个基本方法,“看注释”和“联系上下文”,这样进行学法指导显得很自然,让学生感觉到这个方法是大家在实践中得出来的,孩子掌握起来就更容易一些。
5
郑州中学附属小学集体备课教学预案博采众长资源共享在我们平常的教学中,发现孩子特别喜欢合作学习,喜欢和同学交流,在交流中相互启发。放手让学生学习,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学习兴趣会大大提高。在体会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先是自己独立思考,然后在四人小组里交流自己的见解,我走进小组听他们的交流,每一个同学都有自己的思考和体会,小组交流的氛围很好,虽然很多孩子的想法没有在全班交流,但是他们在小组里都发表了看法。在交流收集的资料的时候,孩子们的交流更加热烈,因为他们的收集基本都不一样,有了这样的合作交流,孩子获得信息就增加了许多,课堂的容量就增加了。合作学习的前提是自主独立学习,合作学习是为独立学习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整个学习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注重学习的过程,当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的时候,他才会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