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十册《杨氏之子》教学设计麻一佑启学校五(2)班张赛丽教学目标:1.会认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孩子应对的巧妙。教学重难点:1.读出古文的韵味2.从“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体会小孩应答的巧妙。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没有接触过文言文,这是第一次,一般会觉得很难读,很难懂,如果引导不慎,就会让学生厌恶文言文了。针对学生这种实际情况,要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理解,感悟,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尽量让学生产生这样的认识:学习文言文真有趣!为他们以后的方言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引入新课1.谈话:谈语言艺术在交流中的作用,引入第三单元。2.板书,齐读课题。简介《杨氏之子》及文言文的特点。3.再读课题,你能说说对课题的理解吗?4.谁能用这样的方法介绍你自己的姓氏,怎么介绍?(激发学生趣)二、读通课文,体会节奏1、强调熟读课文是学习文言文的第一步。(板书:熟读)2、自读课文,读准字音学生交流:疑问与发现教师强调:“应、为、惠、曰、禽”的读音,“曰”的写法。3、抽读课文,了解读文言文的情况。(评价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4、教师范读,比较不同。请大家听听,老师读的与大家读的有什么不同。(停顿不一样)
5.师生练读,划出节奏。文言文和白话文在朗读上有不同之处,要读出古文的韵味。大家试读,划出朗读时的停顿。(学生反复读中比较,初步理解的基础上划出。重点弄清“家/禽”)再按节奏读。四、深入学习,理解课文大意。1、自主理解:参考课文后面的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2、同桌交流:我们同桌合作,看能不能一起把这个故事讲出来。3、全班交流自己的理解。(对照原文请学生逐句理解)(相机指导理解文言文的两个重要方法:看注释和联系上下文理解)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这句话讲的是?理解“甚”的意思。 强调:理解文言文的一种最基本用常用的方法“看注释”。(板书:看注释,理解)2):全班朗读: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A:谁来说说这句的意思。强调“其”“乃”的意思 B:为设果,果有杨梅。谁为谁设果?你是怎么知道的?联系上下文理解(板书) 强调:理解文言文的另一个重要的方法“联系上下文”。3):出示:“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读最后两句:理解“君家果”“君、夫子”是什么意思?谁来完整地说说这句话的意思?4、师:通过大家的交流,我想你一定能把这个故事通畅地讲出来,谁来试试?5、带着理解朗读课文。强调停顿和节奏。五、品读句子,体会杨氏之子应答的巧妙之处。1、刚才大家读了课文,理解了课文,你能说说从文章中你体会到什么?1)引导板书:聪惠(智慧)读第一句。2)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抽答。2、全班交流。重点点拨:
(1)、孔君平指着杨梅对杨氏之子说:……为什么这样说?(由杨梅想到小儿家的姓,开玩笑,语言风趣幽默。)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板书:杨梅)(2)杨家小儿听出孔君平的话外之意了吗?(他知道客人在拿他的姓开玩笑)所以他—读。(3)这个小孩答得如何?妙!妙在哪里?A(他马上由孔君平的姓联想到孔雀,所以以孔雀给他开玩笑。板书:孔雀)B(比较理解:不生硬顶嘴,针锋相对,而是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自己的意思:……)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回答言语巧妙,反映敏捷,体现了语言的艺术。3、设想:孔听杨家小儿的回答,会怎么说?引导揭示中心词“聪惠”4、小结:对,语言的艺术是来自于智慧。刚才,我们首先熟读了课文、然后深入地理解了课文,再进一步去体会到了杨家小儿思维之敏捷,言语之巧妙,真是让人回味无穷!五、熟读成诵1、请一个同学朗读课文,把自己的体会带进朗读,你可以尽情地感受古文的韵味读。2、试着把这个故事背诵下来,不能背诵的看着书朗读。六、拓展1、给“严禁践踏草坪”换一种说法,体现语言的艺术。小草要睡觉,请别打扰!草儿青青,何忍踏之!花草美,爱花护花人更美!师:多么温馨的提示,充满了人文关怀和对生命的尊重,相信这样的提示语更有说服力。2、生活中体现艺术性的语言还有很多,同学们分享收集的资料。“别吻我,我怕羞”“我不是碰碰车”板书设计:
10杨氏之子 孔君平(开玩笑) 杨梅 杨家果 杨氏子(机智、有礼) 孔雀 孔家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