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10杨氏之子凤台县关店中心校程红娟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语言应对的巧妙。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方式的阅读,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结合注释,理解词句,联系上下文,了解课文内容。通过转换文中人物姓氏,加深体会语言的巧妙。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杨氏之子的聪慧机智,感受语言的巧妙艺术。教学重点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感受杨氏之子的“甚聪惠”和语言的巧妙。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引入课题1、在你学过的古诗中,有哪些是写儿童的?你能背诵给大家听听吗?引导学生背诵,教师点评。2、教师导语:刚才我们背诵的都是写儿童的古诗,古诗语言简练,但是意蕴丰富。今天啊,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古代的儿童,看看他有什么特点。(出示文中插图)3、板书课题:杨氏之子,学生齐读课题。二、解题,感受文言文1、指名说题目意思:姓杨人家的儿子(孩子)。2、老师用这样的方式介绍自己,学生互相介绍。3、教师小结:这是我们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大家看一看它跟我们通常学习的现代文有什么区别呢?(出示课文)
4、学生比较,畅谈不同。三、初读课文,读正确1、指名读课文,指导读准字音,师生评价。2、教师范读,要求:仔细听老师读的和同学读的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读好文中的停顿。(出示)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3、教师领读,学生齐读,指名读。四、再读课文,读明白1、刚才同学们经过练习,已经读的很正确,也很流利了,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相信啊,你们更能读懂课文的内容。下面大家再自由读文,看看你读懂了那句话,有不懂的地方要做上记号,我们一会共同解决。2、师生总结读懂文言文的方法(出示)看注释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
借助课文插图3、学生自由读文,同桌合作学习。课堂交流,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学生理解困难的句子,教师重点指导。(逐句出示)4、指名连起来说说课文的意思,发挥想象把上下文说连贯。五、细读课文,品味语言的精妙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心理想象,这孔君平去拜见杨氏子的父亲,可谁知他父亲不在,于是把他的儿子叫了出来。杨氏子为孔君平端来了水果,这水果里有杨梅,孔君平看着这杨梅,他会怎样想呢?听完孔君平的“此是君家果”,杨氏子又会怎样想呢?请同学们展开合理的想象,揣摩二人的心理活动。(课件出示):孔君平看着果盘里鲜红的杨梅,心想:“()”,于是他笑眯眯地对杨氏子说:“此是君家果。”杨氏子听了孔君平的话,顿时明白了他话中的意思,他想:“()”,于是他马上回答道:“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2、学生交流,教师随机点拨。
引导学生读懂孔君平拿杨氏子的姓氏和杨梅的“杨”字做文章,杨氏子是用同样的方法拿孔君平的姓氏和孔雀的“孔”字做文章,这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是杨氏子的聪惠表现。(板书:甚聪惠)3、这个孩子除了聪明以外,还有什么特点?从课文哪里可以看出?学生细读课文,结合插图,仔细思考,合作学习。重点比较“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与“孔雀是夫子家禽”的区别。4、教师引导,多么有趣的故事,多么聪慧的小孩,那么如果不是孔君平去拜访他父亲,而是李君平、黄君平、梅君平说这话,孩子又会怎样应声回答呢?师生演一演,评价学生回答。李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黄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梅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六、美读课文,体会文言文味道
1、导语:了解了课文的意思,认识了甚聪惠的杨氏之子,你们也表现了自己的聪惠,那你们能再把课文读的有滋有味,有声有色吗?其实在古代,文章中式没有标点的,并且排版也不是这样的,我们一起看一下。(出示文言文)还会读吗?指名读。2、全班配乐读文。七、拓展作业拓展阅读《世说新语》(视频介绍)改写《杨氏之子》板书设计杨氏之子甚聪惠杨氏子杨梅杨家果孔君平孔雀孔家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