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案《杨氏之子》说课稿后寨中心校赵剑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杨氏之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这个单元教学主题是“语言的艺术”,共四篇课文。通过学习文言文、剧本、相声、记叙文使学生感受话言表达的艺术,并通过综合性学习,搜集、积累用得精妙的语言,以不断丰富学生的语言,并学习用得体的语言来表达。本文出自六朝志人小说《世说新语》,该书是我国第一部志人小说,在中国古典小说发展史上有重要的地位。这篇文言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它虽然篇幅短小,但故事风趣睿智,语言灵动,人物鲜活。通过记叙杨氏之子在招待客人时机敏而巧妙地应答,不仅使一个聪慧机智的杨氏之子的形象跃然纸上,而且文言文语言的简要与精当也得到清晰地凸显。课文对于第一次接触文言文的五年级孩子,还是很新奇的。2、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做到正确、节奏停顿得当、抑扬顿挫,从反复诵读中初步感悟文言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2)、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悟自得,初步了解文言文学习的方法。根据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字词,将课文读通、读懂、熟读成诵。(3)、学生能从文中体会到男孩应对语言的巧妙,能从课内外延伸结合中进一步了解我国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增加学习语文的兴趣,全面提高语文综合素养。3、教学重难点:标准文档
实用文案由于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古文,它与现代白话文相比,在用词造句上截然不同,能否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是首先遇到的困难。因此我把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从理解课文方面看,难点在于让学生参考课后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且抓住人物对话,感悟杨氏之子的聪慧,语言的精妙。所以我将此作为难点来突破。4、教学准备:相关背景资料,课件5、教学时间:2课时二、说教法阅读教学的核心是读,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更是读,因此本课教学的主要方法是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全文,让学生经历初读―再读―细读―精读―美读―熟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让学生读思议相结合,经历寻疑―释疑―解析―入情―品味―成诵的过程,使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熟读成诵,从而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三、教学过程设计(一)课前谈话,导入课题。我们每天都在用语言与人交流沟通,说到语言,我国古代言语非常精练、简洁,例如以前我们学到过的子曰:(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示课件)1.刚才我们说到的语言称为文言,以文言写成的文章叫做文言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选自《世说新语》的文言文——杨氏之子(板书)2.读题,解题。“氏”指对有身份有地位人家的尊称,“杨氏”可以解释为杨家,“杨氏之子”意思是姓杨人家的儿子。那你就是——(指2个不同性别的学生回答。)(二)反复朗读,感悟添趣1、这是我们第一次接触文言文(板书:文言文),文言文中每个字或词也许包含丰富的意思,在朗读上和白话文也有很多不同之处,试读出古文的韵味,在哪些地方做了停顿,用停顿线在文中做上记号。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2、读句借助注释理解意思。(三)咬文嚼字,探究生趣标准文档
实用文案1、这篇古文,最精彩、吸引人的是杨氏子与孔君平的对话。出示对话,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读懂他们两人的话外之意了吗?2、小练笔:当然孔君平也绝非凡人,后来官至为九卿之一的廷尉---掌管国家的刑法,他知道低估了杨氏子了。如果你是孔君平,会夸怎么杨氏子?而聪慧的杨氏子而如何拱拱手谦虚地应答呢?可以学着古人或现在我们说话的样子来写写他们之间的对话吗?课件出示:孔君平笑曰:“____________。”儿拱手答曰:“____________。”3、展示白话文和古文两组对话,在对比中进一步感受到文言文精炼、简洁的特点。(四)熟读成诵,课外延趣1、熟读成诵。2、读《世说新语》中的故事两则。四、说板书根据课文内容我将课文中重点知识呈现出来,内容精当简约,布局合理,能让学生一目了然的感受到课文是从“孔、杨”两姓上做文章,引发出欢乐的故事,使学生体会杨氏之子语言的精妙之处。10、杨氏之子(儿子)--------甚聪惠孔君平:此是君家果。杨----杨梅(在姓上做文章)杨氏子: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孔----孔雀2012年4月5日后寨中心校语文公开课教案标准文档
实用文案执教:赵剑班级:五年级(1)班时间:2012年4月5日上午第二节课题:《10、杨氏之子》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3、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体会杨氏之子的应对语言的巧妙。二、教学重点: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杨氏之子应对语言的巧妙。三、教学难点:体会杨氏之子的回答“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的巧妙之处,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四、德育渗透相机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要学生学会礼貌待客。教学准备:PPT课件课时划分: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的认识文言文。2、指导学生根据注释把课文译成现代汉语。教学过程:1、导入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和我们现代人写的文章可不一样,我们标准文档
实用文案现代人写的文章,用白话,叫白话文,这么多年来我们学习的课文除了古诗外,也都是白话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选自《世说新语》的文言文——《杨氏之子》,是古人写的,古人写的文章,用的是文言,叫文言文。文言文的每个句子都很短,但它表达的意思可是很完整的,所以说文言文的句子都是很精炼的,因为距我们现在这个时代很遥远,所以读起来有些难懂。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听我读课文一遍,看看你能理解多少。2、板书课题,范读,解题。“氏”,指对有身份有地位人家的尊称;“杨氏”可以解释为杨家。“杨氏之子”即姓杨人家的儿子。指名提问:那你就是——(指两个不同性别的学生回答。)杨氏之子:叫杨修。(但不是三国的杨修。)孔君平:孔坦(285-335),字君平,居会稽,晋朝人,是孔子第26代后人,任世子文学,后补为太子舍人,迁尚书郎,任吴郡太守,后迁尚书,疾笃未任。累迁廷尉(掌管刑法),所以也称孔廷尉。晋元帝年间,建议申明贡举之制,崇修学校。死赠光禄勋,谥“简”。3、介绍作者及作品。刘义庆(403年—444年)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字季伯,南朝宋政权文学家。《宋书》本传说他“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学,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南朝宋武帝刘裕的侄子,袭封临川王赠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在政8年,政绩颇佳。后任江州刺史,到任一年,因同情贬官王义康而触怒文帝,责调回京,改任南京州刺史、都督和开府仪同三司。不久,以病告退,公元444年(元嘉21年)死于建康(今南京)。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世说新语》是刘义庆组织门人编纂的一部笔记体小说。书中分为三十六个门类,主要记叙东汉至东晋士族文人的言行轶事。它广泛反映了当时的风尚习俗,特别是魏晋士人清谈玄学的场面和放荡不羁的人生态度,是魏晋士人小说的代表作品。4、教学生字词标准文档
实用文案(1)出示生字,指导认读、口头组词。liánghuìyì梁(鼻梁、桥梁)惠(恩惠、优惠)诣(造诣、苦心孤诣)nǎiyuēqín乃()曰()禽(禽兽、飞禽)(2)分析字形,指导书写。(3)多音字:为(wèi):为何、为了应(yīng):应该、应当、应有尽有为(wéi):行为、为难应(yìng):答应、应变、反应5、领读、指导朗读讲解:文言文中每个字或词也许包含丰富的意思,在朗读上和白话文也有很多不同之处,试读出古文的韵味,在哪些地方做了停顿,用停顿线在文中做上记号。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6、指名读句,借助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梁国:郡的名称,在现在的河南商丘一带;甚:很,非常;聪惠:机智聪明。“惠”通“慧”,智慧。)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孔君平:孔坦,字君平。为人正直,有好的名声;诣:拜见;其:他,指杨氏子;乃:就,于是;呼:叫,呼唤。)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为设果,果有杨梅。——(为:在句中表示行为的对象,是“替、给”的意思;设:摆放,摆好。)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标准文档
实用文案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以,来,以便;示:给……看;曰:说;此:这。)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应声:随着声音,有“立刻、马上”的意思;未:没有;闻:听;夫子:旧时对学者或敬重的人的尊称,相当于“先生、您”。)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7、教师归纳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8、思考: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标准文档
实用文案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杨氏之子的应对语言的巧妙。2、处理练习,布置作业。教学过程: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讲解。(P《教材全解》103-104页)(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这句话点明了文章要讲的人物,以及人物的特点。起到总起全文的作用。(2)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从孔君平来拜见孩子的父亲一事看,两家的关系很好,常来常往。所以当得知孩子的父亲不在时,孔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叫出了这个孩子。可见,孔与孩子很熟。(3)为设果,果有杨梅。——谁为谁设果?联系上下文自然知道,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看起来孩子很有礼貌,很会招待客人。(4)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是故事中的重点部分。孔君平看到杨梅,联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这是你家的水果。”意思是,你姓杨,它叫杨梅,你们本是一家嘛!这信手拈来的玩笑话,很幽默,也很有趣。孩子应声答道:“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这回答巧妙在哪里呢?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标准文档
实用文案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因为他要承认孔雀是他家的鸟,他说的话才立得住脚。这足以反映出孩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句子中的“家禽”不同于现在的“家禽”,这里的“家”和“禽”各自独立表达意思。2、总结:《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的九岁男孩的故事。故事大意是这样的: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选编本课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开始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二是理解古文的意思;三是使学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3、疑问解答:(1)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这是故事中的重点部分。孔君平看到杨梅,联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这是你家的水果。”意思是,你姓杨,它叫杨梅,你们本是一家嘛!这信手拈来的玩笑话,很幽默,也很有趣。孩子应声答道:“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这回答巧妙在哪里呢?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标准文档
实用文案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因为他要承认孔雀是他家的鸟,他说的话才立得住脚。杨氏子表现了孩子应有的礼貌,他的语气委婉、机智、幽默而思维敏捷,又表达了“孔雀不是夫子家的鸟,杨梅又怎么是杨家的果”,使孔君平无言以对。孩子的回答很妙,是在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杨梅”是一种水果,其中的“杨”与姓杨的“杨”没有关系。孔君平故意将它们联系起来,开玩笑地说:“这是你家的水果。”这样说话,因为没有道理而显得风趣幽默,也非常亲切。杨氏的儿子,用“从来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家禽”来应答,妙趣横生。幽默风趣的一说一答,使见面的场面非常轻松愉快。杨氏之子只有九岁,却能迅速领会孔君平表达的内容和技巧,显示出他的聪明机智和应对能力。因为他要承认孔雀是他家的鸟,他说的话才立得住脚。这足以反映出孩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2)选择恰当的句式增强表达效果应当注意什么问题?(P《教材全解》104—105页。)(3)怎样理解“杨氏之子”和“家禽”的意思?(P《教材全解》105页。4、归纳中心及写作特点(1)中心:课文讲述了梁国一位姓杨的九岁孩子用巧妙的语言与人对答的故事,表现了这个孩子的聪明机智及其风趣的语言艺术。(2)写作特点:a.故事短小精悍,语言幽默风趣;B.叙述简洁,结构完整。5、指导朗读,处理练习。(P《教材全解》105—106页。)6、作业:(1)抄写生字4遍(附注音、组词);(2)抄写翻译课文;(3)课后练习第2题;(4)本课《家作》。标准文档
实用文案附板书:10杨氏之子(儿子)--------甚聪惠孔君平:此是君家果。杨----杨梅(在姓上做文章)杨氏子: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孔----孔雀《杨氏之子》教学反思后寨中心校赵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把重点放在读通文章,理解句意上,我先范读,让学生感知读古文的语感,画出停顿,然后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熟读成诵。语文教学要以读为本,重视朗读训练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优秀传统。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读,重点在读,难点也在读,在朗读上必须有时和量的保证。这是小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更应该多读少讲,使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熟读成诵,从而丰富语文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首先,我认为应当弄清古文与现代文的不同。在这篇古文中,有许多典型的单音节词,如“孔君平诣其父”中的“诣”指拜见。还有“未”、“闻”、“示”等,那么我想让孩子学会借助注释学习,这是一种习惯。先举出注释中有的“诣”,再让孩子去研读。也许有些教的味道,但是,我想固然学生的“先学”很重要,但初学后仍未明白的,应当点拨。因为这是第一次。其次,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我抓住文章的中心句“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慧。”这句话,让学生说说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杨氏之子的聪慧?引导学生去文中感受杨氏之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孔君平在姓氏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氏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杨氏之子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难道杨梅是我家的果”标准文档
实用文案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我想,学生在领会文章的妙处时,也一定能激发他们感悟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另外,我还拓展了《世说新语》中的《谢太傅篇》与《徐孺子篇》作补充材料。有了这篇文章的学习经验,再让学生合作、交流、探究文本的妙处,我发现学生再读古文时确实老练了许多,而且能饶有兴趣地去探索语言的魅力,这不能不说是一大惊喜,同时也充分说明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过,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自己一些做得不够好的地方:1、时间安排不够合理,指导理解重点句子参与面不广。2、个别朗读指导不足,复述故事环节匆忙,语言训练落实不到位。2012年4月6日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