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第十四小学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读写结合”研讨课资料《杨氏之子》教学设计五年级组田兰德育目标:培养学生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学习语言表达的艺术。教学目标:1、初步感知文言文,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2、能通过注释及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和句子的意思。3、理解课文,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聪慧和他回答的巧妙之处。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教学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机智。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文言文。同学们接触过文言文么?其实我们学习过,不信,来看看。(出示课件)2、引入课题《杨氏之子》,解题目的意思。简介《世说新语》。二、读通课文。1、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学生自由大声初读课文。3、师范读,学生在书中断句。4、学生对照课件检查断句情况。5、学生练读。三、理解课文大意。1、找出课文中直接描写杨氏子的一句话,画下来。2、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提醒学生,看注释是学习文言文的一个重要方法。)4
3、模仿课文这一句,说句子:例如:油城田氏之女35岁,甚活泼。4、运用“看注释”的方法,学习剩下的句子。可以小组同学之间相互说一说,相互补充。5、交流学习成果。“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孔君平去拜访杨氏子的父亲,结果他的父亲不在家,本是件扫兴的事情,但是他却把杨氏子叫了出来,从这你看出什么了?(两家关系好。)谁来说说这句的意思?(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他的父亲不在家,就把儿子叫出来。)6、孔君平是如何逗杨氏子的?杨氏子又是怎么回答的呢?(理解这两句话。)从这句中你读懂了什么?7、请一个学生完整地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8、带着理解朗读课文。预设:(有了自己的理解,我想你们再来读课文,一定能把它的韵味读得更好,来试试。)四、品读句子,体会杨氏之子应答的巧妙之处。1、后人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认为这个故事最精彩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杨氏子和孔君平之间的对话。对比句子,体会杨氏子机智、巧妙的回答。孔雀是夫子家禽。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2、理解“惠”的三个意思(课件)4
惠:a、仁慈。b、柔顺。c、跟“慧”相通,聪明,智慧。这三个意思和在一起,就是聪明、机智、接人待物有礼貌、知书达理。你从课文中什么地方还可以看出杨氏子聪明、有礼貌?为设果应声答未闻3、小结。这杨家小儿真是机智啊,思维敏捷,言语巧妙!其实,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说话要讲究艺术,同样的意思,用不同的方式讲,会达到不同的效果。五、语言训练。此时,如果你是孔君平,你会如何夸奖杨氏子?杨氏子又会如何谦虚作答呢?孔君平笑曰:“__________。”儿拱手答曰:“_________。”六、拓展。了解《世说新语》中一个小故事《咏雪》,体会语言的精妙。推荐儿童版《世说新语》。六、布置作业。1、继续阅读《世说新语》中的故事2、编白话文《杨家小儿》。板书设计:为设果10、杨氏之子聪慧未闻应声答 4
克拉玛依第十四小学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读写结合”研讨课资料《杨氏之子》教学反思五年级组田兰《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杨氏之子》一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户九岁男孩机智聪慧地应对别人的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令人拍案叫绝。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把重点放在读通文章,理解句意上,我先范读,让学生感知读古文的语感,画出停顿。然后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熟读成诵。在通篇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我抓住文章的中心句“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慧。”这句话,让学生说说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杨氏之子的聪慧?引导学生去文中感受杨氏之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孔君平在姓氏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氏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杨氏之子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难道杨梅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我想,学生在领会文章的妙处时,也一定能激发他们感悟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在理解课文第几句话后,我设计了一个语言训练,仿照课文“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慧。”说说自己。并引导学生将克拉玛依简称为“油城”,这一训练,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在学习理解完课文之后,我设计了第二个语言训练:假如你是孔君平,你会如何夸赞杨氏子,杨氏子又会如何谦虚作答呢?让学生初步学习运用文言文的方式写一写,培养了学生对古文的浓厚兴趣。另外,为了增加学生阅读的广度,我还拓展了《世说新语》中的《谢太傅篇》作补充材料。但遗憾的是因为时间和准备不够充分的原因,没能让学生自己尝试理解文言文。因此,今后的课堂上,教师一定要做好充足的准备,才能使自己和课件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为学生的学习服务。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