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言文《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ID:955726

大小:38 KB

页数:4页

时间:2022-03-1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一、谈话导入1、师:很高兴,今天王老师能和同学们一起上一节语文课,上课前,听老师介绍咱们班同学姓氏特别多,能告诉老师你姓什么吗?…………果然如此,同学们的姓氏可真不少,王老师姓“王”,和老师一个姓的同学请举手。2、师:看来在这里我们王氏家族的人数还是……知道吗,在古代,人们习惯称呼我们王姓家族的男子为“王氏之子”。你知道在古代人们会怎样称呼你吗?3、师:真聪明!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文章,名字就叫——(板书课题)谁来读课题?……一起读!那你知道“杨氏之子”是什么意思吗?(姓杨人家的孩子)4、师:与我们平时读到的文章不一样,这是一篇文言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古文,但是它有其独特的魅力。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能够开始喜欢文言文,喜欢它特有的味道。二、整体读文:读正确、读流利。1、师:我们先来读一读这个故事。请同学们自由地把文章大声读几遍,记住,要读流利,把字音读准。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2、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现在谁愿意把课文读一读?指名读课文(2人),教师指出读的优点和不足。(注意读音:诣为应)(刚刚接触文言文就能读得这么好,读得这么流畅,但是有个字音要注意……)(读得很流畅,但要是声音能大一些就更好了……)(读得很好啊,字正腔圆,声音响亮,尤其是“……”读得很有味道)3、师:大家读得挺流利,但是文言文的朗读跟现代白话文的朗读不一样,光读通顺了、读流利了还不行,还要读出文言文抑扬顿挫的味道。现在听老师给大家读一下这篇课文,看屏幕,注意听老师是怎样读的。(教师范读,课件出示朗读节奏的划分)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4、师:(指屏幕)再读一遍,试着放慢节奏,感受文言文朗读的节奏和韵味。5、学生放慢节奏再读课文,再指名读。三、理解文章:读懂、读明白。1、师:读得越来越有味道。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得多了,我们自然也就明白了它的意思。现在老师提供给大家一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希望你们能够根据这些方法更好地理解这篇文章。谁来读一读?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根据方法,写写画画,试着去翻译这篇文章,可以把你理解的内容与同桌交流。学生默读课文,自学理解。教师巡视。2、师:同学们学得真用心。我相信你们一定都读懂了课文,谁来谈谈自己读懂了哪个字、哪个词或者哪一句话?重点:(1)“甚聪惠”的含义。(2)“为设果”的意思,前面要加上主语。(3)“此是君家果”理解之后,要追问,孔君平这样说他的目的是什么啊?他说这句话仅仅就是说杨梅果是杨家的果子吗?(4)“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的理解,顺带提示“夫子家”“禽”应分开读的原因。“夫子”的意思,用“你”来解释行不行?引导学生:杨家的孩子为什么这么说?a、理解得很准确、很到位,谁听明白了哪个字解释得好?b、你理解得真不错,只是其中一个字如果能说得更准确一点会更好的。c、老师禁不住想夸你一声“甚聪慧”,理解得真准确,谁听明白了他这句中的“……”是怎么说的?d、理解得真到位,谁还能像他这样再说说这句话的意思?(这句话谁还能完整地说一说?)e、他理解得真好,谁还能说一说其他句子的意思? f、大家注意到了吗?他在翻译的时候把“杨家的孩子”加了进去,文中可没有这样的字样啊,为什么要这么解释呢?g、能结合书下的注释来理解并且灵活运用,果然是个聪明的孩子!h、这里的“为设果”就是给摆上水果,不过,谁为谁设果呢?(这是文言文的一个特点,短小精炼,常常省略一些都能理解的人称,但是我们在翻译的时候要把它补充进来,这样才能更清楚、更完整。)i、刚才大家说得不错,有没有在学习的过程中没读懂的句子?3、师:既然大家都懂了,谁能把这篇文章的意思讲一讲?(指名回答2人,师及时指出不准确的地方。)(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4、师:同学们理解得真好,带着对文章的理解,我们一起再来读一遍这篇文章。四、研读文章:品味语言精妙。1、师:真好,第一次学文言文就能有如此的表现。你们知道全文是围绕是哪句话来写的吗?生:“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2、师:注意呀,读这句话的时候应该带着一种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啊?(生:赞扬、赞赏)一起来读一遍,读出那种夸赞的语气来……读得真有味道!但如果精确到一个词来说,是哪个词?生:甚聪惠。3、师:是啊,老师觉得你也“甚聪惠”!一下子就找到了!(板书:甚聪惠)杨氏子非常聪明,那么从文中哪些句子可以感受到他的聪明呢?生:“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孔君平抓住杨梅的“杨”和杨氏的“杨”都是同一个字来开玩笑——“此是君家果”,小孩马上抓住孔君平和孔雀都有一个“孔”字来反驳:没听说过孔雀是你家的鸟啊。生:杨氏子姓杨,杨梅的第一个字也是杨。所以,孔君平就和孩子开玩笑:此是君家果。就好像说杨梅和杨家的孩子是一家子。生:杨氏之子明白了孔君平的意思。马上也拿孔君平的姓氏和孔雀连起来说,意思就是孔雀和孔君平是一家的。4、师:对呀,杨氏之子巧用姓氏作答,回答得巧妙。他的回答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叫做——生:天衣无缝。师:对,无懈可击,还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这在兵法上就叫以其人之道──(生齐:还治其人之身。)5、师:所以,课文中这样称赞这个孩子──(生齐:甚聪惠。)再读读,你还能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他的聪明呢?生:他说“儿应声答曰”就是说很快地答出。师:“应声”是什么意思?生:很快地。说明他反应快,思维敏捷。师:这么妙的回答他脱口而出,由此可见,他的确是很机智啊。6、师:同学们,杨氏之子的聪明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他不仅听出了孔君平的“话中话”,听出了“弦外之音”,还思维敏捷,回答得如此巧妙,这真是能言善辩啊。(板书:能言善辩)同学们,你们能读出杨家孩子的那种聪明、机智的感觉来吗?自己试一试,应该怎样读?生练习朗读。师指名读(1、2人),点评。(评价1:老师特别喜欢你读的“未闻”这个词,有点针尖对麦芒的意味了,不过,“应声答曰”的感觉似乎差了一点,谁再来试试?评价2:你用这种快速的语气来读,果然是“应声答曰”的感觉,活脱脱一个杨氏之子出现在我们面前,好!) 师:还有同学想读?这样,老师来读孔君平,你们来读杨氏之子。7、作为一个九岁的孩子,能有如此机智的表现,是很不一般的,但是,让老师觉得文中除了体现了杨家孩子的机智、聪明之外,还让人感受到他身上的另一优点,看看文章,谁发现了?8、师:老师给大家提示一下,“甚聪惠”的“惠”字书上说是通假字,跟智慧的“慧”是一个意思,其实,“惠”的其他意思中,还有仁慈、温和、柔顺的意思。仁慈、柔顺其实就是有教养、有礼貌,和蔼慈善。那这一点文中哪里体现出来的呢?细细地读课文,找一找。9、生:杨氏子不仅聪明,还很懂事。“为设果。”爸爸不在,然后他自己摆出水果来招待客人。非常有礼貌。师:嗯!客人来了,赶紧端出水果,懂得待客之道啊。10、生: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父亲不在,儿子就出来招呼客人代表他很有礼貌。生:我还从“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中的“夫子”两个字里看出来他是一个非常懂事、有礼貌的孩子。师:杨氏子称孔君平为夫子,说明他很尊敬。“夫子”表示学识渊博的人,我们称孔子为“孔夫子”。还从哪儿看出杨氏子对别人有礼貌?10、(课件准备:换字比较“未闻”。)师:大家来读读这句话,仔细体会有什么不同,从中你能感受到什么?生:我觉得从“未闻”这个词看出来他很有礼貌。因为他没有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用了“未闻”进行回答!师:孔君平不是说杨梅是杨家果吗?为什么杨氏子说他没听说过孔雀是孔家鸟呢?生:如果说孩子说“此是孔家禽”来回答他就太没礼貌了。师:解释得非常好,如果这个小孩直接这样回答:“孔雀是夫子家禽。”(那么孔雀就是你家的鸟了!)这样回答就不得体。孔君平会生气。因为孔君平毕竟是来拜见他父亲的,这样会让客人尴尬!前面加一个“未闻”,这样既不动声色地反驳了对方,又不让对方难堪。这些都是礼貌待人、有教养的表现,其实也能够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出杨氏之子的——“聪惠”!(板书:礼貌待人)五、回读文章:理解中有拓展。1、师:正是杨氏之子的聪惠,深深地吸引了孔君平,他才出此难题开他的玩笑。大家能想象一下孔君平在说这句话时,会是怎样的神态?他是怎么说的啊?生:笑着说、逗着说……2、师:你想的很好,如果放在文言文里面,咱们用一个字就能表示了:“孔指以示儿笑曰”,谁来像老师这样读这句话?指名接读,“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师:还有谁能这样读?3、师:如果现在不是孔君平,而是柳君平来拜访,杨家的孩子会怎么说?……4、师:如果是李君平、梅君平呢?又该怎么说?……(有时间进行的内容:师:看来杨氏之子给大家的印象很深啊,你们能把这篇文章背下来吗?一起来试一试,如果背不下来,可以看一眼。生一齐背诵。)5、师:不论是……来问,杨氏之子都能“应声答曰”,不怪乎人们说他是——甚聪惠!现在我们对文章的理解更深刻了,老师相信大家一定能读得更精彩!是吗?好,一起来读。(或者指名读、齐读)生一起读文。6、师:这正是:孔君平巧用杨梅考才智,杨氏子妙借孔雀显聪惠!下课。能言善辩10、杨氏之子甚聪惠礼貌待人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