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教学重点:1、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教学过程:一、认识文言文“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及用书面语言来表述,是不同的,例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而用书而语言进行表述,就是“饭否?”。“饭否”就是文言文。我国的古代,所有的文章都是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所以,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二、指导读文1、学生试读课文,根据学生读文情况教师示范读文。注意停顿: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2、学生根据注释、插图和联系上下文,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3、学生质疑。如:“为设果”是什么意思?“家禽”是现在说的“家禽”吗?4、结合图文,师帮助学生理解疑难字词。甚:很诣:拜见 乃:就 呼:叫 设:摆出指:指着 以: 示:给――看(指给杨家小儿看)此:指代杨梅君:你曰:说 未:没有 闻:听说 夫子:对读书人的尊称,在这里指孔君平禽:鸟5、学生试着用讲故事的方式把短文意思说出来。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6、带着理解朗读课文,读出古文的韵味。三、品读句子,体会杨氏之子应答的巧妙之处。1、出示思考的问题:“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南宋诗人、哲学家朱熹提出了"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的读书方法,请你再细细地读,静静地思考,你一定会有新的体会。2、品读句子,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3、独立学习思考,并做好批注。
4、四人小组交流。师:刚才我巡视了一圈,看到可大家都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这样请大家在四人小组里交流自己的体会。5、全班交流。重点点拨:(1)、孔君平指着杨梅对杨氏之子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孔君平由杨梅而联想到小儿家的姓,就给杨家小儿开了一个玩笑,语言很风趣幽默。(2)、杨家小儿听出了孔君平的话外之意,并立刻做出反应,知道客人在拿自己的姓开玩笑,所以马上由孔君平的姓联想到孔雀,所以以孔雀给他开玩笑。(3)、品位杨氏之子的话外之音:如果你认为杨梅是我家的水果,哪孔雀就是你家的鸟罗!杨家小儿的回答妙在他听出了孔君平的言外之意,他的意思是说,杨梅不是我家的水果,孔雀不是您家的鸟,他间接否定了孔君平的说法。(4)、设想:孔君平听了杨家小儿的回答,会怎么说?(5)、揭示中心词“聪惠”智慧语言的艺术是来自于智慧。6、小结这杨家小儿真是不简单啊,思维之敏捷,言语之巧妙,让人回味无穷!其实,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说话要讲究艺术,同样的意思,用不同的方式讲,会达到不同的效果。四、熟读成诵五、拓展1、生活中体现艺术性的语言还有很多,你能举个例子吗?幽默的,风趣的,委婉的说法都体现了语言的艺术性。2、总结。我们的母语汉语言有着无穷的魅力,有“口吐金兰”的语言香气,有“唇枪舌战”的语言战争,有“妙笔生花”的语言表达,有“舌战群雄”的语言典故,语言的艺术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增添许多乐趣。同样的意思,不同的表达方式,效果也会大相径庭。孩子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不仅能够感受到语言魅力所散发出来的光彩,而且能够运用语言的艺术,就让语言的美丽伴随我们继续语文的学习之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