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之子》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课文《杨氏之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0课。课文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户人家中的一个九岁男孩的故事。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没有接触过文言文,这是第一次,一般会觉得很难读,很难懂,如果引导不慎,就会让学生厌恶文言文了。针对学生这种实际情况,要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理解,感悟,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尽量让学生产生这样的认识:学习文言文真有趣!为他们以后的方言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家离”等词语。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体会人物机智。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复习导入,解读课题,迁移运用。1.出示几句孔子名言,学生自由学习。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学生的几句名言与我们平时学习的现代语言不一样,你们发现了吗?请同学们翻开课文第10课,读一读,这几句话是否与课文有相似之处呢?(学生讨论)师归纳:像这样的语言就听“文言”。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就听“文言文”,也听古文。它是我们祖国语言文学宝库中的一笔巨大的财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来学习一节文言文。(板书:10杨氏之子)2.解释课题说说这个题目的意思。(生读说意思,师归纳)3.这是古人说话的方式,请同学们也试着用这种方式来介绍自己。(生用文言介绍自己)(设计意图:1,复习导入法既能复习旧知识,更为重要的目的是让学生知道自己曾经学过文言文,使他们对文言文没有惧怕的心理,并且能容易使学生进入角色。2,让学生试着用文言介绍自己是让生初步感受文言特点,且对古文中的“氏”迁移运用)二.初读课文(读懂字词,读懂停顿,读通古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把字音读正确,读通课文。(放声自由读课文,争取把文章读通顺)2,检查读通情况,着重强调以下字的读音。惠曰禽诣乃应3,引导学生读懂停顿。a,指名朗读b,交流讨论c,归纳节奏d,齐读课文(设计意图:让学生用朗读去感受文言的特点,以读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的兴趣)三,合作学习,理解意思1,生默读课文,借助注释和搜集的资料理解文中每句话的意思。哪些地方不懂,做上标记。2,小组合作学习。3,全体交流解决难点。4,知道每个句子的意思后再连起来试着说说课文的意思。(设计意图:合作学习既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也能使学生更快地更容易理解课文的意思)四,质疑问难,背诵课文1,默读课文,说说意思,还有那些疑难。2,背诵课文。(设计意图:通过质疑,找出问题,以达到熟悉课文的目的)板书设计110杨氏之子惠曰禽诣乃应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想象情境,有感情地朗读。2,朗读课文,就就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设计意图:以复习的形式,进一步巩固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二.深层对话,体悟“言外之意”,品味精妙之处1,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1)师生对话,理解字面之意:杨梅是你们家的水果。“此”——这个(杨梅)“果”——水果“君家果”——你家的水果(得出“此是君家果”的意思)(2)品读对话,体味“言外之意”。此是君家果——你和杨梅同姓,乃一家人2,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感悟对答之巧。孔君平在姓氏上做文章,杨氏之子也不假思索地答道:“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引读第一句:多么聪明的孩子,所以文章的开头这样写道: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学生齐读第一句,随机解释“惠”同“慧”,通假用法。(2)品读“未闻”之妙。君家——夫子家杨梅是君家果——孔雀是夫子家禽
师:提示“未闻”不讲解学生对比着读:孔雀是夫子家禽。(语气说话硬邦邦的。)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语气比较婉转,听起来比较有礼貌。)a,指导学生带着不同的语气,读出意味。b,再造情境,迁移运用“未闻”。师:杨氏子,(手指自己)在下柳君平。(手指杨梅)此是君家果。生:未闻柳树是夫子家树。师:果然聪明!接着又来了个姓梅的。(手指杨梅)此是君家果。生:未闻梅花是夫子家花。(设计意图:在教学中以白话和文言对比着学习既能让生易了解课文内容,又能进一步认清什么是文言文,更能品味出文言之精妙。)三,熟读成诵。1,师:这么聪慧又懂事的孩子,你们喜欢吗?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出喜欢的感受,读出古文的韵味。(请几名学生读文,配乐)2,师:学到这里,你能试着把这个故事背诵下来吗?一起背一背,不能背诵的看着书朗读。(设计意图:此教学过程是对学生学习的检验。)四,拓展将课文改写成白话文五总结板书设计
10杨氏之子拜见其父孔君平杨氏之子巧妙回答甚聪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