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学预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学预案

ID:955933

大小:78.54 KB

页数:5页

时间:2022-03-1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学预案教学目标:1、初步引导学生认识文言文。2、引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读流利;结合注释理解古文的意思。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结合注释理解课文,体会杨氏之子机智聪慧和回答的巧妙之处。教学难点: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性。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前互动:语言训练(递进交流)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谈话:在南朝刘义庆所著的《世说新语》中,有一个和你们一般大的孩子,他虽然不像诸葛亮那般巧舌如簧,立有舌战群儒般的千秋奇功,但也曾用自己机智巧妙的语言艺术令一位长者瞠目结舌、哑口无言。你们想认识他吗?生齐读课题师:板书课题。2、出示课件揭题:“杨氏”a、姓杨的人b、对已婚女人的称呼。(为:父姓加夫姓加氏;也可作:父姓加氏)“之”助词,没有实际意义,相当于“的”。3、你认为课题怎样理解更为准确呢?换做你的姓应该怎样说?【点评】导课一环,通过“和你们一般大”5 使主人公和读者产生关联,又将主人公和诸葛亮进行类比,激发好奇心,产生阅读期待。二、初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1、课件出示原文,你觉得这篇课文与以往的课文有什么不同吗?2、师相机渗透文言文的特点。3、指名汇报。师指导朗读:(1)注意断句。(2)强调多音字:“为、应。”(3)强调“家禽”停顿。【点评】从“读不通”到“读通顺、读流畅”靠的是学生反复的自主朗读,教师针对文言文的特点做适当示范引导,把读书的权利还给了孩子,把读书的时间留给了孩子,很好地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三、熟读课文,读懂故事:1、你觉得要读懂这篇文言文可以用哪些方法?预设:可以像我们学古诗一样,结合文后注释去读;可以利用工具书去查不懂的字的意思;联系上下文理解。师:你们的方法真好!那我们来试读,读完之后看谁的收获最大。2、初读课文后你知道故事中有几个人物他们分别是谁?课文说了怎样一个故事?谁为谁设果?将人物放进去应该怎样说?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杨氏之子是个怎样的孩子?【点评】教学不只是教知识,更重要的是教规律、教方法。在“读懂文言文”这个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并且运用了三种方法——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等,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在读懂的过程中培养了阅读的能力。5 四、精读课文,体会语言表达的艺术性:1、你喜欢杨氏之子吗?为什么?2、课文中是怎样评价杨氏之子的?预设:甚聪惠。师:惠——慧(通假字)。甚什么意思,可以替换成?3、你能说说“甚聪惠”体现在哪里吗?预设:应声“应声答曰”说明了?4、体会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课件出示对话:师扮演孔君平,生扮演杨氏子体会说话神态语气。妙处之一:杨氏子与杨梅之间有何联系?孔君平为什么要这样问杨氏子呢?(在姓氏上做文章)妙处之二:杨氏子用什么方法回答孔君平的?(在姓氏上做文章)他言外之意是什么?体会“未闻”的委婉。板书:未闻5、指导背诵。6、师:这杨家小儿思维之敏捷,言语之巧妙,令人折服。为了考验杨氏之子的机智,设想假如来了柳君平,那他应该怎样回答呢?生:演练、汇报“未闻柳树是夫子家树。”迁移练习:假如来了牛君平呢?【点评】此环节抓住了孩子的兴趣点,采用扮演角色,进行对话的方式体会人物的神态、语气,在趣味盎然中实现了“读好”这一目标,在反复练习中完成了“熟读成诵、积累语言”这个目标。五、回归生活,学会交流:1、生活中,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愉悦我们的生活,5 机智巧妙的语言则能帮助自己摆脱尴尬的处境。(周总理记者招待会马路、抬头走。)2、温馨提示语:草坪上:“别踩我。我怕疼!”“小草正在睡觉,请勿打扰!”广场上:“请给我面子,别弄脏了我的脸!”汽车上:“别吻我,我怕“羞”(修)”商场里:别摸我,我怕脏。2、语言的魅力充实着我们的生活,古人有云: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正所谓:话有三说,巧说为妙。【点评】围绕本单元“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性”的教育主题,结合教材,适当延伸,做到了利用教材让学生感受语言的艺术性,从而实现了“用教材教”。六、板书设计:杨氏之子甚聪惠应声未闻巧问妙答【总评】此设计体现了八个字“整体把握,以读为本。”对于教学目标的确定,燕老师能够着眼于整个小学段,着眼于小学与初中的衔接,准确把握编写意图——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表达形式,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并熟读成诵,积累语言。从而制定了恰当的教学目标。5 文言文虽然篇幅短小,但读懂却不容易。燕老师没有因此而进行知识的传授和讲解,而是在“读通——读懂——读好”的过程中逐步引导孩子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内化,整节课读有目标、读有层次,体现了以读为本。5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