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版课标实验语文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资阳市乐至县孔雀乡中心小学陈丽教材教学简析:本课主要通过写作者发现胚胎的发育过程,表现作者童年的探索趣味,体现课文“童真童趣”的特点。《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高年级学生要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研读《新课标》后,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一、会正确读写本课的生字、词语。二、通过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抓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探索趣味,学习课文是怎样体现“童真童趣”的。三、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学生的现有朗读水平较好,但在语言表达上比较欠缺,学习上主动性不强,主要表现在课堂上学习积极性不高,不自信,大部分学生不敢主动回答老师的提问。针对这种情况,我把教学重点放在指导感情朗读和抓重点词句上去品读文本,希望借感情朗读和教给他们学习方法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增强自信。在学习本课时,学生对于理解作者被老师罚出教室后的心理感受可能会有些困难。在课前准备中,我搜集了几位科学家因追求真理而遭受迫害的事例,先讲小故事,再引导学生结合事例去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我明白了——世界上所有重大的发现与发明,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教学目标:一、会正确读写本课的生字、词语。(字词是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要求高年级学生要有较强的独立识字的能力。)二、通过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抓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探索趣味,学习课文是怎样体现“童真童趣”的。(以读促思,以读品悟。)(《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诵读诗文,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词句的意思。)三、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采用的写作方法。(写作是语文知识的一个综合运用,也是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教学重点:通过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抓重点词句的理解去体会作者的探索趣味,学习课文是怎样体现“童真童趣”的。(学生可以通过朗读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培养朗读能力;让学生通过抓重点词句的理解是教给他们一个阅读的方法,是对他们的学法指导。)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世界上所有重大的发现与发明,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在课前准备中,我搜集了几位科学家因追求真理而遭受迫害的事例,先讲小故事,再引导学生结合事例去理解这句话。)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达尔文及“进化论”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一)师:同学们在生活中都有过哪些有趣的发现呢?请你来说给大家听一听。生说自己的发现。(二)过渡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叫《童年的发现》。(板书课题:童年的发现)让我们来看看作者在童年时有什么样的发现。设计意图:让学生说自己曾经的有趣发现,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提出疑问,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营造出好的学习氛围。二、初读课文(一)师:请同学们在五分钟内按阅读提示去读课文。(出示课件)阅读提示: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边读边想:作者在童年时发现了什么?他是怎样发现的?生自由读。(二)师:课文中有些词语不好读,请同学们来读一读。(出示课件)胚胎祸患岂止妨碍似乎羞愧困窘弹动情不自禁随心所欲绞尽脑汁运转自如
1、指名读词语。2、全班齐读。(三)师:作者在童年时发现了什么?生答。(出示课件)“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达尔文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这完全是我独立思考的结果。”1、指名学生读句子。2、引导学生说说读了这句话的感受。3、指导学生带着高兴的心情去朗读这句话。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先读准字词的读音,再读通课文,弄懂课文的主要内容,为后面的品读文本打下一些基础。让学生在文中找作者在童年的发现可以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三、细读课文,品析文本(一)师:作者的发现起始于他的梦。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一段话,边听边想象,听完后请同学们来描述一下自己想象到的情景。1、教师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2、学生自由描述自己想象的情景,然后师生评价谁把这个梦境描述得更美。3、生说说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梦,用一个词语形容。(引导学生说出更多的词语,比如美妙的梦、自由的梦……)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指名读、齐读)
(二)师:作者在童年时做过飞行的梦,他的小伙伴也做过这样的梦,你们做过吗?是不是也有类似的疑问呢?(引导学生提问,教师用文中的语句回答,引导学生用文中的语句继续追问。)师:梦里飞行,说明你们是在长身体呀!生:为什么只有晚上睡觉时才长?师:白天你们太淘气,妨碍细胞的生长。到了晚上,细胞就不停地繁殖。生:那么为什么人在生长的时候就要飞呢?这究竟是什么道理?师:这是你们的细胞回想起了远古时候,那个时候,人还是飞鸟。生:人怎么会是鸟呢?师:岂止是鸟!人是由简单生命进化来的。最开始是草履虫,后来是鱼,是青蛙,是兔子,是猴子……所有这些知识,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的。(三)师:通过这一段对话描写,你体会到作者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生自由回答。教师相机板书:爱思考爱提问师小结: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可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可以用到,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四)师:正是因为作者是一个爱思考、爱提问的孩子,所以他不满足于老师给出的答案。请快速默读12、13自然段,想一想:他是怎么弄明白人是怎样来的呢?画出有关的句子,圈出你感受最深的词语,做上标注。
生自由回答。(教师板书:爱想象)(出示课件)“我想得的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从河里抓到一条鱼,我都会翻来覆去地看个仔细,恨不得从鱼身上能够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1、抓重点词语。(1)比较“痴迷”和“入迷”,文中为什么用“痴迷”不用“入迷”,“痴迷”一词好在哪儿?(2)从“都”字体会到什么?(3)“恨不得”说明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2、通过理解后,让学生带着感受读句子。师:作者只观察了鱼吗?他还观察了什么?(生答)他还可能去观察什么呢?……比如水里的……动物园里的……(引导学生想象说话)(五)师:所以他想啊,想啊,想啊,想啊,他的所想所做可以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形容,是哪一个词呢?生答。师小结:联系上下文去理解词语真是一个读书的好方法!(六)师:作者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了什么?(引导学生齐读:“哈!我总算明白了!……这样推算下来,到变化成人,正好是十个月。”)(七)师:这个爱思考、爱提问、爱想象的孩子居然因为他的想象
而受到了惩罚,请同学们快速默读14——19自然段,然后同桌讨论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生默读,再讨论。1、教师讲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为追求真理而遭受迫害的事例。2、学生结合事例谈对文中最后一句话的理解。设计意图:设计让学生描述梦境这一环节,是为了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并锻炼他们的说话能力,其实就是在教学中贯穿了一次口头作文训练,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师生的问答式朗读是为了把文中的问题层层深入,让学生跟着教师的引导继续学习。教给学生联系上下文去理解词语这一环节是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学生才知道怎样去学习,才能在学习上做到事半功倍。四、拓展延伸通过学习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引导学生说出要培养观察的习惯,遇到问题要动脑思考,更要有坚持不懈、勤奋钻研的精神。)设计意图:本环节是教会学生学习之后要学会总结、学会整理,在总结学习得失后,才会在以后的学习中找到捷径,总结出适合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板书设计:14*童年的发现爱思考
爱提问爱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