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发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童年是一首诗,童年是一首歌,童年里珍藏着每一个人五彩斑斓的梦想,童年里蕴含着每一个人多姿多彩的追求。每一个人的童年,都有自己可歌可颂的精彩故事。都有自己可圈可点的难忘回忆。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讲了谁的一件什么事?生交流:我知道课文讲的是“我”九岁时发现有关胚胎发育规律的事情。二、细读文本(1)提出要求,自读课文。师: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费奥多罗夫的童年。谁能用课文中的有关句子具体地告诉老师“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好,让我们再一次走入课文,拿出笔划出描写描写“我”的发现的句子。指生交流:(第十三自然段)“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的时间。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师:谁能再来读读这几句话。生读:师:读得真不错!请同学们再来读这几句话,体会当“我”发现这个规律时,是怎样的心情?生:格外高兴、得意„„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生:我从“嘿”、“哈”这几个拟声词看出来作者发现这个规律时的那种高兴得意的心情。生:我是前后几句连起来理解的,我抓住“绞尽脑汁”、“想啊想啊”等词语体会出作者发现的来之不易,从而更能体会出发现后的兴奋之情。生:我是从课文中的“我为此感到格外高兴”这句话体会到作者的心情的。师:真棒!同学们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你能读出我当时的高兴与得意 (指名学生读) 师:读得真好!我们全班同学都来感受一下作者的高兴与得意,好吗?想啊想啊,嘿!一二: 全班集体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围绕“发现”,精读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通过具体的字、词、句,我们走入了作者的内心,感受到他内心的高兴与得意。作者为什么这么高兴与得意呢? 生:因为他发现了胚胎发育的规律,所以他很高兴。 11
生:我认为作者得意是因为这个发现是他自己绞尽脑汁想出来的。 师:同学们刚才的回答真是精彩!看来你们认真读书了。让我们再来默读课文第3——13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样发现这个规律的?并划出相关的句子。学生分小组学习,将找到的句子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并讨论交流不理解的问题。 师:作者是怎样发现这个规律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谈谈自己的体会。2、探讨交流,理清脉络: 生:“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师:你是从哪些地方发现的呢? 生:“只要双脚一点,轻轻跃起„„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师:谁还能来读一读这部分内容? 师:你来读。他在读的时候,我们其他同学借着这些优美的词句,闭上眼睛想象这段话描写的情景,体会“我”在梦中飞行的无比快乐和惬意。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是否有类似的经历,进行大胆的想象和扩充,并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师:能跟老师说说你们看到的或想到的吗?师:你是从哪些地方发现的呢? 生:“只要双脚一点,轻轻跃起„„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师:谁还能来读一读这部分内容? 师:你来读。他在读的时候,我们其他同学借着这些优美的词句,闭上眼睛想象这段话描写的情景,体会“我”在梦中飞行的无比快乐和惬意。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是否有类似的经历,进行大胆的想象和扩充,并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师:能跟老师说说你们看到的或想到的吗? 生交流。 师:其他同学还有想说的吗? 生: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 生:“为什么只有晚上睡觉时才长?” 生:“那么为什么人在生长的时候就要飞呢?“这究竟是什么道理?” 生:“人怎么会是鸟?” 师:同学们一连串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仔细想一想这些问题之间有没有什么联系? 生:我觉得这些问题中后一个问题都是对前一个问题的追问。 师:从一个又一个的追问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受到了作者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师:想象当时的情景,分角色朗读对话,读出人物的心情,加深对人物的印象。 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师: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以至于亲自抓来鱼,仔细观察,想从鱼身上发现人应具有的某些特征。谁来读一读这部分内容? 11
生:“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从河里抓到一条鱼,我都会翻来覆去地看个仔细,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具备的某些特征。”师:用心朗读这句话,想象“我“研究一条鱼的样子,会翻来覆去地看些什么?想些什么?初步感受“我”执着探究的精神。生:作者会看„„ 生:作者会想这鱼是怎么来的呢? 生:作者一边看鱼一边会想:从细胞变成小鱼用一个月的时间,从小鱼变成青蛙又折合成一个月,这样推算下来,到变化成人,正好是九个月。师:“我”经过思考、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请你默读第3—13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怎样发现这个规律的?(板书“?”)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板书“?”)边读边画出相应的句子。做简单的批注。11
(2)汇报交流师:谁来说一说?作者是怎样发现这个规律的?预设:生:他每天晚上都要做梦,梦见自己可以随心所欲的飞翔,于是他就约了几个和他做同一样梦的同学去请教老师,老师告诉他们,梦里飞行,说明他们在长身体。之所以人在生长的时候就要飞,是因为我们的细胞回想起了远古时代,那个时侯人还是飞鸟。老师还告诉他们,人是由简单生命进化来的。老师的话激发了他的想象力,他如痴如醉的观察,绞尽脑汁的思考,终于想出了胚胎发育的规律。)师:能不能抓住要点,用简洁的话告诉大家?生:我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问老师后仍没有找到答案,我便自己观察思考,发现了胚胎发育的规律。师:能用自己的语言,抓住文章的要点简洁的回答问题,非常不错。同学们读书就应该这样读:会读书的人既能把详细的内容概括化,也能把概括的内容具体化,这是一种非常不错的读书方法,今后读书时,试着用一用,这对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非常有用。师:很好,现在请同学们按分好的四人学习小组,合作阅读3—19节,思考:你从这一部分内容中读懂了些什么?发现了些什么?你可以抓住一个词语去体会;也可以围绕一个句子去理解;可以发现标点符号的巧妙用法;还可以发现组段方式的新奇美妙;不管你采用什么方式去读书,只要有收获都可以,明白吗?生:明白。(学生合作阅读,拿笔在书上圈点勾画,写自己的读书收获,交流读书收获,遇到不懂得地方问同学,查资料,存留在课堂上集体解答或老师讲解)师:谁能把你刚才的读书收获说出来大家分享?生:我发现作者描写自己梦中飞翔这一节非常有趣。我想给大家美美的读一读。师:真能干,好吧!同学们边听边想,你从中知道了些什么?生:听了同学的朗读,我认为飞行的感觉真爽,让人舒心惬意,留念忘返;梦中飞行真是易如反掌,只要你想到哪里,你就会飞到哪里,饱览那里的无限风光;生:我感觉到梦中飞行的花样真是精彩纷呈,可以轻轻跃起,可以着地滑翔,可以长久盘旋,可以双臂舒展,可以双腿动弹,那简直是随心所欲;生:我从“双脚一点,轻轻跃起”这两个词仿佛看出他非常轻松的离开地面向空中飞去,只有在月球上才会这样,让人感觉到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在帮助他。这里的“点”和“跃”字用得特别好,很传神;生:我从“在街道上空,在白桦林梢头,在青青的草地和澄澈的湖面上盘旋”这句话让我仿佛看到他一会儿上天,一会儿下地,忽高忽低,忽左忽右,让人感到非常自由。这些词用得精妙绝伦,让人心旷神怡。生:我发现这段话是按总分顺序来写的。“我的发现起始于梦中飞行”11
是一个总起句,后面具体写我梦中怎样飞行的。师:体会得真好,收获真多!把书捧起来,让我们一起轻声地把这一节读一读吧,别把美梦惊醒了。生:齐读第二节。师:还有什么发现吗?生:我发现课文里的人物对话非常有趣,我想请我的同桌一起,把这部分内容读给大家欣赏欣赏。师:挺有自信,大家欢迎他们!师:听后,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生:我认为她读得很美,让我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不过我想如果把我们去问老师的语言加进去朗读,就更完美了。师:你真不错!你打算加些什么内容呢?生:我想加“尊敬的老师,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惑着我们,你能不能帮我们解答一下呢?”等问话,请我的好朋友一起再把这部分内容读给大家欣赏欣赏。师:创造性的朗读,很好,这,就是读书的收获。掌声有请!生:创造性的朗读。师:还有什么要说的吗?生:我认为作者是一位渴求知识的人。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因为他发现自己在梦里老做飞行之类的梦,于是他就约了几个和他做同样梦的同学去请教老师,说明他求知若渴;生:我认为他是一个善于提问,敢于提问的人。师:从哪里知道的?生:我从当老师的讲解让他们不太理解的时候,他接连提了三个问题:为什么人在生长的时候就要飞呢?人怎么会是鸟呢?人究竟是怎么来的呢?知道的》师:真会读书,还有想说的吗?生:我认为他是一个非常善于探索的人。师:有自己的见解,说说你的理由。生:为了弄清楚人是怎么来的这个问题,他想得着了迷,抓来一条鱼他也要翻来覆去的看个究竟,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什么;师:太有才了,读书就应该这么读,从课文里归纳出来,然后又回到课文里去。生:我认为他是一个很富有想象力的人。师:何以见得?生:因为他从画地图联想到了人的变化过程,并且把每个阶段分了时间折合成月正好是九个月,他是这么想象的:“这就跟画地图差不多。。。。。。正好九个月”11
。他的这种奇思妙想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师:非常不错!还有想说的吗?生:我认为他是一个风趣幽默,非常乐观的人。师:理由呢?生:因为在六年级的一节生物课上,当老师的讲解与他的发现一样时,他高兴得情不自禁的笑出了声,当老师把他叫出去站在走廊上时,他还在想幸亏老师没有容他解释。。。。。。笑塌房子。他把自己的发现与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等量齐观,想了一个自我安稳的理由: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都站在教室外了,他还有那样的想法,说明他乐观,幽默。师:分析得不错,第二个问题——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知道了吗?生:知道了!(老师相机擦去第二个问号)师:谁能把这个问题总结起来说一说?生:我认为作者是一位渴求知识,敢于提问,非常善于探索,很富有想象力的人。生:我认为作者不仅是一位渴求知识,敢于提问,善于探索的人,而且是一位很富有想象力,风趣幽默,乐观向上的人。生:我认为课文最后一句话非常有意思。我想请同学们跟着我一起把这个句子读一读。生:齐读句子“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师:老师也认为这是课文里的点睛之句,需要我们好好地体会体会它的意思。师:理解句子的方法很多,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些?你打算用哪种方法来理解?生:我想采用“先理解句子中的重点词语,再疏通句子的意思”这种方法理解句意。师:很好,重点词语突破法。你怎么理解的?生:我觉得这个句子中“驱逐”和“迫害”两个词语比较难理解,我在预习时查阅了词典,“驱逐”的意思是:赶走。“迫害”的意思是:压迫使受害。因此,这个句子我的理解是:世界上重大的发明和发现有时候还会受到被赶走和被压迫甚至牺牲生命的危险。师:可以这么理解,还有其他方法吗?生:我采用的是“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句子意思”的方法。师:不错,联系内容理解法。怎么讲?生:我认为这句话的意思是:我通过翻来覆去的观察,绞尽脑汁的思考,发现了胚胎发育的规律,结果当我暗自窃喜时却被老师误认为不怀好意,我被赶出了教室,站在了走廊上。师:挺好的,还有别的方法吗?生:我采用的是举个例子的方法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师:可以,实例理解法,你准备举哪个例子呢?11
生:我举的是哥白尼的例子。16世纪,波兰杰出的天文学家哥白尼,根据30年的天文观察和推算,认为地球和其他行星一样,在每时每刻地环绕太阳运转。但那时欧洲的封建教会不支持这样的观点,谁提出这个观点,就会遭到教会审判异端教徒的法庭的迫害。所以,哥白尼直到临死前,才把自己关于“太阳中心说”的著作发表。)生:我也想到了这样一个例子。意大利的科学家布鲁诺,他是哥白尼的推崇者,而且发展了哥白尼的学说。他指出宇宙中有许许多多像太阳系一样的星系,而太阳只是太阳系的中心。由于热情传播这一新天文学说,他被教会推到审判异端的宗教法庭,在监禁7年后被活活烧死。 生:我也收集了这方面的资料:伽利略也有这样的遭遇。17世纪,意大利的天文学家伽利略,非常赞同哥白尼的观点,他寻找方法,给这种观点以科学的证实。但是他还是遭到了教会的谴责。宗教法庭把他传去,不断地审讯他,折磨他,让他跪下宣誓放弃自己的观点。但是当伽利略站起来后,他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后来,伽利略被监禁在家中,不许外出。)师:这就是“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遇到的驱逐和迫害。师:哦!你还想补充吗?请说吧!生:我认为这个句子有一语双关的作用:一方面它讲出了科学事业发展中的某些真实情况,像哥白尼等科学家都有过这样的遭遇;另一方面是我用幽默自嘲的方式,表达了对此事的看法,意思是说谁让我有这样的发现呢?被轰出教室也就不足为奇了。生:这句话也说明我对老师的做法有点不满生:这句话是说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会有风险,但是我们要敢于冒风险,勇于面对各种风险。师:同学们的理解都非常到位,方法也特别值得好。让我们带着对发明发现者的无比崇敬爱戴之情齐读这句话吧!生:学生齐读句子师:是呀,童年的发现尽管有时候别人会觉得可笑,甚至会招来令自己非常痛苦的麻烦,可是,老师却希望你们每个人都有一双智慧的眼睛去发现,每个人都去享受发现的快乐,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美妙的童年发现。你能把你童年发现的快乐讲出来让我们一起分享吗?生:我发现要下雨了,天气很闷热时,鱼儿都要争先恐后的浮到水面上来吸气。师:观察中的发现。生:有一次,我在小区的花坛边玩耍,偶然中发现了一只蚯蚓,我用瓦片把蚯蚓断成了两节,我细细的观察被我弄断的蚯蚓,发现它的一头又长出了一点红红的东西,我发现蚯蚓的再生能力真强。师:玩耍中的发现。生:我发现了炎热的夏天对着太阳往空中喷一口水,会出现小小的彩虹;11
生:我发现了写好作文的秘诀是多读,多看,多练笔;师:写作中的发现。生:我发现第二单元的课文内容都是写的关于童年的事情。师:读书中的发现。生:我发现这篇课文的第一节有开门见山,点明题目的作用。......师:同学们透亮的双眼真会发现,这些就是你们创造、研究的开始,孩子们行动起来!驾着童年的发现这艘充满创想的航船认真的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将来造福社会,造福人类吧!师:你觉得费奥多罗夫是个怎样的孩子? 生:我认为他是一个很天真单纯的孩子。 师:能具体说说你从课文的什么地方体会到的吗? 生:他对做的梦很感兴趣,梦中的情景记得那样清楚。从梦中的情景看,就能感受到他是天真可爱的,所以梦才是那样的富有幻想色彩。 生:做这样的梦,就以为自己有飞行的天赋,很为自己而自豪,也足以说明他的天真了。同时,他还把梦讲给同学听。 师:你怎么知道他把自己的梦讲给同学听呢? 生:因为课文中写着,“可是,有一天我终于弄明白了,每到夜晚,我的小伙伴们也都会在梦中飞腾。”“终于”和“弄明白”说明他一定跟伙伴们说过自己的梦了。 师:你说得还真有道理!有时候,不起眼的一个字,一个词,就能给我们传递出一些信息,只有仔细品味语言的人才能感悟到,你的语感很好,我们就应该这样感悟语言! 生:我觉得他后来关于胎儿发育的想象,也是很天真的,只有孩子才会这样想。 师:恐怕从这里我们不光能感受到他的天真,谁来读一读这一段,看看我们还能感受到什么呢? 11
生:(读) 生:我觉得他还是个爱探究的孩子。你们看,他想弄清楚人究竟是怎样来的,都想痴迷了,看到一条鱼,都会翻来覆去地看个仔细。 生:我觉得他是个善于想象的孩子。他从地图联想到了人的变化过程,并且,都把每个阶段分了时间,正好折合成九个月。 师:那么还从哪儿看出他爱探究呢? 生:从问老师关于为什么会飞翔这件事中也能看出作者爱探究。 师:请大家练习读一读这个部分,看能不能把“我”的特点读出来。(指名读后,请同学评议) 生:我觉得读出了“我”和小伙伴爱探究的特点,尤其是问老师的话,读出了追问的语气,使我们好像看到了“我”和小伙伴的好奇的表情。 生:我有个小小的建议,因为是追问,是不是问话读得急迫一点,这样就更能体现他们的特点了。 师:我也有这样的感受!我们分角色再读一读吧! 师:通过我们读书,感悟,交流,知道费奥多罗夫是个天真无邪、求知若渴、善于探究和想象的孩子,难怪他有那样令人难以置信的发现了! 片段二: 理解句子的意思 师:你们能谈谈“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的意思吗? 生:我能举个例子来说吗?11
师:可以。 生:就说哥白尼吧,在古代,人们由于眼界狭小,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宇宙是有限的,太阳、月亮和众星都围绕地球运行。16世纪,波兰杰出的天文学家哥白尼,根据30年的天文观察和推算,认为地球和其他行星一样,在每时每刻地环绕太阳运转。但那时欧洲的封建教会不支持这样的观点,谁提出这个观点,就会遭到教会审判异端教徒的法庭的迫害。所以,哥白尼直到临死前,才把自己关于“太阳中心说”的著作发表。 生:我也想到了这样一个例子。意大利的科学家布鲁诺,他是哥白尼的推崇者,而且发展了哥白尼的学说。他指出宇宙中有许许多多像太阳系一样的星系,而太阳只是太阳系的中心。由于热情传播这一新天文学说,他被教会推到审判异端的宗教法庭,在监禁7年后被活活烧死。 生:伽利略也有这样的遭遇。17世纪,意大利的天文学家伽利略,非常赞同哥白尼的观点,他寻找方法,给这种观点以科学的证实。但是他还是遭到了教会的谴责。宗教法庭把他传去,不断地审讯他,折磨他,让他跪下宣誓放弃自己的观点。但是当伽利略站起来后,他不禁喃喃自语道:“可是,地球仍然在转动呀!”后来,伽利略被监禁在家中,不许外出。 师:“太阳中心说”,一个多么重大而有意义的科学发现,尽管它是进步的,但由于人们当时认识有限,眼界狭小,科学家们为此付出了怎样的代价啊!看来,作者的说法不无道理。那么,作者为什么这样想?这跟他有什么关系? 生:这是因为他现在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他发现了胎儿发育的规律,却被老师误解,轰出了教室。这对于一个学生来说,也是一种迫害啊! 生:对,让他丢了面子,还受到身体上的惩罚。 师:虽然这种“风险”远没有刚才我们说的几位科学家那么严重,但这种“驱逐”,无论在身体上和心理上,对一个孩子来说都是难以承受的。它会让一个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也使这段让“我”颇引以为自豪的、本来应该留下美好回忆的童年往事,多了些许不愉快的记忆。这是让人非常遗憾的事情。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生:他对老师这种做法很不满。11
生:他有点气愤。 生:他只能这样安慰自己了。因为没有人理解他,老师认为他是个坏孩子,同学们嘲笑他。 师:是啊,无论如何,这个结果还是让人不愉快的。如果,这个老师不误解他的笑声,而是了解他笑的原因,对他的发现给予大力的赞扬,那结果该多么美好啊!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