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说课稿 大家好! 很高兴今天能在这里和大家共同探讨《草原》一文的教学。我的说课将从四个方面展开。 我首先要说的是教材分析。 《草原》是苏教版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的重点课文,本单元课文的共同主题是“景物聚焦”,体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 《草原》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散文,主要讲述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进入内蒙古大草原时所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内蒙同胞热情款待的情景。课文语言清新优美,
《草原》说课稿 大家好! 很高兴今天能在这里和大家共同探讨《草原》一文的教学。我的说课将从四个方面展开。 我首先要说的是教材分析。 《草原》是苏教版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的重点课文,本单元课文的共同主题是“景物聚焦”,体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 《草原》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散文,主要讲述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进入内蒙古大草原时所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内蒙同胞热情款待的情景。课文语言清新优美,
《草原》说课稿 大家好! 很高兴今天能在这里和大家共同探讨《草原》一文的教学。我的说课将从四个方面展开。 我首先要说的是教材分析。 《草原》是苏教版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的重点课文,本单元课文的共同主题是“景物聚焦”,体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 《草原》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散文,主要讲述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进入内蒙古大草原时所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内蒙同胞热情款待的情景。课文语言清新优美,
《草原》说课稿 大家好! 很高兴今天能在这里和大家共同探讨《草原》一文的教学。我的说课将从四个方面展开。 我首先要说的是教材分析。 《草原》是苏教版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的重点课文,本单元课文的共同主题是“景物聚焦”,体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 《草原》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散文,主要讲述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进入内蒙古大草原时所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内蒙同胞热情款待的情景。课文语言清新优美,
线索清晰分明,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表达了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情谊,体现了祖国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 所以,对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的感悟是本课教学内容的重点。 课文的结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浓缩了作者的情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由于我们的家乡远离草原,学生对草原风光和风土人情缺少感性认识,这样,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因此,教师必须准备必要的声像资料制成多媒体课件,以此来帮助学生“入情入境”。 接着,我来说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掌握有关生字新词,了解有关的民族风情。 能力目标: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 情感目标: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激发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情感。 本课准备用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整体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第二课时,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完成教学目标中的后两项的要求。今天,我重点要说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接下来,我介绍一下本节课的教法和学法。 新课标强调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职能不再是过去的“教学生”,而是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的探索,同时要重视朗读的训练,以读为本,以读代讲,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品读法和合作学习法进行教学。 所谓“情境教学法”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适度的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草原美景,创设情境,唤起学生对美的渴望和追求,拓展学生的思维,体味美的意境。 所谓“品读法”就是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以读促学,让学生在朗朗的读书声中读出情感,读出感悟,读出内涵。 “合作探究”是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法,也是本课采用的一种学法。 最后,我重点介绍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我力求把“美”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目的是让学生在感受草原风光美和人情美的同时,培养审美能力。整个教学程序分为6步: 第一步:声像感知,激情导入——期待美 在本课的导入中,我首先播放视频《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伴随着优美的旋律,学生被带入美丽、神奇的大草原,初步感受了草原的美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 第二步:整体感知,把握要点——寻找美 老舍先生游览了草原,感受很多。他用哪句话来概括的呢?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老舍先生为什么会有“何忍别”的感受呢?这节课我们就从两个方面来探究:一、这是怎样的草原?二、这是怎样的草原人? 这样设计,在学生整体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直接切入教学重点,把“天涯碧草”和“蒙汉情深”这两部分有机的结合起来。 第三步:图文结合,创设情境——感受美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教师首先提出问题:这是()的草原。 具体做法是,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草原美景,把学生带入大草原绮丽的风光中。这样,用音乐、图像渲染的情境,带给学生的是强烈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入其境,爱其美”。 接着,品读重点词句。对于文中重要的词句,我将出示相关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特别是对于“渲染”和“勾勒”这两个词的理解,可以出示国画图片,通过画面的比较,让学生欣赏小丘线条柔和的形态美。 然后,在学生充分理解词句及作者感情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要读出“高歌一曲”时的激情,读出“低吟小诗”时的陶醉。 最后,在“情深深,意浓浓”的氛围中,启发学生:“作者会低吟一首怎样的小诗呢?”然后,师生深情诵读《敕勒歌》。 这样,这一部分教学的中心问题“这是()的草原”,就可以水到渠成的得到解决。 第四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美 第二部分的学习围绕“这是(
)草原人”展开讨论。 具体做法是出示课件,让学生自读2到5自然段,小组合作,填写表格: 自然段 地点 人的活动 当时的气氛 2 3 4 5 学生分组研讨时,可以播放一段融合了“赛马、迎宾”等内容的音乐,创设情境,让学生在音乐声中放飞自己的想象,活跃课堂气氛。 然后小组成员选择适合本组同学特长的,能表现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的方式进行汇报,如感情朗读、想象描述、表演等等。 最后,再回到这一环节的中心任务:填写“这是()的草原人”。 第五步:紧扣重点,体会情深——升华美 草原的风景美,人情更美,草原人民的热情已深深地感染我们每一个人。在依依惜别的时候,你最想说什么,做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充分讨论,然后教师总结,大家心中的千言万语,概括起来就是——“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接着,抓住这一点题诗句,让学生反复诵读,学生在朗朗的读书声中,体会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友情,情感得到升华。
这时,大屏幕展示:夕阳的余晖洒在一碧千里的草原上,伴随着优美舒缓的音乐,我问学生,课文表达的仅仅是蒙汉情深吗?引导学生将“蒙汉情”升华为“民族情”。然后,在“爱我中华”的动人旋律中,通过课件展示有关民族团结的动人画面,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体会中华民族是一个团结和谐的大家庭。 第六步:拓展创新,内化感悟——延伸美 课后的拓展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上网搜集草原图片,阅读相关文章,了解草原新貌。 二是以小组为单位,出一期关于“草原”的手抄报。 以上是我的教学设想,如有不当,请各位批评指正。谢谢! (此稿根据海陵区说课演讲要求的评分标准编写,接教研室通知,小学语文说课改为“论坛”,此稿只能作为“练笔”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