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教案集合
加入VIP免费下载

《草原》教案集合

ID:956866

大小:18.73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2-03-1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草原》教案集合 《草原》教案集合33篇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草原》教案设计(三)。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那么那'"既又'造句。 3.背诵课文第一段。 4.初步掌握文章中描写事物与环境联系变化的关系。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情景交融即事物与环境的相互联系。 【教具准备】录音机一架、幻灯机一台、自录配乐朗读磁带一盒、幻灯片若干。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重点学生自学课文,总体感知课文内容,扫除字词障碍。 一、揭示课题,启发谈话你在图画里见到的草原是怎样的?草原上的牧民有什么风俗习惯? 在我国内蒙古、.等地有辽阔的草原。老舍访问内蒙时,身临其境,处在草原这一特定情境之中,油然而生了特殊的感受,目睹了草原的蒙族人民接人待物的风俗习惯,又感受到了民族团结的深厚情意。把这些内容都活灵活现地写下了,让我们一起随着录音去参观访问。 二、听录音,了解主要内容学生听配乐朗读录音,想象一下: 1.草原的景色是怎样的?2.草原人民是怎样待客的?三、学生自学课文轻声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读准生字字音,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不懂的字、词查字典解决。 四、检查自学情况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并说说每一节写发生了什么事,同时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 第一节:看到了草原的美丽景色。 绿毯勾勒骏马奇丽柔美渲染回味茫茫一碧千里翠流第二节:初入草原,快到公社时看到的景色。 疾驰迂回洒脱襟飘带舞第三节:蒙古包外的握手欢迎。 第四节:蒙古包内的盛情款待。 拘束羞涩鄂温克第五节:斜阳下的话别。 天涯斜阳 五、质疑还有什么不懂的字词?六、作业1.练习作业第1题。 2.熟读第一自然段,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草原》教案设计(三)》。 第二课时教学重点讲读第一、二自然段,初步了解事物与环境的联系。  一、讲读第一节1.默读、分层次。 2.第一次来到草原,看到的天空景色是怎样的?(板书:"那么清鲜,那么明朗')3."那么那么'表示什么意思?谁能够用上它说一句话?4.如果你置身于这样一种清鲜、辽阔的环境之中,会产生怎样的感受呢?的感受又是怎样的?(板书:"总想高歌一曲')5.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录音,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学生听配乐朗读录音,听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想象回到的描写,板书)天底下一碧千里平地绿小丘线条柔美翠流 羊群白色的大花6.出示幻灯图景。重点理解"茫茫、翠流、渲染、勾勒'同时进行朗读训练。 7.如果你置身于这番美景之中,又会产生如何的感受呢?又是怎样的感受呢?(板书:惊叹、舒服)8.为什么会"惊叹'?"既又'表示什么意思?谁能用"既又'说一句话?9.最后一句话写出谁的感受?为什么这样写?(骏马、大牛衬托景色的美丽)10.小结:这节写初到草原看到的景象,从天空写到地面,置身于美丽的草原这一特定环境之中,产生了特有的感受,情景交融。祖国的草原是这么美丽,让我们看这图景,听着草原音乐,把课文内容回味一遍,争取背下来。 (学生看图听音乐,教师随着音乐指点图景,即兴诵读)11.指名试背。 二、讲读第二节 1.欣赏了草原美景,随汽车继续往前走,初入草原和快到公社时,分别听见了什么?看见了什么?产生了怎样不同的感受?默读课文第二节并在练习题上填写表一,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填写。 2."马疾驰,襟飘带舞'是何意思?3.为什么说"象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4.小结:初入草原,看不见什么东西,听不见一点声音,处在这种环境,使人产生一种辽阔、静寂的感受,接着快到公社时,看到了牛羊成群,主人迎 客,听到了各种声响,自然引起了一种兴旺、热闹的感受。的感受由静到动,是因为他所处的环境在变化的结果,这说明,环境变了,事物也在变化。 三、作业: 1.背诵第一节。 2.练习作业第2题、第3题。 第三课时教学重点讲读三、四、五自然段,领会中心,点明写作特色。 一、复习检查1.听写课后词语。 2.指名背诵第一小节。 二、讲读第三、四、五小节1.出示课后题(3)主客是怎样见面的?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招待我们的?哪些地方体现了蒙族人民的风俗习惯?2.围绕以上问题,默读三至五小节,找出有关动词,填写在表(2)中,(指名将找到的动词填在黑板上。) 3.主客见面,写出了热情洋溢的气氛,主客之间是怎样握手的?(引读)怎样笑的?(引读)怎样说的?(引读)。你体会到此时大家的心情怎样?(高兴、欢乐、热情)有感情地朗读。 4.主客之间就是这么握着、笑着、说着,不知不觉进入了蒙古包,在蒙古包里,主人是怎样招待客人的?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蒙汉人民的深厚情意?5.饭后,在草原上又举行了联欢告别仪式,让我们一起分享这蒙汉情深的欢乐吧。 (出示幻灯图景,播放草原民歌及舞蹈音乐)6.香醇的奶酒、激跃的赛马、嘹亮的牧歌、狂欢的舞蹈,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场面呀!可是夕阳西下,主客要分别了,如果这时你也在场,心情将是如何呢?7.的诗句充分表达了这种心情。说说"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诗意。 8.感情朗读课文最后一节。 9.这三节课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蒙族人民的风俗习惯?三、总结全文1.从全文看,前面两节主要是写什么的?后面三节主要是写什么的?2.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写的一次访问活动,却为什么要以设计理念: 有创造性地运作"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基本思路,引导学生有创意地。以"读说式'的课堂交流,培养学生"引经据典'地解读课文、阐述见解的能力。注重学生的课堂语文实践,多方面训练学生的能力。 设计特色:  景、情、理一体解读,读、思、说滚动推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目标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并感受内蒙古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 情感与态度目标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了解西部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中描述的精彩情景,体会句中所含的意思。 教学难点: 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及表达上的作用。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草原的风光、资料。 教学流程: 一、初读课文,结合预习印象,对课文进行整体认知。 学生各自朗读课文后讨论1.草原在你的印象中是什么样子?要求学生结合自己在和影视中得到的知识漫谈。 2.本篇课文写了草原哪些方面的情况?(写了两方面的情况,一是风景很美,一是草原人民的热情。)教师引导归纳,学生发言板书:风光美、人情美。  3.课文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草原和草原人民的热爱,歌颂了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友情。)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课文;2.请学生分析本段内部结构;3.抓住两个抒情句的理解,以情感的体会带动对全段的理解;4.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有情感地朗读,使学生进一步人情人境。 (教师的导读应根据教材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处理。 第一段,意在写景抒情,教师就特别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情景交融'的情感体会;第二段是写事抒情,教师则注意引导学生抓住情节中的重要部分表达蒙族人民热情豪爽和特殊风俗的语句来体会"蒙汉情深'的中心。)三、整体认识课文第二部分的内容和层次。 1.提问:从这一部分内容的整体上看,它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这一段主要写的是草原上蒙族人们的热情豪放和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2.默读这一部分课文,分析按什么顺序写了几层意思,给每层意思概括出一个小标题。(这一部分课文,按参观访问活动的顺序写了四个自然段,各是一层意思,它们分别是:迎客、相见、款待和联欢。)四、学习第二部分课文的各层意思。 1.指导学习第一层意思(迎客)。 (1)指名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勾画。  ①的哪些描述表现了蒙族人民的热情好客;②哪些描写表现了蒙族人民特有民族风情和民族性格?(2)学生进一步默读课文,继续思考上述问题,然后讨论发言,发言运用"读说式',就是在发言中把朗读与发表个人见解结合起来,一边引读课文有关语句章节,一边评述分析。 (3)最后归纳本层的中心内容,概括成小标题的形式。 在这一层中,蒙族人民的热情豪爽和独特风俗,主要表现在他们迎客的方式上。学生可围绕此点进行读说。在这里用一连串短语短句,生动地描述了蒙族朋友几十里外驰马带路的情景。(板书:几十里外,驰马带路)2.总结学习这一层课文的过程:读思勾画读说概括。 3.依次学习第二部分课文的其他三层意思,运用在学习第一层时归纳的"读思勾画读说概括'的方法,让学生独立学习,然后逐段发表意见。(教师在讨论过程中p-]步板书:语言不通,心意相通;敬酒唱歌,会心微笑;夕阳西照,谈兴正浓。)在"相见'一段中,需要注意的"也不知道是谁的手'和"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这些句子;在"款待'一段中,要注意"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不管喝的是什么'这些句子;在"联欢'一段中,要注意最后两句诗。对这些重点表达内心感受的语句,教师可视学生"读说'的情况,设计辅助性的问题,  帮助学生理解体会。最后一句诗"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各家理解略有分歧,有些理解是:"我们在这边疆的草原上倾心交谈,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偏西了,蒙汉两族人民情谊浓厚真不忍心就这样分别啊!'认为是一行恋恋不舍地告别了草原。我认为这句诗只是一种情感的表达,这里的"别'不是离开草原的"告别'"分别',而是大家住宿休息的"暂别'。因为天色既已向晚,怎么可能驱车远行离开呢?因此可能是留宿一夜。但双方谈兴正浓,即使是今晚的暂时分别,明日还要相聚,双方也不忍离去,可见情谊之深。 (第二大段是采用默读、思考、表达的方法,教师在这里运用了一种"读说式',让学生把读和说结合起来,既培养学生"引经据典'阐述个人见解的能力,又是一种特殊的口头表达训练。学生要把"引证地读'"引证地说'结合得很好,确实需要在组织语言上下一番功夫。下了功夫就得到了锤炼。根据教材不同,写法不同,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普遍应该遵循的规律,也是本课例教师教学设计的一个特色。在本教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朗读、默读、勾画、思维、表达等各方面的基本功训练,这对促进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五、总结课文。 1.依据板书,讲清在这篇文章中借景、借事抒发情感的写作手法。(板书:写景抒情,写事抒情) 2.归纳课文整体内容,并指出本课第一大段,写了草原的风光美,第二大段写了草原的人情美,把这两部分联系起来,实际上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浓笔重彩、有声有色的草原风情画。(板书:草原风情画,并用箭头连接有关内容)。 (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完整的"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思路,不论对全篇课文的认识还是对每一个大段、段中的每层,都是引导学生先从整体上形成一定的认识,然后再进行具体的学习,最后再从整体上进行更高层次的概括。这在各个教学步骤的实施过程中可以明显地看出来。)【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学会本课14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有关词语。 ⑵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⑶读懂课文,理清文章结构,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2、情感与体验: 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性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兴趣。 3、过程与方法: 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2、体会句子的意思,积累课文优美的语言。 3、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下笔赞美草原的美丽。 【教学准备】 草原的风光图片和重点句的投影片。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有关词语。 2、学习第一段,领略草原美景,品味、积累优美的词语。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你们知道这首诗描写了哪里的景色吗?板书: 草原二、看图说感受1、你们看,这就是美丽的大草原。 出示草原的风光图片──老师简单解说。 2、草原给你怎样的感觉?大、绿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你们想知道我国的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是怎样的吗? 2、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读课文,看看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要求:  边读边画出生字词,注意把生字读准。 四、检查自学情况1、那个同学有信心读准生字词?(出示生字词)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板书:景美人美五、学习第一段,领略草原之美1、老舍先生初到内蒙古大草原,看到美丽的景色,还与内蒙古人民欢聚一堂,由衷写下了"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诗句。 (出示句子投影)2、课文哪一部分写了草原的美景呢?谁想读读这一段?要求: 边听读边画出描写草原的美的句子。 3、自由读: "那里的天比边处的天轻轻留入云际。'4、在这段话里,抓住了哪些景物的特点来写?按什么顺序写?板书: 空气(清鲜)天空(明朗) 小丘平地(一碧千里)羊群(白色的大花)5、小结: 不愧是语言大师!老舍先生不但能按一定的顺序写出了自己初到草原所看到的景物特点,还用优美的文笔写出了草原的美。你认为...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