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草原?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这篇文章是走进西部这个专题研究中的第一篇文章,是大作家老舍第一次来到大草原时的感受,辽阔美丽的草原风光、热情好客的人民,都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按照事情开展的先后顺序来完成整篇文章,首先描绘了一幅一碧千里而不茫茫,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的奇丽的草原美景,接着描写了人们盛大热情的欢送场面,最后是草原联欢、把酒话别的情形直至以“蒙汗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收束全文。全文脉络清晰,行文流畅而且语言优美,既不失纯朴简练的语言风格,有呈现生动感人的气息。 学习这篇文章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二是在阅读中体会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并积累语言;三是走进西部,通过这一篇课文的学习,引发学生对西部了解的欲望,激起对西部探讨的兴趣。 设计理念 .word.zl.
-.语文教学中,读,是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也是学生必具的语文能力。这篇文章可以说是大作家老舍,描写草原的一篇力作,本文语句优美、行文流畅、构造清晰,写作手法独特新颖,是品读入境的好文章。教学中,从读入手,以读,贯穿本文教学的始终,表达读中悟、读中想、读中感的设计理念,既读出景美、人美、情更美的草原风貌,又要读出热情友好的蒙古情操。同时借助相关的课外资源,体会作者行文中运用的表达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也是本课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还要借助可感句式段落,及时组织学生练笔。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会读写“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偏西、天涯〞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蒙古草原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蒙汉的民族情深,激起学生了解西部,热爱西部之情。 3.感受文章的语言特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方法,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 4.背诵1、2自然段。 教学重点 感受蒙古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word.zl.
-. “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激发学生的热爱西部之情和珍爱蒙汉的民族感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1.课前要求同学们收集的有关草原的资料,以及作家老舍的有关情况。 2.有关美丽的草原的风光片和能抒发美丽辽阔草原歌曲。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创设情境 1.播放歌唱草原的歌曲,〔如?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蒙古人?等能表达草原辽阔风光或民族特色的歌曲。〕 .word.zl.
-.2.同学们,听了这首歌你的心情怎样,是不是有一种置身于草原的感觉呢?课前你们收集了有关草原的资料,能谈一谈草原在你们心目中的印象吗? 〔学生尽情说一说,可以描绘草原的一碧千里,也可以描绘草原绿毯如毡,还可以说一说这里牛羊成群盛景、民族风俗等等。〕 [运用情景把学生带到美丽的大草原中,使他们对草原有个初步的认识,知道草原是辽阔美丽的,而且具有民族特色,这种初步的认知可以使很多的同学产生对草原的向往,也有利于进入文章的情景之中。] 3.作家老舍是一位人民艺术家,也是一位文学产量较高的作家,深受人们的爱戴,那么当我们的作家老舍第一次来到大草原时,他看到的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现在我们就随着老舍先生一起到美丽的草原看一看。〔板书课题:草原。〕 4.即将来到草原的你,见了这个题目,最想了解草原的什么? 预测: 〔1〕草原的风光如何? 〔2〕草原的人们怎么样? 〔3〕作者第一次来到草原有何感受?.word.zl.
-. …… 二、读课文,自学本课生字 1.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很多,现在就让我们带着对草原的好奇,一起来到草原。边读边想,课文描写了草原的什么? 〔学生自学课文容,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 2.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容。 3.学生自学课文生字,新词。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展学习,也可以和同座交流〕 4.检查学生的自学结果: 〔1〕读生字和词语。 A.认读几个容易读错的字和纠正几个易写错字: .word.zl.
-.蒙的读音是“měng〞,“好客〞中的“好〞读作“hào〞,“同行〞中的“行〞读作“xíng〞,“似乎〞中的“似〞读作“sì〞“毯〞的最后一笔为点,“吟〞“貌〞不要多一点“襟〞“涩〞不要少一点。 B.理解以下几个词语: 境界:事物所到达的程度和表现的情况。文中指草原天空明朗,空气清新,一碧千里,翠色欲滴的那种如诗如画的情境。 洒脱:本指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文中指草原辽阔平坦,在开车是可以随心所欲,而不必担忧有什么危害。 迂回:盘旋,盘绕。文中指河向带子,弯弯曲曲的样子。 拘束:过分约束自己,态度显得不自然。 三、再读课文,理清行文线索 1.认真读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写草原这篇文章的。读书时,一定要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和同学们交流一下,作者是怎样安排这篇文章的行文线索的。.word.zl.
-. 3.汇报交流结果,教师及时引导,概括容如下: 这篇文章作者按事情开展的先后顺序来写的。首先描述了一望无际的草原美景,使作者感到一种境界的美。〔板书:风景之美〕接着又展示了一幅人们欢送远方客人的隆重场面,最后把酒话别,直至用“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收束全文。 [形成文章的构造和线索,使同学们初步感知文章的写作脉络,以便于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做到有物可寻,有章可遵。] 四、精读细品,品味草原之美 1.作者老舍初到草原的感受是独特的,你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看看课文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了草原之美的?划出你认为描写优美的词句,印象深的地方多读几遍。 2.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并批注。 3.汇报交流。 .word.zl.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归纳出草原的“得意之美,自然之美,意境之美〞。重点导读并理解以下语句: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然。 A.能不能说一说“一碧千里〞在你脑海中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B.“茫茫〞是什么意思?同是写草原,为什么有的说“天苍苍,野茫茫〞老舍先生却说“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呢? 〔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向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A.翠色“欲〞流,为什么后面又说“轻轻流入云际〞,这不是很矛盾吗? B.“翠〞是什么颜色?那为什么不说绿色要说“翠色〞呢?区别在哪里?学过国画的同学能给我们解释一下什么是“用绿色渲染〞吗? C.轻声读读这句话,看看这“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在你眼前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3〕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来吟一首奇丽的小诗。.word.zl.
-. A.是什么使人惊叹?是什么使人舒服?还能用别的词语来形容这样的境界吗? B.“奇丽〞是什么意思?如果要你来吟诵一首奇丽的小诗,你会吟诵什么呢? 〔4〕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似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A.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样的情景。 B.你认为有那些草原的乐趣? 五、课件演示,再现草原之美 1.通过刚刚的交流,同学们感受到的草原之美,那么真实的草原又是什么样子的呢?你们想看一看吗?〔播放草原的有关录像资料〕 2.谈一谈,看完录像的感受。 3.指名再来读读课文,要求学生边读边结合文中的语句,想象画面的容。 4.试着把这一自然段背诵下来。.word.zl.
-. 【借助感性的画面容直观场境把学生带入情景之中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六、升华情感,滞留问题 1.同学们都谈出了真实的感受,教师也看出,你们对草原充满无比热爱之情,那么这篇课文,作者是怎样用生动的笔触表达情感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2.找一些描写草原美景的文章,课后和同学们读一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进入美丽的草原 1.复习有关词语:教师出示: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拘束、摔跤、偏西、天涯。 学生正确朗读。 2.指名背诵第一自然段。 .word.zl.
-.3.初入草原,我们有一种强烈的心理感受,那就是草原的风景之美,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作者是抓住哪些方面来写了草原的美景的? 【通过回忆,重温辽阔草原美丽风景,激发学习兴趣】 二、由景及人,感受草原的另一番景象 我们已经感受了草原的美景,其实最让人感动的不仅是草原的景美,这里的人们还非常的热情,现在就让我们再一次来到草原,感受那里的另一番景象。 自学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然后互相交流一下自己读后的感受。 汇报:这两自然段,主要写了草原人民热情迎接: ﹙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1.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很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抓住这句话感受草原的宽广和草原行车的洒脱。〕 2.像一阵风吹来似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服,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来。.word.zl.
-. 〔身着盛装是蒙古人民的一种热情的待客方式,他们策马疾驰而来,充分看出他们的热情。〕 3.寂静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也不知是谁的手,总是热乎的握着,握住不散。握手在握手,笑了再笑等等。 〔声音的嘈杂,草原的热闹,手与手的握住不放,都可以看出草原人民的热情。〕 板书:襟飘带舞策马疾驰握手不放笑了再笑 【合作交流,给予学生学习空间,培养自学交流能力】 4.同学们这种热情,真是让人感动不已,你体会到了吗?那么你能够带着蒙古人民的热情来读一读吗? 5.指导背诵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以景激情用情品读情景一致】 三、情感升华体会蒙汉情深.word.zl.
-. 1.多么美丽的草原之景!多热情的草原人民呀!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感受他们把酒话别的冲动场面。 2.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相互交流。 3.全班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点拨: 〔1〕主客见面时热烈欢跃的场面。引导想象:如果你是其中一员,你会说什么,做什么? 〔2〕主人用富有草原特色的食物招待宾客。客人会怎样感? 〔3〕干部和老翁这些有身份的人给客人敬酒。说说你的祝酒辞。 〔4〕鄂温克姑娘给客人唱歌,小伙子表演赛马摔跤等。用自己的话去赞美他们。 〔5〕投影出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你怎样理解这句话?你从这句话中又读出了什么? .word.zl.
-.4.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场面。要求读出自己的体验和个性的理解。师生评议朗读。 四、品味全篇总结写法 1.直抒胸臆: 2.精描细写: 3.写实质朴不加雕琢: 五、回忆情境置留作业 如果你就是随从老舍先生一同进入蒙古草原的其中一位,那么,步入此情此景的你,当时会有怎样的心情呢?拿出你心中的彩笔,尽情释放,写出你的感受,好吗?请课后认真完成。 练习设计 1.给下面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填在响应的扩号里。 疾〔1〕疾病〔2〕痛苦〔3〕痛恨〔4〕急速猛烈.word.zl.
-. 群马疾驰〔 〕疾恶如愁〔 〕疾风知劲草〔 〕疾苦〔 〕 2.写出以下词语的近义词 寂静〔 〕羞涩〔 〕拘束〔 〕洒脱〔 〕回味〔 〕 3.比拟下面句子,哪句表达更具有特点,并说明理由。 走了许久,远远的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走了许久,远远的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摘录课文中打比方的句子如:“……像一条彩虹像我们飞过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能利用本文的直抒胸臆,精描细写的手法,来描写一处你喜欢的景物吗?请你试一试。记住要用上打比方的句子。 .word.zl.
-.教学建议 1.课前要求同学们通过上网或查阅有关书籍,了解草原的有关资料,如的位置、围以及当地人民的风土人情自然风光等。教师也要收集相关的图片,制成课件,给学生一些感性的东西。读一些描写草原的诗词、文章也有助于对文章容的理解。 2.这篇文章的语言优美,富有形象感和画面感,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这种语言及句式的写法,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感情朗读的指导,并结合同学们心目中的草原概况。边读边想象文中的草原画面。养成边读边想的好习惯。并能在熟读的根底上背诵课文。 3.体会文章的写作手法,并进展学习,在学习的根底上,利用本文的写法进展练笔,以到达学,并学以至用,收到学用兼得的效果。 资料补充 蒙古包简介: 历史上的蒙古民族曾经长期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茫茫草原,哪里水草丰美,哪里就是牧民的家。蒙古包,这种蒙古民族的传统住房,便成了牧民们流动的家。 .word.zl.
-.蒙古包是一种天幕式的居所。呈圆形尖顶,用羊毛毡子一层或两层覆盖。蒙古包的设计基调奇特、美观、明快。 蒙古包是游牧民族流动的家。千百年来,蒙古族以畜牧业为谋生的手段,为了寻觅水草丰美的牧场,经常需要搬迁。蒙古包恰好能适应这种需求。移场放牧时,把毡子拆下来,百叶哈那、包顶折叠起来,用勒勒车拉到新的牧地后,很快又可以支起来居住。 蒙古包是蒙古民族智慧的结晶。元代时,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游记中曾盛赞忽必烈远征及狩猎时所居毡帐的宏伟壮观。如今的蒙古包还成了具有民族风情的旅游景点的一大景观。天南海北的旅游者来到草原,都希望能住进蒙古包,喝上一碗奶茶,吃上一把炒米,再撕上一块手扒肉,来体味一下草原生活的新奇,为日后的游踪留下一段美好的记忆。.word.z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