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建德江》教学反思大洼小学:王晓宇今天的语文课,学生们学的是一首新诗《宿建德江》,内容并不复杂,孩子们很快就学会了,之后便进入到了朗读背诵阶段,学生们对诗意都很熟悉,描述也很详尽,到背诵时我便要求孩子们以多种形式背(当然我也指出了几种方式)孩子们顿时活跃起来,有的找好朋友,有的同桌合作。……有了兴趣,自然学得好。在表演时,孩子们更是各展所长,仿佛已经走入了诗的情境,有的画出了诗的画面;有的说出了诗人要表达的情感;有的积累了其他类似的诗。古诗《宿建德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是一首抒写旅途愁思的诗。诗人独自一人漂泊客乡,日暮之时,舟泊建德江上,触景生情留下这千古绝句。诗人由景及情,由情及景,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对羁旅的惆怅,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人生复杂的感受。 教学这首古诗,如果仅仅停留在“解释”上,肯定枯燥乏味、了无生趣。考虑到全诗围绕一个“愁”
字,把诗人的孤寂、愁闷、思念、困惑等复杂心情蕴含在诗中的每一个字中,有许多地方值得细细品味、反复推敲。我就想:何不在学生已能把诗读得字正腔圆、有滋有味的前提下,开启他们思维的火花,让学生先对古诗有一个整体的大胆猜想,说出欣赏后的初步感受,然后再细读推敲古诗中的每一个字词,理解意思,找到猜想的证据,小组交流后,再全班反馈,并在反馈的过程中,结合感情朗读,最后,我再把学生带入诗的意境之中,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感悟诗人的情感,并通过感情的朗读来表达自己独特的感悟。为了升华情感,在拓展中,我利用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诗人羁旅中的惆怅,思念,体味人生坎坷的复杂情感。 基于自己这样的理解和思考,我又结合多媒体来辅助自己的教学,不管是在画面的选择上,还是音乐上,都紧紧围绕诗的意境和情感,体现出一个“愁”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