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出版社四年级(下册)畅言教育《宿建德江》教学设计第三中学张老师◆教材分析《宿建德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代表作之一。这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诗,是唐人五绝中的写景名篇。作者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边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因而以舟泊暮宿作为自己的抒发感情的归宿,写出了作者羁旅之思。◆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3个生字,理解这首诗的内容。【过程与方法目标】互相交流理解古诗的意思,想象古诗的意境。【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诗人所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借景抒发忧愁的情感。◆教学重难点◆用心用情服务教育
长春出版社四年级(下册)畅言教育【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明确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充满忧愁的情感。【教学难点】边读边想象画面,品词赏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设疑,引入新课:春晓的作者孟浩然特别喜欢写山水、写风景,《春晓》写的是春天的花鸟,接下来我们要学的一首诗写的是傍晚江面上的景色。有一次,在孟浩然41岁的时候,他远离开了自己的家乡,在外地流浪,经过建德江的时候,天色已晚,他停下了船,特别想念自己的家乡。于是,他的心情很不好,拿起笔写了一首诗,这首诗的名字叫——《宿建德江》。二、介绍作者背景,初步感悟:1、感悟背景《宿建德江》是一首书写旅途之思的诗。诗人因求仕失败而漫游于吴越之时。此前,孟浩然一直在鹿门一带隐居,希望走以隐求仕的道路,但未成功。公元730年,诗人告别隐居生活,踌躇满志地来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想实现为国效力的政治抱负,结果科举未中,他孤身一人失意东归,漫游吴越。面对迷蒙的江中小洲,诗人又难免产生理想幻灭之痛、前途暗淡之忧。2、感悟作者:孟浩然(689--740)是唐代第一个大量写山水田园诗的人,存诗260多首,多为五言律诗。孟浩然的山水诗多是写他故乡襄阳的名胜,象《秋登兰山寄张五》、《夜归鹿门歌》、《江山思归》等,将襄阳的山水、烟树、新月、小舟描绘得平常而亲切。他的田园诗数量不多,但生活气息浓厚,如《过故人庄》、《游精思观回珀云在后》等,农家生活的简朴,故人情谊的深厚,乡村气氛的和谐,都给人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他的一些小诗,如《春晓》也写得含蓄清丽、韵味悠长。 3、感悟生字用心用情服务教育
长春出版社四年级(下册)畅言教育品读课文:同学们仔细读读这首诗,扫清生字障碍。宿渚暮4、教师配乐朗读诗文。三、品读课文,深入感悟:1、走进注释【明确】移舟:漂浮的小船。泊:停船靠岸。烟渚:弥漫雾气的沙洲。客愁:为思乡而忧思不堪。客:指作者自己旷:空阔远大。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近:亲近。2、走进诗意移舟泊烟渚,把小船停靠在雾气弥漫小洲边,日暮客愁新。夕阳西下漂泊的旅客更添惆怅。野旷天低树,原野空旷天幕低垂在树林后边,江清月近人。江水清澈倒映出明月伴我身旁。3、整体诗意感悟。(1)移舟泊烟渚,可以感悟到什么?【明确】把小船停靠在雾气弥漫小洲边“移舟”即移动小船;“泊”指停泊夜宿;“烟渚”,烟雾朦胧的小洲。这一句点了题,介绍了诗人观赏景物的立足点。(2)日暮客愁新,可以感悟到什么?【明确】夕阳西下漂泊的旅客更添惆怅。用心用情服务教育
长春出版社四年级(下册)畅言教育“日暮”即黄昏时分,“客愁新”是指诗人客居他乡,增添了忧愁。这句写了诗人欣赏景物的心情。(3)野旷天低树,可以感悟到什么?【明确】原野空旷天幕低垂在树林后边,第三句写江边的远景。诗人站在船头,极目远眺,旷野中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林还要低。(4)江清月近人可以感悟到什么?【明确】江水清澈倒映出明月伴我身旁。第四句写江中的近景。江水清澈,倒映在江中的月影,似乎更加靠近船上的诗人。(5)感悟这首诗的写作特色。【明确】这是一首刻划秋江暮色的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表现了诗人的旅愁。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诗中虽不见“愁”字,然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全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颇有特色。三、再读诗文,读中品悟:1、划分节奏,品悟感情。【明确】宿建德江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2、这首诗的思想感情是什么?【明确】诗人通过写暮宿建德江畔所见之景,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以及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忧愁之情。3、教师范读4、配乐齐读。男生读,女生读。五、拓展延伸1、多音字组词宿sù(住宿)xiǔ(一宿)2、“日暮客愁新”的“愁”在诗中起什么作用?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的基调。用心用情服务教育
长春出版社四年级(下册)畅言教育六、课堂总结:学习了本首古诗我们已然成为了孟浩然的知己,朋友,我们已然体会到了他在日暮时分“人在江中、心随月去”的满怀愁绪。让我们这份愁情托付江中的月儿,通过我们的背诵,以解他愁肠百转的孤独与寂寞。七、布置作业:1、背诵这首古诗。2、把《宿建德江》改写成一个小故事。◆教学反思略。用心用情服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