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下册23.古诗二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案苏教版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1个生字,理解古诗词句的意思。3.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之时的奇特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美。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目标:1.知道诗的大致意思。2.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3.感受作者对西湖忽雨忽晴的景色赞赏之意。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谈话导入 1.提问:你们见过夏天的阵雨吗?谁来说说当时的情景? 2.引入诗题:今天我们来学习宋代诗人苏轼写的一首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看看他是怎样写夏日忽雨忽晴的天气的。(板书并领读课题,注意停顿) 3.读了这个题目,你们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知道“六月二十七日”是写这首诗的时间,此时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经常回有阵雨或雷雨出现。地点在望湖楼。)4.解疑:“醉书”,在似醉非醉的情况下写的诗。5.介绍作者。二、自由阅读,理解诗意1.自读朗读,读准字音,提出疑问。2.解疑、教学生字:翻墨——像黑墨一样的翻滚 跳珠——活蹦乱跳的珠子3.学生尝试理解诗句的意思。1)天空中的乌云,想泼翻了的黑墨水一样地散开来,还没有把整座山遮住。
2)白色的大雨点像珠子一样,胡乱地往船上直溅直跳。3)忽然刮来一阵大风,把满天乌云吹的无影无踪。4)望湖楼下的水颜色和蓝天颜色一样。三、细读品位,体会感情1.思考并讨论:1)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写的是什么?2)我们可以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3)这首诗哪些地方用了比喻?2.诵读全诗,体会天气变化之快。3.设想当时情景,当一回诗人,吟诵《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四、看图说意,加深感悟。1.仔细观看插图,思考:图上画的是雨前、雨中还是雨后?、(右上角插图画的是雨中,下方插图画的是雨后。)2.用自己的话讲述全诗的意思。附送: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下册23.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苏教版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1个生字,理解古诗词句的意思。3.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之时的奇特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美。课时安排:2课时第二课时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感受古诗语言文字的魅力和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力。 3.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教学重点: 反复吟诵,想象画面,感悟诗情。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感知 1.杭州西湖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那儿一年四季风光如画,景色宜人。让我们一起去饱览一番。(映示画面) 尤其是夏日的西湖更是让人留恋往返,心旷神怡。(定格画面)望着这景象,我情不自禁想起了杨万里的两句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出示诗句,指名朗读。这可是两句脍炙人口、千古传诵的名句。今天就让我们认真研究研究这两句诗好吗?围绕诗句可以研究什么?怎样研究?二、自主探究,理解感悟 1.请同学们充分利用拥有的资料围绕诗句的背景、作者、意思、表达的感情等方面认真研究,比谁获取的信息多。 2.交流研究成果: 作者介绍杨万里。 题目指导读课题,在读中理解题意 出处采用各种方式组织学生朗读古诗 3.重点研究三四两行为什么脍炙人口? (1)启发学生想象画面,描绘画面,感悟荷叶的茂盛荷花的艳丽。欣赏荷叶组图,指导朗诵。 (2)体会一碧一红荷叶和荷花的相互映衬,美不胜收。 (3)体会语言的对仗工整。 两行诗十四个字就把满池的荷叶荷花送到了我们面前让我们置身于西湖岸边,使我们浮想联翩,令人惊叹!难怪诗人脱口而出…… (4)指导朗诵,想象画面,体验古诗的意境。 4.看书鼓励学生质疑。 (1)引导学生修改完善书上插图。 (2)引导学生研究《杨万里与荷花》,补充三首杨万里写的有关荷花的古诗。 (3)引导学生开展研究这首诗与其他送别诗比较研究,补充其他送别诗。三、布置作业
小学教育资料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第5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