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畅言教育《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材分析《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苏轼谪居杭州期间创作的一首七绝,描写的是乍雨还晴、风云变幻的西湖景象。表现作者对西湖雨景的喜爱之情。◆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古诗词文化的魅力。【过程与方法目标】1、进行适当的拓展,学习品析诗句,自主朗读表达情感;2、理解古诗词句的意思。【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借助阅读想象,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之时的奇特景象;2、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借助注释,通过自学,逐字逐句解释,理解诗意,学会背诵。用心用情服务教育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畅言教育【教学难点】注意古今词义变迁,理解诗意。◆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熟读并背诵诗歌;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作者苏轼的资料。◆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是苏轼写西湖的名篇之一。今天我们将学习他的另一首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看看他是怎样写夏日忽雨忽晴的天气的。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代表作品:《念奴娇 赤壁怀古》、《江城子 密州出猎》、《水调歌头》等。 2、题解:题目点明了写诗的时间、地点和写诗时作者的状态。6月27日苏轼在西湖边的望湖楼上醉酒题诗。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诗,教师提示要发音正确、吐字清晰。 指名读(指导发音“遮”、“卷”) 再指名读(提示诗的节奏) 学生点评后,教师小结:读诗不仅要读得正确,还要读出节奏,诗韵,这样读诗就叫“有板有眼”,还想读读吗? 学生自由练读。 2、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读了这么多遍,相信同学们也一定有所发现,接下来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一读,结合你的发现想象下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师范读,生想象画面) 交流:你看到了什么样的情景?(这是场急雨,黑云翻滚、雨大用心用情服务教育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畅言教育风大,来得快去得也快)苏轼也和你们一样看到了这场来去匆匆的骤雨,可他却抓住了每个精彩的瞬间,将它们一一呈现在我们眼前,写得多么精妙啊!请同学们再身临其境读读,找出你最欣赏的诗句,写下你的感受。 四、精读课文,深入感悟:1、“黑云翻墨未遮山” 这个“翻”字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翻滚、涌动、云翻墨滚……)这句中的 “遮”是个生字,你能用“遮”组成哪些词语呢?(生组词)诗中什么遮什么? (乌云遮山)下雨前遮住了吗?(没有)你是从哪看出的说说你的理解。 这样翻滚来势汹汹的黑云却都来不及遮住山头,这场雨来得还真是够快的了。 2、“白云跳珠乱入船” (1)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呢? (看到了雨很大)从哪里感受到?(“乱”字)乱字还能让你感受到什么?(雨急)急到什么程度?乱到什么程度?(2)播放“骤雨”的视频: 看到这个画面,你会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样的雨啊!(倾盆大雨、狂风骤雨……)诗人在诗中是怎么形容的?(白雨跳珠)你喜欢哪种? 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影像,想象“像跳珠样的雨是什么样的”,并在反复的读中对比自己的想法和诗人的表达方式,感受“跳”字中蕴涵着雨大而急以及作者对雨的喜爱之情。” 3、“卷地风来忽吹散” 过渡:黑云翻滚,骤雨狂袭,这时风也不甘示弱,读一读,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风?(突然,风狂)我们还学过带有“忽”字的诗句吗?(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忽”字让你感受到什么?(雪来得快,下得大)还有其他带有“忽”字的诗句吗?(“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忽”字中感受汪伦踏歌相送的突然及让李白感受到突如其来的惊喜)……通过勾连学过的诗文,引导学生体味“忽”字之妙,再联系本诗,体会出本诗中这场狂风的急,更深一层地感受狂风过后,西湖景色美带给诗人的享受! 4、“望湖楼下水如天” “忽”字给李白带来了惊喜与感动,也给苏轼带来惊喜了吗?用心用情服务教育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畅言教育(因为苏轼看到了“望湖楼下水如天”的美妙情景,齐读这一句) (播放背景音乐《赞西湖》)云散了,风停了,雨止了,这时站在望湖楼上的“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色?(引导学生通过换位想象,描述雨后西湖碧水如天的景色,感受景美。) 此情此景怎能不让人陶醉,钟爱西湖的大诗人苏轼又一次醉了,这回他是醉在了西湖的景中。五、课堂总结:诗人在西湖望湖楼上边喝酒边欣赏西湖的景色,结果被西湖一场急雨后美丽的景色陶醉了,写下了这首诗,诗人被陶醉了,今天你们也被陶醉了没有呢?六、布置作业:1、背诵这首诗;2、理解诗人对西湖雨景的喜爱之情。◆教学反思略。用心用情服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