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一、导入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的十景之一——曲苑风荷(板书)的美丽景致被一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描绘得仿佛就在眼前。西湖自古就是无数文人雅士流连之地,除了曲苑风荷外,还有许多景点呢!如“三潭映月”“断桥残雪”等等。有一处或许大家早已知晓了,就是“苏堤春晓”(板书并出示)。你知道“苏”指的是谁吗?(板书:苏轼)苏轼在杭州时也写下了许多关于西湖的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首诗。(出示)二、学习古诗(一)了解苏轼1.课件演示,认识苏轼及其书《中山松醪赋》、画《枯木石竹图》。2.相信同学们早就读过他的作品了,能考考你吗?一定难不倒大家的。3.(出示考考你)你能说出右边的诗句出自于哪首诗或词吗?4.(指名说)齐读诗句。(二)理解诗题1.从诗题中你知道什么?时间:六月二十七日。这实际上告诉我们当是已经是——(板书:夏季)地点:望湖楼。(出示望湖楼)师:当时那里是一座观赏西湖的茶楼。(板书西湖)还有吗?(醉)是酩酊大醉还是略有醉意,我们还不得而知,也许学习过全诗后,有新的理解。2.“书”是什么意思?(写)写的是什么呢?让我们走进这首诗。(三)疏通诗句1.指名读诗,纠正字音。2.读诗要读出节奏,就要注意停顿。不能把诗句读破。再指名读。3.读诗还要读出韵味,老师向大家推荐一种读诗的方法,叫“四声读诗法”,也就是第一、二声要稍微把声音延长,第三、四声要短促些,这样读起来才会抑扬顿挫。听老师读,同学们再读读。指名读。4.藏着一个生字,把他找出来学习一下。(遮)“遮”是半包围结构,注意走之儿里面的笔画,(师板书、生空书)能组个词吗?(四)理解诗意1.这里“遮”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读第一句。(遮:遮住、盖住……
)什么遮住了什么?(黑云遮住了山峦)2.什么样的黑云?(点出“翻墨”)为什么不用“黑云如墨”,而用“翻”字?(板书:云翻)3.同学们,一句诗就是一幅画卷,一幅生动的画卷,“黑云翻墨”这四个字就让我们看到了黑云从空中压下来不断翻滚的画面,相信同学们也一定可以从诗句中看到那生动的画面。4.学生自由读诗,说说你从诗中看到了怎样的画面。5.指名说,师及时点拨出重点字的理解。板书:雨泻风卷天晴6.作者仅仅抓住“黑云翻墨”和“白雨跳珠”来表现西湖暴雨。那么请同学们展开想象,暴雨中的西湖会是怎样的风景呢?(指名说后指导朗读)7.正当暴雨如注,欲摧毁世间万物之时,“卷地风来忽吹散”,忽然吹散了什么?(黑云)吹走了什么?(暴雨)又吹来了什么?(晴朗、晴日……)8.点示“水如天”水如天一样的——(碧蓝、清澈……)9.暴雨后的西湖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致呢?请同学们展开想象,描绘一下你脑海中浮现的画面。(天空的湛蓝、荷花的摇曳、湖面的游雨、枝头的鸣鸟……)(指名说后指导朗读)10.如果让你给苏轼所描绘的画面取个名字,你会取什么名字呢?11.齐读全诗。12.总结:夏天的西湖,忽而阴,忽而晴,忽而风,忽而雨,千姿百态,分外迷人。这首小诗就是描写乍雨还晴、风云变幻的西湖景象的。这样的景色怎能不勾起苏轼的诗兴呢?现在再来看诗题,你对“醉”字有了怎样的理解呢?(板书:醉)13.师:苏轼醉于酒,更醉于西湖山水,触景生情,即景而赋。写下这脍炙人口的千古佳作,让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去感受苏轼的陶醉之情。三、拓展延伸1.中国有句话叫“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的园林精致秀气,蜚声海内外;杭州的西湖则如一幅舒展的画卷,任意泼墨,淋漓潇洒,苏轼对杭州西湖可谓偏爱,这种喜爱之情可以从这首诗中窥见一斑。(出示:《饮湖上先晴后雨》)2.同学们先读读这首诗,把诗句读正确、读通顺。(指名读)3.这首新诗也许同学们还不太懂。老师把一些深奥的词语解释注在下面,同学们借助解释,一边读一边想像苏轼描绘的西湖风景。(点击,出示词语解释)4.师大致讲解诗意后让学生朗读。5.苏轼在杭州任了五年的知州,他疏浚西湖,成就了“苏公堤”
的美名。他热爱西湖,他的名字是西湖最好的名片,他与西湖有着不解的缘分。让我们再来读读这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陶醉在苏轼为我们描绘的美丽的西湖风光之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