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第一课时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教材简析: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两首诗的优化组合,相映成趣,相得益彰。诗题内涵丰富:点明时间、地点、事件和心境,信息量大。两首诗同写六月的西湖景色,各具特色,各有风格。表现出诗人敏锐的观察感受能力,形象生动的想象能力和高超的遣词造句能力。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为宋代大诗人苏轼所作,这首诗描写了夏日西湖上一场来去匆匆的暴雨。第一句写黑云翻滚,第二句写大雨倾盆,后两句写雨过天晴。大自然变化多么迅速,诗人用笔又多么神奇。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为宋代杨万里所作,写的是晴好天气下西湖中莲花的壮美。前两句议论,后两句写景,景在议后,目的是突出景美。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个生字,理解古诗词句的意思。 3、借助阅读想象,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之时的奇特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的思想感情,背诵古诗。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网站: flash/2015.htm:古诗播放)欣赏范读。 二、初读指导 1、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 2、标出停顿的符号,画出不理解的问语。 3、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读古诗,相机正音。 (2)指名画出停顿。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3)自读古诗,读正确。 (4)指名读古诗(男女各一)。 三、复习学古诗的方法 1、还记得我们学古诗的四步法吗? 第一步:释诗题; 第二步:知诗人; 第三步:明诗意; 第四步:悟诗情。 四、用四步法学习《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一)课堂交流。 1、释诗题: 望湖楼:在杭州西湖边。 那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怎么理解呢? (写作诗的时间、地点和心情,六月二十七日在望湖楼被美景深深陶醉了写的诗。) 2、知诗人: 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眉州(今四川眉山县)人。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3、明诗意: (1)哪些词语的意思你一看就明白了。 翻墨:像墨汁一样的黑云在天上翻卷。遮:遮盖,掩盖。 白雨:白花花的大雨。 跳珠:形容雨点像珍珠一样在船中跳动。 卷地风:风从地面卷起。 (2)还有哪些不明白的我们一起来讨论。 云怎样?翻墨,乌云像打翻的黑墨水还没有遮住山。 雨怎样?白色的雨点像跳动的珍珠,杂乱地跳进船里。 风怎样?卷地而来的大风,忽然把乌云和雨点吹散了。 水怎样?望湖楼下面的水像天空一样,水天一色,一片汪洋。 (3)(点击课件:教学参考全诗讲解)理解全诗。 (4)再读读这首诗,说说诗的大致意思。(三个) 4、悟诗情: (1)创设情境(点击课件:古诗消失,看图画,听音乐) 现在,你就是苏轼,你来到西湖边的望湖楼上,看见了这疾雨急来急去的变幻景色。你来朗诵这首诗,让别人来体会这种情感。 l指名朗诵,体会情感。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l有感情地背诵诗句。 l&12下一页[感谢阅读这篇文章,..,]nbsp;指名表演背诵。 (3)再次试说诗意。 现在,你已想象出诗人所描绘的情景,体会到了诗人的感受,请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你所感受到的内容。 5、体会写法。 苏轼在写景时,是抓住什么特点来的? 景物多:云、雨、风、水、山、船、地、楼。 变化快:未遮山、乱入船、忽吹散、水如天。 动态多:翻、遮、跳、入、吹 五、小结 1、师:这首诗描写了夏日西湖上一场来去匆匆的暴雨。第一句写黑云翻滚,第二句写大雨倾盆,后两句写雨过天晴。大自然变化多么迅速,诗人用笔又多么神奇。 2、配乐齐诵全诗。 六、补充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其二 苏轼 放生鱼鳖逐人来, 无主荷花到处开。 水枕能令山俯仰, 风船解与月徘徊。 七、作业 1、完成习字册上的作业。 2、朗诵并背诵古诗。 板书设计: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上一页12[感谢阅读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