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2、学会本课的一个生字,理解古诗词句的意思。3、感受六月杭州西湖在下大雨时的奇妙景象,增强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4、体会诗人敏锐的观察感受能力,形象生动的想象能力和高超的遣词造句能力。教学重点:1、围绕“醉”这个诗眼引导学生品词析句,体会诗句语言的精秒,感悟诗的意境之美。2、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教学难点:古诗问文高度概括、精练含蓄的特点,以及时代的变迁,造成了学生理解上的困难。教学过程:一、引入正题,学习古诗。1、师:我们今天要学习是23课《古诗两首》,请大家快速默读一遍,找出两首诗的共同之处。(西湖、夏季、景色)2、师:古诗的学习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逐首学,二是交融在一起学。今天我们采用第一种方法,重点学习第一首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二、读题,解题,了解作者1、师:谁来把题目读一读,注意读准(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2、师:这是谁写的?(苏轼)谁来介绍一下(简介苏轼)今天我们就跨越900年和苏老先生相会。对于题目你是如何理解的?这个“醉”该如何解释?(似醉非醉)是不是这样解释呢?学习后我们就能知道,再来齐读题目。三、初学古诗,自己理解。教师出示学习要求:自读古诗,对照插图,自主感悟,可以小组合作学习,也可以利用好手中的工具书,待会儿我们来交流。(学生自学,初步理解诗意)四、师生交流,理解诗意。1、师:我已读了许多遍,对诗意有较深的理解,下面我就把这首诗吟诵一遍,你能从我的吟诵中听出什么?眼前浮现出怎样一幅画面?稍后我们来说一说。(师吟诵)2、学生交流对这首诗的理解,说出大体意思即可。五、咬文嚼字,感悟诗的意境美、文字美。
1、师:这首诗写出了西湖夏季一场雨的特点?猜猜这场雨下了多长时间?(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就这么风雨兼程”,这个特点能从诗中哪些地方看出来?(未遮山、跳、乱、忽吹散、水如天等)2、师:你认为哪些地方写得美,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特点?(学生之间相互讨论:比喻恰当,有声、有色、有形象、有动感、逼真可感)六、激发兴趣,吟读成诵。1、师:你会读这首诗吗?(老师出示第一句范例:黑云/翻墨/未/遮山),你能把2、3、4句的节奏感标出来吗?(学生标节奏)2、学生根据节奏读诗。3、师:这首诗写出了西湖夏雨“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特点,在诗中有几个字词表现出这个特点,如“未”,所以在读的时候要强调一下。(学生练习读)4、教师范读一遍,然后指名学生读。5、利用分组读、齐读、站立读等形式,激发学生读诗的兴趣,以至熟读成诵。6、指名诵读这首诗。七、引入“诗歌”概念,感情得到升华。1、师:古人写诗是用来吟唱的,“诗言志,歌咏情”,比如苏轼写的《明月几时有》,邓丽君、王菲唱得非常好听。现在我们就来练习一下,把这首诗谱上曲子,比如套用《天地之间的歌》的曲子就很妥切。(学生练习)2、师生吟唱。3、师:你如果真正理解这首诗的意境之美,你就能现场为他谱曲,唱出你心中的歌,谁来试一试。4、学生自我谱曲吟唱,师生评价。八、对“对子”练习。1、师:这首诗很有意思。我们来做个对“对子”练习。“黑云”对—(白雨),“翻墨”对—(跳珠),“未遮山”对—(乱入船)2、迁移:以前还见过这样的诗句吗?谁来说两句!九、课堂练笔。1、师:这是一首神奇的小诗,通过学习。你对这首诗有什么感悟,请写几句话,我们来交流一下。2、师生交流。(教师出示自己的作品: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有感:苏子笔下惊风雨,阴晴时霎亦传神。读罢掩卷细品味,又疑东坡是天人。)十、师生总结,扩展延伸。1、师:再回头看题目,这个“醉”字又作何解释?(陶醉)2、苏轼一生写下了大量的诗词,性格豪放,文笔豪放。同学们以后会学习他许多诗词,比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唐宋八大家中,苏家就占三位。苏轼六月二十七日在望湖楼共写下了五首诗,今天学习的是其中一首,同学们课后再去查一查另外四首。大家预习第二首诗,比较一下,这首诗与苏轼写的诗又有什么不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