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一首词。作者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是夏夜在黄沙岭上所见到的美好景象,表达了词人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生活,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这首词分为上阕和下阕两部分。词的上阕描写的是黄沙岭夏夜清丽喜人的景象,下阕描写了黄沙岭上轻云、阵雨的天气变化以及词人的愉快感受。二、设计理念教学遵循学生“诵读为主,自主感悟”的原则。通过读字音、读韵味、读画面、读情感这一诵读过程,创设学习词的语感境界,引导学生融入想象,自读自悟,勾勒画面,相互交流,体会意境。在多层次诵读的基础上,展示学习成果,获得更深的体验。实现“大语文”教学理念。三、教学目标1、在诵读中扫清文字障碍,重点读准多音字“转”和“见”。划分并读出词的节奏和韵味。2、边读边想,想象词中描绘的美好画面。体会作者的情感,从而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3、通过反复吟诵,品味词的意境,达到熟读成诵目的。四、教学重难点第6页共6页
重点:读好词的字音、节奏和韵味,熟读成诵。难点:结合想象,感悟画面,读出作者的情感。五、课前准备1、准备《西江月》的图片、诗词及朗诵作品。2、和学生一起收集辛弃疾的资料。六、课前谈话创设情景,知诗人教学过程:一、介绍由来,解词题师介绍词牌,引导学生理解词的题目。二、读准字音,初读词1、自读,指名读,强调多音字“转”和“现”。(出示课件,板书:音)2、读出节奏,注意音断意连三、读出节奏,品韵味1、引导学生划分词句的节奏,交流讨论,指名读。2、听朗读录音,体会读词时要音断意连。(板书:韵)3、模仿古人,读出词的韵味。四、想象画面,悟情感导:穿越时空,只需要有一双想象的翅膀,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象?1、出示第一句,学生交流汇报。导:这会是怎样的月亮啊?喜鹊被惊动会怎么样呢?第6页共6页
不写“啼”而啼自现,这真是“此句无声胜有声啊!同学们,一直以来人们为这个“别”一直在争论不休。(课件出示不同的解释)你认为是哪一种解释呢?为什么?生说到“离开”时:月光惊醒了睡梦中的喜鹊,使它离开树枝,那么这里的“别”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别”呢?好一个依依不舍的“别”啊!有感情读句。生说到“斜枝”时:正如苏轼诗中的“明月惊鹊未安枝。生说到“另一枝”时:专家认为这样诗词对仗工整。词人遣词用字除了向我们展现画面,更多的寄予一份情,让我们带着文字背后的情再读这句。2、导:小声读读整首词,你还会看到更多的画面。学生自读,汇报交流。教师启发:(1)是谁在说丰年?在说什么?(青蛙在说)稻花飘香,丰收在望,就连青蛙都在为农民高兴的唱起来。谁能读出静夜里蛙声一片的美妙。(辛弃疾在说)好一个心系百姓的辛弃疾,闻到了稻花香便会想到贫苦的百姓会因此过上丰衣足食的好日子,读出词人的这份喜悦之情。)第6页共6页
在如此美好的夏夜,你的心情怎样?想必辛弃疾此时也和我们是一样的心情。明亮的月光,惊醒的鹊儿,微微的凉风,鸣叫的蝉儿,清新的稻花香,欢唱的青蛙,这一切多么的美好,让我们一起置身于这么美好宁静的夜晚,感受着清风明月,轻轻地吟一吟吧——齐读上阕。(2)辛弃疾陶醉于黄沙道的美景之中,却不知天气已悄然发生变化。水稻扬花的时候来一场及时雨再好不过了。时刻关心着百姓的疾苦的辛弃疾看到这场及时雨心情怎么样?(高兴)这就是忧国忧民的辛弃疾呀。带着这份高兴之情读——(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只是高兴吗?(着急)对呀!他得赶紧找地方避雨,要不然就淋湿了。乌云越来越密,大雨就要来临,他找到避雨之所了吗?(出示: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什么是旧时茅店?读到这里有什么疑问吗?(既是熟悉的茅店,怎么还忽见呢?)(学生:可能太着急了,忘记这里有个小茅店。学生:可能还沉浸在及时雨的喜悦中。学生:也可能陶醉在美丽的夜色中。)正在他要找地方避雨的时候,旧时的茅店出现在他的面前,你能从哪些字中体会这份惊喜呢?一个“转”一个“忽”,这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让我们感受只有路遇急雨的人才能享有的那份惊喜。(齐读)一场及时雨,一个茅店带给词人满心的喜悦,让我们再带着喜悦之情朗读下阕。(齐读)3、夜已经很深了,辛弃疾躺在床上,闭上眼睛,(提醒学生:还有辛弃疾没有闭上眼睛哟)可心中满是欣喜,不由得轻声吟诵:……4、小结:想象的魔力真是不可思议,在想象中读词,不仅读出了一幅幅画面,还体会到了作者的一份份情思。(板书:画、情)第6页共6页
五、结合板书,总结延伸这节课,我们通过读,不仅读准了字音,读出了词的韵味,还读出了一幅画面,一份情感。运用这种方法,让我们去读更多的唐诗宋词,享受每一个经典带给我们的美好感受。板书设计: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音画读韵情课后小结:教学遵循学生“诵读为主,自主感悟”的原则。通过读正确,即读准字音、读对节奏;读韵味,即读出画面、读出情感这一诵读过程,创设学习词的语感境界,引导学生融入想象,自读自悟,勾勒画面,相互交流,体会意境。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1、讲解词牌的来历,由此让学生初步了解词的历史和文化,激发学词的兴趣。第6页共6页
2、初步了解感知词的意思。面对文本,不急于理解与分析,而是以读入手,通过自由读、指名读、示范读、展示读、表演读等形式,从而真正意义上使学生与词之间建构一种无声的对话,并真正做到读准字音,读对节奏,读出词的味道。“词”的教学重在想象、品读、悟情。在学生自主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想象,在关键处给予巧妙引导,充分把握词的基本内容,然后通过品读悟情,媒体煽情,把学生带入如诗如画的词的美好的意境之中,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与词产生共鸣。在多层次诵读的基础上,学生展示学习成果,获得更深的体验。从而实现“大语文”教学理念。第6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