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
词题之解《西江月》是这首词的曲牌名,不是题目,这首词的题目是《夜行黄沙道中》。词按字数多少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91字以上为长调,58字以上至90字为中调。这首词有50字,仍属小令,但有两段,故称双调。双调的词要注意上、下段(又称上片、下片或上阙、下阙)之间的联系
词的特点词是诗的别体,它最初是配乐唱的。词的特点在于它是长短句,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如《蝶恋花》、《渔歌子》、《扬州慢》等。不同的词牌在总字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本课的“西江月”就是词牌的一种。
作者介绍辛弃疾,南宋爱国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历任安抚使等职,一生政治清明,坚决主张抗金。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晚年一度起用,不久病卒。
其词多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但他也有清新自然的的词作。
写作背景这首词是写于辛弃疾晚年退隐江西农村之时。辛弃疾一直关心人民疾苦,常常因农民的丰收在望而喜悦,也为百姓疾苦而伤怀。
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诵读诗歌注:有的版本“桥”字为“头”,(中小学九年制义务教育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为“桥”,小学语文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课文为“桥”。
译文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月光十分明亮,鹊儿被惊醒了,从树枝上飞起,引起树枝摇曳;半夜里清风吹拂,传来声声蝉鸣。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清风送来一阵阵稻花的清香,传来一片青蛙的叫声,使人觉得仿佛是在争说着丰收年。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遥远的天边星辰稀疏,在山前下起了轻微的雨。上片写晴,下片写雨。这两句描写一场骤雨即将瓢泼而下的气象。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大雨将至,急忙避雨,本来很熟悉茅店的位置,一时竟找不到了,在“路转溪头”后才忽然见到。可以看出词人刚才是怎样的沉浸在“稻花香里说丰年”的意境之中怡然自得。
诗中情怀这首词写的是作者在山乡夜行中所见所闻。明月清风,惊鹊鸣蝉,稻香蛙声,溪流小桥,构成了一幅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图。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以及闲适的心境。
注释1.黄沙:黄沙岭,在江西上饶的西面。黄沙道:指的就是从该村的茅店到大屋村的黄沙岭之间约20公里的乡村道路,南宋时是一条直通上饶古城的比较繁华的官道,东到上饶,西通江西省铅(音:yán)山县。2.“明月”句:苏轼《次韵蒋颖叔》诗:“明月惊鹊未安枝。”3.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4.鸣蝉:蝉叫声。5.旧时:往日。6.茅店:茅草盖的乡村客店7.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社,土地神庙。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
注释8.见:同“现”,显现,出现。9.忽见:忽现,指小店忽然出现。10.西江月:词牌名11.夜行黄沙道中:题目12.丰年:丰收的年景年:年景。13.听:取听。14.天外:天边。15.溪头:小溪边。16.惊鹊:惊动喜鹊。17.溪桥:小溪上的桥头。
句解词的前两句,由六个名词词组组成,描绘出了一幅清新的乡村夏日夜景:夜空晴朗,月亮悄悄升起,投下如水的月光,惊起了枝头的乌鹊;夜半时分,清风徐徐吹来,把蝉的鸣叫声也送了过来。以动衬静,表现了乡村夏夜的宁静和优美。乌鹊对光线的变化极其敏感,月上时分,它们常会被月光惊起,乱飞乱啼。曹操《短歌行》有“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苏轼《杭州牡丹》有“月明惊鹊未安枝”.首句中“别枝”之意,一直众说纷纭。有解作“远枝”;有解作“斜伸的树枝”;有解为“乌鹊要离开树枝飞走”;有解为“乌鹊拣选树枝”;还有人解为“月亮离别了树枝”.虽然难有定论,但从一二两句对偶考虑,“别枝”对应“半夜”,“别”字当是形容、修饰“枝”的,故解释为“远枝”或“斜伸的树枝”似乎更为恰当。词人虽是夜行,却似乎一点也不着急。我们仿佛看见他不紧不慢地行走在山路上,一会儿看看明月走到哪里了,一会儿听听乌啼蝉鸣,悠闲自得。此时的他,没有需要快马加鞭的紧急公务要处理,也不用为他人的指责、诽谤而彻夜难眠。虽然遭弹劾免职,胸中还有诸多愤懑愁苦,但美丽的自然和恬淡的乡村生活替他化解了部分的愤激之情。所以,在这美好的夏日夜晚,走在宁静的山间小路上,他已经完全沉浸于清风明月之中,融于天地。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路旁的稻田里,稻花飘香,预告着又一个丰年的到来。田里的青蛙也不甘寂寞,阵阵叫声此起彼伏,连成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月光下,嗅着稻花的香味,听着蝉鸣蛙叫,轻松愉快的词人继续信步前行。抬头望空,“七八个星”挂在天边,稀稀落落,原来星星们都叫乌云给遮挡住了。突然,山前下起小雨来,“两三点雨”滴落到了词人身上。这一来,刚才还闲情逸致的词人不禁有些着急了。夏日的天,说变就变,也许一场倾盆大雨就会继之而来呢?他加快了脚步,赶着寻找避雨之所。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从山岭小路转过弯,过了一座溪桥,就在土地庙旁的树林外,一座茅屋现在词人眼前。高兴的他细细一看,竟然就是从前落过脚的那家小店!
赏析单从表面上看,这首词的题材内容不过是一些看来极其平凡的景物,语言没有任何雕饰,没有用一个典故,层次安排也完全是听其自然,平平淡淡。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却有着词人潜心的构思,淳厚的感情。在这里,读者也可以领略到稼轩词于雄浑豪迈之外的另一种境界。作者笔下这一个个画面,流露出诗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这正是作者忘怀于大自然所得到的快乐。这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光的词,读后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生活美。词的上片写月明风清的夏夜,以蝉鸣、蛙噪这些山村特有的声音,展现了山村乡野特有的情趣。词的下片以轻云小雨,天气时阴时晴和旧游之地的突然出现,表现夜行乡间的乐趣。全诗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表现了词人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这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阅读这首词,要注意时间和地点。时间是夏天的傍晚,地点是有山有水的农村田野。这首词描写的是人们熟悉的月、鸟、蝉、蛙、星、雨、店、桥,然而诗人却把这形象巧妙的组织起来,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美。 辛弃疾的这首《西江月》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鹊儿的惊飞不定,不是盘旋在一般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同时,知了的鸣叫声也是有其一定时间的。夜间的鸣叫声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鸣,而当凉风徐徐吹拂时,往往特别感到清幽。总之,“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接下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把人们的关注点从长空转移到田野,表现了词人不仅为而说丰年的主体,不是人们常用的鹊声,而是那一片蛙声,这正是词人匠心独到之处,令人称奇。在词人的感觉里,俨然听到群蛙在稻田中齐声喧嚷,争说丰年。先出“说”的内容,再补“声”的创造。以上四句纯然是抒写当时当地的夏夜山道的景物和词人的感受,然而其核心却是洋溢着丰收年景的夏夜。因此,与其说这是夏景,还不如说是眼前夏景将给人们带来的幸福。
因此下阕开头,词人就树立了一座峭拔挺峻的奇峰,运加强稳定的音势。“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的路径尽管很忘却了越过“天外”,迈过“山前”,连早已临近的那个社庙旁树林边的茅店,也都没有察觉。前文“路转”,后文“忽见”,既衬出了词人骤然间看出了分明临近旧屋的欢欣,又表达于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道途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相得益彰,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底,人玩味无穷。
《西江月》原题是《夜行黄沙道中》,记作者深夜在乡村中行路所见到的景物和所感到的情绪。读前半片,须体会到寂静中的热闹。“明月别枝惊鹊”句句话是一种很细致的写实,。乌鹊对光线的感觉是极灵敏的,日蚀时它们就惊动起来,乱飞乱啼,月落时也是这样。这句话实际上就是“月落乌啼”(唐张继《枫桥夜泊》)的意思,但是比“月落乌啼”说得更生动,关键的意味。鹊惊时常啼,这里不说啼而啼自见,在字面上也可以避免与“鸣蝉”造成堆砌呆板的结果。“稻花鲜明深刻,它把农村夏夜里热闹气氛和欢乐。这可以说就是典型环境。这四句话里每句都有声音:鹊声、蝉声、人声、蛙声,却也每句都有深更半夜的悄静。这两种风味都反映在夜行人的感觉里,他的心情是很愉快的。下半片的局面有些变动了。天外稀星表示时间已有进展,分明是下半夜,快到天亮了。山前疏雨对夜行人却是一个威胁,这是一个平地波澜,可想见夜行人的焦急。有这一波澜,便把收尾两句衬托得更有力。“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是个倒装句,倒装便把“忽见”的惊喜表现出来。正在愁雨,走过溪头,路转了方向,就忽然见到社林边从前歇过的那所茅店。这时的快乐可以比得上“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那两句诗所说的。词题原为《夜行黄沙道中》,通首八句中前六句都在写景物,只有最后两句才见出有人在夜行。这两句对全首便起了返照的作用,因此每句都是在写夜行了。先藏锋不露,到最后才一针见血,收尾便有画龙点睛之妙。这种技巧是值得学习的。
这首词,有一个生动具体的气氛(通常叫做景),表达出一种亲切感受到的情趣(通常简称情)。这种情景交融的整体就是一个艺术的形象。艺术的形象的有力无力,并不在采用的情节多寡,而在那些情节是否有典型性,是否能作为触类旁通的据点,四面伸张,伸入现实生活的最深微的地方。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它就会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了。我们说中国的诗词运用语言精练,指的就是这种广博的代表性和丰富的暗示性。
鉴赏题展开联想与想象,请用细腻生动的语言描绘“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一句所展现的画面,不少于100字。
再见谢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