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辛弃疾所写的一首词。写的是夏夜在黄沙岭上所见到的美好景象,表达了词人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生活,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这首词分为上阕和下阕两部分。词的上阕描写的是黄沙岭夏夜清丽喜人的景象,下阕描写了黄沙岭上轻云、阵雨的天气变化以及词人的愉快感受。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句子里的关键词语,能说出每个句子的意思,了解这首词所描写的情景。2、能借助图画,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难点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培养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间 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简介作者1、板书课题(出示课件1),交代:这是一首词,“西江月”是词牌,“夜行黄沙道中”是题目(出示课件2)。2、讨论题意。(1)你从课题上读懂了什么?(夜,点明时间;行,点明事情;黄沙,点明地点。)(2)用自己的话说出题意。(夜间行进在黄沙岭的道路上。)
3、简介作者(出示课件3)。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山东济南人),南宋爱国词人。著有词集《稼轩长短句》。他是我国南宋卓越的爱国词人,与苏轼被世人和成为“苏辛”,他的诗词以热情洋溢,慷慨悲壮,豪放爱国著称,但也有清新自然的词作。出生时家乡已被金人占据,一生坚决主张收复中原,统一中国。他曾造贬闲居江西上饶多年,对黄杀岭较熟悉。4、介绍写作背景(出示课件4)。这首词是写于辛弃疾晚年退隐江西农村之时。辛弃疾一直关心人民疾苦,常常因农民的丰收在望而喜悦,也为百姓疾苦而伤怀。二、初读诗词,疏通字词1、要求轻声朗读课文,要求读懂字音读通句子。2、检查自读情况。(1)指名读课文,正音。(2)练读。(3)指名读,师生评述是否正确、流利。三、再读诗词,理解句意。1、默读课文,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可借助字典理解新词,实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2、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3、集体交流。(1)指名说说词语的意思。惊鹊:鹊儿被惊醒。 鸣蝉:蝉儿鸣叫。社:社庙。
(2)指名说已弄懂的句子意思(出示课件5-8)。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月光十分明亮,鹊儿被惊醒了从树枝上飞起,引起树枝摇曳;半夜了清风吹拂,传来声声蝉鸣。稻花香里书丰年,听取蛙声一片:(1)指名说:谁“听取蛙声一片”?又是谁“稻花香里说丰年”?(2)讨论:这句话该如何解释?稻花飘香,农民们在谈论丰收的年景;蛙声阵阵,吸引许多行人侧耳细听。/在稻花的清香里,听到连成一片的青蛙的叫声,好像它们在谈论丰收的年景。七八个星外天,两三点雨山前:遥远的天边闪烁着七八颗星星,黄沙岭上下起了两三点阵雨。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过去熟悉的在社庙旁树林边的茅店在路转溪桥后才忽然见到。4、试把意思连起来说一遍。四、精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指导朗读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1)词中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2)词中流露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2、指名说。(1)词中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夏季:鸣蝉、稻花香、蛙声。)(2)词中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生活。)
3、指导朗读(出示课件9、10)。(1)轻声朗读课文,用心体会作者感情,用“/”标出停顿处。(2)指名标出停顿及重音处,在不断的朗读、体会中,不断地修改。(3)按照停顿与重音的提示,练读课文,指名读,师生评议。4、练背、指名背、齐背。五、诗中情怀(出示课件11)这首词写的是作者在山乡夜行中所见所闻。明月清风,惊鹊鸣蝉,稻香蛙声,溪流小桥,构成了一幅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图。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以及闲适的心境。六、想象练笔 拓展延伸(出示课件12)1、看图:展开联想与想象,请用细腻生动的语言描绘“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一句所展现的画面,不少于100字。2、默写本首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