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战争艺术分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三国演义》战争艺术分析

ID:958477

大小:69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2-03-1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成绩:江西科技师范学院自学考试毕业论文题目(中文):浅析《三国演义》之战争艺术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学生姓名:汪慧倩准考证号:指导教师:李昱2012年12月21日12 毕业论文诚信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浅析《三国演义》之战争艺术特色》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研究、写作的成果。论文中所引用是他人的无论以何种方式的文字、研究成果,均在论文中以明确方式表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独自承担。毕业论文作者签名:汪慧倩2012年12月21日12 目录1.引言.....................................................42.智谋天下..................................................52.1懿亮之争,斗智斗勇............................................52.2赤壁之战,彰谋显略............................................63.计与争锋.................................................83.1外交斗争—无间道之反间计......................................83.2军事斗争—心理战之空城计.......................................94.战术风云.................................................104.1后发制人—官渡之战,声东击西,以少胜多.....................104.2地利之战—夷陵之战,火烧连营,以弱胜强........................115.结束语...................................................126.参考文献.................................................1212 论三国演义战争艺术特色内容摘要:《三国演义》是一部以描写战争为主要内容的历史小说,小说对战争的描写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小说吸收和发展了《左传》描写战争的方法,它大小共计四十多场,场场写得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它能让读者充分领略惊心动魄、波澜壮阔的战斗场面,深刻感受变幻莫测、星移斗转的战场风云,获得酣畅淋漓的精神愉悦。它从多方面的矛盾斗争来展现战争的发展进程,将军事斗争、政治斗争乃至外交斗争结合起来描写,注重从宏观和侧面描写来揭示决定战争胜负的各种因素,预示战争的结局;同时对战争中精彩的场面,也不乏细致、生动的描写。特别是在决定魏、蜀、吴三国命运的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彝陵之战的描写上,可以说是精彩纷呈,在这些战局中作者突出了智慧的力量,把握了战争的焦点,洞悉了战争的变化,显示出独特的审美视角和高超的写作技巧。关键词:历史战争智慧深刻1.引言《三国演义》是一部以描写战争为主要内容的历史小说。它是以魏蜀吴三国的兴亡为线索描绘了当时一系列的政治军事斗争,作者以其生动,凌厉的笔墨描绘出了三国历史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无论是人物性格,还是历史文化都极具时代特色,三国演义中一共描绘了大大小小四十多次战争,小到军阀混战,大到王朝覆灭,作者罗贯中以战争为轴,将乱世三国70余年的历史展现的淋漓尽致。而三国演义中对战争的描写更是让读者刻骨铭心。如临其境。我们可以把它概括为六个词:丰富、深刻、生动。所谓丰富,是指他描绘出了三国战争的多姿多彩,或以弱胜强、或以强制弱、或先胜后败、或败中取胜等等每场战争都各具特点。所谓深刻,是指通过艺术描写,反应了三国的战争艺术,如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兵不厌诈、以己之长、攻敌之短等等给读者们留下了深刻启示,所谓生动,是指它的描写具体、形象、有声有色,特别是通过战争描写塑造了一系列12 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众所周知三国时期的战争其实就是各个人物之间在军事政治上的分歧,战争的爆发必定会牵涉军事与政治,二者合二为一,相互影响,三国演义中每一场战争的描写,都是以每一次政治斗争为前提而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军事斗争发生之前必定会发生政治斗争,而军事斗争永远是为政治斗争服务的,通过对各个展战役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出三国演义中的战争非常注重谋略,谁能在战略中寻得先机,谁就能在战略中取得主动权,所以说谋略在双方斗争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而在一些战争之前通常都会进行几次政治外交,其目的是为了促使有利条件向自己一方转化。在三国演义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战争有:官渡之战(第三十回),赤壁之战(第三十回至第五十回),夷陵之战(第八十一直八十四回),这三次战役最具历史代表性,他们影响着整个三国的历史进程。接下来我们就谈谈这个战中所用到的一些智谋与战略2.智谋天下古语有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战争胜败的原因,除取决于政治、经济、地理等条件外,还取决于指挥者采取的战略战术。《三国演义》在进行战争描写时,除了对交战双方的实力进行交代外,还用大量笔墨来写双方主帅之间的斗智斗勇。《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写战争的长篇历史小说,它写战争不着力写武力相斗,而更注重写智谋较量。在洋洋洒洒百万言中,写用智几乎随处可见,从而使全书增光溢彩,“瑰伟动人”。2.1懿亮之争,斗智斗勇在《三国志演义》小说中,司马懿是作为诸葛亮的第一对手出现的。正是因为有了司马懿的坚韧不拔、锲而不舍,最终使诸葛亮的北伐大业惨遭失败。最后诸葛亮“秋风五丈原”,实际上是死于跟司马懿的对抗当中的,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与司马懿之间的军事较量则将三国演义所描绘的战争艺术完美表达。如“诸葛亮造木牛流马”和“上方谷司马受困”中诸葛亮和司马懿之间的相互斗智。在首回合较量中,司马懿识破诸葛亮的“声东击西”12 之计,大败蜀军。而在接下来的较量中,司马懿使诈降计反被诸葛亮识破最终大败。前两回合,两人互使诈计,各有胜负。第三次较量时,双方费尽心思,使出浑身解数。将整个战争色彩推向高潮。先是司马懿为消耗蜀军粮草而坚守不出。到诸葛亮在察看了上方谷地形后,想到破敌之计。秘令手下造木牛流马,用来运输粮草。司马懿得知后,派人劫得数匹木牛流马,用来运送己方的粮草不想正中诸葛亮下怀,粮草被蜀军截去。而当司马懿前去救援时,又中伏兵,狼狈而逃,且差点丢了性命。此后司马懿变的更加小心翼翼,只与蜀军对峙而不出战。在此情况下,诸葛亮又生一计,先是故意让魏军多次劫得蜀军粮草,使魏军上下麻痹轻敌,接着又派人散布他不在祁山的消息。司马懿大喜,一面派人攻打祁山大营,一面领兵去上方谷“烧其粮草”,结果自己险些命丧上方谷,不但没攻得蜀军祁山大营,反而丢了自己的渭南大营,并且“十伤八九,死者无数,余众奔过渭北逃生。”这些都生动反映了双方在战争中的斗志斗勇,足智多谋。司马懿采取的战略决策是:战略上防守,战役中固守。他相信自己最后会赢,所以从不担心在战争过程当中一次又一次地输。司马懿不停地在和诸葛亮“磨”,你来硬的我就来软的,你进攻我就守,你撤退我就追,反正我粘着你。若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牛皮糖”战术:打不赢也打不垮,你急我不急,粘你没商量。所以,“六出祁山”形成一种僵持的局面。在这个僵持阶段里,由于诸葛亮神机妙算,司马懿屡战屡败,但又屡败屡战。司马懿总是不会败到一败涂地,总是能够保存自己的实力,继续跟诸葛亮抗争,打持久战等等这些都体现出了他们的智谋。2.2赤壁之战,彰谋显略“赤壁之战”是小说精彩部分之一。它作为一个完整的历史故事,是罗贯中根据《三国志》有关篇章记载的史料着意剪裁,组织润色而综合写成的。作者匠心独运,设计精巧。主要写了魏、蜀、吴三方为了各自的利益,在赤壁地区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战。大战之前,三方却先进行了一场奇智异谋的较量,它启示人们:智术在政治、军事、外交斗争中的重要作用.一、诸葛亮“隆中奇策、联吴抗曹”的战略方针曹操平定北方之后,便挥师南征,荆州刘琮束手投降,刘备兵败当阳,东吴上下人心惶惶,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诸葛亮建议刘备开始实践其战略大计:联吴抗曹(见42回)。“联吴抗12 曹”’的目的是促成三国鼎立的局面。这是诸葛亮在分析了天下形势后提出的图兴汉室的根本大计.早在隆中时,他就向刘备分析说:“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先取荆州为家,后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38回)刘备只有取代庸弱的刘表、刘璋,据荆、益二州,先造成三国鼎立的局面,才有可能图兴汉室。这也被后人誉为“千古奇策”。众所周知它是一场“以少胜多以劣敌优”的经典战例。赤壁战争之前,已在北方的军阀混战中,破陶谦,平张绣,擒吕布,灭袁术,败袁绍,击乌桓,纵横天下,已经基本上统一了北方。接着又乘势挥师南下,一路势如破竹,荆州不战而降,刘备节节败退。当曹操以八十三万大军逼近长江、挥师江南的时候,与其对抗的孙刘联军仅有五万人马,但最终的结果却是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操,这场战役的描述可以概括为以智取胜。因为这次战役虽然用了八回的篇幅铺写,但真正的战场厮杀却只有一回,其他几回都是人物间计谋智慧的比拼。二、周瑜黄盖“苦肉诈降、东风助火”的战术诸葛亮草船借箭以后,又不谋而合地与周瑜一起提出了火攻曹操水旱大营的作战方案。恰在此时,已投降曹操的荆州将领蔡和、蔡中兄弟,受曹操的派遣,来到周瑜大营诈降。心如明镜的周瑜又装聋卖傻,将计就计,故意接待了二蔡。一天夜里,周瑜正在帐内静思,黄盖潜入帐中来见,也提出火攻曹军的作战方案。周瑜告诉黄盖:他正准备利用前来诈降的蔡中、蔡和为曹操通报消息的机会,对曹操实行诈降计。并说:要使曹操堕于诈降计,必须有人受些皮肉之苦。于是周黄二人便上演了一出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好戏。另外,周瑜等虽然确定了火烧战船的作战方案,但曹操水军战船各自独立,一船着火,他船尚可以迅速离去。为了为火攻创造更有利的条件,周瑜又巧妙地让庞统潜至曹营,为曹操献上了将战船拴到一起的“连环计”。最后巧借东风,黄盖诈降,深入曹营,曹军战船一时俱燃,因各船已被铁锁连在一起,所以水寨顿时成为一片火海。大火又迅速地延及北岸的曹军大营。危急中,曹操在张辽等十数人护卫下,狼狈换船逃奔北岸。孙刘的各路大军乘胜同时并进,曹军被火焚水溺、着枪中箭而死的不可胜数,曹操本人也落荒而逃。周瑜、黄盖的“苦肉计”、“诈降计”,至此取得重大成果,它是孙刘联军取得赤壁大战胜利的重要计谋之一。12 3.计与争锋战争不但是军事实力的较量,也是战役谋略的比拼。我国古代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战争史。在《三国演义》中,无论是其描写的军事斗争、政治斗争还是各种人际关系,都大量运用了各种计谋。正所谓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前人从战争中总结出了各种谋略形成了三十六计,而读《三国演义》能使人增长智慧,就如我们现在所知道的日本的商业界把《三国演义》列为必读书类,将其中的战争谋略运用到商界中而大获收益。所以说用心去读三国演义,便可收获其中的一些计谋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从此处得可知有心者可以好好利用其中的一些计谋来助于自己。而我们在三国中可以看到那些谋士无论是在外交斗争、政治斗争还是在军事斗争中都采用了一些小小的计谋来帮助自己解决一些不必要的损失,甚至能够帮助自己在战场上由败转胜。3.1外交斗争—无间道之反间计其中就以“反间计”来举例子,通过查找资料可得知它主要有二方面的含义:一是巧妙地利用敌方的间谍为我方所用,一是当敌方某个将领对本方构成威胁时,故意捏造他为我所用的假证据,以离间对方领导层内部之间的良好关系,使敌方高层最终舍弃这个将领,为我方拔去“眼中钉”。孙子说,“知之必在于反间,故反间不可不厚也。”,唐人杜牧在《十一家注孙子》中说,“敌有间来窥我,我必先知之,或厚诱之,反为我用;或佯为不觉,示以伪情而纵之,则敌人之间,反为我用也。”。三国演义中反间计被使用多数,例如:周瑜假书赚蒋干(这个智谋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三江口曹操折兵群英会蒋干中计”。)周瑜是江东孙氏集团中一个足智多谋的将领。他用反间之计,一举除掉了曹操手下两个得力的水军将领。即使曹操这个足智多谋的人才也有所准备,但是通过周瑜的一番用计,他们也无从知道,蒋干当初是周瑜的“青梅竹马”矫情颇厚,现在他成为了曹操的帐下幕宾,这次他主动请命无非就是祥和;周瑜心中有数就有意封住蒋干的嘴,声称:”老同学见面,但须朋友之情,不言军旅之事,又言者便当即斩首。”12 我们知道这其中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周瑜便让自己的干将夸赞他,让他无法说出由来,周瑜故装作大醉,倒床就鼾声如雷,而将干没有完成任务,便无法入睡,便偷看了周瑜原先放置好的投降书,这时蒋干就把投降书偷取给了曹操看,曹操还不知缘由就将自己的两名干将(蔡琩、张允)给杀了。不知是该说蒋干笨还是曹操蠢,也许是周瑜精。在这一回合,周瑜的确是干了一个漂亮仗,既展现了自己的才华,同时也出尽了风头。当然也不否认,在这一回里,从开头到结尾,周瑜一直想算计诸葛亮,而到麋竺见刘备,也是含着一股乐气。就像周瑜说的那样:玄德世之枭雄,不可不除。吾今乘机诱至杀之,突为国家除一后患。可见他的心肠狠毒。回过以来看蒋干,是该说他自以认为是呢?不说也是,他就是一个唯利是图的小人,只会耍些小聪明,以为能满天过海。殊不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结果是一事无成。而曹操呢,也许会说他是奸雄,明知犯错却死不承认,乃调众将众日:“二人怠慢军法,吾故斩之。”当然不说也明白,大家心知肚明,他只为自己找了一个借口,就把这事推得一干二净了。真的是应了他那自经典名语:“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后人为此事而嗟叹。3.2军事斗争—心理战之空城计空城计是三十六计中第三十二计,空城计是一种心理战术。在紧急关头,以大胆的冒险行动来造成敌人错误判断,常能达到排难解危之目的。“空城计”中所含的这种谋略思想,古人不仅用于守城,也用于敌众我寡的遭遇战。作为一种心理战术,它不是用实力战胜敌人,而是透过研究敌人主帅的心理活动,以谋胜敌,惊退敌兵。诸葛亮巧用空城计,这个智谋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主要写了司马懿带领十五万大军朝西城打来,这时诸葛亮身边只有一些文官,五千兵中有一半是运粮草的,在敌我实力悬殊的情况下,诸葛亮巧用空城计,吓得司马懿军队后退四十里。文章通过对人物动作、语言的描写,表现了诸葛亮知己知彼、胆大心细、足智多谋。诸葛亮空城计之所以可以成功巧在两个方面:一、12 司马懿的性格。司马懿生性多疑,此番见到空城心下已经不敢冒进。他自己本身性格。诸葛亮一生以谨慎著称,从不做无把握之事。而此时兵临城下,而他又在城墙上谈笑自如,不慌不忙,不合常理。若换经常冒险的人用此计就不一定成功了。空城计妙就妙在他们二人都了解对方,而诸葛亮又棋高一着,利用了这种了解,摆了这个空城计。二、诸葛亮以身试险,为了把戏演得更加逼真,诸葛亮还亲自上场担任这场戏的主角。他“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一副悠然自得的轻松神情。而这恰恰需要勇气与谋略。司马懿初闻“笑而不信”,既见则疑惑不解,而后便令退兵。所以说斗争不只是光靠自己的兵力有多雄厚,也不是光靠了解自己的兵员,而是在了解自己的情况狂之下更要了解对方的情况和他们的特点,这就是取胜之道。4.战术风云我们知道三国演义中演义了大大小小四十多场战役,各个战役的作战战术是不一样的,他们必须有着天时地利的机会,那么其中的地理环境就有着相当大的影响,不看别的战役就看看里面几个让我们熟悉的战役:官渡之战、夷陵之战这二大战役发生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之中,那么决定交战双方的胜负分别所采取的战术也就不同,特别是实力弱小的一方,如果采取了正确的战术,那么将会赢得战争的胜利。过去是如此,如今也是一样的。4.1后发制人—官渡之战,声东击西,以少胜多官渡之战是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列举的我国历史上“双方强弱不同,弱者先让一步,后发制人,因而战胜”的著名战例之一。战争的胜负取决于双方政治、军事、经济等多方面的条件,但首当其冲的是双方军事实力的较量。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实力明显不如人力物力上都占有绝对优势的袁绍,但他却以少击众、以劣势对优势并最终大获全胜,这值得我们深思啊!曹操除了能够善用人才之外,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能够利用当地的地理环境,进行精妙的战略部署以最终取得胜利。学了地理我们知道它12 发生在今天的河南、山东境内,这一带地势开阔,基本上没有什么可以凭借的隘口,官渡在黄河边上,是许都的大门,失去官渡,曹操将会一溃千里,因此,在曹操打算放弃官渡时,荀彧力主“扼其喉而使不能进”,守时待变。建安五年(200年)二月,袁绍亲率大军进军黎阳,派遣郭图、淳于琼、颜良进攻东郡太守刘延驻守的白马,刘延兵势微弱,被颜良军围困,情况紧急。四月,曹操决定率兵救刘延。他采纳谋士荀攸的建议,声东击西,先自引兵到延津,佯装渡河袭击袁绍的后方,袁绍当即分兵西应。曹操却乘机率一支精兵向东奔袭白马,颜良措手不及,被关羽斩杀,白马之围遂被解出。袁绍又派大将文丑与刘备率五六千骑步兵渡河追击曹军。曹军当时只有骑兵五百余骑,危急之中,曹操令众骑兵解鞍放马,又将辎重丢弃在袁军来的路上。不久,文丑兵到,见到曹军丢弃的马匹、辎重后,你争我抢,乱作一团。曹操见此,命其500多骑兵立即上马,向袁军冲杀,袁军顿时溃败,大将文丑被斩首。此番曹军连斩颜良、文丑两员河北名将,袁军大为震动。袁绍下令退军阳武。后又得许攸透露袁绍机密,火烧袁绍乌巢囤粮之地,失去粮草,袁绍几十万大军不战而溃,曹操遂取得决战的胜利,奠定北方霸主地位,4.2地利之战—夷陵之战,火烧连营,以弱胜强与官渡之战有许多类似之处的彝陵之战,同样处于至弱一方的东吴陆逊,却采取了与曹操截然不同的战术。彝陵之战中,双方交战的地点在今天的重庆、湖北交界处的长江上,据有猇亭、彝陵、马鞍山等关隘,俱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所,因此,陆逊要“汝等只各守隘口,牢把险要,不许妄动”。彝陵之战从章武元年秋八月至章武二年夏,历时近两年,东吴军队并没有出现当初曹军的“军力渐乏,粮草不继”现象,反而是刘备“心中焦躁”,“命各营,皆移于山林茂盛之地,近溪傍涧,待过夏到秋,并力进兵。”陆逊等的就是这一刻,诸葛孔明的话音未落,七百里蜀营已是烈焰熊熊了。毛泽东读卢弼《三国志集解》卷五十八《吴书·陆逊传》的批语说:“土石为之,亦不能久,粮不足也。宜出水流域,直出湘水以西,因粮于敌,打运动战,使敌分散,应按不暇,可以各个击破。”等等两次战役最后弱方由败转赢的例子,他们的取胜之道就是利用了当地的地理环境采取了不同的战术,所以说战争不光是靠军事实力也要靠智慧和用计谋略。12 5.结束语总之,《三国演义》的战争特色描写不仅给我们读者描绘了一幅又一幅惊心动魄、多姿多彩的画面,而且还丰富了我国古代小说艺术的宝库,对我国文学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特别是其中的一些战役的描写以及一些谋士的用计之策都大大体现了他们的智慧和勇气,也正因为这样大大加深了作品的感染力,给广大读者以巨大的艺术享受。《三国演义》中的战役大大小小正如先前调查所知有四十多次,而我以上仅对战争与智谋、用计、战术进行了简单的探讨,虽然分析的不是足够全面,但是所选战争皆为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些战役,正因它们妇孺皆知,深刻体现了《三国演义》中的战争艺术经典,也更有代表性,所以选取上述战役分析,不碍我们管中窥豹,以小见大。对于我个人来说,在写论文的过程中,让我明白要想写完一篇值得肯定的论文,就必须时常地与人交流、查阅资料和不懂得地方就得询问为什么。比如我在写关于战争的时候,不知道要写什么内容,也不知道怎么取小标题的时候,我就打电话问了老师和朋友进行了讨论。再如,我还经常去图书馆查找资料、查证找据,综合分析,在这过程中我自己也如沐春风,再一次在我们国家深远的文化历史长河中陶醉而有所得,我想我给大家分析的不仅仅只是一个个的战争艺术的范例,而是一段历史,一段值得我们去回顾并骄傲的历史;一段文化,一段值得你我记忆并传承的文化……参考文献:《三国演义》罗贯中著《三国志》陈寿著《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毛泽东著《品三国》易中天著12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