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与《红楼梦》
加入VIP免费下载

茅盾与《红楼梦》

ID:958559

大小:2.02 MB

页数:47页

时间:2022-03-1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学柃编码10390分类号1242学号201211501008密级集襄大孝硕士学位论文茅盾与《红楼梦》指导教师:乇人恩教授_作者姓名李荣牛中请学位级别:硕士学科专业:中国语言文学_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论文提交日期:2015年04月07日论文答辩日期:2015年06月10日学,位授予单位:集美大学学位授予日期:2015年06月答辩委员会主席:贲金明教授_论文评阅人: 学术诚信声明兹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本人依法享有和承担由此论文产生的权利和责任。声明人(签名时间:Xb.72保护知识产权声明本人完全了解集美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同意集美大学可以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表、传播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作者(签名):导师(签名):时间:>/欠L2么 硕士学位论文茅盾与《红楼梦》MaoDunand“DreamofRedMansion”学科门类:文学作者姓名:李荣华指导教师:王人恩教授学科专业: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学位授予单位:集美大学论文答辩日期:2015年06月10日 集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茅盾与《红楼梦》茅盾与《红楼梦》摘要茅盾是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名著,二者之间有着何种关系,即本文讨论的问题。茅盾不仅是小说家、散文家,也是一位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大家,且研究成果颇丰,尤其是对《红楼梦》的研究。茅盾研究《红楼梦》始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终其一生,从未停止过对《红楼梦》及“红学”的关注与支持,虽然他的红学专论仅有两篇,但在茅盾先生的其他论文及演讲中也曾多次提及《红楼梦》,其往来书信中亦不乏精妙的红学见解,在其创作的小说中也不难见到《红楼梦》的因子。他年轻时曾叙订过《红楼梦》,在晚年还曾作有数首题红诗,对与红学相关的人和事,他也总是给予最热情的帮助与支持。就是这样一位研究《红楼梦》的大家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与研究,故而本文将力求弥补这一不足。本文主体部分有四章,另有附录。第一章对茅盾与《红楼梦》的研究现状做全面的总结、分析,从而得出研究取得的成果以及存在的不足;第二章从分别从茅盾论《红楼梦》的艺术成就、茅盾论《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茅盾论《红楼梦》的影响、茅盾红学观的修正与发展四个部分论述了茅盾的红学观;第三章从茅盾“删削”《红楼梦》、茅盾的题红诗以及茅盾的红学贡献三方面进行写作;第四章为全文的结语。在文后附有笔者经多方蒐集、整理、加工资料而完成的《茅盾红学研究年谱》。以期对茅盾与《红楼梦》研究之不足略作弥补。关键词《红楼梦》;茅盾;红学观;题红诗;贡献;年谱I 集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茅盾与《红楼梦》MaoDunand“DreamofRedMansion”AbstractMaoDunisafamouscontemporaryChinesewriter,“DreamofRedMansions”isChineseclassicalnovels,whichis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m,that’stheproblemdiscussedinthearticle.MaoDunisn’tjustafiction,awriter,butapeoplewhostudytheChineseclassicalliterature,andresearchhasyieldedfruitfulresults,especiallyforthe“DreamofRedMansions”.MaoDunresearch“DreamofRedMansions”beganinthe1930s,theendofallhislife,neverstoppedattentionandsupporttothe“DreamofRedMansions”.AlthoughhehasmonographRedologyonlytwo,hisotherpapersandpresentationshavementionedthe“DreamofRedMansions”,thecorrespondenceisnolackofsubtletyinDreamofview,thenovelinitscreationisnotdifficulttoseethe“DreamofRedMansions”factor.Syriahassethisyouth,the“DreamofRedMansions”inoldagehasalsomadeseveralfirsttitlepoemofRed,forthepeopleandthingsassociatedwiththeDreamofRedMansions,healwaysgivethemostenthusiastichelpandsupport.Suchastudy,“DreamofRedMansions”didn’tgetenoughattentionandresearch.Therefore,thepaperwillseektoremedythisdeficiency.Themainpartofthispaperhasfourchapters,andanotherappendix.ThefirstchapteroftheresearchstatusofMaoDunand“DreamofRedMansions”todoacomprehensivesummaryandanalysistoarriveattheresultsofstudiesmadeandshortcomings;MaoDunrespectively,fromthesecondchapterof“DreamofRedMansions”artisticachievements,MaoDunof“DreamofRedMansions”.TheauthorCaoXueqin,MaoDun’stheoryof“DreamofRedMansions”effect,MaoDunRedologyoutlookrevisionanddevelopmentoffoursectionsdiscussestheconceptofRedMansionsbyMao;thethirdchapterfromMaoDun“omissions”,“DreamofRedMansions”,MaoDun'stitlepoemandMaoDunredthecontributionofthethreeaspectsofRedMansionswriting;chapterforthefulltextoftheconclusion.I’mlateraccompaniedbythepartiestocollect,collate,processdataandpreparationofthe“DreamofMaoDunChronicle.”TomakeuptheResearchslightlyofMaoDunandthe“DreamofRedMansions”!Keywords:“DreamofRedMansion”MaoDunConceptof“DreamofRedMansion”TopicredpoemContributionChronicleII 集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茅盾与《红楼梦》目录第一章绪论.................................................................1一、选题意义..............................................................1二、研究现状..............................................................2第二章茅盾红学观研究.......................................................4一、茅盾论《红楼梦》的艺术成就............................................4(一)论《红楼梦》的情节结构............................................4(二)论《红楼梦》的人物描写............................................5(三)论《红楼梦》的语言艺术............................................6(四)论《红楼梦》真实而自然的创作手法..................................6(五)论《红楼梦》的写实性..............................................7(六)论《红楼梦》对“才子佳人”小说模式的突破..........................7二、茅盾论《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8(一)论曹雪芹的著作权..................................................8(二)《红楼梦》是曹雪芹的“个人著作”...................................8(三)论曹雪芹的身世和性格..............................................9三、茅盾论《红楼梦》的影响................................................9(一)关于补作.........................................................10(二)关于续作.........................................................10(三)关于模仿和改编...................................................11(四)关于评注.........................................................11(五)关于索隐.........................................................12四、茅盾红学观的修正与发展...............................................12(一)对《红楼梦》写作技巧实用性的认识.................................13(二)对《红楼梦》中诗词曲赋的看法.....................................13(三)对《红楼梦》性质的判断...........................................13III 集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茅盾与《红楼梦》第三章茅盾“研红”二三事..................................................15一、茅盾“删削”《红楼梦》................................................15(一)“删削”《红楼梦》之缘由...........................................15(二)“删削”《红楼梦》之概况...........................................15(三)对茅盾“删削”《红楼梦》的评价....................................16二、茅盾题红诗研究.......................................................17(一)茅盾题红诗研究现状...............................................17(二)诗作解读.........................................................17三、茅盾的红学贡献.......................................................21(一)直接贡献,即茅盾对《红楼梦》的研究以及对“红学”发展所做的贡献...21(二)间接贡献,即茅盾对其他研红者的帮助与支持.........................23第四章结论................................................................26参考文献...................................................................27后记.......................................................................29附录:《茅盾红学研究年谱》................................................30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40IV 集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茅盾与《红楼梦》第一章绪论一、选题意义现代优秀的文学大师茅盾出生于古老而富有神韵的水乡——乌镇。他作为中国著名的作家、文学评论家、社会活动家,除了最富盛名的小说和散文之外,在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领域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特别是对《红楼梦》的评论与研究,应该在红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茅盾对与《红楼梦》相关的人和事也积极地给予热情的帮助和支持,其贡献在红学发展史上是功不可没的。然而学术界研究茅盾者甚夥,研究茅盾与《红楼梦》的人并不多,更有甚者,竟茫然于茅盾研红一事,故而有必要对此进行研究与探讨。综观茅盾一生,与《红楼梦》渊源极深。早在其青少年时期,对《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等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就已烂熟于心了。据说茅盾对《红楼梦》的熟稔达到了随口即诵的程度。关于茅盾能背诵《红楼梦》一事,目前流传着两种说法:其一,见于钱君匋的《书衣集》,钱君匋在茅盾去世后,为怀念友人而作文一篇,其中提到茅盾能“滔①滔不绝地”背诵《红楼梦》,让“众人十分惊讶”,并“由衷钦佩”。这一说法,为大多数学者在作文之时引用,且有出处为证,故而此说更具说服力和真实性。其二,见于徐春雷、沈海清二人文中:茅盾读书用功,记忆力亦佳,后来人们风传他能背诵《三国演义》、《红楼梦》,同学和老师不大相信。一次,几位顽皮的同学找来一本《红楼梦》,指定其中的一回,要茅盾当众背诵。茅盾知道同学们在考自己,便双手一背,头一昂,高声背诵起来。②这一说法,作者并未注明出处,笔者经多方查找亦无果,故而对其真实性持保留意见。不过,茅盾熟稔、锺情《红楼梦》的程度令人惊讶,今人很少如此痴迷这一经典名著。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是茅盾研红的初始期。1924年,茅盾发表《的奇辱》一文。此文从严格意义上来讲算不上是对《红楼梦》的研究,但对《红楼梦》的态度是显而易见的。自胡适发表《红楼梦考证》一文,考证派红学成为万众瞩目,而此时的茅盾却对《红楼梦》的小说艺术研究极为重视。1934年,应开明书店老板章锡琛之邀,本着使初学写作的人能“学一点文学的技巧”的目的,对《红楼梦》做了“删削”工作,并为这一版本的《红楼梦》作有《节本红楼梦导言》(下简称《导言》)。笔者以为,茅盾先生对红学的研究应以此为始也。建国以后,茅盾任文化部部长,虽公务繁忙,但他对红学的研究和发展情况仍十分关心。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是茅盾研红的高峰期。1963年,为纪念曹雪芹逝世二百周年而举①钱君匋.书衣集[M].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78.②徐春雷,沈海清.茅盾二三事[J]..章回小说,1998:104.1 集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茅盾与《红楼梦》办的纪念展览会也得到了他热情的帮助和支持,他还亲自撰写了新颖别致、考证详实的长篇红学论文《关于曹雪芹》,对研究曹雪芹和《红楼梦》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1973年,为鼓励吴恩裕在红学的道路上继续研究下去,作有一首七律,即《读吴恩裕同志近作曹雪芹佚著及其传记材料的发现》。在1979年《红楼梦学刊》的筹办和创刊过程中,茅盾也给了极大的关怀与支持,不仅答应做学刊的顾问,而且还亲自为学刊题写刊名。直到晚年,他还屡屡提及《红楼梦》。1980年岁首,为纪念商务印书馆成立八十周年,在北京举行了一次座谈会,此时的茅盾已年逾八旬,仍受邀参加了会议,并提出宝贵意见,并引起了海内外的共同关注,对红学的研究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该年6月,应美国威斯康辛大学之邀,茅盾于病中为此次国际《红楼梦》研讨会题写七律一首,得到了与会者的称赏,其对“红学”事业的关心与支持由此可见也。综上所述,茅盾一生都与《红楼梦》、“红学”及其相关的人和事紧密相连。虽然他对《红楼梦》多有研究与探讨,但其一生仅有两篇红学专论:一为《导言》,一为《关于曹雪芹》,其他的红学观点大都散见于各种论文、演讲以及与友朋往来的书信中。笔者将手头现有的相关资料,做一基本爬梳整理,将茅盾与《红楼梦》的研究现状做一客观分析与评述,以得出目前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研究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不足,并针对其中不足、不够、不深之处展开本文的写作,以期对茅盾与《红楼梦》的研究有所裨益。二、研究现状目前,学术界对此论题做过研究的学人并不多,目前国内外尚无专著出现;单篇论文方面,仅国内有四篇。最早的一篇是刘梦溪先生的《茅盾同志与红学》,诚如刘先生文中所言,该文是对茅盾自三十年代起对红学所作贡献的“一个粗略的轮廓”的探讨,并没有对茅盾的红学观作全面、详实的论述。需要指出的是,此文作于1981年4月10日,是“对①创办《红楼梦学刊》曾给过极大关怀和支持的沈老的缅怀与追悼”,为避尊者讳、亦为避逝者讳,故而文中对茅盾“删削”《红楼梦》的看法略显不够客观,但刘先生此文为本文的写作提供了一定的可资借鉴的写作素材。其次,是许豪炯先生的《茅盾论的小说艺术》,该文分别从结构安排、人物塑造、环境描写、语言运用四个方面对茅盾论述《红楼梦》的小说艺术进行了探讨,并称赞茅盾的论述具有“准确性”、“深切性”以及“规律性”。此外,该文对茅盾研红的论述,并未局限于《导言》和《关于曹雪芹》两篇重要的红学专论中,对茅盾在其他论文中所提及的红学观点亦有所涉及,但是整体看来,该文的论述仅从茅盾论《红楼梦》的小说艺术角度着手对其红学观进行阐释,故而不够全面。再者,刘永良先生作有《茅盾眼中的曹雪芹和——重读和》一文。刘文从茅盾的两篇重要红学专论入手,不仅能够对茅盾“删削”《红楼①刘梦溪.茅盾同志与红学[J].红楼梦学刊,1981(3):11.2 集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茅盾与《红楼梦》梦》的看法给出客观的评述,同时,还能看到从《导言》到《关于曹雪芹》茅盾的红学观有所修正,这些都是极具眼光的。但该文对茅盾红学观的论述亦只是触及某些方面时比较深刻,但不够全面,且对茅盾在其他论文及演讲中的红学观并未提及。还有一篇是我的导师王人恩先生所作的《新发现的茅盾述论》一文。该文针对《茅盾珍档手迹》中《红学札记》的发现,结合《关于曹雪芹》一文,对茅盾“论文的文献来源及其剪裁使①用文献资料的标准、方法”做了清晰详尽的勾稽爬梳,并对茅盾先生的红学贡献和在红学史上的地位做了恰当的评价。同样,该文亦是局限于对茅盾单篇论文的阐释,未涉及到其他论文与往来书信的红学观点。综上所述,当我们整体关照、宏观观察和全面反思对茅盾与《红楼梦》的研究情况时,在看到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时,也不难发现其中尚存在着不足之处,以下分而述之:第一,对材料的蒐集挖掘功夫还不够。目前,对茅盾与《红楼梦》的研究目光多集中于《导言》和《关于曹雪芹》两篇著名论文上,偶尔才涉及到其他论文及演讲中的观点,这不能不影响到评价的全面性和整体性,尤其是对茅盾红学思想前后的变化,要给予全面的关照。我们还注意到,由浙江桐乡市档案局(馆)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年出版的《茅盾珍档手迹》(全五册)中,首次披露了茅盾摘抄的红学研究资料以及论《红楼梦》的文字,目前,王人恩先生经整理、研究,已经公开发表论文,这对茅盾与《红楼梦》的研究以及本文的写作提供了有益的帮助。第二,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如:对茅盾题红诗的研究、对茅盾红学贡献的认识、对茅盾红学地位和影响的研究以及对其往来书信中提及的红学观点的研究,这些都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和研究。随着近些年来,不断有茅盾友人将以往的书信公诸于世,这些都是极其珍贵的第一手材料,不仅对茅盾与红学研究有重要作用,对整个茅盾研究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总之,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第三,缺乏系统性和集大成的研究。茅盾自三十年代以来,无论是对《红楼梦》的研究和论述,还是对红学发展的支持与鼓励,一直对红学研究有着巨大的贡献,为新世纪红学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和经验。如今,许多红学家都出版了红学著作,红学学术传记,红学研究年谱,甚至出版红学著作全编,相较之下,茅盾对《红楼梦》所作的研究及贡献等尚无专著出版,真可谓是一大缺失。以上所作反思与总结,虽然并不一定完全符合实际,在今后的一个阶段也不一定能够完全实现,但有了努力的方向和目标终究是好的。笔者作为后生晚辈,愿跟随前贤今哲共同努力,为茅盾与《红楼梦》的研究贡献微薄之力。①王人恩.新发现的茅盾《红学札记》述论[J].红楼梦学刊,2015(1):69.3 集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茅盾与《红楼梦》第二章茅盾红学观研究茅盾论《红楼梦》,有学术性的研究探讨,有随感而发的引用,其言不多,但颇有见地。他对《红楼梦》艺术成就的论述以及对《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高度评价都具有概括性、指导性的意义,对待历史上的诸多红学派别及观点也有着较为公允的态度,尤其是对《红楼梦》写作技巧实用性的认识以及《红楼梦》中诗词曲赋看法、对《红楼梦》思想内涵的认识以及对《红楼梦》性质的判断等,都经历了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从中我们也不难看到茅盾先生治学之严谨、客观、公正,见解之高端、独特、新颖。一、茅盾论《红楼梦》的艺术成就(一)论《红楼梦》的情节结构茅盾先生一向重视小说的结构,认为好的小说结构应该是“有机的”、“前后勾联”的、“疏密相间”的,他曾在多篇文章中对中国古典小说的结构做过精妙的剖析。在论述《红楼梦》的结构时,他采用了多方对比的手法,先将《红楼梦》与《水浒传》的结构进行对①比,认为“在全书整个结构上看来,《红楼梦》比《水浒》更近于有机的结构”。又将《红楼梦》与《水浒传》和《金瓶梅》等优秀古典小说捉置一处作比较,并得出结论:《红楼梦》在结构上的完整性和严密性,不仅超越了《水浒传》,更超越了《金瓶梅》。从茅盾的论述中,我们至少可以明白两点:一是相较于《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茅盾更加欣赏《红楼梦》那有机的、严密的结构,说明他十分重视小说的结构安排,这与他作家的身份是分不开的;二是茅盾论述问题的方式值得学习,如若直白的指出《红楼梦》结构的这些特点似乎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也不会引起太多注意,但通过这样一系列的对比,再得出这一结论,就显得格外的具有说服力。笔者不禁要感叹,大家手笔果真是不同凡响。我们知道,茅盾不仅注重小说结构的有机性和紧凑性,还很在意小说的情节展开,他提倡小说创作要避免情节上的“平铺直叙”。所以,茅盾也极为赞赏《红楼梦》的情节展开方式,他说:“我们有些作者似乎要使得他的作品大众化罢,就将作品写得平铺直叙,以为这样就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接着指出了“大众化”和“平铺直叙”是两码事,中国的小说也只有幼年时期是有些平铺直叙的。像《红楼梦》这样的作品“都不是平铺直叙②的”。历史事实也的确向我们证明了茅公的说法是正确的。《红楼梦》的情节安排不是平铺直叙的,但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她都赢得了众多读者的青睐;相反,为赢得读者,有意“大众化”的作品却有着适得其反的结局,这也正是《红楼梦》作者的高明之处。①茅盾.茅盾评论文集(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16.②茅盾.茅盾选集(第五卷)[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85:451.4 集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茅盾与《红楼梦》(二)论《红楼梦》的人物描写小说创作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的,任何一部小说都离不开“人物”这一要素,作为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也不例外。众所周知,《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共计四百余人。其中较为活跃者,不下百人”,无论是所谓的上等贵妇、小姐,还是低人一等的丫鬟、奴仆,可谓各具形态;而对这些人物形象进行解析,也是历来学者们津津乐道之事。茅盾先生对此论述较多,笔者将其大致分为以下几方面:《红楼梦》善于通过对动作和环境的描写来刻画人物。茅盾不仅给出具体的论述,且有例证为佐,可谓有理有据,从而对《红楼梦》的人物塑造给出了高度评价。他认为,在《红楼梦》中,像宝、黛那样的主角人物多是“用很工细的笔触从各个方面来刻画”,故而生动形象,别具一格;但对于少数人物,虽只用“寥寥几笔勾出来”亦是极为精彩的,如:“写因香囊事件而引起的搜检大观园,搜查的情节着重写了三段:一段写晴雯,一段写探春,写探春时,有写到她的一个丫头侍书,这侍书平时没有写,这时,只通过几个动作就写出了她的厉害,而且又通过她写了探春,第三段写司棋,司棋平时也很少写到,这时,通过这一段,用很少的关键性的几笔,写出了她的敢作敢当的性格”。可见,茅盾对《红楼梦》塑造人物的手法还是极为推崇的。此外,他在《关于曹雪芹》一文的注释中,还另有一番更为精妙的论述:几笔勾勒,就生动地画出一个人物形象,如小红、柳五儿是也。几笔勾勒,就写出一个人物的性格,如七十四回抄检大观园,侍书之冷嘲热讽,写其精明干练;晴雯之举动急躁,写其高傲任性;入画之哭诉实情,乃年幼胆怯;司棋之毫无惧色,已打定主意。于此可见作者既精于细节描写,也善于粗笔勾勒。昔人谓:人但知其繁处(细节描写)不可及,而不知其简处(粗笔勾勒)更不可及,——即指此等笔墨。①此外,茅盾先生还盛赞《红楼梦》把中国古典文学的这一优秀传统发展到更高峰,其青睐之情溢于言表也。说到环境对人物塑造的影响,茅盾认为:“简洁而生动的环境描写也都紧扣着人物的性格;例如潇湘馆的幽静,秦可卿卧室的洋溢着旖旎风光的陈设”。②此皆茅公之独到见解,可谓是精彩纷呈,妙不可言。《红楼梦》在表现人物个性时,也没有像其他中国古典章回小说那样,以介绍式的叙述展开写作,而是通过对人物音容笑貌、一举一动的描写,从而使得这些人物形象深深印在读者的脑海中。茅盾先生毫不夸张的表述到:“甚至可以从人物的谈话中想象出他(或她)的风采,辨别出是男是女”。他还将《红楼梦》和《水浒传》的人物描写特点加以对比,得出结论说:《水浒传》是“写完一个再写一个”③,而《红楼梦》则不然,《红楼梦》①茅盾.茅盾古典文学论文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34.②茅盾.茅盾古典文学论文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34..③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红楼梦研究稀见资料汇编(增订本)[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629.5 集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茅盾与《红楼梦》中的人物的性格是跟着“故事的发展一点一点凝集起来”的。①这一点对于有小说家身份的茅盾而言是极为吸引的。茅盾在《导言》中也曾表示过:“尽管前面写王熙凤已经很多,你自以为已经认识这位凤辣子了,然而后来故事中牵着凤姐儿的地方,你还是爱读,还是②觉得这凤姐始终是活的”。这一点,的确是其它中国古典章回小说所不具备的。遍观中国古典章回小说,但凡人物出场,必有一番对其外貌、出身、性格、经历等的描写,唯独《红楼梦》打破了这一传统,这也是曹雪芹那生花妙笔的写照。《红楼梦》的这一特点由茅盾指出,也是因为茅盾不仅是小说评论家,还是作家,故而其眼光更为尖锐、独到。(三)论《红楼梦》的语言艺术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曾说过:“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事实也确是如此,一切文学作品的呈现都离不开语言,最优秀的文学作品也往往是通过最具魅力的语言写成的,《红楼梦》的语言就是这样的。茅盾曾对《红楼梦》的语言艺术做过这样的评论:《红楼梦》的文学语言除人物对话为口语(在一定场合、一定人物的对话中,也有半文半白的),一般叙述故事,描写环境的文字大都用接近口语的通俗文言,有时夹着骈俪的句子。这也是宋、明以来民间文艺的传统,但《红楼梦》的特点是叙述文字既简洁而又典雅,干脆而又含蓄,人物对白则或口角噙香,或气挟风霜,因人而异,几乎隔房可辨其为何人口吻。③“简洁”、“典雅”、“干脆”、“含蓄”四者有其一,尚且不易,何况四者兼具。曹雪芹之如椽巨笔由此可见也。一句“化腐朽为神奇”又包含了茅盾太多的赞许之情。我们也不得不说,茅盾的这一番论述是十分准确、妥帖的。此外,关于《红楼梦》中语言的“简洁”性,茅盾在《这时代的诗歌》中称赞其文学语言“我国许多古典作品在文学语言上是异常经济的,象《水浒》、《红楼梦》、《儒林外史》等小说,往往用一二千字的篇幅,写出非常④生动的画面”。从中不难看出,茅公对《红楼梦》的语言艺术所作的论述和评价还是极为中肯、精当的。(四)论《红楼梦》真实而自然的创作手法茅盾在二十年代曾对《庄子》做过选注,对老庄思想是有一定研究的,也受到了老庄思想的影响。老庄思想的核心是追求平淡自然,故而,茅盾对《红楼梦》真实而自然的写作手法极为推崇。他认为,《红楼梦》“是没有扭捏做作的”,其写作手法是真实而自然的。相比于同类作品在写一些“饮食男女之事”时,往往故作“惊人之笔”,《红楼梦》则“不①茅盾.茅盾古典文学论文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08.②茅盾.茅盾古典文学论文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08..③茅盾.茅盾古典文学论文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23—524.④茅盾.茅盾全集(第二十一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48.6 集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茅盾与《红楼梦》卖弄这样的小巧”;也不会在结尾处留下一个“闷葫芦”引诱读者看下去,结果确是“读者却总要往下看,不能中止”。在结构上,《红楼梦》的每一回书也不是整齐的,但却让人①觉得很真实。综观我国的古典章回体小说,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作者每每结笔于故事发展的高潮阶段,且在回目末尾必有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毕竟不知⋯⋯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未知⋯⋯如何,且听下文分解”等形式的“闷葫芦”,这不得不让人想到《一千零一夜》(或称《天方夜谭》)的故事,其目的无非是引起读者的好奇心,使读者不得不去看下一回。而这样的古典章回小说的传统在《红楼梦》中却没有被“继承”,《红楼梦》的作者没有为了吸引读者而故意留下个“尾巴”,也没有为此而故作整齐的结构,因而,茅盾称赞其写作是自然的、真实的、不扭捏做作的是十分恰当的。(五)论《红楼梦》的写实性茅盾认为,尽管《红楼梦》的作者想尽办法去隐藏其写作的时代和书中人物的真姓名,但他仍是写实的,是一部写实主义的作品。他还称赞《红楼梦》是中国小说发达史上“新阶段的开始”。而这一写实性是继承了“表现在《诗经》和《楚辞》中的现实主义传统”。在《导言》里,他也表达过这样的观点:《红楼梦》“是一位作家有意地应用了写实主义的②作品”。值得指出的是,茅盾一面然盛赞《红楼梦》的写实性,一面又对此提出质疑,他指出:写实主义这一名词的涵义,颇不单纯。但一般人所了解于写实主义者,常常免于单纯。“五四”初期,《新青年》所提倡者,即是单纯的一种。依当时《新青年》的写实主义,当然“五四”以前的白话小说远如《儒林外史》、《红楼梦》、近至《海上花》、《官场现形记》,乃至《广陵潮》等等,何莫非写实主义的作品?不成问题,它们全是写实的,它们攻刺生活的脓疮,暴露社会的丑恶,然而它们自己的立场呢?它们自己理想中的社会人生呢?没有,没有。它们是为写实而写实的。③由此可见,茅盾虽然承认《红楼梦》的写实性,但又认为《红楼梦》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写实,因为它是“为写实而写实”的,因而他没有“自己的立场”,也就不能称其为纯粹的、完全意义上的写实主义。(六)论《红楼梦》对“才子佳人”小说模式的突破纵观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无论是唐传奇,还是宋元话本,亦或是明清小说中,写男女私情、才子佳人者比比皆是。遍览这些作品,因受男权社会封建专制思想的影响和控制,多以男子为中心,并以赞美、颂扬其高大尚为核心,女子不过是其陪衬罢了。而《红楼梦》①茅盾.茅盾全集(第二十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519.②茅盾.茅盾古典文学论文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07.③茅盾.茅盾全集(第二十一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388.7 集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茅盾与《红楼梦》则不然,它打破了“男尊女卑”的这一“传统”,以赞美女儿的纯洁无暇为主,男子则是浊臭逼人的陪衬。茅盾认为:《红楼梦》中的男主角贾宝玉不同于其他“才子佳人小说里的主人公”,因为他也是个“可怜人儿”;《红楼梦》中的女儿们也不同于其他才子佳人小说中的“美人儿”,她们都是“都是活生生的人”。遗憾的是,曹雪芹所创始的这种“将女子作为独立的个人①来描写”的“新阶段”,却没有来被后来学者们发展下去。此外,他还曾盛赞《红楼梦》②中的女性描写“除了《红楼梦》,写女性亦鲜有极佳者”。这一赞誉,可谓极高、极恰当。二、茅盾论《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一)论曹雪芹的著作权在红学发展史上,《红楼梦》的作者问题是一桩争议不断的公案,对《红楼梦》的作者是否为曹雪芹争论不休,就算时至今日,还依然有人持怀疑态度。综观红学史,关于《红楼梦》的作者问题,1921年前有“江南某孝廉”说、曹一士说、二曹说(曹雪芹和曹一士)等;1921年,经胡适考证,确认《红楼梦》的作者即为曹雪芹,大多数专家学者也认同这一考证,但仍有不同的声音,如:杜世杰的“曹雪芹”乃“抄写勤”,曹雪芹属乌有先生说、吴梅村说、曹頫说等等。在今天,无论世人如何争论,种种文献材料都可以表明:曹雪芹就是《红楼梦》的作者,是不容置疑的。对此,茅盾先生也有他独特的论证方式,以维护曹雪芹的著作权不受侵犯。在《关于曹雪芹》一文的开篇,茅盾就将曹雪芹与莎士比亚并论,认为曹雪芹“并不比莎士比亚运气”好,在“十年辛苦不寻常”的环境和状态中,创作“字字看来皆是血”③的《红楼梦》,而其“身世却湮没无闻”,从而对其著作权予以肯定。茅盾此番论述,不仅表达了曹雪芹对《红楼梦》的著作权的肯定,而且将其与莎士比亚并称,也是一种对曹雪芹伟大之处的肯定。(二)《红楼梦》是曹雪芹的“个人著作”茅盾不仅肯定曹雪芹对《红楼梦》的著作权,他还提出了《红楼梦》是曹雪芹的“个人著作”说。对于这一观点的论述,茅盾采用了广泛对比的方式。他将《红楼梦》与《水浒传》、《三国演义》等作品进行对比,认为:《水浒传》这部作品是有一定的素材(民间故事)来源,并且经过长时间的流传发展而来的。在这一过程中,必然有许多不同身份、④地位和修养的人对其进行改编甚至改造;而《红楼梦》则是“作者的生活经验”,其创①茅盾.茅盾全集(第二十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517—518.②茅盾.茅盾全集(第二十二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218.③茅盾.茅盾古典文学论文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12.④茅盾.茅盾全集(第二十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517.8 集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茅盾与《红楼梦》作过程也是由作者“个人独立写成的”。在肯定曹雪芹的著作权、《红楼梦》是“个人著作”的基础上,他还坚定地认为曹雪芹是个“没落的贵族”,并指出其思想的局限性,这在二①十世纪六十年代来说是难能可贵的。相较于《水浒传》、《西游记》等小说,《红楼梦》是“个人著作”,是“由个人独立写成的作品”第一次以文字的形式对其进行精炼、准确的论述的是茅盾。众所周知,《红楼梦》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同被列入“四大名著”,但是,这四大杰作“出世”过程却不尽相同。《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三部著作,或是由历史故事演变而来,或是由民间传说发展而成,或是由神话改编而成,唯有《红楼梦》是作者“个人生活经验所产生的,通过了个人思想意识的角度,由个人独立写成的作品”。这是《红楼梦》的伟大成就之一,也是其他三部杰作无法比拟之处。(三)论曹雪芹的身世和性格受时代政治因素的影响,茅盾在论述曹雪芹的身世和性格之前有这样一番话:“正确的研究方法能从少量而不受注意的材料中发现重大的意义。在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对于这位批判现实主义大师的身世、性格和人生观,有了更正确的认识”。在今天,我们知道茅盾的“在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一句,无疑是1954年“红学”批判运动的“后遗症”,下文会详述此事,故而此处只作提及自1921年起,以胡适的考证为开端,我们对《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家世背景情况渐渐拨开迷雾见“真身”。曹雪芹的曾上皆在康熙朝担任重职;雍正登基后,因政治集团内部的斗争,曹家被革职抄家;乾隆时,得以平反,但好景不长,终以“树倒猢狲散”而结局。此时曹雪芹也不得不移居西郊,与妻子相依为命,“举家食粥就常赊”、“卖画钱来付酒家”是其穷困生活的写照。昔日显赫时的亲友,要么也败落了,要么避之大吉,白眼以待,仅有张宜泉、敦敏、敦诚几位好友常往来,而此时的这几位好友也已非富贵之人,也是爱莫能助罢了。茅盾说:“曹雪芹虽然穷,却傲骨天生,不肯乞怜于人”,《红楼梦》也正是在那艰难困苦、穷困潦倒的环境和状态中创作出来的。这是茅盾对经历世事变迁、看惯人情冷暖,仍傲然于世、旷达乐观的曹雪芹最精准的概括,言辞之中亦不难见其对曹雪芹的赞誉之情。或可称其为解人。三、茅盾论《红楼梦》的影响世人论《红楼梦》的影响,多从艺术成就、社会意义等角度入手,茅盾则不然,他采取了从补作、续作、模仿和改编、评注、索隐这五个方面切入,对《红楼梦》的影响进行①茅盾.茅盾全集(第二十二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131.9 集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茅盾与《红楼梦》了一番新颖独特的论述。王人恩认为,“这是茅盾的创获,后来的学人就基本上承袭了茅①盾的这一概括”。笔者亦极为赞成王先生的看法。(一)关于补作《红楼梦》原作传世者,仅有八十回,现通行本为一百二十回本,后四十回,乃为曹雪芹之后的文人补作。关于补作之人,历来也是聚讼纷纭,争论不休。对此,茅盾先生是这样表述他的观点的:“相传高鹗补写的后四十回”(着重号为笔者所加),高鹗也力求..不脱离原作的旨意,但由于“思想的局限性和政治上的顾虑”,其主要观点还是与原作“背②谬”的。此处,茅公在论述时有意加了“相传”二字,又有何意呢?他在《第三次修改后的几点说明》里解释道:几乎有半数以上的来信说现在已可断定高鹗只在一种不知谁所补写的后四十回的旧稿上作了加工,不宜仍以补书名义畀高鹗。我在起草这篇文章以前,已经读过乾隆抄本百二十回《红楼梦》影印本的范跋,以及与此问题有关的前人的零星记载,然而终于不取此新说者,以其为翻案文章,不得不慎重也。③就是在这样的“两难”之中,茅盾做了让步,“采取妥协办法”:故而在我们看都的《关于曹雪芹》的正文中会看到“相传”二字。从茅盾与朋友的往来书信中我们发现,在他写完《关于曹雪芹》的稿子之后曾印发给多位红学专家,请求提出意见和建议。所以,才有“几乎有半数以上的来信”一说。从这一段论述中,我们看见了一位伟大学者的风范,他那谨慎的做学问之道值得学习。不仅如此,老一辈学者的“坚持平等讨论”的学术风气更是难能可贵的,也是我们今天所缺乏的,更是我们该学习的。(二)关于续作自《红楼梦》问世以来,赢得了众多读者,同时也“激发”了“好事者”们的热情,他们不满足于只读“残缺不全”的《红楼梦》,便纷纷而起,为之结构出符合中国人惯有心理的“圆满大结局”。对此,茅盾先生极为反对,他说:这一类作品(指续作——笔者加)比高鹗的补作,无论在思想性、艺术性方面,都又不如远甚。这一类作品在一七九一年(即补书由程伟元以活字板刊行的一年)以后十年间,先后就出现了四种。……此类续作,都为原书翻案。高鹗补作,写宝玉必中举而后出家,贾府最后复兴:此皆大背原书,但尚保留宝黛恋爱悲剧的结局;纷纷之续作则务要使“有情人都成眷属”。此辈作者攘臂为林黛玉、晴雯鸣不平,其志可嘉,①王人恩.新发现的茅盾《红学札记》述论[J].红楼梦学刊,2015(1):78.②茅盾.茅盾古典文学论文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12.③茅盾.茅盾全集(第二十七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114.10 集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茅盾与《红楼梦》然而头脑冬烘,笔墨庸俗,“或改或续,非借尸还魂,即冥中另配”(鲁迅语),满纸痴婆说梦。至于煽扬封建道德,鼓吹因果报应,简直是曹雪芹的罪人。昔在一七四八年(那.........是曹雪芹死后二十年了),博马舍的鞭挞法国封建贵族、歌颂第三等级的喜剧《费加.....................................罗的婚姻》终于突破了官方的封锁而在巴黎演出以后,轰动一时,后来也就出现了许.....................................多东施效颦。这件事,当时欧洲文坛传为佳话。这件事,与《红楼梦》续作之纷起,.....................................约在同时,可谓东西相映。(着重号为笔者所加)①...........其不仅指出续作种类之多,质量之差,背离原旨之远,称其为“续貂之辈”;而且还通过对与《红楼梦》有着同命运的《费加罗的婚姻》加以对比,以证原作之成功、影响之大以及效颦者之多、之劣也。笔者所加着重号部分,茅公在写给邵荃麟的信中也有进一步的说明:“把《红楼梦》和《费加罗的婚姻》相比,事实上是含蓄地说曹雪芹高于博马舍,《红楼梦》高于《费加罗的婚姻》;因为只要不是有成见而又熟知法国文学史与看过《红楼梦》的人(中国人或外国人)看了拙文这样轻轻一点,再回味一下,就会自己得出心悦诚服的②结论,曹高于博马舍。”茅盾对《红楼梦》的推重之情由此可见。(三)关于模仿和改编历来优秀的文学作品多被后世模仿或改编,《红楼梦》亦不例外。但模仿终究只能是模仿,与原作相比,无能出其右者。由于种种原因,多与原作相差甚远,实不可同日而语。对于模仿之作,茅盾评论说:“因模仿之辈虽或才力有高下,而器识大都狭小,作皮相之观察,所欣赏于《红楼梦》者只此儿女痴情而已,实未尝见其深刻博大的社会意义”;而至于改编之作,他说:“自戏曲以至说唱文学,或演全书,或抉取一人一事,其数太多,③猝难统计。若干折子戏与曲艺至今仍在演唱”。通过此番论述,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对《红楼梦》的模仿还是改编,亦不论其优劣与好坏,且从其数量之多,范围之广、影响之久就足见《红楼梦》之无与伦比的魅力。(四)关于评注《红楼梦》的评注,与其成书的过程相伴而生。“脂砚斋”和“畸笏叟”就是《红楼梦》最早的评注者。随着《红楼梦》的传播越来越广,吸引的读者越来越多,所作评注者亦不在少数。可以说“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种《红楼梦》”。正如鲁迅先生在《绛洞花主·小引》中所说的:“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因为每个人看到的《红楼梦》都是不同的,因着眼角度不同,所得出的见解也不同,但任他如何去解《红楼梦》中的“滋味”,无非都是借他人之杯酒,浇自己心中块垒罢了。①茅盾.茅盾古典文学论文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13.②上海图书馆中国文化名人手稿馆.尘封的记忆——茅盾友朋手札[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4:7.③茅盾.茅盾古典文学论文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12.11 集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茅盾与《红楼梦》在《关于曹雪芹》一文中,茅盾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自“程、高百二十回排印本流行后,评注者风起”(着重号为笔者所加),⋯⋯“而数量更多的品评《红楼梦》人物的诗、.....①词、赋、赞,实亦变相的评注”。仅仅从“评注者风起”这一句话,我们便可想象到当时《红楼梦》的影响之大。大概也是因此,才有了“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的诗句传世吧!(五)关于索隐在研红的人群中,有一些人以《红楼梦》中的“只言片语”引申出“微言大义”,被称为“索隐派”,它是“旧红学”中的一个派别。其研红方式就是将小说中人物与特定历史时期的历史人物拉扯在一起,使之发生一定的关系,即“某某影射某某”之关系。历来学人,对这一派别的态度各异,或抨击批评,或赞同追随。刘梦溪先生曾表达过这样的看法:从出现的时间看,索隐派要早于考证派;从影响力上看,考证派要大于索隐派。但是,无②论“考证派与小说批评派的屡屡打击,影响从未断绝,且不时有东山再起之势”。那么,茅盾先生对此又是持何态度呢?《红楼梦》评注各家中已有推详此书“微言大义”的尝试,但其眼光所注,仍不出本书范围。索隐派则更进一步,爬罗剔抉,求索本书所隐之本事。前八十回尚在传抄时期,“红迷”之辈,即鉴于此书虽披儿女痴情之外衣,而寄托实甚深远,纷纷求其言外所指,则援中国古典文学向多影射之例,妄加猜测,乃有贾宝玉实影射纳兰容若之说;五十年后,则所谓“金陵十二钗”者都被索隐为康熙朝名士,亦皆纳兰之上客。“红学”一词,大概也在此时流行。到了清朝末年,索隐派更树新帜,直指此书为政治小说,谓作者富民族意识,含亡国之痛,所影射者皆明末清初重大政治事件。索隐范围愈广看,钻之愈深,而穿凿附会亦愈甚,自相矛盾,不一而足。一九二〇年后,隐晦已久之曹雪芹身世,大致考定,于是《红楼梦》乃自传体的说法,风行一时,但索隐派不但未见消歇,而且后继有人。③从这一段论述中,我们可以得知茅盾先生对待索隐一派的态度,虽然不赞成索隐派做学问的方式,但也并没有因此而大加指责,反而能客观地指出:“索隐派着眼于探索《红④楼梦》之政治、社会的意义,还是看对了的”。他不仅没有将其完全、彻底地否定,而且能在其不足之中看到可取之处,此乃老一辈学者的优秀品质。四、茅盾红学观的修正与发展茅盾在1924年就发表过《的奇辱》和《读一二期后①茅盾.茅盾古典文学论文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14.②刘梦溪.茅盾同志与红学[J].红楼梦学刊,1981(3):11.③刘梦溪.茅盾同志与红学[J].红楼梦学刊,1981(3):12.④刘梦溪.茅盾同志与红学[J].红楼梦学刊,1981(3):11.12 集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茅盾与《红楼梦》所感——并答曹君慕管》二文,对《红楼梦》是“性欲小说”的观点进行了强有力的反驳。但他真正研红是始于上世纪三十年代,至一九八一年逝世,约有五十余年。在这期间,茅盾对《红楼梦》经历了一个从认识不足、评价不高到认识充分、评价中肯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他也不断地修正并发展着自己的红学观。(一)对《红楼梦》写作技巧实用性的认识早在1934年,茅盾在《我们有什么遗产》一文中就曾表示:《红楼梦》等作品,“配称一声‘杰作’”,但是“这些书里的‘创作方法’很少是我们现在合用的”。在《谈我的研究》一文中他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认为《红楼梦》的“用处会比《儒林外史》小得多”。①由此可见,茅盾早期对《红楼梦》写作技巧的实用性认识是有偏颇的,尤其是认为《红楼梦》的“用处比《儒林外史》小得多了”,这一看法是有失偏颇的,至少表现出对《红楼梦》写作手法实用性的认识还不够。以上所述种种,在其后的研红中都得到了修正。如:《导言》中,茅盾就明确指出“删削”《红楼梦》的目的是让中学生从中“学一点文学的技巧”;《关于曹雪芹》一文中也高度赞扬了《红楼梦》在结构、人物和语言等方面的艺术成就,并认为从《红楼梦》的文学语言中,“可以找到如何吸收古典文学的精华成为自己血肉的无数宝贵的经验”。其对《红楼梦》写作技巧的实用性的肯定不言而喻。(二)对《红楼梦》中诗词曲赋的看法茅盾对《红楼梦》中诗词曲赋的认识,从《导言》到《关于曹雪芹》有了一个较大地转变。他在《导言》中说明“删削”《红楼梦》的原则时认为,“大观园众姊妹结社吟诗,②新年打灯谜”是“全书中算得最乏味的章回”,并认为曹雪芹是因为要卖弄自己有的才华,所以才会在书中插进诗、词、曲、赋、赞、诔文等。相比较三十年代茅盾对《红楼梦》中诗词曲赋的看法,到了六十年代则发生了很大的改观,在《关于曹雪芹》一文中则明确表示:“《红楼梦》中的诗词歌赋都是‘按头制帽’,③适合各色人物的身世、教养和性格”。由此可知,时至此刻,茅盾对《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的看法,经历了一个由“最为乏味”到“按头制帽”的转变。我们还看到,他不仅肯定了《红楼梦》的诗词曲赋的作用,还暗示出曹雪芹之诗才当高于此也。(三)对《红楼梦》性质的判断历来对《红楼梦》的性质说法不一,蔡元培认为是“康熙朝政治小说”,王梦阮与沈瓶庵则提出“顺治帝与董小宛爱情故事说”的看法,1921年,胡适之又提出“自叙传性质的①茅盾.茅盾全集(第二十一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63.②茅盾.茅盾古典文学论文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07.③茅盾.茅盾古典文学论文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14.13 集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茅盾与《红楼梦》小说”的观点。在《导言》中,茅盾认同胡适的考证,认为《红楼梦》确实是一部自叙传性质的小说。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事物认识的发展以及年纪的增长、阅历的增加,茅盾对《红楼梦》性质的认识做了修正。从开始写作《关于曹雪芹》,茅盾就认识到了早期用“自叙传性质的小说”来定义《红楼梦》是不充分的,是有所欠缺的;同时,也认识到这是对《红楼梦》的政治意义、社会意义认识不足的表现。值得注意的是,茅盾为何从完全支持“自叙传”说走向了完全否定“自叙传”说呢?笔者以为,除去此说自身存在缺陷,而茅盾也恰好认识到了这一点外,与1954年发生的红学批判运动是分不开的。1954年,一场一场针对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和胡适思想,同时兼及《文艺报》及其主编冯雪峰的批判运动开始了。从1954年10月30日到12月8日,全国文联与中国作家协会连续召开了八次联席批判大会,即“青年宫会议”。批判大会是由茅盾、郭沫若和周扬共同主持的。在最后一次会上,茅盾作了《良好的开端》的总结讲话,他先是表示了对郭沫若和周扬的发言“完全赞同”,然后通过援引郭沫若的一段话,将话题转到自己身上,他说:……“五四”时,我受了《新青年》的影响,自然也受了胡适的文学思想的影响。……在一九三五年我应开明书店邀约,编一本所谓《红楼梦》洁本的时候,我在前面写了所谓“导言”,就完全抄引了胡适的谬论。我不讳言,那时候,我做了胡适思想的俘虏;我尤其不敢大言不惭地说,今天,我的思想中就完全没有胡适思想的残余了!①茅盾的这一段话,看似对胡适的思想作了批判,也反思了自己,但是最后一句则又尽显茅盾之“叛逆”。也正是因此,在最高领袖那里他的“检讨”没有得到首肯和好评。这就值得我们深入思考,茅盾的检讨是否发自内心、“真心认错”呢?韦韬在《我的父亲茅盾》一书中,有过一段论述,似乎可以为我们找到答案:对《红楼梦》研究的批判和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都发生在1955年前后。对胡适研究《红楼梦》的观点,父亲也并不赞成,认为批判是必要的,但是对于把学术问题动辄下政治结论的做法,父亲也不赞同,认为这样做将堵塞言路,不利于学术研究的开展和发展。”②茅盾一向提倡“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而且对于学术观点的认识与批判也向来客观,故而他对胡适在政治上的观点是批判的,而对于胡适在学术上的观点并不完全批判。笔者以为,陈寅恪先生以“一犬吠影,百犬吠声”来形容此事,再合适不过了。相比于陈老的语言,茅盾所作的发言还是温婉的,猜想来看,他内心的语言该是跟陈老的一样的吧!在今天看来,胡适关于《红楼梦》的考证,其中绝大多数的考证都是正确的、有根据的。①茅盾.茅盾评论文集(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44.②韦韬,陈小曼.我的父亲茅盾[M].辽宁:辽宁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17314 集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茅盾与《红楼梦》第三章茅盾“研红”二三事一、茅盾“删削”《红楼梦》众所周知,《红楼梦》版本颇多,其中有一版本是由茅盾叙订的。时至今日,知此版本者似不多矣!1934年5月间,茅盾应开明书店老板章锡琛之约,完成节本《红楼梦》的叙订工作,并于第二年作有《导言》,由开明书店出版。随着此版本《红楼梦》的刊印发行,在百家争鸣的红学界又多了一桩聚讼纷纭的公案。故而,有必要提及这一红学事件,对茅盾叙订《红楼梦》的缘由、概况、依据的原则以及引起的影响作一爬梳整理,并力争给予客观评述。(一)“删削”《红楼梦》之缘由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甚多,茅盾亦多有研究,为何选择《红楼梦》进行叙订呢?经查找阅读资料,笔者以为其原因有四:一是应友人之邀,不好推辞。邀请茅盾叙订《红楼梦》者乃章锡琛,其与茅盾乃为同乡,且往来甚密,由他做出这一邀请,茅盾如何推脱得掉呢?此外,如果要对《红楼梦》做叙订工作,熟悉《红楼梦》是必然条件。假如一个人根本没有读过《红楼梦》,又何谈叙订之说呢!前文曾提及茅盾背诵《红楼梦》一事,章锡琛深知其对《红楼梦》一书的熟稔程度,此原因之二也。陈独秀曾在亚东版《红楼梦》序中曾提议,可以对《红楼梦》中“琐屑的故事尽量删削”,茅盾在又恰好对“陈先生这个提议,却感到兴味”,故而“大着胆子,唐突那《红楼梦》一遭儿”,此乃茅盾谦虚之辞也,但他对陈独秀的提议“感到兴味”却可算是叙订《红楼梦》的又一缘由。不仅如此,他还在《导言》的结尾说道:叙订《红楼梦》是为了使中学生从中“学一点文学的技巧”,这是他叙①订工作的目的,亦是叙订的缘由之一。(二)“删削”《红楼梦》之概况茅盾叙订《红楼梦》始于1934年春,五月间完成叙订工作,1935年7月正式出版。这一版本的《红楼梦》自1935年7月正式出版后,到1948年10月印到第四版,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由香港伟青书店再版,八十年代大陆的宝文堂书店再版此书。值得注意的是,1984年北京盲文出版社出版了茅盾叙订后的《红楼梦》的盲文版,共8册,仅印600册,此后尚未听说再版消息。该版本的《红楼梦》共上下两册,六百七十四页,竖排版印刷,每页有十八行,每行四十三个字,标点位于行外,据茅盾所言,“总计前后删削,约占全书五分之二”,故而剩余内容,仅为原书的五分之三左右,约有五十二万字。为了与“删削”之后的“节本”相适应,茅盾“重订章回,并改题了‘回目’”。如今,这一版本《红①茅盾.茅盾古典文学论文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09.15 集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茅盾与《红楼梦》楼梦》甚是难寻,笔者经过多番努力终于查找到此书,故于此处列出回目,与诸君共品味。①重订后的《红楼梦》共五十个回目,上册二十四回,下册二十六回。(三)对茅盾“删削”《红楼梦》的评价刘梦溪对茅盾叙订节本《红楼梦》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茅盾一向对《红楼梦》的创作技巧非常重视,叙订节本《红楼梦》就是最突出的表现。他认为:“把一部艺术结构首尾贯通的长篇巨制,删削、压缩在一定的文字范围之内,而又保持故事的大体完整,不伤其精华,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非文章圣手,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之后,又进一步对“节本”进行了肯定说:“茅盾同志提出并在实践中贯彻了的删削工作的宗旨和原则,是完全正确的,这样做便于初学者阅读和学习,有助于《红楼梦》的流传和普及。洁本《红楼梦》作为诸多《红楼梦》版本之一种,有它的特色,自有其存在价值,应促其流布”。除此之外,他还说:“茅盾同志在洁本《红楼梦》的‘导言’里,对这部伟大著作的艺术特点和文学创作的概括,语语中的,至今读起来仍给人以惊醒之感”,并认为茅盾对《红楼梦》写作技巧的评断是“直中肯綮”,“如不是对文学创作深有体会,绝说不出来,或者②即使说出来,感受也不会那样深”。由此可见,在刘先生的文章中,对茅盾叙订节本《红楼梦》给予的都是肯定的语言,并无微词。但我们要认识到,刘先生的文章于1981年向茅盾遗体告别后竣稿,换言之,此文即为纪念茅盾先生而作,故对其评价多从积极肯定角度入手。相较而言,刘永良的评价更为客观些。他不仅对《导言》中茅盾先生指出的《红楼梦》的四个特点予以充分肯定,而且还能指出茅盾所提观点的不足之处。他认为:茅盾的“删削”并“不是全无道理”的,若“考虑到读者的接受”,删削一些内容也是可以的;但是,当总体观照删削情况时,删掉了“全书的五分之二”还是太多了,故而必然会对《红楼梦》造成一定的“伤害”,又进一步说:“茅盾先生所说的删削原则本身没有错,但是对一些情③节的看法和做法,的确存在问题”。相对而言,刘永良先生的评价要比刘梦溪先生的评价更显客观些。作家古耜,也曾发表《被忽视的矛盾对红学的贡献》一文,他指出:茅盾先生虽然在《导言》中说明其“删削”《红楼梦》是受了陈独秀的启发,但其所提出的删削原则与标准却与陈的说法不符。他认为陈独秀所说的“琐屑的故事”,“指的是《红楼梦》中有关历史的描写”,而茅盾先生是将那些“虚幻的、卖弄的成分”删去,从而“突出其写实精神与社会意义”,认为“茅盾这样叙订节本《红楼梦》,是清晰地打上了个人的精神印记的”,①曹雪芹(著),茅盾(节编).红楼梦(节本)[M].背景:宝文堂书店出版,1982.②刘梦溪.茅盾同志与红学[J].红楼梦学刊,1981(3):12.③刘永良.茅盾眼中的曹雪芹和《红楼梦》——重读《节本红楼梦导言》和《关于曹雪芹》[J].红楼梦学刊,2007,(6):118.16 集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茅盾与《红楼梦》①至于采用陈的说法,无疑是“找一点理论上的依据和观点上的同盟军”。笔者以为,古耜先生的观点有其新颖指出,但亦不免有失偏颇。正如上述诸位大家所言,这一版本的《红楼梦》有其特有的个性和存在价值,所以,我们不能对其完全否定;但是,我们用今天的角度去衡量茅盾先生当时所持的观点,确实有其不妥之处,所以,亦不可对其视而不见。我们要学习茅公那秉持“百家争鸣”的态度,要允许不同的声音存在。二、茅盾题红诗研究关于题红诗,茅盾在1979年写给吴世昌的信中说过:“我为一个《红楼梦》故事挂历写过诗,也是被逼,然不及大作”,此乃谦虚之言也。茅盾一生所作诗词不少,但相较而言,他的题红诗不是很多,正如蔡义江所说:“茅盾在文章中谈到《红楼梦》的地方不少,②题诗却极罕见”。而且,茅盾所作的题红诗多集中在其晚年。这与他随着年岁的增加,所经历的人生世事不无关系。笔者据现有资料统计,茅盾题红诗共有九首,以下将按时间为序,对这九首题红诗作一粗浅分析。因笔者乃后生小辈,经历和见识有限,若有牵强不足之处,还望前贤今哲多多赐教。(一)茅盾题红诗研究现状目前,学术界对茅盾题红诗的研究状况大致如下:首先要提到的便是蔡义江的《挂历名家题诗十二首浅说》一文。文中对茅盾所作的《补裘》、《葬花》、《读曲》、《赠梅》四首分别做了比较深刻的分析。其后,李遇春在《论茅盾建国后的旧体诗词创作》和《茅盾浩劫中书愤》二文中,都提到《题十二钗画册》第一首和《题画页》四首(即《补裘》、《葬花》、《读曲》、《赠梅》),并作了简要的分析,认为这两组诗可以“互为参证”。还有鲁德才的《关于“茅盾题红诗”一首的说明》,因茅盾先生曾赠其“一条幅,恰好是《赠梅》”,故“复印呈上”。对此诗,他只提示说:诗中含有“反讽和暗喻的意味”却没有对此作出具体分析,但从中可以看出鲁德才似乎深知其中三昧。此外,商昌宝在《文化部长茅盾在1954年“红学”批判运动中》一文中提到《赠梅》一首,并称其“很有味道”,也没有做进一步分析。综上所述,对于茅盾题红诗的研究并不透彻,所以,我们有必要对此再做进一步的分析与解读。(二)诗作解读茅盾的第一组题红诗作于1963年9月22日,即《题十二钗画册》二首。现①古耜.被忽视的茅盾对红学的贡献[J].博览群书,2012,(5):108.②蔡义江.《红楼梦》挂历名家题诗十二首浅说[J].红楼梦学刊,2010(1):1.17 集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茅盾与《红楼梦》抄录于此:其一其二红楼艳曲最怆神,取次兴衰变幻频。无端歌哭若为情,好了歌残破夙因。几辈须眉皆狗彘,一行红粉夸琼珍。岂有华筵终不散,徒劳空色指迷津。机关算尽怜凤姐,谗巧藏奸笑袭人。百家红学见仁智,一代奇书讼假真。我亦晴雯崇拜者,欲从画里唤真真。唯物史观精剖析,浮云净扫海天新。①1963年秋,在北京举行的纪念“曹雪芹逝世二百周年纪念展览会”。茅盾在参观预展之后,欣然应允为《红楼梦》十二钗的人物命运题诗。我们先看第一首:这一首是说金陵十二钗人物命运的。茅盾首先感叹了《红楼梦》中贾府由盛到衰的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最令人心疼、为之伤心的是生活在贾府中的那些“琼珍”一般的女儿们,尤其是与贾府里那些无耻、龌龊的“须眉”相比,更显女儿们之纯洁无暇、可敬可爱。在荣宁二府中,从出家修道的贾敬到好色虚伪的贾赦、贾政一辈,再到胡作非为的贾珍、贾琏一代以及其后的贾蓉一辈,茅盾先生以“狗彘”形容贾府里“几辈须眉”,其厌恶之情可见也!对于“机关算尽”、“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凤姐,茅盾先生仅用一个“怜”字形容,熟悉《红楼梦》的读者都应该知道,这一概括还是非常独到、精准的;而对于像袭人那样“谗巧藏奸”的伪善之人,茅盾亦只以一个“笑”字来形容,其中包含了多少鄙夷之情,读者就可以自行想象了。最后,他道出了全诗的主旨,歌颂了真性情的晴雯,并表达了对晴雯的“崇拜”之情。再看第二首:这是一首茅盾从整个《红楼梦》研究的角度来表明自己的看法。首句中引用了《红楼梦》中空空道人所唱的《好了歌》,它道出了世间一切皆为空的道理,劝世人莫要执迷不悟;“夙因”则是指前世的因缘,即指宝黛的前世——绛珠仙草和神瑛侍者的因缘。再看那盛极一时的贾府也终究难免“华筵”须散的结局,这一切也正是误入“迷津”终彻悟的缘由。紧接着,茅公却宕开一笔,笔锋从《红楼梦》转到“红学”和红学家的身上。他称《红楼梦》为“一代奇书”,也正是这“一代奇书”引发了世人对其“真假”的争论,对此,茅盾认为应该秉持“百家争鸣”的态度,让红学家们见仁见智;但他又进一步强调说,无论如何“讼假真”,只要是坚持用“唯物史观”来分析,终究会有“浮云净扫海天新”的景象出现。其次是1973年4月作的一首七律,即《读吴恩裕》。原诗为:浩气真才耀晚年,曹侯身世展新篇。自称废艺非谦逊,鄙薄时文空纤妍。莫怪爱憎今异昔,只缘顿悟后胜前。①茅盾.茅盾全集(第十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67.18 集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茅盾与《红楼梦》懋斋记盛虽残缺,已证人生观变迁。①吴恩裕一生致力于研究曹雪芹的生平事迹,先后有《曹雪芹生平》、《曹雪芹八种》、《曹雪芹十种》、《曹雪芹佚著浅探》等。1973年,他完成了《曹雪芹的佚著和传记材料的发现》一文的写作,肯定了《废艺斋集稿》为曹雪芹的佚著,在红学界引起轰动。为此,茅盾作了这一首七律,以赞扬并鼓励吴恩裕在红学研究的道路上继续努力。“浩气真才耀晚年”是称赞吴恩裕的,因为此时的吴恩裕已经年过花甲,故而称为“晚年”;“曹侯身世展新篇”则是指经过吴恩裕的考证,使得世人对曹雪芹身世又有了更新的认识,而这一切都是吴恩裕的功劳,故而也是对吴的赞许。“自称废艺非谦逊,鄙薄时文空纤妍”指的是曹雪芹的佚著自称《废艺斋集稿》不是“谦逊”而是对当时文章空有美好的外表却无实质性内容的“鄙薄”。今日的“爱憎”之情不同于昔日,只是因为“顿悟后胜前”而已。虽然《懋斋记盛》是残缺不全的,但是茅盾认为,这已经足够“证人生观变迁”的了。其对吴恩裕的鼓励与赞扬之情溢于言表。第三组是1978年9月28日为印制《红楼梦》大型诗话精美挂历所作的《题画页》四首。分别为:《读曲》《葬花》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高傲性格不求人,天壤飘零寄此身。欲知两语之真谛,读透西厢自忖量。谁与登茵谁落溷,愿归黄土破红尘。《补裘》《赠梅》补裘撕扇逞精神,清白心胸鄙袭人。无端春色来天地,槛外何人轻叩门。多少晴雯崇拜者,欲从画里唤真真。坐破蒲团终澈悟,红梅折罢暗销魂。②《读曲》一首,从诗题来看说的是宝黛共读《西厢》一事,出现在《红楼梦》的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一节中。该诗的前两句,茅盾先生引用了《红楼梦》中的一幅对联,即“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此句出现在《红楼梦》中第五回,宝玉跟随贾母等人去宁府花园内赏梅,因一时倦怠,“欲睡中觉”,秦可卿便带宝玉“来至上房内间”,里面挂着一幅《燃藜图》,上边书写着这幅对联。末尾两句则告诉读者,要想理解这幅对联的“真谛”,需要“读透”《西厢记》之后,自己去“忖量”个中滋味。我们知道,《红楼梦》中有“宝黛共读《西厢》”一节,故而此诗末句正好扣住诗题《读曲》。因笔者才疏学浅,不能深刻体味沈老之真实用意,但读到蔡义江先生对此诗的解析,大有茅塞顿开之感。蔡先生说:“宝、黛爱情终至夭折了。张生与莺莺的爱情,经过波折,却以团圆为结局。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丫鬟红娘。⋯⋯危机关头,没有红娘对世事人情的洞明练达,正确判断情势,作出抉择,敢作敢当,结果就大不一样了。这就是真学问、好文章!宝、黛读《西厢》,只会欣赏‘花落睡流红,闲愁万种’之类的词情文采,却没有能从红①茅盾.茅盾全集(第十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79.②茅盾.茅盾全集(第十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95.19 集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茅盾与《红楼梦》①娘身上学到她的真本领,实在是不知那副对联的‘真谛’”。经过蔡先生的此番解读,我们似乎对此诗又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葬花》一首,从诗题来看是写黛玉的。“黛玉葬花”在《红楼梦》的第二十七回“埋香冢飞燕泣残红”中,这一情节是《红楼梦》中的知名片段,为大多数人所喜爱,一曲《葬花吟》更是让读者为之痛心。茅盾先生以“高傲”一词准确地概括了黛玉的性格,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不喜求人又“高傲”的黛玉却在年少就失去了双亲,不得不寄人篱下。黛玉葬花为的是让其免受“落溷”之苦,使其“质本洁来还洁去”,然而“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不过是“花落人亡两不知”罢了,即黛玉终不免要归入“黄土”,离开“红尘”。《补裘》是赞美晴雯的。晴雯在《红楼梦》中出现的次数不多,但每一次出场都能让人眼前一亮,让人对这个女子更爱几分。全书中正面写晴雯有两件大事,一是三十一回中“撕扇子作千金一笑”,一个是五十二回的“勇晴雯病补雀金裘”,茅盾先生的“补裘撕扇逞精神”一句说的就是这两个情节;接下来的“清白心胸鄙袭人”则是将晴雯之真性情与袭人的伪善作对比,以更进一步赞美晴雯之高尚。此诗末尾两句与《题十二钗画册》中第一首的末句类似,皆为歌颂晴雯,而茅公的一再歌颂晴雯也更加凸显了对晴雯的喜爱之情。《赠梅》一首则是写妙玉的。在《红楼梦》第六十三回中,邢岫烟向宝玉介绍妙玉时说,妙玉认为“古人中自汉晋五代唐宋以来皆无好诗,只有两句好”即“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故而妙玉自称“槛之外人”。《红楼梦》中,宝玉曾两次去妙玉处乞梅,故而有“槛外何人轻叩门”之句。而“坐破蒲团终澈悟,红梅折罢暗销魂”两句中,妙玉“悟”到了什么?又为何而“暗销魂”?茅公则未指明,留给读者自行想象的空间。鲁德才先生曾在《红楼梦学刊》发表过《关于“茅盾题红诗”一首的说明》一文,该文极为简短,不到两百字,其末句说:“《红楼梦》中有众多人物,茅公何以选择妙玉?诗中含有何种反讽和暗喻的意味?”同样,鲁先生也未明示此诗中“反讽”和“暗喻”的到底为何,故而笔者亦不好作出推测,只能留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1978年10月杪,茅盾作有《题赵丹白杨合作红楼梦菊花诗图册》。前有小序:一九七八年十月杪为魏绍昌之《菊花诗画册》作,此册赵丹画菊白杨写菊花诗十二首。冷艳菊花社,新诗十二章。至今一展诵,齿颊犹馀芳。多少传神手,斗巧画红装。寂寞东篱客,怅未染铅黄。何人补缺陷,影坛老搭档。艺苑喧名姓,赵丹与白杨。曾耐九秋冻,傲骨欺风霜。辛烈比薑桂,泰然浴春光。俯仰天壤际,长留晚节香。②①蔡义江.《红楼梦》挂历名家题诗十二首浅说[J].红楼梦学刊,2010(1):1.②茅盾全集(第十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77.20 集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茅盾与《红楼梦》茅盾作此诗时已是晚年,此时的茅盾不仅身体很差,而且还在忙着写作《回忆录》,与此同时,向其邀字之人也是络绎不绝,对于时间紧张的茅盾而言,只能选择“实在推不掉的”,就“写一首旧体诗来交差”。此诗就是其中一首,但这一首是“为友情而作的”因为,茅盾对赵丹怀着深厚的友情。原来,茅盾和赵丹抗战时在新疆曾有过一段患难之交,那是1940年前后的事情了。由于新疆的军阀盛世才伪装进步,并取得了信任,故而党派了一批优秀的共产党员到新疆,许多进步人士也在党的支持下来到新疆,茅盾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去了新疆。后来盛世才本性暴露,茅盾等人便设法逃离新疆,在从新疆脱险时,茅盾“曾答应赵丹设法营救他们”。抵达延安后,茅盾也的确“当面向毛主席提出了请求,但因种种原因营救未能成功”。直到一九四五年盛世才下台后,赵丹他们才得以离开新疆监狱回到重庆。茅盾诗中的“曾耐九秋冻,傲骨欺风霜。辛烈比薑桂,泰然浴春光”指的即是此事。又因赵丹和白杨曾合作过《十字街头》,故而茅盾在诗中称其为“老搭档”。此外,在1980年6月,国际《红楼梦》研讨会在美国举行,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周策纵教授在致冯其庸同志函中,表示倾慕茅盾同志的学识,希望能得到茅盾的手书,以为会议增色。当时,沈老在住院,于病中写了一首七律,此诗乃是对之前诗作的合并总结,上文已有论述,故不赘言。为免读者查找、翻检之劳,抄录如下:红楼艳曲最惊人,取次兴衰变幻频。岂有华筵终不散,徒劳空邑指迷津。百家红学见仁智,一代奇书讼伪真。唯物史观精剖析,浮云净扫海天薪。①以上所述,皆为笔者浅见,难免有不足之处,还请专家学者多多指正。三、茅盾的红学贡献刘梦溪先生在《茅盾同志与红学》一文末尾处说:“茅盾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和战斗的一生,他对祖国文化事业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其中也包括着自三十年代以来对红学的贡献”。诚如刘先生所言,茅盾一生对红学多有贡献,笔者拟从两个方面对茅盾的红学贡献作一论述:(一)直接贡献,即茅盾对《红楼梦》的研究以及对“红学”发展所做的贡献早在1924年,茅盾就曾发表过《的奇辱》一文,其目的是反驳曹慕管称《红楼梦》为“性欲小说”一事,故而对其进行强烈的斥责,但此时的茅盾尚未对《红楼梦》进行专门的研究,如刘梦溪先生所言,茅盾的红学研究始于三十年代,①韦韬,陈小曼.我的父亲茅盾[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4:267.21 集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茅盾与《红楼梦》即从茅盾叙订《红楼梦》算起。1934年,茅盾应开明书店老板章锡琛之邀,本着为初学写作的人“学一点文学的技巧”的目的,对《红楼梦》做了叙订工作。他删掉原书五分之三的文字,重定了章回,也改写了题目,并于1935年由开明书店出版,从此,红学史上又多了一桩聚讼纷纭的公案。关于茅盾叙订的这一版本《红楼梦》,有支持者,亦有质疑者,孰是孰非,只能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虽然茅盾有些观点在今天看来不免有偏颇之处,但这一版本的《红楼梦》终究有其价值,茅盾的功劳是不可否定的,这可以算作是茅盾茅盾研究《红楼梦》的第一个高峰。建国以后,茅盾对红学的研究和发展状况也是十分关注的。尤其是在1963年,在北京举办的“曹雪芹逝世二百周年纪念展览会”在北京举行,茅盾给予了热情的支持与帮助,并亲自撰写了长篇红学论文《关于曹雪芹》。该文正文约八千字,而注释却有一万字,刘梦溪称赞说:“正文和注释结合在一起,实为一部‘红学简史’。”这一评价再合适不过!虽然茅盾并没有时常活跃在红学研究的“大舞台”上,但是他始终是关注着红学事业的。如:1977年茅盾写给叶子铭的信中提到:“南京师范学院研究《红楼梦》的一些不认识的教师们常有信来”、“扬州师院有《红楼梦》资料一册(或两册),他们送我一份”。由此可见,茅盾始终没有与《红楼梦》“失联”。至少他对红学发展动态是关注的,也仍然在与红学爱好者有着书信往来。1979年,《红楼梦学刊》创刊,茅盾不仅受聘担任编委会的顾问,还亲自为学刊题写刊名,“红楼梦学刊”五个大字,即为茅盾所题。编委会成立大会于5月20日在北京举行,此时已年过八旬的茅盾便从刚结束的一个会议上匆匆赶来,以表示对学刊工作的支持,并在会上做了发言,他说:学刊聘请我当顾问,实际上我对《红楼梦》没有研究,对曹雪芹也没有研究,只能做一个忠实的读者。你们学刊出来以后,我一定很忠实地阅读。当然我非常赞助这项事业,是一件促进科学发展的大好事。学刊一年出四期,每期二十多万字,我相信不光在国内,对国外也会有影响。杨宪益同志他们把《红楼梦》全部译成英文了,这可以说是一桩很了不起的事情,会促进《红楼梦》在国外的流传和影响。要是外国人来翻译这部书,很难翻译得好。我到的迟了,不多浪费时间。只希望把学刊办好。还有刚才林默涵同志讲的,要写两本书,还要办《红楼梦》讲座,这个讲座,我看很好。可以按照国际上学术讲演的惯例,卖票。票价也不要太少,太少了,不是真心听的、凑热闹的也去了;可以比林默涵同志讲的稍高一点。①一段简短、诚恳而又幽默的讲话,不仅有谦逊之风,而且还尽显沈老对红学事业的支持。在其担任顾问期间,《红楼梦学刊》也曾向他约稿,他说自己的年纪大了,身体不好,没办法写稿子了,但在红学家吴恩裕逝世后,茅盾还是带病写了一篇纪念文章发表在学刊①《红楼梦学刊》编委会.《红楼梦学刊》编委会成立大会内容摘要[J].红楼梦学刊,2009(4):44.22 集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茅盾与《红楼梦》上。不仅如此,他也为学刊推荐了一些新人。可以说,茅盾在担任顾问期间,确实履行了他的职责,也对学刊给予了帮助和支持。晚年的茅盾,对红学事业仍是极为关注的,并且还作了一些题咏《红楼梦》人物和故事的题红诗,其立意之新颖,引来了不少红学爱好者的青睐,上一节中已有论述,此处不再赘言。1980年提出“大陆应该与在台湾的学人进行学术交流。而与台湾进行学术交流,以《红楼梦》研究为最好”建议,并且他的这一提议很快引起了海外的反应,香港的《明月报刊》就发表了一篇题为《国共两党合作研究》的论文,从而进一步推动了《红楼梦》在海内外的研究和影响。茅盾的这一提议,在张毕来等人的努力下得到了实现,单是《红楼梦学刊》就先后刊登了许多介绍海外研究《红楼梦》情况的文章,也有同志在国外与海外学人共研《红楼梦》,还有人为台湾学人编辑论文集。以上种种,茅盾先生功不可没!1980年6月,国际《红楼梦》研讨会在美国举行。此次会议的发起和筹备者周策纵教授致函冯其庸,表示倾慕茅盾的学识,希望能得到茅盾的手书,以为会议增色。此时的茅盾尚在病中,但他没有推脱,于病中写下来一首七律。据悉,茅盾的诗作受到了与会者的一致好评与称赞。茅盾先生在病中仍不放弃对红学事业的支持的情操是何等的高尚啊!(二)间接贡献,即茅盾对其他研红者的帮助与支持茅盾先生一生,对许多《红楼梦》的爱好者和研究者都给予过帮助、支持和指导,如:吴恩裕、姚雪垠、赵清阁、宋谋瑒等。茅盾与吴恩裕:吴恩裕(1909——1979)与茅盾情谊十分深厚,在1979年12月,吴恩裕逝世后,茅盾于病中写下了追念文章,他说:“吴恩裕同志是红楼梦研究的专家,特别是曹雪芹佚事的发掘者”。就是这样一位《红楼梦》的研究专家在研红时得到了茅盾的极大帮助与鼓舞。例如,1973年1月9日,茅盾在给吴恩裕写的信中说:“足下旧作《曹雪芹的故事》,应予补充,再版问世,则有裨于青年殊非浅鲜也。年来体力衰弱,视力尤①差,懒翻细字之书,然精彩如尊者,固不厌再读也”。对于茅盾之情谊,吴恩裕亦是深知的,故而他在1月30日,回信给茅盾时说“得赐书,过蒙奖饰,虽尊意在于鼓励,裕亦深感汗颜”。不仅如此,茅盾还在1973年12月15日为吴恩裕的新发现赋诗一首,即《读恩裕》,上文已抄录此诗,此处不再复言。就是这样,在茅盾不断关照、鼓励下,吴恩裕也更为勤奋,并常常致信茅盾,请教问题、征求意见,请求茅盾对其著作给予指正,例如,“近读脂批,对畸笏脂砚与雪芹之关系颇有所见,而与世昌同志相左。顷正草一文,约近两万言,俟抄就后亦当呈奉乞正”。以下引录数例为证:①上海图书馆中国文化名人手稿.尘封的记忆——茅盾友朋手札[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4:36.23 集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茅盾与《红楼梦》例证一:1975年,吴恩裕致信茅盾:沈老道席:役于琐事,久未谒晤教,罪甚罪甚。裕近与冯其庸同志合草关于己卯本一文,谨附上,请教正为幸。裕又另写怡亲王与曹家敦诚墨香明义等之关系,以及《石头记》有谤书之目在弘晓抄书时之反映一文,尚未发表,如沈老有暇,当请指谬。……①例证二:1976年,吴恩裕再次致信沈老:沈老道席:……裕《曹雪芹丛考》一稿已由出版局党委决定交人民文学出版社,顷在审阅中,全书约三十五万言。今夏奉谒时承允惠赐书签。又《曹雪芹传记故事》亦在着手改写,并增加若干篇,曩蒙奖饰鼓励,亦盼能赐题签。裕从未乞人题书签,以沈老清望,士林宗仰,法书尤苍劲古隽,故敢奉烦,未知能见赐否?不胜企盼之至!近有南京师院发表裕问数篇,均系有关《红楼梦》版本者,一俟寄到即当呈奉乞教。……②茅盾与姚雪垠:姚雪垠(1910——1999)与茅盾,犹如吴恩裕与茅盾,他们的年龄都是差了十几岁的,但他们之间的情谊却不因年龄差距而受到影响。他们之间的学术交流更是平等的,茅盾也总是给予鼓励与支持。1975年,姚雪垠曾写信给茅盾,并将他所写的六首无题诗附上,请茅盾给予指点。接到信件的第四天,茅盾便回信给姚雪垠,鼓励他说:“无题六首对中国古典文学如《红楼梦》、⋯⋯的评价,甚为公允。”这对姚雪垠来说是极大的肯定。据往来书信记载,在1976年12月,吴恩裕致信茅盾,与其讨论有关《红楼梦》研究的问题,提出“简单化是目前文艺批评与创作方法的大病”,并以《红楼梦》为例提出了几个问题:一、姚雪垠认为,对《红楼梦》进行艺术成就分析的文章不多,而且存在着形而上学的观点,故而不能等而视之。二、姚雪垠认为评论《红楼梦》人物时,例如对林黛玉的“进步性夸大过火”,并进一步说:“从《国风》下来,我国文学史上出现过象《孔雀东南飞》、《西厢记》、《倩女离魂》、《牡丹亭》等等在爱情上具有对封建礼教有反抗性的作品,与市民阶级有什么关系?细读《红楼梦》,从林黛玉所生活的典型环境到她的典型性格,我看不出来她的某些反抗性是来自市民阶级。”三、姚雪垠认为:如同江青那样的理论追随者们,将乌进孝缴租,看成是《红楼梦》中的阶级斗争,“也吹捧过火了”。对于姚雪垠信中所提问题,茅盾回信说:来函论目前文艺评论、文艺创作上一些积重难返的弊病,慨乎言之,实有同感。在这方面肃清四人帮的流毒,还有许多工作要作,得慢慢来。……尊论封建社会女性对恋爱自由的向往,对婚姻不自由的反抗,自《国风》以来便已有之(《国风》郑、①茅盾.茅盾全集(第十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39.②上海图书馆中国文化名人手稿.尘封的记忆——茅盾友朋手札[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4:39.24 集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茅盾与《红楼梦》卫反映了从奴隶社会转向封建社会此一历史时期的男女关系的转变,但严男女之大防,是儒家礼法之一端,十五《国风》时期似乎男女关系本来还是随便的),与市民意识无涉,这对美化林黛玉是一声断喝。①除上述几位红学研究大家与茅盾有着书信的往来,得到茅盾的支持与鼓励外,再如赵清阁、宋谋瑒等人也曾向茅盾请教过有关红学问题。相较于上述几位,赵、宋二人与茅盾的年龄差距稍大些,故而以晚辈自居,常像茅盾请教些无法拿定主意的事情,例如:1980年春,赵清阁完成了一部剧本,是写晴雯的。为了剧本的命名之事,赵清阁向茅盾请教,并乞赐题写书签,故于9月27日写信给茅盾,现摘录其中相关部分如下:……寄上《海洋文艺》九期一册,拙作《鬼蜮花殃》请指正。这不算定稿,最近又作了一次修改,争取在国内再发表。可能由四川出版社连同另一红楼梦话剧本《冷月诗魂》(写黛玉)出版单行本,届时拟请您题书签。(用《鬼蜮花殃》是出自《芙蓉诔》,为的区别于王昆同志的《晴雯》,本来我想以《晴雯赞》为名,较通俗,但有人认为《鬼蜮花殃》好。您觉得何者为宜?)②又如:1975年宋谋瑒向茅盾请教有关《红楼梦》的作者及其批者的相关问题,茅盾于5月20日回信给宋谋瑒,信函原文中有如下一段:脂砚斋、畸笏是一是二,我无研究,也无发言权。但说甲戌本第一回的眉批(您信中所引)看来,可以证脂、畸是一人,也可以证其为两人。至于您猜想曹雪芹曾为尹氏幕友,似乎不像,因为敦诚、敦敏、张宜泉诗中找不到这样事情的痕迹。尊以为如何?③从中不难看出,茅盾是谦虚的,同时也是严谨的。但他并没有因为严谨而扼杀新想法、新意见,他一向是提倡百家争鸣的,故而以“尊以为如何”结尾。从中不难看到老一辈学者的德行与修养,感慨感慨!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为红学做出许多贡献的人,遍翻红学界权威辞书《红楼梦大辞典》目录,其“红学人物”中却不见沈老的名字。不得不说,这是一大遗憾,甚至是缺失。我们希望《红楼梦大辞典》再版修订之时,我们能看到沈老名列其中。①上海图书馆中国文化名人手稿.尘封的记忆——茅盾友朋手札[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4:77.②上海图书馆中国文化名人手稿.尘封的记忆——茅盾友朋手札[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4:152.③上海图书馆中国文化名人手稿.尘封的记忆——茅盾友朋手札[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4:155.25 集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茅盾与《红楼梦》第四章结论笔者不才,本文至此,不敢说已将茅盾与《红楼梦》这一论题论述的非常深刻、透彻,但大体上还算是清晰明了的。通过对茅盾红学观的研究、《红楼梦》对茅盾创作影响的分析、对茅盾叙订《红楼梦》相关事宜的查证、对茅盾题红诗的解读、对茅盾红学贡献的梳理以及《茅盾红学研究年谱》的编写,深感茅公对《红楼梦》的研究以及红学界研红事业贡献之巨大,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茅公可以称得上是一位红学家,而且茅公的红学观也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关注。由于历史的局限性,茅公有些观点在今天看来并不十分恰当,但在其不断研红的过程中也不断修正并发展了自己的红学观。愚辈浅见,权威辞书《红楼梦大辞典》应为茅公留有片席之地,茅公在红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亦当重新考量。26 集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茅盾与《红楼梦》参考文献一、论著[1]曹雪芹,无名氏.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2]查国华.茅盾年谱[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1985.[3]蔡义江.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M].北京:中华书局呢,2010.[4]陈维昭.红学通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5]冯其庸,李希凡.红楼梦大辞典[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6]韩进廉.红学史稿[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2.[7]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8]刘梦溪.红楼梦与百年中国[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9]茅盾.茅盾全集(第十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10]茅盾.茅盾全集(第十八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11]茅盾.茅盾全集(第十九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12]茅盾.茅盾全集(第二十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13]茅盾.茅盾全集(第二十一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14]茅盾.茅盾全集(第二十二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15]茅盾.茅盾全集(第三十七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16]茅盾.茅盾全集(第三十八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17]茅盾.茅盾选集·文论(第五卷)[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85.[18]茅盾.茅盾古典文学论文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9]茅盾.茅盾文艺评论集(上下)[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1.[20]茅盾.茅盾文艺杂论集(上下)[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21]茅盾.红楼梦(节本)[M].北京:宝文堂书店出版,1982.[22]茅盾.茅盾评论文集(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23]茅盾,韦韬.茅盾回忆录(上中下)[M].北京:华文出版社,2013.[24]《茅盾研究》编辑部.茅盾研究(第二辑)[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4.[25]钱锺书.管锥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6.[26]上海图书馆中国文化名人手稿馆.尘封的记忆——茅盾友朋手札[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4.[27]孙中田,查国华.中国现代作家作品研究资料丛书——茅盾研究资料(上中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28]桐乡市档案局(馆).茅盾珍档手迹[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29]唐金海,孔海珠,周春东,等.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茅盾专集》(上下)[M].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30]一粟.红楼梦资料汇编[M].北京:中华书局,1964.[31]韦韬,陈小曼.父亲茅盾的晚年[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32]韦韬,陈小曼.我的父亲茅盾[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11.[33]庄钟庆.茅盾研究论集[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4.[34]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红楼梦研究稀见资料汇编(增订本)[M].27 集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茅盾与《红楼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二、论文[1]古耜.被忽视的茅盾对红学的贡献[J].博览群书,2012,(5):105-109.[2]姜淑燕.探析茅盾创作“时代女性”母题的成因[J].周末文汇学术导刊,2006,(1):52-54.[3]康燕.《霜叶红似二月花》对中国古典小说的继承[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3,(4):73-74.[4]罗宗义.茅盾小说与中国传统文学[J].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4):66-73.[6]刘梦溪.茅盾同志与红学[J].红楼梦学刊,1981,(3):11-22.[7]刘永良.茅盾眼中的曹雪芹和《红楼梦》——重读《节本红楼梦导言》和《关于曹雪芹》[J].红楼梦学刊,2007,(6):110-128.[8]刘焕林.“文艺亦以求真为唯一目的”——一论茅盾对中国古典小说的继承和发展[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1):33-39.[9]刘焕林.封闭与开放、横切与直缀相结合——三论茅盾对中国古典小说的继承与发展[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4):26-31.[10]刘锋杰.《红楼梦》对茅盾小说创作的影响[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1996,(2):44-47.[11]刘宏彬.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简论《红楼梦》对《子夜》的影响[J].武钢大学学报,1997,(2):81-85.[12]梁桂.论茅盾小说创作时代女性母题的成因[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3,(1):48-51.[13]李光嵘.《子夜》受到的《红楼梦》影响[J].蒙自师专学报,1991,(4):49-55.[14]李遇春.茅盾浩劫中书愤[J].名作欣赏,2009(3):138-140.[15]李国华.“旧小说”与茅盾长篇小说的生成[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2,(1):1-15.[16]鲁德才.关于“茅盾题红诗”一首的说明[J].红楼梦学刊,2010,(4):130-131.[17]孙中田.茅盾小说与“红楼”情节[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1-5.[18]孙国林.略论茅盾在延安的理论成就[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0,(3):20-24.[19]唐纪如.茅盾创作个性形成的原因[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1):82-87.[20]王兆胜.《红楼梦》与20世纪中国文学[J].中国社会科学,2002,(3):149-208.[21]王家良.论茅盾小说的有机性结构特征[J].天津社会科学,1986,(1):64-70.[22]王人恩.新发现的茅盾《红学札记》述论[J].红楼梦学刊,2015,(1):68-89.[23]徐小凤.论茅盾小说的时代女性母题之成因[J].宜宾学院学报,2005,(9):86-88.[24]项文泉.《子夜》对《红楼梦》结构艺术的借鉴与创新[[J].湖州师专学报,1989,(3):32—37.[25]许豪炯.茅盾论《红楼梦》的小说艺术[J].阜阳师院学报(社科版),1989,(3):6-10.[26]张毕来.回忆与茅盾同志有关的几件事[J].红楼梦学刊,1981,(3):5-9.[27]钟桂松.茅盾创作中的女性心像和时代女性》[J].社会科学辑刊,1998,(6):151-154.[28]钟海波.论茅盾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4):85-87.28 集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茅盾与《红楼梦》后记不愿感慨时间的匆匆,却不得不感慨!不想计划未来的行程,却不得不计划!这一切的一切,都意味着我即将离开厦门、离开集美、离开我热爱的母校和敬爱的老师。每每想到此处,心中的不舍总会化作眼中的泪水,或许是年纪大了吧!所以总是容易触动最敏感的神经!我与集大有着特殊的情谊。本科四年、研究生三年,我这一生中最美好的年华都是在这里度过的!我熟悉这里的每一处风景,我留恋这里的每一件事物,我感激这里的每一位老师。随着毕业论文的完成,相关毕业事宜的推进,即将为我三年的研究生生活画上句点,这一刻,我才发现,我心中的种种却还未曾言语……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导师王人恩先生。自研究生入学以来,从学习、生活、工作方面,都给我以极大的帮助。王先生有豪放的一面,也有细心的一面;有严厉的一面,也有慈祥的一样,教会我做学问的方法,更交会我做人的道理,值得我用一生去思考、去体味!感谢老院长苏涵先生的谆谆教诲和无微不至的关怀!感谢张克锋院长地不断鼓励与支持!感谢田彩仙教授、杨广敏教授、郭焰坤教授、陈光田教授、付义荣教授等耐心的教导与知识的传授,感谢你们让我的每一堂课都是那么的精彩与难忘!感谢廖汝祥老师、黄碧琴老师等给予的关心与照顾!总之,感谢我在集大遇到的每一位老师和朋友,感谢你们给了我最美好年龄中最美好的记忆!此时此刻,我多希望有钱锺书先生那样深厚的文学涵养和写作能力,那样我就可以用这世上最美的语言诠释我的感情!遗憾的是,我终究还是只能用苍白无力的语言表达我真心的感谢、真意的感恩和真挚的感情……29 集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茅盾与《红楼梦》附录:《茅盾红学研究年谱》多数人知晓茅盾是因为他的小说,却很少人关注他在中国古典文学研究领域颇的成就,尤其是对《红楼梦》的研究与评论。并且,近些年来,许多红学家都相继出版了红学著作、红学传记、红学研究年谱,相形之下,茅盾的红学研究是比较薄弱的。为略作弥补,笔者通过搜集、阅读、整理大量的资料编此《茅盾红学研究年谱》,以期对茅盾红学研究有所裨益。诚如钱锺书先生所言:“褚小有怀,绠短试汲”,其中难免有挂一漏万之处,敬请方家批评赐教。1922年(民国十一年)26岁2月21日至22日,蔡元培的《石头记索隐第六版自序——对胡适之先生之商榷》发表在《晨报副镌》上。5月7日和14日,胡适《跋红楼梦考证》发表在《努力周报》第一、二期上。其中有《答蔡孑民先生的商榷》一节,这就是红学史上有名的蔡胡论争,自这次论争以后,以胡适、俞平伯为代表的新红学逐渐占据了《红楼梦》研究的主导地位。1924年(民国十三年)28岁4月7日,茅盾在《文学》周报第116期上发表《的奇辱》,此说为《茅盾全集》第18卷记载。另:《红楼梦大辞典》上记载,该文发表在上海《时事新报》上。未知孰是。5月3日,茅盾在《民国日报·觉悟》上发表《读一二期后所感——并答曹君慕管》。本年,上海民新影片公司拍摄梅兰芳主演的京剧《黛玉葬花》,这是最早的《红楼梦》电影。1933年(民国廿二年)37岁5月22、23、24、25日,萍生在北平《华北日报》上发表《与》一文。1934年(民国廿三年)38岁5月,茅盾完成《洁本》的叙订工作,并作《节本导言》。9月,景梅九的《红楼梦真谛》(一名《石头记真谛》)由西京出版社出版,铅印本,2卷,2册。该书是后期索隐派的重要著作。1935年(民国廿四年)39岁5月,茅盾叙订的《洁本》由上海开明书店印行,《红楼梦大辞典》持此说。另:《茅盾年谱》和《茅盾研究资料》中持7月印行说。11月24日,郭霁甫在《青年界》第8卷第4号上发表《与》,此为《茅盾研究资料·下》,第323页记载。另:《红楼梦研究稀见资料汇编》第602页记载为:郭云浦在《青年界》第8卷第4号上发表《与》一文。《茅盾研究论文集》亦持此说。另,1991年,李光嵘在蒙自师专学报第4期上发表《受到的影响》一文,文中说:“早在1935年,一个名叫郭霁甫的人就指出了《子夜》与《红楼梦》的联系”。盖郭霁甫和郭云浦为一人也。30 集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茅盾与《红楼梦》1938年(民国廿七年)42岁5月1日,茅盾在《文艺阵地》第1卷第2期上发表《浪漫的与写实的》一文,承认《红楼梦》是写实的,但又认为它并非真正的写实,而是“为写实而写实的”。冬,王伯沆手批《红楼梦》完成。他以王希廉评本为底本,前后评点五次,计有一万多条批语,历时24年之久。1940年(民国廿九年)44岁7月25日,茅盾的《论如何学习文学的民族形式》发表在《中国文化》第1卷第5期上。文中说:“《红楼梦》提出了问题,并没有得出正确的答案,然而它不失为从思想上对于儒家提出抗议的一部杰作”。8月,姚灵犀等著的铅印本《瓶外卮言》由天津书局出版。书中涉及《金瓶梅》所反映的社会背景以及《金瓶梅》与《水浒传》、《红楼梦》之关系的研究。本年,松枝茂夫日文译本《红楼梦》出版,岩波书店“岩波文库”本,14册,120回。全书至1951年翻译完成。这是第一个全本《红楼梦》日文译本,在日本影响很大。1941年(民国三十年)45岁6月7日,茅盾写成《大题小解》一文,7月1日,发表在《时代文学》第1卷第2期上。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49岁6月25日,潘梓年在《新华日报》上发表《人民的立场严肃的态度》。文中说到:“如《霜叶红似二月花》这一本近作,尽管在布局,体裁等等方面,吸收了外国文艺作品的长处,但我们读起来,好象在读《红楼梦》一样”。1954年58岁1月1日至4月23日,俞平伯《读红楼梦随笔》连续在香港《大公报》上发表。1月25日,俞平伯《我们怎样读》一文,在上海《文汇报》发表。3月1日,俞平伯《曹雪芹的卒年》一文发表在《光明日报》上。文中,他对“癸未说”提出讨论,主张“壬午说”。3月7日,刘大杰的《古典文学巨著》一文发表在上海《解放日报》上。4月26日,曾次亮的《曹雪芹卒年问题的商讨》一文,发表在《光明日报》上。他反驳俞平伯的意见,主张“癸未说”。俞平伯《红楼梦简论》一文发表,载《新建设》3月号。10月10日,李希凡、蓝翎《评》一文发表在《光明日报》上。12月8日,茅盾作《良好的开端》的讲话。12月29日,中国科学院、中国作家协会举行《红楼梦的人民性和艺术成就》讨论会。从9月至12月,全国各地举行了各种座谈会、讨论会,报刊上发表了约240篇文章。本年,俞平伯汇辑的《脂砚斋红楼梦辑评》由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初版。这是第一次将脂批加以汇辑。同年,一粟编的《红楼梦卷》由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出版。这是《红楼梦》研究资料中最完备的辑录。31 集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茅盾与《红楼梦》是年,曹聚仁著的《新红学发微》由香港创垦出版社出版。1955年59岁1月9日,邓拓的《论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意义》一文发表,,载于《人民日报》。3月10日,茅盾在《电影创作通讯》第16期上发表《关于文艺创作中一些问题的解答》一文。河南人民出版社编的《批判研究中的资产阶级思想》,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本)由北京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出版。王冈绘曹雪芹小像由文学古籍刊行社首次发表。5月,阿英编的《红楼梦版画集》由上海出版公司出版。7月,《高兰墅集》由文学古籍刊行社出版。是年,赵聪著的《俞平伯与事件》由香港友联出版社出版。敦诚著《四松堂集》、敦敏著《懋斋诗钞》、明义著《绿烟琐窗集》皆由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出版。1956年60岁茅盾在《文艺学习》上发表《关于艺术的技巧》。文中讲到典型性格的刻画时说:“善于描写典型的伟大作家不但用大事件来表现人物的性格,而且不放松任何细节的描写”,并以《红楼梦》为例,做了精彩的论述。同年,围绕《红楼梦》的社会背景和思想倾向的讨论趋于激烈。早在1955年年初,邓拓“市民文学说”。一些同志不同意此说,相继提出了“农民说”和“传统说”。这场争论从1955年开始,1956年至1957年达到高潮。1957年61岁1月,李希凡、蓝翎著的《红楼梦评论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初版。这是1954年以来最有影响的《红楼梦》研究著作之一。5月,何其芳长篇论文《论红楼梦》发表在《文学研究集刊》第5辑中。这是红学研究的重要著作。7月12日,茅盾作有《一幅简图——中国文学的过去和现在》一文。文中提出《红楼梦》是“个人的作品”的观点。10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初版120回本《红楼梦》,3册,简体字横排,通常称为人民文学本。1958年62岁2月,《红楼梦八十回校本》出版,俞平伯校订,王惜时参校,人民文学出版社初版。此次校订用了甲戌、己卯、庚辰、甲辰、郑抄本、程甲、程乙、有正等8个本子。4月,一粟编《红楼梦书录》由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初版。4月21日,茅盾完成《夜读偶记》的写作,并连续发表于《文艺报》第一、二、八、九、十期上。在《夜读偶记》中论及同时代作品中历史局限性也不尽相同时,他就以曹雪芹的《红楼梦》为例做了精彩的论述。7月1日,茅盾作《试谈短篇小说》一文,并于8月发表在《文学青年》上。文中谈到环境描写必须为32 集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茅盾与《红楼梦》主题服务。10月,周春《阅红楼梦随笔》由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影印出版。是年,吴恩裕著的《有关曹雪芹八种》由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俄文全译本《红楼梦》出版,巴那苏克译,两卷,由莫斯科国家文艺出版社出版。意文译本《红楼梦》由爱诺地公司出版,波维罗·黎却奥译。此本据库恩德文译本。1962年66岁本年,[苏联]索罗金的《茅盾的创作道路·战争年代的茅盾创作》,莫斯科东方文学出版社,曹万生译。其中有《论》一文,文中认为:《红楼梦》“是茅盾最喜欢的中国古典文学作品。”12月,吴恩裕著的《曹雪芹的故事》由中华书局出版。是年,《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由香港友谊出版社影印出版。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据影印本翻印,并附有俞平伯《后记》。越剧《红楼梦》被拍成电影,海燕电影制片厂和香港金声影业公司联合摄制。一部早期抄本《石头记》在苏联科学院东方研究所列宁格勒分所抄本室中发现,简称列藏本。金龙济译朝鲜文《红楼梦》由汉城正音社出版。本年,为筹备曹雪芹逝世二百周年纪念展览会,围绕着曹雪芹卒年问题展开了争论,这是红学史上关于卒年问题参加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讨论。1963年67岁1月,朝鲜平壤市演出唱剧《红楼梦》。唱剧《红楼梦》由朝鲜著名剧作家赵灵出、音乐家李冕相改编,用朝鲜人民喜闻乐见的西部民谣为基础,吸收中国音乐的优点,以上海越剧团的舞台脚本为基础,用朝鲜新型的唱剧形式演出。演出获得极大成功,观众逾10万人。2月19日,河南省博物馆收到商丘县郝心佛寄来的一幅“雪芹先生”画像和一册“瘗鹤铭”摩崖题记拓本。这幅画的真伪,在学术界引起了长时间的争论,后经河南省博物馆调查证实,所谓陆厚信绘曹雪芹小像系伪造。3月,陈仲篪《摭谈》一文发表在《图书馆》本年第3期上。3月23日,俞平伯致信茅盾,与其讨论曹雪芹之卒年问题以及此时的《红楼梦》研究风气、方向问题。3月25日,茅盾回信给俞平伯,回复了俞平伯23日来信中所提意见。6月3日,邵荃麟写信给茅盾,并为茅盾写作《关于曹雪芹》提供一些意见。6月4日,俞平伯再次致信茅盾,继续讨论《关于曹雪芹》一文中的相关问题。6月6日,茅盾写信给邵荃麟,与其商讨《关于曹雪芹》写作的问题。6月16日,茅盾作《第三次修改后的几点说明》一文,未发表。后收在《茅盾全集》第27卷中。7月,阿英编的《杨柳青红楼梦年画集》,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8月17日至11月17日,由文化部、文联、中国作协和故宫博物院联合主办的“曹雪芹逝世二百周年33 集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茅盾与《红楼梦》纪念展览会”在北京故宫文华殿举行。这是有史以来,最隆重、规模最大的一次曹雪芹纪念活动。9月22日,茅盾写成旧体诗《题十二钗画册》二首。文中第三章已抄录,此不赘言。10月,吴恩裕《曹雪芹八种》的增订本《曹雪芹十种》由中华书局出版。12月11日,茅盾所作《关于曹雪芹——纪念曹雪芹逝世二百周年》一文发表在《文艺报》第12期上。1973年77岁1月9日,茅盾写信给吴恩裕,为其研究曹雪芹佚著《废艺斋集稿》提出建议,并鼓励他继续在研究中取得佳绩。1月30日,吴恩裕回信茅盾,对茅盾的提议给出回复,并就“畸笏脂砚与雪芹之关系”有新的思考,“顷正草一文,约近两万言,俟抄就后亦当呈奉乞正”。2月,吴恩裕《曹雪芹的佚著和传记材料的发现》一文发表在《文物》本年第2期上。本文首次公开介绍新发现的《废艺斋集稿》里面的《南鹞北鸢考工志》的文字和图式残稿等。4月,茅盾作七律《读吴恩裕》一首。文中第三章已抄录。12月5日,吴恩裕致信茅盾,回复茅盾“望能得全文”(笔者:指敦敏的《懋斋记盛》)一事。信中说:“敦氏《记盛》下半部是原抄者译文,至于原文始终未能见到,译文上次曾持往尊处,值您入院当即携回。顷因冯少庸同志借用,一俟送还即当再为送上。虽不能窥原本,然大致内容尚可略见。”12月15日,茅盾致信吴恩裕,道:“懋斋记盛故事后半部已读讫,兴趣盎然,兹奉还。附呈一笺,书读后所感,诗不工,书法尤其拙劣,以君子有嗜痂之癖,故不能藏拙,幸哂正为感。”(笔者:此处的“诗”,即上文所录的《读吴恩裕》)是年,“评红热”兴起,据不完全统计,报刊发表各类评红文章120余篇,出版各种评红著作,资料汇编10余种。1975年79岁年初,南京博物院王少华在南京太平门内金星桥37号内,发现香林寺庙产碑,碑文记载:“前织造部堂曹大人买施⋯⋯”经吴新雷考证,曹大人为曹寅,这表明曹家曾是香林寺最大的施主。1月,吴恩裕、冯其庸发现中国历史博物馆藏三回又两个半回残本《石头记》为现存己卯本的散失部分,并证实现存己卯本是乾隆时怡亲王弘晓家的过录本。这是《红楼梦》版本研究中的重要发现。3月,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编的《关于江宁织造曹家档案史料》由中华书局出版。5月4日,茅盾回信姚雪垠,称赞道:“无题六首对中国古典文学如《红楼梦》、《水浒》、《三国演义》的评价,甚为公允。”5月20日,茅盾回信宋谋瑒,称:“脂砚斋、畸笏是一是二,我无研究,也无发言权。但从甲戌本第一回的眉批(您信中所引)看来,可以证脂、畸是一人,也可以证其为两人。至于您猜想曹雪芹曾为尹氏幕友,似乎不像,因为敦诚、敦敏、张宜泉诗中找不到这样事情的痕迹。”5月21日,吴恩裕致信茅盾,信中说:裕近与冯其庸同志合草关于己卯本一文,谨附上,请教正为幸。裕又另写怡亲王与曹家敦诚墨香明义等之关系,以及《石头记》有谤书之目在弘晓抄书时之反映一文,34 集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茅盾与《红楼梦》尚未发表,如沈老有暇,当请指谬。关于《废艺斋集稿》,日本方面顷正大事搜求,裕客岁亦曾得伊腾涑平来书,知彼时高见嘉十尚健在。顷据松枝茂友访问,知已逝世,且喜孔君当年摹写《考工志》事高健尚能记忆,此事详见大参考,想沈老早详悉矣”。本年冬,上海古籍书店发现了10册前40回《石头记》抄本,且经考证是清末有正书局石印《国初钞本原本红楼梦》上半部的底本。罗马尼亚文节译本《红楼梦》由布加勒斯特米纳瓦出版社出版,伊利亚娜·霍卡·维利斯库译,3册。1976年80岁5月,中华书局出版了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编的《李煦奏折》。12月26日,姚雪垠致信茅盾,他认为评论《红楼梦》的“路子也弄得很窄,不免简单化和流入形而上学”,并且“评论《红楼梦》中的人物也犯了同样毛病”。12月29日,茅盾回信姚雪垠,回复姚雪垠来信所提出的问题。1977年81岁1月9日,茅盾致信叶子铭,提到“南京师范学院研究《红楼梦》的一些不认识的教师们常有信来”。2月9日,茅盾致信叶子铭,说:“承告将惠我以尊辑之《红楼梦》资料三册”。又说:“扬州师院有《红楼梦》资料一册(或两册),他们送我一份,那是大前年出版的”。本年秋,刘梦溪去拜见茅盾,谈到《废艺斋集稿》的真伪问题,茅盾说:“与其指其为伪,不如先信其为真”。9月29日,周振甫致信茅盾,与其探讨《红楼梦》。1978年82岁4月18日,茅盾作《漫谈文艺创作》一文,发表在《红旗》杂志第五期上。9月3日,茅盾所作《为良画题诗》发表于《文汇报》。9月28日,茅盾作《题画页》四首。文中第三章处已抄录。10月,茅盾作《题赵丹白杨合作红楼梦菊花诗画册》。前有小序:一九七八年十月杪为魏绍昌之《菊花诗画册》作,此册赵丹画菊白杨写菊花诗十二首。详见文中第三章。11月10日,茅盾所作的《题画页》发表于《诗刊》十一月号,并附原手迹。12月30日,茅盾所作关于《红楼梦》故事图题诗四首(即《读曲》、《葬花》、《补裘》、《赠梅》)发表于《社会科学战线》第四期。12月,曹寅所著的《楝亭集》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出版。1979年83岁1月,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正式成立。该所是由原文化部《红楼梦》校订注释小组充实调整后建立的,主要从事《红楼梦》系统全面的研究工作。1月5日,茅盾所作《读吴恩裕近作》发表于《河北文艺》第一期。(注:本诗作于1973年4月;在收入1979年11月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茅盾诗词》时,改题为《读吴恩裕》)1月14日,茅盾所作的《题赵丹白杨合作红楼梦菊花诗画册》发表于《解放日报》。5月20日,《红楼梦学刊》编委会在北京成立。茅盾担任顾问,参加了成立大会,并亲自题写刊名。本年,茅盾在《新文学史料》第3期上发表《革新的前后——回忆录(三)》中,对佩之的《红楼梦新评》一文给出评价,他说:“这篇论文对《红楼梦》的分析,简明扼要,精辟新颖,在当时可说是空前的”。7月关于曹雪芹佚著《废艺斋集稿》的两封信和读《曹雪芹佚著及其传记材料的发现》载于《文汇报》。亦见于《红楼梦学刊》第一辑。12月12日,著名红学家吴恩裕先生病逝。1980年84岁6月,周策纵因倾慕茅盾的学识,希望能得到茅盾的手书,以为首届国际《红楼梦》研讨会增色。因此,茅盾于病中写了一首七律,即上文第三章中所录。6月16日至20日,首届国际《红楼梦》研讨会在美国举行。大会有来自5个国家的80多位学者出席了会议,收到论文45篇,取得了积极的成果,推动了中国与世界各国学者之间的交流和联系。而海峡两岸学者共赴研讨会,切磋学术,交流感情,更是本次研讨会的重大收获。7月21日至30日,首届全国《红楼梦》学术谈论会在哈尔滨举行。这是自有红学以来,第一次全国性的红学盛会。茅盾为中国红楼梦学会名誉会长之一。8月,茅盾所作《追念吴恩裕同志》一文发表在《红楼梦学刊》第三辑上。1981年85岁3月27日,红楼梦学会名誉会长茅盾逝世。5月1日,张毕来的《回忆与茅盾同志有关的几件事》一文发表在《贵州社会科学》第四期上。10月1日,刘梦溪在《红楼梦学刊》第三辑上发表《茅盾同志与红学》一文。同日,张毕来的《回忆与茅盾同志有关的几件事》亦发表在《红楼梦学刊》第三辑中。1983年11月,庄钟庆作有《茅盾创作艺术的独特共享》一文。文中说:“《霜叶红似二月花》中的婉卿形象最为成功。她对待上辈人如祖母、母亲、姑母彬彬有礼,对待同辈的如小叔、弟媳亲密无间,对待丈夫体贴入微而又严格要求。这是个封建大家庭女性中以‘会做人’为其特点的人物,她同《红楼梦》中的宝钗很相似”。1986年3月2日,王嘉良在《天津社会科学》第1期上发表了《论茅盾小说的有机性结构特征》一文。文中说:“如果对他的长篇做一番综合考察,可以发现,他在长篇有机结构的追求中,一共迈出了四大步,每一步都趋向于有机结构的完善,实现着并且发展着为他所击节赞赏的类似于《红楼梦》那样‘一树千枝’式的整体结构的目标”。36 集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茅盾与《红楼梦》1989年12月31日,许豪炯的《茅盾论的小说艺术》一文,发表在《阜阳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三、四期上。12月31日,罗宗义发表《茅盾小说与中国传统文学》。其文在布局谋篇、人物安排、表现手法三个方面,都讲到了茅盾小说和《红楼梦》的关系。6月30日项文泉在《湖州师专学报》第3期上发表《对结构艺术的借鉴与创新》一文。1990年4月1日,孙国林在《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第3期上发表《略论茅盾在延安的理论成就》一文。对于茅盾在《论如何学习文学的民族形式》一文中涉及到《红楼梦》的观点,他认为在“今天看来仍是非常深刻的”。1991年10月,李光嵘在《蒙自师专学报》第8卷第4期上发表《受到的影响》一文。10月28日,宁冠群在《师范教育》上发表《深求方能有得,精读贵在致用——谈茅盾的读书、背书和写书》。提及茅盾背诵《红楼梦》一事,并指出“茅盾的读书、背书,都是为了写书而借鉴名家名著的创作经验”,认为“读者也不难窥见《子夜》对《红楼梦》的借鉴之处”。1992年1月31日,刘焕林在《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1期上,发表《“文艺亦以求真为唯一目的”——一论茅盾对中国古典小说的继承和发展》一文。1994年1月30日,唐纪如在《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期上,发表《茅盾创作个性形成的原因》一文。文中认为,《红楼梦》中刻画人物的手法和结构艺术对茅盾创作个性的形成都有一定的影响。1996年4月20日,刘锋杰在《安徽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期上,发表《对茅盾小说创作的影响》一文。1997年5月15日,刘宏彬在《武钢大学学报》第2期上发表《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简论对的影响》一文。1998年8月15日,徐春雷、沈海清在《章回小说》上发表《茅盾二三事》一文。11月29日,钟桂松在《社会科学辑刊》第6期上发表《茅盾创作中的女性心象和时代女性》一文,认为茅盾创作中的女性心象形成的原因之一就是受“古典小说,尤其是《红楼梦》”的影响。2000年8月15日,周惠斌在《教师博览》第8期上发表《茅盾背诵》一文。37 集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茅盾与《红楼梦》2001年浙江富阳市华宝斋古籍书社刊印的《茅盾手迹》收入了茅盾的《红楼札记》,但流传不广。2002年1月30日,孙中田在《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期上,发表《茅盾小说与“红楼”情节》一文。他认为“‘红楼’情节是茅盾经久的‘图像仓库’的土壤”。6月30日,王立鹏在《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第3期上发表《鸟瞰茅盾的现实主义理论》一文。2003年2月25日,梁桂在《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第1期上,发表《论茅盾小说创作时代女性母题的成因》一文,文中认为茅盾创作时代女性母题的成因之一就是受到“《红楼梦》女性观的影响”。10月30日,康燕在《雁北师范学院学报》第4期上,发表《对中国古典小说的继承》一文。2005年9月25日,徐小凤在宜宾学院学报上发表《论茅盾小说的时代女性母题之成因》一文中,认为茅盾是受到了《红楼梦》中女性观的影响。2006年5月20日,姜淑燕发表《探析茅盾创作“时代女性”母题的成因》一文,认为茅盾创作“时代女性母题”的成因之一就是“受古典名著《红楼梦》的影响”。2007年10月28日,邓礼华在《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第5期上发表《传承神韵,独创经典——影响研究一瞥》一文。11月15日,刘永良在《红楼梦学刊》第六辑上发表《茅盾眼中的曹雪芹和——重读和》一文。2009年3月1日,李遇春在《名作欣赏》上发表《茅盾浩劫中书愤》。文中提到茅盾分别作于1963年的《题十二钗画册》之一和1978年的《题画页》四首,并作了简要分析。2010年4月23日,樊丽在《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8期上,发表《论茅盾三部曲中的时代女性形象》一文。文中认为“时代女性”出现的深层原因之一就是受到“《红楼梦》女性观的影响”。7月15日,鲁德才在《红楼梦学刊》第四辑上发表《关于“茅盾题红诗”一首的说明》。文后附茅盾手迹《赠梅》诗一首。2011年5月,韦韬、陈小曼编写的《我的父亲茅盾》一书出版。书中称:“对胡适研究《红楼梦》的观点,父38 集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茅盾与《红楼梦》亲也并不赞成,认为批判是必要的,但是对于把学术问题动辄下政治结论的做法,父亲也不赞同,认为这样做将堵塞言路,不利于学术研究的开展和发展。”在“父亲的文学追求”中还提到:“在父亲的长篇小说中,这部小说(笔者:指《霜叶红似二月花》)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就是它充分地吸收了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特别是《红楼梦》的艺术表现手法”。10月21日,陆景川在《中国民族报》的第007版上,发表《张毕来与茅盾的情谊》一文。2012年1月1日,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茅盾珍档手迹》系列丛书,在该书的第五册中收录了茅盾的《红学札记》13篇。1月15日,李国华的《“旧小说”与茅盾长篇小说的生成》一文发表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的第1期上。文中提到了“《子夜》与《红楼梦》之间的戏仿关系”,以及“《霜叶红似二月花》与《红楼梦》之间的关系”。5月1日,古耜在《博览群书》上发表《被忽视的茅盾对红学的贡献》。2013年9月25日,商昌宝在《中华读书报》第005版上发表《文化部长茅盾在1954年“红学”批判运动中》一文。39 集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茅盾与《红楼梦》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1]李荣华.茅盾眼中的《水浒传》[J].戏剧之家,2014,(09):281—282.[2]李荣华.《红楼梦》对茅盾创作影响研究述评[J].戏剧之家,2014,(09):308—309.[3]李荣华.电视解说词的欣赏与教学——以《宇宙的边疆》为例[J].戏剧之家,2014,(09):141,144.[4]李荣华.茅盾红学思想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长沙大学学报,2015,(1):82—84.40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