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主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红楼梦》的主题

ID:958701

大小:742.5 KB

页数:8页

时间:2022-03-1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红楼梦》的主题——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序)(隋邦森隋海鹰—源于《红楼人物之谜》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红楼梦》主题的庐山真面目是什么呢?胡适认为《红楼梦》反映了封建大家族“坐吃山空”并必然灭亡,新考证派认为借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破灭而反封建礼教与孔孟之道,蔡元培认为是反满排满光复汉族正统,新索隐派认为是“反清复明的民族主义”。笔者认为《红楼梦》主题是满蒙汉各族化干戈为玉帛、民族和解与国家统一。《红楼梦》第一回: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谁知此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才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黄山飞来石——红楼梦大荒顽石在汉族文人心目中的形象。)大荒顽石隐射元顺帝后裔与满清开国者孝庄文皇后,而蒙满都是少数民族,属于所谓胡族、夷族、蛮族的范畴,为何要在开篇伊始就与汉族女神女娲氏联系在一起?而且说元清玉玺(大荒顽石——通灵宝玉)是汉族女神所炼的呢?这是《红楼梦》作者的无奈,也是《红楼梦》作品的伟大之所在。我们说《红楼梦》作者的无奈,是指元清玉玺(大荒顽石与通灵宝玉)确实是中华民族的传国玉玺,它源于蔺相如“完璧归赵”的“和氏璧”。中国第一帝秦始皇获得了赵国的“和氏璧”,制成了一统天下的玉玺,铭文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通灵宝玉”(清朝玉玺)的铭文曰“莫失莫忘,仙寿恒昌”。“金锁铭文”(后金金玺)为“不弃不离,芳龄永继”。8  (秦始皇获得了赵国的“和氏璧”,制成了一统天下的玉玺,铭文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汉高祖刘邦使用的“汉玉”(贾母死前正式交给了贾宝玉),孙坚与袁术获得过的汉玺,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清使用的国家神器,与和氏璧一脉相承。忽必烈统一中国,这块国宝从临安(杭州)南宋皇帝手里,传到元朝皇帝的大都(北京)皇宫里。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但始终没有得到过这个国宝。因为元顺帝北逃将它丢失在察哈尔蒙古的大青山(“大荒山青埂峰”)下了。崇祯八年、天聪九年八月多尔衮从察哈尔蒙古获得汉玉,对当时的中国人包括《红楼梦》作者的震动极大。明朝崇祯末年李自成起义,席卷西北半壁,民谣云:“朱家麦,李家磨,做成一个大馍馍,送给对巷赵大哥。”这首民谣反映了当时的人心向背——朱明王朝气数已尽,李闯王不成气候,中原这个大馍馍,必须交给长城对面的“赵大哥”。所谓“赵大哥”,就是《红楼梦》里的“赵国基”(赵国立国者、北宋赵匡胤、满清多尔衮)与“秦业”、“秦钟”、“秦可卿”——清太宗皇太极也。(承德棒槌峰——崇祯八年、天聪九年八月多尔衮从察哈尔蒙古获得汉玉,对当时的中国人包括《红楼梦》作者的震动极大。)宝玉指传国玉玺;金锁指后金金玺。索隐派前辈早有论及:(1)蔡元培《石头记索隐》云:“宝玉者,传国玺之义也。”(2)孙渠甫《石头记微言》云:“正面‘通灵宝玉’四字即是‘皇帝之宝’四字,反面‘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八字即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3)王梦阮《红楼梦索隐》云:“通灵玉及金锁赞文,均与传国玺文相似,亦隐指身份处。”又云:“必令贾兰并中者,明其缵承8 大宝也。”(4)潘夏注解传国玉玺时,引用《三国志·孙坚传》云:“我们试一比较,‘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裴注引)不是‘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红楼梦语)的简写吗?”(引自《胡适红楼梦研究论述全编》)(5)钱静芳《红楼梦考》云:“宝玉非人,寓言玉玺耳,故作者明言顽石也。”(6)高阳、赵同、邱世亮等新红学派,也认为“通灵宝玉”是国家玉玺。(7)王伯沆认为:“本书甚恶‘金’字。‘金’字不祥。是‘金’便不祥,莫草草。” 以上表明,蔡元培、孙渠甫、王梦阮、潘夏、钱静芳、高阳、赵同、邱世亮、王伯沆等前辈,都认为宝玉指传国玉玺,金锁指后金金玺,“金”字隐射不祥的后金。颜也之先生《红楼梦烛隐》第三节标题《通灵宝玉何所物,满清短命玉玺也;宝钗金锁何所物,后金传国金玺也》,直接取自王梦阮“通灵玉及金锁赞文,均与传国玺文相似”的论点。红楼梦索隐派前仆后继,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贾宝玉的通灵宝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指代清朝玉玺。) 我们说《红楼梦》作品的伟大,是指《红楼梦》记载了中国历史的一个部分,即明亡清兴部分。作者认为满清传国玉玺不是假的,是女娲氏炼石补天的真材料。而满清的皇帝是假的满族人(贾宝玉),是真的汉族人(文庙真人)。“太虚幻境”不是假的,它是中华民族的“大观园”,将来会光复为“真如福地”。明朝的皇帝(甄宝玉)因为骄奢淫逸、贪恋女色而必然亡国,但会浪子回头,东山再起,知过必改,精神可嘉(甄应嘉)。而将来灭亡的清朝也会有光明的出路:“福善祸淫,古今定理。现今荣宁两府,善者修缘,恶者悔祸,将来兰桂齐芳,家道复初,也是自然的道理。”8  (薛宝钗的金锁——“不离不弃芳龄永继”。指代后金金玺。) 《红楼梦》表达的这种大统一大融合大团结的主题,是中华民族十分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它从历史学与哲学上,解决了辽金元明清定都北京后中国多民族的团结统一问题。主张“老亲家”与异姓兄弟(甄贾宝玉)要互相承认并互相尊重。(故宫中和殿——故宫朝廷三大殿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和”字是红楼梦的最高主题。中国期望和谐、统一、安宁、繁荣。) “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乃《红楼梦》微言大义的高度概括。作者打破了才子佳人花好月圆的巢臼,描写了人性与爱情毁灭的悲剧,提出了世法平等与爱情自由的人文主义理想。《红楼梦》是五千年中华文明在文学与史学上同时达到的两个高峰。在文学艺术上,大众看“公子红妆”,史家解“白骨如山”,将使《红楼梦》的价值大大提高,成为双面皆可照人的《风月宝鉴》,成为“真事隐去”、“假语存焉”的“政治历史小说”,成为封建社会晚期的《大百科全书》。只承认《风月宝鉴》的正面,不承认《风月宝鉴》的反面,将使《红楼梦》的价值大大降低。一本只有一面的爱情小说,不会吸引中国文人三百年,也不会让毛泽东说出“至少要看五遍”的话来。(顺治皇帝改皇极殿为太和殿。故宫朝廷三大殿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和”字是红楼梦的最高主题。中国期望和谐、统一、安宁、繁荣。)《红楼梦》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朝野上下与满汉各方彼此妥协、心照不宣的产物。像《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一样,是一部朝廷基本认可的文学历史著作,至少朝廷对它的态度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8 《红楼梦》问世三百年来,真正读懂其主题思想的,恐怕只有乾隆皇帝与毛泽东主席。他们站在政治、军事、历史、哲学与文学艺术的高度,看清了《红楼梦》里的爱情故事乃是“假语存焉”(贾雨村),而满汉民族战争与宫廷政治斗争才是“真事隐去”(甄士隐)。毛泽东主席一针见血地指出:“曹雪芹把真事隐去,用贾雨(假语)村言写出来。真事就是政治关键,不能讲,于是用吊膀子(爱情)掩盖它。” 乾隆皇帝与同时代知识分子相比,有两大优势:一是他通晓《红楼梦》涉及的明亡清兴史与宫廷隐秘;二是别人进不了清皇宫,他却住在“大观园”(清皇宫)里。他办公的乾清宫就是贾政多尔衮当年办公的“荣禧堂”。 乾隆皇帝连《红楼梦》的隐语来源都一清二楚。他与顺治皇帝一样,很欣赏汉族文人这一套。这就叫做汉学的历史文化。他们这样隐来藏去,“秀才造反,十年不成”也。有什么不好呢?总比吴用以军师的身份到梁山上造反要好。 (乾清宫——乾隆皇帝处理朝政的大殿。顺治皇帝御笔:正大光明。)乾隆皇帝读懂了《红楼梦》,没有采取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办法,也没有搞一场新的文字狱。因为他精通这段刚刚过去的历史,正在清理父皇、爷爷、太爷爷遗留的历史问题,力求对一切不公正的人和事进行平反昭雪。他看出作者们早已经作古——像写《春秋》的孔丘、写《离骚》的屈原、写《史记》的司马迁,他们是明末清初的一批文官武将,是秉笔直书的“史官”,是一批对中华民族很负责任的政治军事家、历史学家、文学家与宫廷档案学家。书中既流露了对亡明的悼念与批评,也显示了对清初失政的怨愤与不满,但最后归结为承认历史的进步,维护国家与民族的团结与统一,令人可敬、可叹、可佩、可悯。书中涉及的崇德、顺治、康熙时代的所有风云人物也都驾鹤西去,《红楼梦》对这些历史人物的记载准确而公正。 (千手千眼佛——民族大团结。)8 《红楼梦》以几十两银子一个手抄本的价码,风靡大江南北与长城内外。国家如果强行禁止,不但毫无效果,反而起到推波助澜、煽风点火的作用,弄不好甚至惹起一场无谓的民族争端。宗室子弟已经有人看出里面有涉及宫廷隐秘的“碍语”。汉族文士也有人看出“一声两歌,一手二牍”的隐意。“走来名利无双地,打出樊笼第一关。”这首诗脱胎于山海关的对联:“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这里面所隐含的意思是很明确的——满清必须出关。这是当年“史可法复多尔衮书”的诗歌版。 对付《红楼梦》的最好办法是“因势利导”、“难得糊涂”的八字方针——“汤扬止沸诚谓是,釜底抽薪竟得他”也。所以,乾隆皇帝按《红楼梦》提出的问题,进行了妥善处理:(1)以皇帝的名义宣布“明珠家事论”。不是乾隆想当第一流红学家,而是等于发布了一个中央的红头文件,借以达到转移目标的效果——赵烈文《能静居笔记》云:“曹雪芹《红楼梦》。高庙(指乾隆皇帝)末年,和(和)以呈上,然不知其所指。高庙阅而然之,曰:‘此盖为明珠家事作也。’后遂以此书为明珠遗事。”这是朝廷给《红楼梦》定调子。(2)英武殿印制三百本精装《红楼梦》,存入皇宫档案,不得传阅与评论,以备非常事件的发生。(3)命令纪晓岚重订《东华录》——彻底删掉“太后下嫁”的所有记载。命令皇宫档案馆销毁所有“太后下嫁”的记录,特别是礼仪方面的记载。(4)《红楼梦》隐射“大荒山”为荒凉的大青山,即多尔衮获得元顺帝传国玉玺的阴山山脉。而特将大“青埂峰”隐射热河的棒槌峰,小“青埂峰”隐射北京皇苑的景山,即元世祖忽必烈命名的“青山”,说“青山”最高建筑在明朝为“天香楼”(寿皇亭),而到了清朝手里,“小青山”(景山)也变成了“大荒山无稽崖”。乾隆御笔改棒槌峰为“磬锤峰”,改“寿皇亭”为“万春亭”,乃崇尚和平、怀柔万邦的意思,以正视听。(5)对木刻全本百二十回与手抄八十回本,一律采取不闻不问的漠视态度,以免无事生非。8 (6)《红楼梦》给予高度评价的袁崇焕、史可法、多尔衮等敌对双方的领袖人物,建祠纪念之。将洪承畴列入《贰臣传》第一名。对史可法,清弘历评之为:“即拟之文天祥,实无不可。《明史》乃称其母梦文天祥而生,则出于稗野之附会,失之不经。”——点到为止就行了,不要认真辩论。(7)乾隆四十九年,乾隆皇帝编修清史,始知当年皇太极利用反奸计铲除袁崇焕的真相,以及史可法后裔的情况。他惊愕不已,遂决心为他们平反。百年沉冤,终于在乾隆的主持下得到昭雪。明朝英雄的昭雪却来自当年的敌人,世人对此该是悲还是喜呢?关于多尔衮、袁崇焕、史可法的历史功过,乾隆皇帝何尝不知道,但万万没有想到会丝毫不差地写进了《红楼梦》,并且成为乾隆晚年第二次为历史冤案平反昭雪的契机。(毛泽东在大观园里研究红楼梦——“!《红楼梦》里写了两派,一派好,一派不好。贾母、王熙凤、贾政,这是一派,是不好的;贾宝玉、林黛玉、丫环,这是一派,是好的。”)在五四运动之后,在蔡元培与胡适两大红学派形成气候的前提下,日里万机的毛泽东主席,以高屋建瓴的巨人姿态,观看着红学的百年风雨。 早在井冈山时期,有一次贺子珍谈起喜欢读《三国演义》、《水浒》,不喜欢《红楼梦》。她说:“《红楼梦》里尽是谈情说爱,软绵绵的,没有意思。”毛泽东主席说:“你这个评价不公正,这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哩!《红楼梦》里写了两派,一派好,一派不好。贾母、王熙凤、贾政,这是一派,是不好的;贾宝玉、林黛玉、丫环,这是一派,是好的。《红楼梦》写了两派的斗争。我看你一定没有仔细读这本书,你要重读一遍。”1961年12月20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央政治局常委和各大区第一书记会议上说:“《红楼梦》写的是很精细的社会历史。对《红楼梦》,不仅要当做小说看,而且要当做历史看。”后来又说:“《红楼梦》有极丰富的社会史料。”“《红楼梦》,我是把它当历史读的。开始当故事读,后来当历史读。”——笔者认为,毛泽东主席阅读与研究《红楼梦》的方法,对所有《红楼梦》爱好者,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8 毛泽东主席1964年8月18日在北戴河同几位哲学工作者谈话,在谈到《红楼梦》时,他说:“《红楼梦》我至少读了五遍。”至多呢?他没有说。 (元妃省亲——孝庄孝端顺治从乾清门出发,到中南海莅临多尔衮准备的接驾典礼。)笔者认为,毛泽东才是名副其实的红学家,是独立自主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者。近百年来,许多所谓的红学家或大文豪,受了胡适或其他外来文化的熏陶,欣赏欧洲的所谓“悲剧美”,标榜自己的高明之处就是从外国学会了什么主义的文艺理论,已经达到了“悲剧情结”的新的高度。毛泽东认为《红楼梦》比任何古典小说都要好,好就好在道路曲折,前途光明,他说:“例如对贾宝玉这个封建制度的逆子的描写,虽然他没有能够逃脱被压抑而最终走向虚无的悲剧性的命运,但作者曹雪芹的民主倾向和萌生的深情希望渗透在字里行间。这是《红楼梦》区别于其他古典爱情小说的一个显著特点。”“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是二十一世纪红楼隐史派的光明之路。红学没有家。红学也没有祖宗铺好的路。但走的人多了,自然就成了路8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