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教学法制渗透教案卢郊教学目的与要求:1、通过自读,使学生整体感知诗歌的基本内容。2、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文学鉴赏中“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 3、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诗无达诂”,只有“厚积”方能走向“达诂”的的观点。【法制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教学重点难点:2、3教学方法:自读、讨论、分析教学时量:2课时一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入二、作者简介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德宗贞元年间(800)中进士,由校书郎累官至左拾遗。他关心朝政,屡次上书言事,遭权贵忌恨,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历任苏州、杭州刺史,很得民心。官终刑部尚书,世称白香山。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肯定诗歌的教育意义和政治作用。他与元稹一起倡导“新乐府运动”,揭露时弊。他的诗分为三类:讽喻诗、感伤诗、闲适诗。其讽喻诗如《新乐府》、《秦中吟》,深刻反映了时政弊端与民生疾苦。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其诗善于叙述,语言浅显,流传广泛。三、学生对照注解,初步疏通文意,教师答疑。(此过程既是对学生自读习惯的培养,也是自读能力的培养)四、教师对本文艺术手法点拨(此环节不是本文的教学重点)1、兼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手法 入蜀(实) 小结:重色→ 长恨 回宫(实) (原因) 仙界(虚)2、叙事、写景、抒情相结合(借景抒情)3、语言浅显 (兼及比喻、对仗、连环、顶针)五、作业布置1、自读本单元“赏析指导”《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了解诗歌鉴赏的一个重要方法。2、自主探讨《长恨歌》主题。二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入(略)二、教师阐述本堂课的要点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的情爱之事经白居易的《长恨歌》而家喻户晓,白居易也因为《长恨歌》而名满天下。那么,《长恨歌》到底写了些什么?她的主题思想是什么?是单纯的写李杨情事,还是暗有玄机?这节课我们尽量来解决这个问题。山重水复,柳暗花明——《长恨歌》主题多元性解读,2
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教材的赏析部分给出了几种可能?爱情说、讽喻说、二者兼有说?以你的理解,你主要倾向于哪种说法?为什么?三、学生自由阐述对主题的理解(学生自由作答,教师点评)【法制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一章总则第二条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第三条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禁止重婚。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禁止家庭暴力。禁止家庭成员间的虐待和遗弃。 第四条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家庭成员间应当敬老爱幼,互相帮助,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四、有限制的观点陈述下面,我们换一种方式来解读《长恨歌》的主题。我给出一些材料,大家看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教师展示相关材料(课内与课外),要求学生根据材料,自圆其说。材料一:※“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断肠声。”材料二:※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四、小结1、爱情诗主要表现了李、杨之间的坚贞爱情,描写二人死别后绵长的相思之“恨”。2、讽喻诗主要是对唐玄宗重色误国的讽喻。前一半写“恨”之因,后一半写“长恨”本身。3、自伤诗主要借李、杨故事,抒发自己胸中块垒(自身爱情不幸)。 4、咏史诗主要表现有着盛世情结的诗人之恨。恨盛世不再,承载满腔中兴热望。董仲舒说过:“诗无达诂。”意谓对《诗经》没有通达的或一成不变的解释,因时因人而有歧异。《诗经》如此,所有的诗歌都是如此。作为学生,以我们的诗歌素养更无法达到“达诂”的境界,我们只有不断积累,方能走向“达诂”,力争做一个“诗歌达人”!五、作业布置1、就你对《长恨歌》主题的理解,写一篇读书笔记,题目自拟。2、清代著名戏剧家洪升根据《长恨歌》改编成戏曲《长生殿》,对李杨之事有自己的见解。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