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长恨歌》故事情节与佛
加入VIP免费下载

浅谈《长恨歌》故事情节与佛

ID:958811

大小:30.5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2-03-1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浅谈《长恨歌》故事情节与佛12 浅谈《长恨歌》故事情节与佛12 浅谈《长恨歌》故事情节与佛12 浅谈《长恨歌》故事情节与佛12 浅谈《长恨歌》故事情节与佛12 浅谈《长恨歌》故事情节与佛12 浅谈《长恨歌》故事情节与佛陶丽丽内容摘要:《长恨歌》问世于中唐元和初年,这正是唐王朝经过安史之乱后整个社会骚动不宁的时候,因此这首诗往往触及到时代最敏感的问题。然而在《长恨歌》中表现的却不是像杜甫的作品那样用巨大的现实主义笔调去描绘壮阔的历史风云画卷,而是通篇用蕴含的佛素来表达讲述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它产生于深受佛教影响下的变文,描写的是夹杂着佛的悲惨现实爱情故事,歌的是佛中唯美的长恨,留下的是人们为之喜,为之泣,为之恨为之叹的玄妙情怀。一曲“长恨”是过来的佛,是未来的佛,是我心中的佛。关键词:长恨变文佛教悲剧美文在变文中产生的《长恨歌》佛教在唐代的广泛影响,直接拓广了文学的体裁。唐代的变文是伴随着佛教传播而发展起来的一种通俗讲唱文学,它以佛寺广场为基地,普遍流行于都会通衢街坊,传诵于闾井妇孺细民之口,其魔力足以倾倒世俗,影响之大竟能耸动宫廷和整个上层社会,成为唐人精神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早在东晋、刘宋间它便被称为“转经唱导”,即通过转变佛事缘起“宣唱法理,开导众心”。有人谈到变文,就形象地把它称之为连接古代和近世文学的“连锁”,也有人认为变文是唐代以前和唐代以后的新生文学的一座桥梁,在我看来它其实就是一种佛经文学。千百年来一直极负盛誉的唐诗名篇《长恨歌》就是在当时的变文讲唱深刻影响下产生的。关于《长恨歌》受变文的影响有记载:在白居易生活得时代诗人张祜同他开玩笑,曾把《长恨歌》这首诗拿来和《目连变》【1】.相比拟,或许这只是文人间的一种相互调侃,但却抹不去《长恨歌》与变文的关系。现如今,陈允浩【2】在《古典文学佛教溯源十论》中又提出了对于《长恨歌》起影响最大的变文讲唱是《欢喜国王缘》,而且只要稍对《欢喜国王缘》内容有所了解,便会明白《长恨歌》本身所述的故事主要在摹袭和附会《欢喜国王缘》。12 《欢喜国王缘》变文,亦称《有相夫人生天姻缘变》,它是在敦煌发现的许多变文卷子中一篇兼有讲唱,体制比较完备的作品。关于其中演绎的故事是说西天有位欢喜王,夫人名曰有相,有相长得容仪窈窕且能歌善舞,深受国王宠爱。自从有了这位夫人,国王“日夕不离椒房,旦暮欢愉金殿”。一日,国王在殿中观看有相夫人起舞,忽见夫人身边有一道气色,预知她在七日之后必当身亡。待他向有相讲明此情由,夫妻二人相顾回惶,彼此十分悲切,但亦感到无奈。后有人告诉有相夫人有修行者比丘尼【3】居于附近石室,甚通法道,劝她前去礼拜。有相夫人诚心前往,恳请比丘尼传授延寿之法,比丘尼告诫她莫求浮世寿命,而应求生上天,并让她受如来清净八戒。夫人归来七日已满身亡,即生天受诸之快。但国王因夫人夭折,内心痛切,朝臣也为之落泪,整个宫中一片悲哀。半载之后,有相夫人在天上因观想前世姻缘,也对国王不胜思念,为报答国王昔日的“天恩供养”,遂率领众仙女一起下凡,于是一对分隔在天上人间的夫妇又复相见。夫人即劝国王勿恋于世,修行求生天上“与为同止”。国王从谏回向礼佛,亦设八关斋受戒,因缘福德自随,最后两人一起生天。12 《欢喜国王缘》这个变文故事所以能传盛于当世,同它本身包涵着浓厚的人情味和世俗生活气息有绝大关系。在内容上蕴含了一种佛教信仰主义,即通过一对贵族夫妇的生死悲欢离合的曲折遭遇来宣扬世间万事皆因果,人生变异歼灭苦空无常,唯有一心皈依佛门修行持戒,才能超拔轮转沉溺之苦,上生天国获得永恒之乐。在《长恨歌》这个传奇故事中,不但弥漫着浓厚的悲剧气氛,亦明显地带有一种世俗化的宗教意味,这无疑在内容和艺术上和《欢喜国王缘》相似,人们不得不认为它是从它是从当时广大群众所熟悉的变文故事中脱胎出来的,人们也不得不去认为这个凄美的故事不是白居易本人首创独造,而是在民间俚俗传闻的基础上进行提炼加工的。例如,清朝的赵毅就指出《长恨歌》中极意抒写的某些情节,盖“本非事实”,“特一时俚俗传闻,易于耸听,香山竟以为诗以实之,遂成千古耳”,这就更进一步证实了《长恨歌》确实是对风行与当时的一个民间传说的加工和再创造,它与变文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佛缘。以佛看《长恨歌》的悲剧按照佛教的说法,世间的一切有情众生所做的身、口、意三业,都会招集致相应的果报。即所谓“因情致报,乘感生应”“自作其受,还自受报”。杨玉环“恃己宠爱”,爱情欲的驱策而无所顾忌,“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最后酿成了“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的悲剧,这既是杨玉环自己做的罪业,也是李隆基的罪业,那还得由他们自己来承担这份恶报。像佛经故事这样一种情节搭配就显得有因有果。是的,尽管从道义上讲,李杨对“安史之乱”的发生应负重大责任,他们的不幸说到底还是咎由自取。但这样一件事,放到封建时代世俗化的生活圈子中去评判特别是在众多市民和生活文人的心目中,感情的天平却总是倾向于同情的一面。当时已经渗透在整个民间生活肌体的佛教“业报轮回”的观念,甚至比严肃的探讨国家治乱兴亡的原因更有支配人的力量。而且像贵妃这样一位代表盛唐的人间绝色也颇能在人们的潜意识中赢得较多的怜悯和宽恕,就这样杨玉环的死被普遍看作象征一个值得怀念的时代。人们也为染上了一些怀旧和伤逝的情绪。即使在天宝年间作《丽人行》讽刺杨氏的大诗人杜甫,当他在沦陷中的长安听到贵妃惨死的消息,也噙着眼泪写下了《哀江头》,所谓“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诗人怀着极大的同情,吧“眀皇仓卒蒙尘,马嵬惨变”描写成“两不相顾,一死一生”的悲剧。另外,从诗中出现的:12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可以看出《长恨歌》悲剧的转折点,正如《欢喜国王缘》中有相夫人在跳舞时,便出现出现了她的“死相”,进而有后面得悲剧,而《长恨歌》叙述悲剧的发生不迟不早地恰恰发生在杨玉环纵情欢舞的时刻,而且她身边也有一位观看迷恋其优美舞姿的君王。这既是故事情节的雷同,亦是佛事中悲剧的雷同。《霓裳羽衣曲》往往被古今论者用作玄宗溺声色、招祸乱之一大象征,唐人诗歌于此讽喻者,不计其数。这也是一种很有意思的现象,但在《长恨歌》问世以前却没有人将《霓裳羽衣曲》同玄宗之“溺声色”、“招祸乱”这样直接地串连在一起。但经过《长恨歌》这一番移花接木得结撰之后,就被后来的诗人赋予了特殊的含义。佛家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可也正是一些人心杂念,俗事尘埃之物告诉我们佛中解脱的智慧。杜牧诗中的“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过清华宫》),李商隐诗中“当日不来高处舞,可能天下有胡尘”(《过清宫》),这些警动人心的咏诗名句,其实都有意无意的效仿了《长恨歌》。经过这些诗句可以看出故事悲剧的影响亦可以体会到佛中解脱,是解脱而记下又或是未解脱只得记下。佛言:财色於人。人之不舍。譬如刀刃有蜜。不足一餐之美。小儿舔之。则有割舌之患。白居易的《长恨歌》看似一片普通的叙事诗,实则我认为他是用一种佛在反讽杨李的爱情悲剧,这悲来于佛,也去于佛,“长恨”来于佛,也去于佛,这“歌”用蜜引佛割情,用佛留悲。就这样一首荡气回肠的诗穿破千年的时空岁月,至今让我们回想起来扼腕叹息,既为盛唐由此衰落不在,也为李、杨一对生死恋人长歌当哭。佛为“长恨”带来了力量,为“长恨”二字带来了深意,佛教中讲“苦谛”,谛就是失去实情。在佛教看来,苦是苦,乐也是苦,不苦不乐还是苦,通常在佛教中阐述的苦谛时被称为“12 爱别离苦”。“长恨”它确实就是一种苦,佛中的恨,佛中的苦,“惊破霓裳羽衣曲”变成了千古的恨,千古的悲明皇与贵妃的诀别“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实在是一段可惨可悲的描写。昔日之乐就是今日之苦,“若一笑一渧,当值一切悉从因缘”。一曲《长恨歌》注定以悲剧结局,以恨收场,悲得彻底,恨得有佛理。正向俗语所说“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杨李惟有含悲饮恨地去品尝这“别离长久”而又“会面无期”的苦恼了。是佛的悲歌,是恨的美文《长恨歌》演绎到女主人公之死,并不是整个悲剧的告终,而借此在读者面前转现出一片虚幻迷离的天国疆土。“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就像李少君为武帝求致李夫人亡魂的事一样,这种伟大的爱情唯美的以佛教主张:灵魂再生说联系到了一块,读到此处不免让我为之一惊,一喜。然而“上http://www.wenku1.com/news/E9B408B4028B4CC6.html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又让我惧,让我叹,佛中果然是讲诸行无常,变幻莫测的,欲喜又悲。当故事讲到方士历尽周折,终于在海上蓬莱宫访得贵妃的仙踪,从女主人公亲口对这位使者的诉述中忽然引出了她与明皇在长生殿七夕“密相誓心”的回忆。又让人觉得可怜,可泣。这无疑是佛中所悲带来的强大情感震撼。故事中描写方士在蓬莱仙宫谒见贵妃一段是全诗风调最为优美而且极能扣人心弦的笔墨。衔命而来的的使者出现在”太真玉妃院”无疑使贵妃繁杂的心绪收到更大的搅扰,诗歌以女主人公的口吻,写下了那么一段普天之下有情人为之感叹嘘唏的至文:”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教心似金钢坚,天上人间会相见。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其中除了前面几句抒泄了贵妃对明皇的思念,其它的基本上都在写昔日杨李的誓约.诗歌情节发展到这里可以说在顺势的河流中激起了一股逆行的汹涌洪涛,使诗的后半部分感情升温到了极点.杨李的誓言是有是无我们尽可大胆怀疑,可是诗中有了这一部分便可以看出故事的美,佛的悲.美丽的誓言却只能在一个虚无缥缈的地方重温.有恨,却是在仙境当中,恨还是恨吗?有这样的恨难道不美吗?“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结处点清’长恨’为一诗结穴,戛然而止,全是已足,更不必另作收束.”这是点题之笔也是刻苦的相思,不绝的长恨.也许这恨的不绝让人想起佛中的悲缘.在慧能【4】看来,人在世间有四万八千种烦恼,就会有四万八千个智慧,因为破解一种烦恼就必须运用一个智慧,这就意味着有烦恼才会有智慧,所以慧能说烦恼就是觉悟.我想这里的长恨是烦恼更是一种智慧,是杨李,是白居易,是每一个读>的人.既然是>不能必免恨或悲,那就用佛的智慧来弥补这其中的恨,让佛的悲渲染这恨的美.本性和烦恼的根源皆来自自己的心,正如长恨,也由心生.>最后并未出现一个”人天会和”大团圆结局,诗歌诚然跳出了一般消灾解祸的以佛教为基础形成的变文,可末了还是要利用”因缘德福”来宣扬一番.”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让无数的痴男怨女在悲伤之余不忘世间美好.这世间的美好恰如这长恨的美好,恨而不忘.不知为何这恨竟让我不由得想起了武则天,还有她的佛史,宗,25岁时,太宗驾崩,命。武则天大概在感业寺出家做了5年尼姑,在感业寺的几年,这种生活是清苦而枯燥,我觉得应该很难忍受,如果没有信仰支撑,难以坚持很久,而武则天竟然一念就是5年。武则天是不是不会有恨,但凭如花的韶华也过去了,她每天在想什么?她无法预知后来,哪里知道还有咸鱼翻身的时候呢。可后来,武则天竟然抓住这唯一的李治来祭奠先皇的机会,最后重返宫闱,或许可见凡心炽热非同一般!照这样说来我觉得武则天一定不信佛!可是偏偏武则天佛学修为极高,据说佛门弟子们在读诵佛经之前一般会念的那首“开经偈”就是武则天写的: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这首偈的意思是佛法乃世出世间第一之真实智慧法门,能于此生了解到甚至只是听闻佛法已是非常难得的福缘,希望自己不要错过这个机缘,决定开悟方不负佛之深恩。其文笔之畅顺及精简,且意义深奥,后来许多高僧也想写一首代替,但是都超不过这个境界。可见武则天对佛学颇有领悟。我不得不为武则天惊叹,她的佛,他的信仰如同着绵绵不绝的“长恨”支持着她,是一个普通女人的爱情,亦或是一个不甘沉沦的政治家,她无时无刻不在想这“长恨”的美,美丽的“长恨”,可观的未来。而杨玉环呢?她懂得爱情,不明政治,最后也得自缢于佛堂。我想她是信佛的,可是她太过执着,只不过她只记住了佛中“冬天就要过去,留点记忆”“无常便是有常,无知所以无畏”,却来不及记住“执着如渊,是渐入死亡的沿线;执着如尘,是徒劳的无功而返;执着如泪,是滴入心中的破碎,破碎而飞散”。这样看似杨玉环颇傻,值得一恨。确实,这也是我所认为的。《长恨歌》便是这一恨,不是发讽刺,不议评论,不是搞做作,不是谈情说爱,而是借佛用一曲长恨来谱写天下的一种人之常情,借佛言善罢了,这便是一篇美文,一篇可以用佛来晓悲,用“恨”来记的精美绝文。其中的“长恨”是过来的佛,是未来的佛,也是我心中的佛。注释:【1】《目连变》出自《佛说盂兰盆经》,叙述佛门弟子目连入地狱救母的故事slon%-ma)指归入佛门,受持具足戒的女子。五众、七众之一。又作苾刍尼、■刍尼、备刍尼、比呼尼等。意译除馑女、乞士女、沙门尼、除女、薰女等。略称尼或尼僧。【4】慧能(638~713)一作惠能,中国禅宗第六代祖师。俗姓卢,出生在广东新兴,生活、传法于广东。参考文献:【1】《古典文学佛教溯源.十论》陈允吉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11月第一版【2】《中国文学史》(第二版)第二卷,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3】《唐诗三百首》珠海出版社,2007年【4】部分网络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229668.htm#3http://baike.baidu.com/view/134954.html?tp=0_11#312 http://baike.baidu.com/view/1048543.html?tp=6_11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92to.com,您的在线图书馆12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