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篇一:七律长征阅读精选(含答案)2021、11、28平平常常的意思。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云崖暖:高耸入云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觉。铁索寒: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只剩下十三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3、诗人在诗中以点带面,写出了红军长征经历的“万水千山”,“万水”是以金沙江和大渡河为代表,而“千山”则是以五岭和乌蒙山为代表。4、在诗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中,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的两件大事(请用短语概括):巧渡金沙江和飞夺泸定桥.。“暖”字表达了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寒”字表现了红军的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整句诗表现了红军革命英雄主义精神。5、在诗句“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中,诗人采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用”逶迤”“磅礴”形容山势雄险,整句诗表现了红军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6、长征是中共红军的一大历史壮举,其间经过十一个省,翻越十八座大山,跨过二十四条大河,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你知道长征中有名的故事吗?写出三则故事名称:《飞夺泸定桥》、《巧渡金沙江》、《倔强的小红军》七、(一)1.体现全诗中心思想的句子是:。全诗的诗眼是:。(4分)2.诗的中间四句承上句分别从哪两个方面写红军战胜困难?你认为诗句中哪些字用得精炼形象?请任选两个加以赏析。(5分)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哪两个事件?请各用一个短语概括。(4分)⑴巧渡金沙江⑵飞夺泸定桥11.从这首诗中,你感受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案
一、1.逶迤2.磅礴二、lǐnglīnmínméngjǐnhénghèng三、略四、蜿蜒曲折的五岭山脉在红军眼里就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庞大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就像小小的泥丸在流动。五、1.等闲:寻常,平常。逶迤:弯曲绵延的样子。磅礴:气势雄伟的样子。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2.红军不怕远征难3.过五岭、越乌蒙、渡金沙、抢大渡、翻岷山4.抒情七律(近体诗、旧体诗)5.C6.略六、1.ānlánhānèduòzhǔ2.C3.D4.略8.中心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诗眼:“不怕”。
9.从山和水两方面写。用字的赏析。如“腾”“走”这两个动词使山化静为动,形象地突出了红军的壮举,是红军精神的外显。又如:“暖”“寒”是一对反义词,这两个形容词是诗人精心设计的情感穴位,“暖”温馨喜悦,表现的是战胜困难的欢快;“寒”冷峻严酷,传递的是九死一生后的回味。10.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11.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豪壮志以及浓郁的革命乐观主义情怀。七律·长征1.诗中体现全诗中心思想的句子是2.这首诗写了哪些物象?表达了红军的什么精神?3.结尾两句”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中的”喜“”开颜“两词表达了红军将士怎样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境界?4.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2五岭,乌蒙,金沙水,大渡桥,岷山等物象。表达了红军战胜自然险阻的豪迈精神
3.喜“”开颜“两词表达了红军将士闯过长征中一道又一道难关后喜悦的心情,表现了红军将士乐观主义和革命必胜信心。4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豪壮志以及浓郁的革命乐观主义情怀。篇二:七律长征教学设计(提高课)《七律·长征》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礴”、“丸”、“岷”3个生字,会写“丸”、“崖”“岷”这3个生字。2、理解诗句,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一、预习探究1.导入课题同学们,七十多年前,中国革命史上发生了一件气吞山河的大事,就是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2.了解长征(1)对于长征,你有哪些了解?(2)请同学们看着大屏幕,听老师来介绍一下。(3)了解七律,读好课题。二、合作交流1.出示整首诗,指名读,把诗读正确。
2、读诗,不仅要读通,还要读懂。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课文,想想每句诗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就做上记号。3、理解诗意。我们一起来交流有下,你刚才在理解诗歌时,有不懂的地方吗?4、读通了诗,又有了初步的理解,谁能说说这首诗主要写什么?(引导学生说出:长征非常艰难,但是红军不怕艰难。)(板书:艰难不怕难)5、哪两句诗直接写出了这个意思?(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三、品读感悟1、学习句子: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①你从哪些词语中读懂了红军长征很难?
、万水千山B、远征难A②你能读出长征的遥远与艰难吗?③那你又从哪里读懂了红军战士不怕难呢?(只等闲)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2、请同学们仔细地读读这首诗后边的六句话,用“——”划出描写长征艰难的词语或句子,再用“﹏﹏”划出描写红军战士不怕难词语或句子,细细体会。3、学生自由读、体会。4、全班交流。A、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①你从哪里感受到长征艰难?A、五岭逶迤B、乌蒙磅礴
“乌蒙磅礴”,你看到了怎样的山?你能读出这种气势雄伟感觉吗?②那你又从哪里感受到红军战士的不怕难呢?A、腾细浪逶迤的五岭在红军战士的眼里,只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B、走泥丸磅礴的乌蒙山,在红军的眼里只是滚动的泥丸。C、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山,在红军的眼里只是翻腾的细浪、滚动的泥丸,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③带着这种感受,再来读一读。④同学们,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仅仅是这两座山脉吗?红军在长征途中翻越了18座这样巨大的山脉,翻山越岭,长途跋涉,何等艰难,可红军的回答是──生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B、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1)你从哪里感受到长征的艰难?A、云崖B、大渡桥横铁索寒①(出示:铁索桥静止画面)谁了解泸定桥?②站在江边瞅一眼,你心里有什么感觉?③那冰冷的铁索,那湍急的水流只要看一眼,就已经让我们不寒而栗,更何况对面还有凶狠的敌人,用机枪疯狂地扫射着!那红军又是怎样对待的?想看看那激烈的战斗场面吗?④看录像,谈感受。⑤读出感受。(2)你从哪里感受到红军战士的不怕难呢?暖①(出示金沙江图)
②面对这样险峻的金沙江,为什么给红军感觉是暖的?(天气暖,巧渡金沙江)③听故事,谈感受?(机智勇敢)板书:机智勇敢④有感情地读。(3)引导:金沙江智取,大渡河恶战。这一暖一寒,你能读出两种不一样的感受吗?自己练一练。(分男女朗读)(4)而事实上,长征途中,红军要度过这样的河还有24条,哪一条不险,哪一条不难?但红军的回答仍然是--生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C、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①你从哪里感受到长征的艰难?千里雪展开你的想像,让自己置身于茫茫的雪山之中,要翻过这样的雪山,你会遇到哪些困难?
②那你又怎么感受到红军战士的只等闲呢?喜从诗歌中找一找,红军战士遇到了哪些“喜”?“更喜指什么”还指什么?③翻过雪山,就迎来了长征的胜利,所以说——三军过后尽开颜,把你的感受融入朗读中。④是呀,看着雪山就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坚强的信念、坚定的决心全都化为一句话──生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四、拓展延伸1、读全诗。2、积累,试背。3、拓展:《清平乐·六盘山》。4、毛.的诗词每一首都是那样的豪情万丈,成为不朽的史诗。请同学们课后去收集毛泽东的诗词,好好地读一读。
五、总结。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如果你遇到了困难,那就请你想想红军长征途中遇到的困难吧,希望同学们能发扬红军战士的这种长征精神,克服一切困难,勇敢前进!板书设计:七律.长征毛泽东远征难只等闲无畏乐观《七律·长征》教学实录(提高课)周利芬教学目标:
1、认识“礴”、“丸”、“岷”3个生字,会写“丸”、“崖”“岷”这3个生字。2、理解诗句,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教学难点:透过诗句领会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了解长征(课前板书课题)1.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七十多年前,中国革命史上发生了一件气吞山河的大事,就是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2.了解长征(1)师:对于长征,你有哪些了解?生1:从1934年开始,1935年结束,经过了11个省。生2:长征一共走了二万五千里。(2)请同学们看着大屏幕,听老师来介绍一下。(出示课件),这就是长征路线图:1934年10月,为了摆脱.军队的围剿,.主力红军从瑞金出发,一路上既要翻山越岭,又要躲避天上敌人飞机的侦察轰炸,地上敌人的围追堵截。短短的一年时间里,途经江西、广东、湖南、广西等11个省,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最后于1935年10月到达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取得了长征的胜利。
(3)在长征即将胜利之时,毛泽东.回首这惊心动魄的行程,心潮澎湃,挥笔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七律.长征》。(齐读。)(4)“七律”写明(再读课题)二、自读诗句,感知诗意1.大家都预习过课文了,老师先来考考大家。谁愿意来读读这首诗?师:我们先来读读这一课的生字、词语。(将诗中的新词语用另外的颜色标出来。)(指了两名学生,读得很准确。)师:词语都会读了,谁愿意来读读整首诗呢?(出示整首诗,指名读,把诗读正确。)2、了解押韵。示诗歌(将每一句最后一个字改变颜色,并写上拼音):同学们仔细看看这些颜色不一样的字的韵母,你有什么发现?
是呀,使我们的诗歌读起来更加琅琅上口,更有韵味。我们一起来试一试。2、课文多熟练呀,看来,同学们课前花了很多时间来预习,这个学习习惯真好。读诗,不仅要读通,还要读懂。请同学们翻开课文136页,快速地默读课文,想想每句诗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就做上记号。3、理解诗意。好,我们一起来交流有下,你刚才在理解诗歌时,有不懂的地方吗?适时理解下列词语:①等闲:平常的小事。五岭:五座山岭。②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三军:指红军战士。
③腾细浪:翻腾的小浪花。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④磅礴:气势雄伟走泥丸:滚动的小泥球。4、读通了诗,又有了初步的理解,谁能说说这首诗主要写什么?(引导学生说出:长征非常艰难,但是红军不怕艰难。)(板书:艰难不怕难)5、哪两句诗直接写出了这个意思?(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三、学习诗歌,品悟诗情1、学习句子: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①你从哪些词语中读懂了红军长征很难?、万水千山:A
红军长征,走的不是平坦的大路,而是要翻过一座座大山,跨过一条条大河,还要爬雪山、过草地,更要时刻准备与围追堵截的敌人战斗,困难重重。B、远征难:(有多远?二万五千里)这么远的路途,就靠两只脚走路,路途遥远,非常艰难。②你能读出长征的遥远与艰难吗?你能把这征途读得更加遥远吗?③那你又从哪里读懂了红军战士不怕难呢?只等闲:“等闲”是什么意思呢?(平平常常的小事。)在我们生活中,哪些是平平常常的小事呢?把跨越万水千山当作像吃饭穿衣一样平常的小事,在红军战士的眼里,这些困难太普通了。
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我们读好前面这两个词语后,可以把后面部分读得轻松一些,这样就更能体现不怕难了。)2、把远征途中的重重困难,当作平常的小事,让我们再次走进诗歌,到具体的诗句中去感受长征的艰难和红军战士的不怕难吧。请同学们仔细地读读这首诗后边的六句话,用“——”划出描写长征艰难的词语或句子,再用“﹏﹏”划出描写红军战士不怕难词语或句子,细细体会。3、学生自由读、体会。4、全班交流。A、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①你从哪里感受到长征艰难?A、五岭逶迤
当你读到“五岭逶迤”这个词时,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师边板画边介绍:五岭山脉,山势起伏,绵延1000多公里,一眼看去,除了山岭还是山岭。走这么远的路途,就是平坦的大路,也让人觉得艰难,更别说翻山越岭,更别说还得和敌人周旋。)你能读读这个词语,读出“五岭连绵起伏”的感觉吗?(一边读一边在脑海里想象画面,你就能读得更好。)B、乌蒙磅礴“乌蒙磅礴”,你看到了怎样的山?(师边板画边介绍:磅礴的乌蒙山,海拔2021多米,最高峰有4200米,直插云霄。4200米有多高?九峰公园旁的山最高的那一座有多高?529米这样一算,乌蒙山的最高峰就有7座这样的山叠起来了。
在脑子里把这七座山往上叠吧,看着这样的山,能说说你有什么感受吗?生1:哇,那这座山就太高了,爬得上吗?师:从你的感叹中让我觉得山太高了,难。生2:这座山太雄伟了。你能读出这种气势雄伟感觉吗?②那你又从哪里感受到红军战士的不怕难呢?A、腾细浪逶迤的五岭在红军战士的眼里,只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板画)B、走泥丸磅礴的乌蒙山,在红军的眼里只是滚动的泥丸。(板画)
C、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山,在红军的眼里只是翻腾的细浪、滚动的泥丸,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③带着这种感受,再来读一读。④同学们,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仅仅是这两座山脉吗?红军在长征途中翻越了18座这样巨大的山脉,翻山越岭,长途跋涉,何等艰难,可红军的回答是──生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B、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1)你从哪里感受到长征的艰难?A、云崖耸人云端的悬崖,B、大渡桥横铁索寒
①(出示课件:铁索桥静止画面)这就是位于大渡河上的铁索桥,也叫泸定桥,谁了解泸定桥?②不要说攀着铁索过桥,就是站在江边瞅一眼,你心里有什么感觉?生1:哇,看一眼就叫人害怕呀!生2:这样的桥怎么过呀,真让人心惊胆颤啊!生3:太让人害怕了。③那冰冷的铁索,那湍急的水流只要看一眼,就已经让我们不寒而栗,更何况对面还有凶狠的敌人,用机枪疯狂地扫射着!那红军又是怎样对待的?想看看那激烈的战斗场面吗?④看录像。⑤谈感受:看了这场战斗,你有什么感受?生1:这场战斗太激烈了!生2:红军战士真勇敢啊!
生3:我为红军战士感到自豪!⑥读出感受师:长征胜利后,毛泽东回想起这场战斗还是心有余悸,但英勇顽强的红军还是克服困难,渡过天险,取得了胜利,读出你的感受。(2)你从哪里感受到红军战士的不怕难呢?暖①(出示金沙江图),这就是险峻的金沙江!当时敌人封锁了江面,掠夺了所有船只,疯狂地说:一只鸟飞过去都是妄想。②面对这样险峻的金沙江,为什么给红军感觉是暖的?(天气暖,巧渡金沙江)想知道红军是如何巧渡金沙江的吗?(出示课件:录音)③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机智勇敢)板书:机智勇敢
④当敌人的追兵赶到时,红军早已远走高飞,无影无踪了。想到这里,红军的心理怎么样?(高兴)你能把红军的高兴读出来吗?朗读。⑤是啊!长征中,红军几乎每天都有一次遭遇战,可是巧渡金沙江之战却没费一枪一弹!真是开心啊!读。(3)引导:金沙江智取,大渡河恶战。这一暖一寒,你能读出两种不一样的感受吗?自己练一练。(分男女朗读)(4)而事实上,长征途中,红军要度过这样的河还有24条,哪一条不险,哪一条不难?但红军的回答仍然是--生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C、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篇三:《七律长征》公开课教案25七律·长征教学目标:
1、学习红军长征中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2、理解关键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感情。3、理解诗歌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运用。教学重点:1、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极度夸张的手法。2、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感情。教学方法:教师组织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
来源于生活而远远高于生活,是毛泽东《七律长征》的真实体现。我们曾经拜读过他的《沁园春雪》,领略了他的雄韬伟略。而这首二万五千里长征现实生活的概括,提炼而来的《七律长征》又有怎样的气魄呢?让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它。根据题目,我们了解到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情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三、文体介绍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一首八句,每句七个字。格律较严,二、四、六、八句要押韵,三四两句、五六两句要对偶,字的平仄有规定。“长征”是这首诗的题目。四、检查预习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逶迤(wēiyí)磅礴(pángbó)岷山(mín)2、解释词语。
逶迤:弯曲绵延的样子。磅礴:气势雄伟的样子。五、指导朗读,1、要求:节奏、重音、韵脚、感情几方面读出诗中表现出来的红军的英雄气概和乐观精神。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2、学生齐读课文。六、整体感知
要求:结合书下注释及个人理解,自主质疑,合作释疑,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的感情基调。讨论交流后,明确: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小小泥丸在滚动。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雾气蒸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七、文本赏析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两句是全诗的总纲,写得极有气势。它高度概括了红军在毛泽东和党.的统率下于整个长征过程中所表示出来的亘古未有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勇毅精神。“远征难”三个字总括了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难。“远征”是写长征行程之远,时月之长;“难是写长征牺牲之大,经历之苦。面对一切艰难困苦,红军的回答是“不怕”“只等闲”,这充分显示出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也给全诗定下了轻快豪迈、气度不凡的基调。
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两句紧承上句的“万水千山”,先具体写山。这样有意缩小人的视觉比例,正是为了反衬红军,突出表现红军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精神伟力。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游戏桥横铁索寒。”这两句写水,既实写红军长征途中抢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两次战斗,又虚写红军长征途中跋涉的无数道急流险滩。4、“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结尾这两句写长征的最后路程,是全诗的.。“更喜”两字,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对美好的革命前途的向往和自信。这里的“三军”,专指“红军第一方面军、二方面军、四方面军”。在写这首诗时,红军二、四方面军正在行军途中,还未越过岷山。但毛泽东希望并想念他们定能战胜天险,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克服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完成长征的任务,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所以,“三军”一词,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对红军二、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殷切希望和信任。八、合作探究。
1、这首诗用艺术手法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你最欣赏其中的哪一幅图?说说理由。明确: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五幅“征难图”:腾越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谈自己最欣赏的一幅图,可以结合具体的诗句,从对典型场景和事例的描述,对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不畏艰险、藐视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感悟等方面来谈自己的体会。2、面对这长征途中的的困难,红军的态度如何?通过哪些字词反应出来?明确:“更喜”“尽开颜”从这几个字上体现了红军一种乐观主义精神。体会重点字句
3、首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中你了解到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过程应该用什么字来概括?面对这样艰苦的环境,红军有没有退却,从哪里可以断定?体现出了红军战士怎样的精神和意志?明确:“难”、“不怕”“只等闲”、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4、其实当时红军二、四方面军正在行军途中,还未越过岷山,可毛泽东却说:“三军过后尽开颜”,5、从最初的“不怕”“只等闲”到最后的“更喜”“尽开颜”我们可以体会到全诗怎样的感情基调?明确:轻快豪迈、气度不凡九、总结归纳1、主题:本诗是一篇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革命史诗。它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2、艺术特色:
(1)高度的艺术概括性:A、本诗以“万水千山”作为贯穿全篇的线索,通过撷取典型场景和事例凸现长征精神;B、依据生活的真实顺序叙述长征途中的典型场景和史实,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首联直接抒情除外)——“腾”“走”以动写静、“暖”“寒”赋予云崖、铁索以感情色彩、“更喜”“开颜”将雪山之貌与红军之情相交融;(2)本诗巧用夸张手法——颔联,体现了诗人的奇特想象、博大胸襟和英雄气魄,体现了诗作的革命浪漫主义风格。十、课堂巩固板书设计七律长征毛泽东翻越五岭长疾跨乌蒙气势磅礴
巧渡金沙江语言征飞夺泸定桥含义丰富喜踏岷山雪高度的艺术概括性《七律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