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征、逶迤、磅礴”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全文。3.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教学重难点:弄懂诗句中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学习目标:1、认识生字新词。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中国红军面对困难的乐观精神。3、完成课时作业一、导入揭题,解题同学们,你们认识我吗?(教师做自我介绍)1.那你们认识他吗?课前出示“毛主席”图片,说说对他的认识。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韶山人。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他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也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诗人、书法家。2.1934年10月,红军主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不得不退出根据地,行进在一条满是山峰、草地和冰雪的路上。回顾这段征程,毛泽东心潮澎湃,挥笔写下了《七律·长征》。(齐读课题)3.什么是七律吗?引用学生学过的诗介绍五言绝句和律诗,让学生指导指导七律诗本课的体裁。(“七律”是体裁,“长征”是题目,中间用间隔号隔开,读的时候要注意停顿。)4.再读课题。5.对于“长征”,同学们有哪些了解呢?过渡语:这是同学们眼中的长征,那么毛主席眼中的长征又是怎样的呢?二、初读诗文,找出中心句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指名读词语:只等闲、逶迤、磅礴、岷山、细浪、走泥丸、云崖、开颜(小黑板出示)3.指名读诗。要求:伟人毛泽东眼中的长征是怎样的,文中有两句诗作了高度概括,边听边用笔划下来。
1.指名读总起句,再自由读这两句诗,读完后,同桌之间相互有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2.师板书,再交流。(重点:等闲)过渡语:这究竟是一次怎样的远征呢?6.读一读课文后面的资料袋。1934年10月,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经过11个省,翻过了18座大山,越过了24条大河,历时整整一年,行程二万五千里,终于到达了陕北根据地。二万五千里,徒步行军,日夜兼程,这可真是一次名符其实的远征呀!7.这18座大山,24条大河,用文中的一个词概括那就是“万水千山”。这二万五千里长征可真难呀!(“难”加着重号)面对这些,红军战士怕了没?从哪词可以看出?过渡语:让我们跟随红军的足迹,一起走进那次艰难的远征。三、精读诗句,理解诗意1.静下心来朗读课文,把最能表现“远征难”的词语划下来,并想象一下,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交流诗句: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1)从哪几个词可以看出“远征难”?(2)“五岭”几座大山,从哪儿知道的?自由读注释一。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3)出示图片,理解“逶迤”的意思。(4)假如你就是红军,想象一下,翻越这五岭,会遇到哪些困难?(5)朗读:可见,翻越这五岭何等艰难,读!五岭逶迤连四省,连绵蜿蜒几百里呀,再读!红军战士常常是背着几十斤的行囊,空着肚子走上几天几夜,再读!(6)这么多的困难在红军眼中只不过是什么而已?(用动作理解“细浪”的意思)(7)出示乌蒙图片,介绍:乌蒙位于云南、贵州两省交界处,海拔3000多米。用一个词说感受,理解“磅礴”的意思。(8)读诗句。更糟糕的是,当时,红军途经乌蒙山的时候,下着滂沱大雨,山路奇滑,看着图片,你还想到了哪些困难?(9)而这些困难在红军眼里只不过是“泥丸”而已。(10)析诗句,理解对比的写法,说说你对红军战士有什么新的认识?(乐观)四、课堂小结金沙水排云崖暖,大度桥横有铁索。同样是水,为什么会一“暖”一“寒”呢?下节课我们再接着讨论这个问题。
板书设计:25七律·长征远征难——只等闲(总起)五岭——腾万水千山乌蒙——走课时作业:1、读拼音,写词语。Wēiyípángbózhǐděngxiánzǒuníwán()()()()Mínshānkāiyánwànshuǐqiānshān()()()2、组词。征()岷()崖()证()民()涯()3、填空。长征经过了______个省,翻越了______座大山,跨过了_______条大河,行程约____________。长征从___________开始,到________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