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语言魅力,感受诗人豪情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与设计意图《七律·长征》是一首中国革命的不朽史诗,是革命的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的不朽之作,深刻地表现了作为诗人毛泽东的艺术风采和他作为伟人的高昂气概。教学此诗可将教学重点确定为以下三个方面:1.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诗句中有关词语的意思,借助相关的资料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中表达的情感。2.领会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对表达情感的作用和效果。3.通过对诗句的理解,感受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的高昂气概。一、导入新课,理解课题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25课《七律·长征》。诗的作者是我们新中国的第一任领袖毛泽东。你对毛泽东主席有哪些了解?(学生在课前搜集有关资料的前提下,进行汇报交流)课前,老师也查阅了一些关于毛泽东的资料,我把它归纳为这样几句话。出示: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他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设计意图:课前教师已经让学生搜集了一些有关毛泽东主席的资料,为学习本组“走进毛泽东”做相关知识的铺垫。但是,学生所搜集的资料一般比较繁杂,也缺少必要的筛选。为此,教师在学生汇报交流的基础上,以简短的句式进行归纳,这有利于学生比较清晰的认识、了解毛泽东】2.这一单元我们学习的课文都是介绍毛泽东的,让我们随着课文的学习一起走近毛泽东,了解毛泽东。今天我们先来学习毛泽东写的《七律·长征》,一起了解作为诗人的毛泽东,去感受他伟人的胸怀。(板书课题,齐读课题)3.这里有两个知识点:①我们先来看“七律”这个知识点。谁知道什么是七律?(七律是一种古代诗体,是七言律诗的简称,全诗共八行四句,每行七个字。)你们看,这是白居易的一首七言律诗,数一数几行,每行是不是七个字?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注意:七言律诗还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3、4、5、6行讲究对仗。其实,关于“对仗”,我们并不陌生,也就是低年级我们学过的对对子。像花对草、桃对李和风对细雨、寒冷对温暖等,在律诗中这种写法就叫对仗。在这首诗中也有这样类似的词语。你发现了吗?(师范读3——6行)有几处,和谁对仗?“早莺”对……;“乱花”对……。毛泽东写的这首《长征》就是按这一七律诗的格式和要求来写的。【设计意图:“七律”是个语文知识,到底讲不讲,讲到什么程度,这在备课时曾犹豫过,但是想到这一知识点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初步了解它会对学习本课有直接的帮助,而且学生是能够接受的。为此,在设计中对“七律”这个知识点单独提出来,再结合白居易的诗,让学生初步了解一些“七律”的特点:一是“七律”的基本句式;二是3-6行讲究对仗的特征。这能够为本课的学习提高帮助和做好铺垫。】②我们再来看“长征”这个知识点。出示:资料袋: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剿”,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根据地进行长征。其间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这是课本“资料袋”中对长征的介绍,自己读一读这段话,看看能不能按“长征的原因……经过……结果”这样的要求给大家介绍一下长征。注意:长征可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壮举,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它还可堪称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能不能带上感情来介绍。(学生分别按教师的要求介绍)【设计意图:课本中的资料袋是很好的学习资源,教学中怎样用好它,什么时候用是需要认真思考的。本设计是结合学习课题,在学习诗的内容之前运用,不是简单地读一读,而是让学生认真阅读,再按照长征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介绍长征。这样设计,既可以运用上这段资料帮助学生学习本课,又可以训练学生理解、把握资料要点和运用资料的能力。】二、初读全诗,学习字词1.学习字词。我们看一下这课的词语和生字:①自己先小声读读词语;②指读词语、齐读词语;③默读生字;④用卡片检查“丸 礡 岷”。 2.在这课要写的生字中“崖”这个字书写时要特别注意,看老师写这个字。先写山字头,下面是个“厂”,“厂”下面的两个“土”书写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它的笔顺和结构,跟老师一起来写,短横、竖、长横……(学生书写)【设计意图:到了高年级写字指导仍然不能放松。为此,本设计,对比较难写的、容易写错的字,给予了特别的关注。】 3.这两行诗会读吗?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在这两行诗中,“逶迤”和“磅礴”这两个词,我们平时不太常见,诗句下面也没有注释,怎样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呢?让我们结合上下文,自己读读,大胆的猜想一下好吗?① 逶迤:“逶迤”是用来形容五岭的,而五岭是指五座连绵不断的群山(画群山连绵不断图)。现在你能推想一下逶迤的意思吗?(学生可能推想:形容山连绵不断的样子;形容山弯曲起伏的样子等)咱们推想的意思对不对啊,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字典中的解释吧!出示:逶迤:形容山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是不是和我们推想的一样啊? 小结:你看,大家在没有查字典,也没有注释的情况下,自己就把词语的意思理解了,到高年级我们就要学会联系上下文推想词语的意思。② 运用这种方法再推想一下“磅礴”的意思。提示:乌蒙山是一座平均海拔三千多米的山,相当于3个泰山的高度(画高耸的山图)。“磅礴”的意思是——(学生推想:形容山高大险峻;形容山高大雄伟等)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解决了这首诗中两处难懂的地方,下面就进入整首诗的学习。【设计意图:“推想词语的意思”是高年级词语教学的要求,它与中年级“理解词语的意思”区别就在于不是依靠查字典、词典,主要是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积累,大胆地猜想词语的意思,这是一种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为了达到这样的要求,体现高年级词语教学的年段特点,本设计,着力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推想“逶迤”和“磅礴”等词语的意思,目的就是落实年段要求,渗透、运用“推想“的方法,培养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在实际的教学中考虑到这种词语教学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做了一定的铺垫、搭桥。如介绍“五岭、乌蒙”的地理知识;将字典中的意思打出来验证等,这既能够引导学生学语文,用语文,也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三、体味语言,感受豪情1.同学们,这首诗用了仅仅56个字就概述了红军历时一年多,行程二万五千里的艰难历程。在这首诗中有一个“难”字,自己读读这首诗,看看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出长征的“难”。(万水千山、五岭逶迤、乌蒙磅礴……)你看,红军长征要跨跃万水千山,翻越连绵起伏的五岭群山,高大险峻的乌蒙山,还要在金沙江上,大渡桥边和国民党反动派作战,随时都有牺牲的危险。最后还要翻越荒无人烟终年积雪的岷山,让我们深切地体会出长征真是困难---重重。除了读出困难重重外,那还能看出什么?(难、险、苦)小结:刚才我们对同一处诗句读出了三层意思(难、险、苦)。能用四个字的词语把这三层意思合起来说说吗?(千难万险,困难重重、千辛万苦等)漫漫长征路,真可谓是困难重重,充满了难、苦、险,这就是长征的真实状况。
【设计意图:本设计对诗句的理解、体会,主要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理解长征的难、苦、险;二是体会红军不怕难、苦、险的大无畏的英雄主义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三是进一步感受诗人毛泽东面对困苦、艰险的态度和壮志豪情。本环节是落实第一个层次的任务,以诗中“难”字为突破口,让学生透过字面体会红军面临的难、苦、险三个层面的意思。这就既使学生理解了诗句,并学会从不同角度理解诗句,培养了理解能力,也为进入第二个层次的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设计中还要求学生用上四字词语来说说红军面对的难、苦、险,目的也凭借教材进一步练习学语文、用语文。】2.可就是这样难的长征,在诗人的眼里,在战士的眼中却是“不怕难”,这也正是诗人在这首诗中要表达的中心。①再读全诗,用心体会一下红军战士的不怕难,不怕苦、不怕险?我们先来看:“万水千山只等闲”这一句。“等闲”,红军战士把什么看成是平平常常的小事?本来是跨越万水千山,可在诗人眼里却只看作是平平常常的小事。(指导朗读)②读读3、4行诗看看能不能按这种句式,来说说后面两句,体会一下思想感情。本来是……可在红军战士眼里却是……(学生可能会说:本来是翻越连绵起伏的五岭群山,可在红军战士的眼里却看作是细小的波浪;本来是要跨越高大险峻的乌蒙山,可在红军战士的眼里却看作是细小的泥丸等)注意,诗人在这里运用了比喻:把——比作——从中你体会到什么?(藐视困难 不怕困难的决心等)小结:在这两行诗中既有比喻,又有对仗,可见毛泽东作为诗人的高超艺术水平。再体会朗读。【设计意图:进入学习的第二个层次,怎样引导学生体会红军不怕难、苦、险的大无畏的英雄主义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本设计采用了让学生用上“本来是……可在红军战士眼里却是……”这样的句式进行表述。这种引导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把对诗句的理解体会,有感情地表达出来,既能够检验学生的理解程度,又能够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能够一举多得。】3.本来是要翻越荒芜人烟的雪山,红军战士却充满了喜悦,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你从中体会到什么?(胜利在望,喜悦,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体会朗读:怎样才能读出这种喜悦的乐观主义精神。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4.这也是要求对仗的诗句,读读这两行诗,说说对仗的词语。这两行对仗的诗描述了两次不同的战役,这两次战役不同在哪里?(地点不同,感受不同,一个暖,一个寒)同样都是写战役,一个用暖,一个用寒,表达了作者不同感受,这是为什么呢?5.先看看金沙江战役,红军几乎不费一枪一炮就夺取了战役的胜利。诗人的心中充满了高兴激动。所以作者用——(“暖”字)表达欢快轻松的心情。铁索寒的“寒”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看录像,能不能根据录像推测“寒”的意思啊。(战斗的惨烈、对牺牲的战友的缅怀等)6.体会朗读:一暖一寒一喜一悲应该怎么读,自己读出来。
【设计意图:在这首诗中有两句对仗的诗句。这既是知识点,也是诗人诗词艺术成就的集中体现。在这一环节中,着力引导学生体味对仗的作用,体会表达的效果,目的就是通过体味对仗这种表达方式进一步体会红军战士不怕困难、不畏艰险的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态度,感受诗句的艺术魅力。】四、总结全诗,升华情感1.学到这里我们一起梳理一下。长征充满了——(难、险、苦),但再读读这首诗,看到的却恰恰是和它相反的情感,你发现了吗?诗中有三个字最能体现这种相反的态度和情感(闭、暖、喜)。从这三个字中你体会到怎样精神?(不怕困难、不畏艰辛、革命乐观主义)。这就是诗人眼中的长征,这就是伟人面对千难万险的态度和豪情。【设计意图:从让学生读出诗中的“难、苦、险”到抓住诗中“闲、暖、喜”三个字,体会红军战士不怕困难、藐视困难、充满乐观主义的精神,这就使学生达到了第二个层次的体会与把握。这一层层推进的教学过程,既能达到对整首诗思想内涵的理解,也为进一步感受诗人毛泽东的豪迈情怀做好铺垫。】2.小结:通过学习这首诗,让我们感受到的是红军(红军战士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感受到的是革命乐观主义态度)。哪位同学能带着这种感受体会着这种诗人的风采、伟人的胸怀,到台前朗读这首诗。3.美国记者斯诺曾这样评价中国的万里长征:一支大军和他的辎重在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完成了这样艰难的跋涉,这简直就是个奇迹。我国著名作曲家彦克把这首诗谱上乐曲,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首气势磅礴的诗(听歌曲)。听着这首歌曲,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在一望无际的草地上,一支衣着褴褛的红军战士……;一支红军队伍正艰难地翻越高高的雪山……;在铁索桥上,红军战士正冒着枪林弹雨,攀着铁链向对岸艰难的前进……等)4.欣赏《七律·长征》原作。这就是毛泽东主席的手写稿《七律·长征》,我们一起欣赏一下,谈谈你的感受。(挥洒自如、大气磅礴、充满豪情等)【设计意图:在总结全诗的过程中,先让学生归纳出诗中内含的情感、态度、精神,然后借助美国记者斯诺对长征的评价、欣赏《七律·长征》歌曲和毛泽东的手写稿,目的是让学生借助音乐和诗句,想象红军在长征途中一个个震撼人心、惊心动魄画面,也是再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深入地感受毛泽东作为诗人的风采和伟人的情怀。】五、拓展延伸,促进发展关于长征的诗词毛泽东主席还写了许多,看一下这几首。课下可以读一读,进一步感受毛泽东作为诗人风采和伟人的情怀。注意:有不理解的词语,可以结合前后文大胆推想。 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1935年2月作) 清平乐 六盘山 毛泽东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1935年10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