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屯中学电子备课教学设计表学科:语文年级:_五年级_上册第八单元(章)课题《七律·长征》备课人黄丽审核人杨伟林授课人古丽课标解读与教材分析课标要求1.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2.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3.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教材分析本课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纵观全诗,气势磅礴,气魄宏伟,格调高昂,笔力雄健。不仅大处雄浑,节奏强烈,而且小处精细,抑扬顿挫。诗中对仗极为工整,用词极为精当。选编这首诗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诗句的理解,感受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二、过程与方法 反复朗读诗句,分析诗句,给诗分层,归纳各层意思。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红军大无畏的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重点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领会全诗的思想感情。难点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精神。教学课时2课时课前准备课件,预习,搜集资料教学时间2015年12月1日教学设计教学增补
主备课人备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解题。教师简介历史背景: 国民党反动派对红军发动了五次“围剿”。从1931年到1934年,在毛泽东同志正确路线指引下,红军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以后,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排斥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造成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长征,北上抗日。长征途中,1935年4月,党中央在贵州省遵义召开了遵义会议,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的错误路线对党的统治,从此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从胜利走向胜利。 党中央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现已撤销省的建制)、甘肃、陕西等11个省,在整个长征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红军战士击溃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1936年10月,第二、四方面军也到达陕北,与第一方面军会合。 毛泽东同志写下了《长征》这首诗,从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所遇到种种困难和红军战士在战胜这些困难时所表现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二)学生自读课文,并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三)范读、教读。 1.老师先范读课文,明显暗示出诗句停顿节奏。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2.学生按节奏试读,达到能读上口,会停顿的程度。 (四)读句、释词。 1.读每一句诗,先理解句中词语的意思。(远征:指二万五千里长征。万水千山:“万”和“千”都不是实数,而是说无数的山、无数的水,实指在长征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五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在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边境。 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绝的样子。细浪:翻着浪花的细流。乌蒙:即乌蒙山,在云南、贵州两省之间。磅礴:气势雄伟。泥丸:泥团子,小泥球。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铁索:指大渡河上的泸定桥,红军过桥时桥上只剩下13根铁索。岷山:在四川省北部,绵延四川、甘肃两省边境,海拔4000米左右,终年积雪。三军:指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也就是整个红军。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 2.再读诗句,说说每一句话的意思。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授课人根据学情、班情再备课(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通过课件展示红军长征途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以及军衣、军鞋的展示,引导学生抓住诗句中的词语“万水千山”“远征难”、“不怕”和“只等闲”来深入理解这首诗的大意。与学生进行对话,引导学生想象红军是在怎么恶劣的环境中跋涉于万水千山中的。(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课件展示五岭山脉和乌蒙山的图片,理解“逶迤”和“磅礴”。在红军的眼中这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山却像什么?师用简笔画来引导学生们理解。透过这种极度的夸张与对比,引导学生体会伟人的情怀,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诗句。紧抓“腾”与“走”,与学生进行对话,(我扮演五岭和乌蒙山,孩子们扮演红军战士)让静止的山有了生气,体会高山与红军战士之间的灵动起来。(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质疑:为什么说“金沙水暖,大渡桥寒”呢?引导学生理解“金沙水拍云崖暖”:
:红军战士不害怕在长征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这些艰难困苦在红军眼里被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在红军眼里不过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在红军看来,不过像泥丸一样在脚下滚过去。“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金沙江两岸是悬崖峭壁,水流很急,激流拍岸,给人以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泸定桥上的铁索悬挂在水流湍急的江面上,使人有寒气逼人的感觉。“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更让红军战士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皑皑白雪,红军过了岷山,心情豁然开朗,个个笑逐颜开,表现了红军历尽艰难险阻,取得长征胜利的喜(五)作业。 1.朗读这首诗。 2.写课后练习读读写写的词语。 3.解释:“只等闲”、“尽开颜”、“万水千山”这三个词语的意思。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朗读全诗。 2、指名背诵并解释全诗。 二、明确教学目标。 三、品诗、品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指名读开头两句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师:这两句是全诗的总起,从1934年10月到1935年10月,红军徒步长征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每天跟敌人,跟饥饿、疲劳、伤病,跟自然界的困难作生死的搏斗。这中间的艰难险阻是可想而知的,但红军战士对这一切的回答是什么?你从这里感受到什么? 指导朗读这两句诗,进一步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自由朗读全诗,思考:从哪些诗句中可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你是怎么想的? 让学生根据下面的提示,在四人小组里练说: 第一步先找出的是那一句。 第二步说说从这句诗中看出红军遇到了什么困难。 第三步说说红军是如何对待困难的。 3、学生交流后,汇报。 4、你能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吗? 5、想象诗句所展示的画面,体会“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等词语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1)轻声读中间四句诗,想象一下红军过五岭、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情景。(观看录象) (2)交流。 (3)讨论“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这四个词语中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6、红军长征途中征服了万水千山,作者为何只选择五岭、乌蒙、金沙江和大渡河来写?课件出示金沙江图:这就是险峻的金沙江,当时敌人疯狂地说,一只鸟飞过去都是妄想,你们知道红军是怎样渡金沙江吗?(师介绍故事:金沙江两岸高山峭壁,水流湍急,惊涛骇浪,敌人戒备森严。我们的红军足智多谋,一面假装攻打龙街,迷惑敌军,吸引他们的主力部队;而另一面我军主力队悄悄到绞车渡袭击,缴获渡船,活捉敌兵,不费一枪一弹夺取了敌军阵地,等敌人发觉赶来时,我军已安然离开,敌人只能望江兴叹,我军个个欢欣鼓舞)A、知道这个背景资料,你会怎么读?(生读)B、我觉得你读得很轻快,你为什么这样读?C、起来读一读,看看聪明的你是不是真的高兴?我们胜利了(读)——我们不费一枪一弹胜利了(读)——面对穷凶极恶的敌人,面对险要重重的金沙江,我们不费一枪一弹胜利了(读)——与学生共同品味“大渡桥横铁索寒”:A、课件出示泸定桥:为什么用“寒”字来描写铁索桥呢?由“寒”字你联想到了什么?……B、播放飞夺泸定桥的影片。C、你认为该怎样读这句诗?学生练习朗读,指名读。D、教师小结:长征途中红军和敌人斗智斗勇,有巧取也有恶战,金沙江是智取,大渡河是恶战,二者互相对比,既表达了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又表现了夺取泸定桥的惊心动魄,足见红军的神勇无比。(男、女生分读“暖”“寒”的诗句,齐读)(4)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的理解。A、“更喜”喜什么?为什么“尽开颜”?
7、齐读最后两句。 师:毛泽东用“更喜”来形容什么?这突出了红军的什么精神?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五、背诵全诗。 六、欣赏歌曲《长征》。 七、总结。 伟大的长征虽然已经过去半个世纪了,但红军的英雄形象还留在我们的记忆中。 八、扩展阅读。 推荐毛泽东的另一首歌颂长征的词《忆秦娥.娄山关》。堂清:抄写生字课件出示毛泽东的对《忆秦娥•娄山关》的注:“万里长征,顺利少于困难不知有多少倍,心情是沉郁的。过了岷山,豁然开朗,转化到了反面,柳暗花明又一村了。”引导学生体会其中蕴涵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B、引导学生比较岷山与五岭、乌蒙,体会雪山带给红军的困难更大。C、引导学生比较“更喜”与“不怕”理清诗人情感的发展脉络:由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发展为革命乐观主义。(生自由背诗,指名背,配乐朗读。)四、联系汶川地震感悟长征精神,让学生以铿锵的声音读中我们中华魂!同学们,毛主席这首诗让我不禁联想到发生在四川省汶川县的大地震,地震无情人有情,面对这场巨大的灾难,我们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在全世界人民面前再次展现了我们炎黄子孙不屈的中华魂!同学们,面对着这场巨大的灾难,我们团结一心的中国人民——(不怕),我们坚强的华夏儿女——(不怕),我们英勇无畏的炎黄子孙——(不怕)。我们任何一个有血性的中国人,骨子里都传承着长征的精神,我们把这种豪情融入诗中,一起来朗诵《七律•长征》。
板书设计25、七律·长征腾越南五岭疾跨乌蒙山英勇无畏巧渡金沙江乐观向上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作业布置背诵并默写教学反思这一课为了突破难点,我采取“读诗文----明诗意——悟诗情——入诗境”的教学流程,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在读中悟,悟中读,让学生读得入口、入耳、入心、入情,体现高年级读与悟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书声朗朗的语文世界里,情感得到提升,素养得到提高,从而做到高年级阅读教学中读与悟的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