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册第七单元教材说明毛泽东——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本组教材以“走近毛泽东”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长征》,一首中国革命的不朽史诗,革命乐观主义的不朽之作,深刻表现了毛泽东的艺术风格和高昂气概。《开国大典》,通过对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盛况的描写,展现了人民领袖、一代伟人的风貌。《青山处处埋忠骨》,情感细腻,真挚,毛泽东的那种常人的情感和不同常人的宽阔胸怀跃然纸上。《毛主席在花山》,记叙了毛泽东在花山村的几件事,体现的是毛泽东热爱人民群众的高贵品质,深刻地表现出毛泽东既是伟人,也是普通群众。总之,这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毛泽东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读后,让人深深地感到毛泽东——他是杰出的诗人,他是伟大的领袖,他是慈爱的父亲,他和普通的群众在一起。走进毛泽东,让学生去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是本组教学的主要目标,同时,在感受的过程中,要重点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感受毛泽东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对学生而言,有诸多困难,加上本组是本册的最后一组教材,更要注重已有语文能力的综合运用。教学时,一是要尽可能地组织学生搜集与课文相关的材料,以帮助学生读懂课文;二是要尽可能地帮助学生运用已获得的知识和方法自读课文;三是要注意把握理解的要求,不要盲目求深求透,如,对《长征》一诗的理解,学生有所感悟,大体读懂即可。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4-15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4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交流平台”2课时,“日积月累”、“成语故事”1课时。
25七律·长征上海市闸北区第三中心小学谭秋丹【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征、等闲、逶迤、磅礴、岷山、开颜、万水千山”等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准备】1.媒体课件2.生查找有关长征的故事并自学生字词。第一课时【课时要点】1.初读诗词,了解诗词大意。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词。一、谈话导入,了解诗背景1.长征是震惊世界的伟大壮举,有着讲述不完的故事,说说你知道的长征途中的故事。(《飞夺泸定桥》、《让马》、《一袋干粮》、《丰碑》……)2.师介绍时代背景:长征是非常艰苦的……(出示红军长征的线路图,师述)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保存自己的实力,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跋山涉水,翻过了五岭,突破了乌江,四渡赤水,越过气势磅礴的乌蒙山,接着又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然后爬雪山,过草地,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在这短短的一年时间里,红军战士靠着自己的双脚,走过十一个省,行程二万五千余例,完成了举世无双、惊天动地的万里长征。说明:
学生对长征不太了解,讲解长征的起止时间、路线、行程、主要经历等,有助于学生初步了解长征。3.师介绍写作背景:(1)回顾那段峥嵘岁月,二万五千里长征,谱写了多少感人肺腑的英雄事迹,造就了多少顶天立地的英雄人物,又留下了多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力量。那么,如此丰富深厚的历史内涵,又是如何浓缩到一篇只有56字的诗歌中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共同赏析这首诗——《七律长征》(板书课题,齐读)。解释“七律”。(七律即七言律诗的简称(出示)。每首八句,每句七字。每两句为一联。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出示),第二联叫颔联(出示),第三联叫颈联(出示),第四联叫尾联(出示)。)说明:“七律”的概念不必过多强调,只要让学生知道是七言律诗,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即可。(2)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诗人就是三军的统帅、伟大的领袖——毛泽东。(出示图片)当时毛泽东率领的红一方面军已到达陕北,长征已经胜利在望。回顾一年来红军战士走过的路程,毛主席诗兴大发,满怀豪情地挥笔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并亲自向红军战士朗读了这首诗。(范读)二、整体感知课文,指导朗读1、学生自由朗读,初读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2.指名读,结合正因。说明:扫清字词障碍;指名朗读诗歌,师生共同评析朗读节奏。3.再读,思考全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不明白的地方借助注释理解,也可以小组解决。4.交流,结合理解词义(1)“逶迤”、“磅礴”(媒体变红)查字典解词,能用简笔画画出对这两个词的理解吗?能通过你的朗读来表达出你对这两个词的理解吗?(指名男女生读)“逶迤”要读出曲折绵长之意,“磅礴”要读出高大雄伟之势。(2)诗中涉及到很多山水名称,能搞清楚吗?
山名:五岭乌蒙岷山水名:金沙江大渡河(学生交流,媒体变红)4.师: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八句,但却写出了红军翻山越岭、跋山涉水的经历。让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男女生或者小组读)5.全诗再现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洋溢着一种怎样的感情?该如何读?(洋溢着自豪、喜悦的感情)出示朗读提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说明:此首诗比较长,之前已经让学生初读过,这次的朗读要指导学生从重音、语调等方面读出感情。教师也可以师范读。三、理解首联意思:1.读了这么多遍,发现这首诗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吗?齐读。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远征难、红军战士面对困难的态度是“不怕”、“只等闲”。)2.理解:万水千山只等闲(万水千山:这里的千、万都是泛指,形容山无数,水无数,隐含着困难多、艰险多。等闲:平常,不放在眼里。)3.红军为什么把无数艰难困苦当作平常事呢?“万水千山只等闲”让你感受到了什么?(结合板书:英勇无畏、乐观豁达的精神)4.我们应用什么样的语气读?(慷慨激昂、高亢有力……)(试读、范读、齐读)说明:
理解这首诗,从首联开始。因为此诗的首联是整首诗的诗眼,后几句都是围绕红军不怕远征难展开的。在理解“万水千山”可以让学生联系文章来理解。5.师:红军在长征途中经历了哪些艰难险阻?他们又是怎么乐观地去克服它们的呢?我们下一节课一起再来学习诗句的后几联。四、布置作业:1.抄写词语,媒体出示:远征等闲逶迤磅礴岷山开颜万水千山2.把诗词读正确,读流利。3.思考课后练习2.板书设计:25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英勇无畏乐观豁达